幼儿美术活动反思
1. 幼儿园大班美术反思美丽的白天鹅
本次活动是一个意愿画,在绘画的形式上,幼儿接触得比较少。意愿画是孩子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节。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在活动的引题上,我是第一次尝试让幼儿进行示范,我是想让幼儿的这种示范,激发其他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并通过鼓励不够大胆的幼儿,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前,幼儿都会看到老师怎样画,然后对老师进行模仿,因为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对象,在某一方面会影响到幼儿发挥的空间。今天看到幼儿的示范,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儿会进行模仿,但有更多的幼儿能动动自己的脑筋。但这样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幼儿的示范不够规范,如果教师能给幼儿做及时的点评,那样会更好。在绘画材料和形式上,我在原有的教案上做了一些改动,把水粉颜料改成了蜡笔,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更多的运用绘画的技巧,虽然以往幼儿都有画花的经验,但大多是画同一种花,本次活动是画花园,花的品种会更加多,我认为自己在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方面掌握得不够好,所以在活动中没有对他们有特别的绘画要求,目标不够明确
2. 幼儿园美术教案有趣的电话号码反思
班主任和学生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有些班主任在“重复”中反思、发现、改进,有些班主任在“重复”中应付、倦怠、沉沦,出现反差的原因往往在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我们要有反思意识,要善于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日常琐事、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当你养成反思的习惯时,你每天都会思如泉涌、欲罢不能.反思的火花往往瞬间即逝,我们要及时记录反思,留住灵感和顿悟,最终提升自己.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反思的途径很宽阔,我们的反思要由个体的孤独“冥思苦想”发展为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要充分利用网络寻找反思同伴,激越思维,激荡思想.反思,将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x0d一、班主任反思总结的重要性x0d反思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往往认为,教龄是成为教育工作行家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学校工作年限很长的人才能称作教育工作的行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错误认识吗?有这样的人,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为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为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矛盾,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终这样地在学校工作着,直到退休为止.他还为自己谋取了奖章和荣誉称号.然而,这样的‘行家’却早已对学校、对儿童、对日益复杂化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了.”而另一种人,“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一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工作细心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经验”.因此,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重复同一内容的十年经验与创造性探索的十年经验,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教龄!”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通过反思,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结合在一起,可以把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x0d反思,可以改变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主任和学生每天都在“
3. 幼儿园大班美术美丽的地毯活动反思
课堂导入力求轻松,愉快,时间不能太多。这三节课都是用了讲故事导入的方法。只是故事不同:赵晓洁老师讲的是嘟嘟熊搬新家的故事,而胥新静、王伟老师讲的是在济南动物园遇到小鹿因为地毯被老鼠咬破而哭泣,从而导出课题《花地毯》。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导入的也很精彩。最后,我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他们也很喜欢儿歌,并且儿歌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于是我就采用了拍手歌:“小地毯,大地毯,我来剪,你来粘。你设计,我动笔。你看地毯美不美。”同学们一边拍手一边唱儿歌,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也很激动。不管是讲故事还是拍手歌导入课题,都起到了轻松,愉快的效果。 二、教师的示范要精彩 在教师示范这一环节,精彩的示范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胥老师的示范比较简单,只是大体说了一下,学生有些没有掌握剪纸的方法,效果不是很好。赵老师的示范运用了绘画与剪贴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根据前几节课的效果,我运用赵老师的方法,并加入我的精彩讲解,边绘画边讲怎么样来组织画面:在美丽的大海边,有几棵绿色的椰子树,有高的、有矮的、方向也不同;在金黄色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几只帆船,在蓝色的天空中有几只海鸥在飞翔。图案完成,装饰上花边。最后还出示了剪贴方式的作品,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可是这样却出现了学生都用老师的方法,即使老师给他们提供了好多其它的方法,也挡不住他的心,教师的示范虽然起到了作用,却出也断了学生的创新。这也是教师示范的缺陷。 导课的形式,教师的示范我们做得越来越好,更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做的更好。在讲评作业时,看到学生的作品没有做出我想像中的效果,心里又着急双紧张,,真是越急越出事,后面的环节就不如前面的,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虽然这节课讲完了,却给我留下了不能忘记的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真如米卢所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 幼儿园中班绘画青蛙呱呱叫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活泼快乐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
2、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三、活动准备:
小青蛙的胸饰。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小(3)班来了一位神秘小客人,你们听,是谁来啦?(播放青蛙叫的声音,出示青蛙胸饰。)
(二)欣赏音乐
1、小青蛙说初次跟我们班小朋友见面,它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歌喉。!(倾听音乐。)
2、师:“这只小青蛙长的什么样子啊?”(有一张大嘴巴)
3、师:“它有什么本领呢?”(捉害虫)鼓励幼儿说一说如果我们是小青蛙,应该用什么样的动作去捉害虫呢?
4、师:“它住在什么地方啊?”(田里)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为小青蛙配上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
1、再次欣赏音乐,跟着音乐一起哼着调。
2、播放录音,我们都变成小青蛙,一起在池塘里跳舞吧!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动作去表现小青蛙,体验捉害虫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可在美工区制作小青蛙。
5. 幼儿绘画五指树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1、尝试用手掌的外形描画树干并添加树枝、树叶,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感受描画手掌、添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手掌的外形描画树干并添加树枝、树叶,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添加树枝、树叶,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油画棒,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初步了解树的基本特征。
教师在纸的中心描画出张开的五指的轮廓。你们猜,老师能把手印变成什么呢?
幼儿猜想。在手印上添画树枝、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不断猜想“变成什么了”(添画花朵,开花的树。)
二、 基本部分
1.欣赏范例并讨论,进一步了解树的基本特征。
你觉得这棵树的画法和其它树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吗?(这棵树是用手掌当树干画出来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请个别幼儿张开五指再次画树干,并和幼儿一起在树干上添画美丽的花纹。
树除了树干,树上还有什么?(引导幼儿知道树由树干、树枝、树叶组成。)
要使树长得好,树枝、树叶应该画得多还是少呢?
2.幼儿在美术画册上绘画,教师指导。
边画边提醒幼儿:印画时左手尽量分开,不移动,不要遗漏某个部分树枝要渐渐变细,还要添画花或果子,画面丰富。
三、 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互评。
延伸活动:继续进行手掌印画活动“百变的手”,增加绘画的趣味性。
四、 反思
在幼儿的眼中,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如他们看到一根直线,会说那是一条爬动的蚯蚓,看到一条弯线,会说那是妈妈笑眯眯的眼睛。线条是最幼稚的造型语汇,所有孩子的第一笔都是由线条来表现的。线描画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冬天树叶飘零的树木,然后引出为“树妈妈”设计服装。接着用拟人化的口吻请出直线、波浪线、锯齿线、螺旋线、弧线等线条宝宝和部分图形宝宝,然后欣赏黑白画《树》。在教学中,教师寻找了大量的作品欣赏,让孩子通过多媒体,进行生动、有趣的图片资料欣赏,在欣赏中让幼儿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让幼儿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黑白画也可以这么美,从而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并产生画一画、创作一幅的兴趣。
而树的形态,我们通过散步、欣赏等活动就能了解树所呈现的结构、树的不同形态特征等,因此幼儿对树基本特征有清晰具体的认识,为创作打下基础。
为了使能力弱的幼儿能够看清楚如何起笔落笔画出树的基本结构,教师可以示范画树干,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画出不同形态的树。
活动的重难点是请幼儿用点、线及简单图案有规则地装饰树,教师给幼儿欣赏的图片要有代表性:可以有规律的排列,也可以随意排列,只要自己觉得给大树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最美的衣服。不要求画逼真的树,要求表现富有装饰意味、抽象化形态的树,避免概念化,启发幼儿用各种变化的形和线生动有趣地进行表现,画面添加与树生长环境相关的内容,如草、云、太阳等,以使画面构图完整。
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可以看出幼儿是喜欢这个活动的,孩子的线描画基础很好,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幼儿色彩感强,黑白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美术活动的环境,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自身的价值。
6. 幼儿园小班美术斑马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点状物,促进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体验任意撕贴的乐趣 3.保持桌面与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深蓝色或黑色背景纸 2.浅色彩纸,糨糊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纸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这是什么颜 幼儿园美术小班斑马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点状物,促进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体验任意撕贴的乐趣 3.保持桌面与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深蓝色或黑色背景纸 2.浅色彩纸,糨糊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纸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这是什么颜
7.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的课后反思
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2、多幅凡高的画。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教师: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四)活动提示 1、凡高简介:文森特&;#8226;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