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市文言文翻译

市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1-23 19:28:44

⑴ 庖夫文言文翻译

庖夫
昔有庖夫,甚迂。于集上市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门,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犬猫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作品名称
庖夫
外文名称
The cook
创作年代
古代
作品出处
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文学体裁
文言文
文言原文
昔有庖夫,甚迂。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1]
文言译文
从前有一个厨师,十分愚蠢。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并返回家中,把它们放置于厨房中。恰逢当时正有几位友人前来拜访,于是他就进屋与朋友相聚交谈。当朋友离开时,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和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何时亏待过你们?”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得更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还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不多时,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摆动着尾巴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这可是猫和狗啊,怎么能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注释
1 .庖(páo)夫:厨师。
2 .造访:前来拜访。造:前来,访:拜访。
3. 损:亏待。
4. 向:向来,一向。
5. 移时:不多时。
6 .掉:摆动。
7 .亟(jí):急忙,赶快。
8. 迂:迂腐,愚蠢。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准则;不知变通,不合时宜。
9.愈:更加。
10.素:向来。
11.市【文中的第一个】:市场。
12.市【文中的第二个】:买。
13.或:有人。
14.甚:很。
15.乃【文中的第一个】:是。
16.乃【文中的第二个】:才。
17.是:对。
18.狼藉:纵横散乱。
19.以:把。
20.遂:于是。
句子解释
吾何损尔?: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你们?
何得视之以人:怎么能把它们当人一样对待呢?
文言知识
现代汉语中,人称的单数与复数是有明确区别的。“我”、“你”、“他”是单数:“我们”、“你们”、“他们”是复数。但在文言文中的人称却很少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分:“吾”既可指“我”,也可指“我们”;“尔”既可指“你”,又可指“你们”。上文中的“尔何不仁”中的“尔”,就是指“你们”(犬与猫);“向善待汝”中的“汝”,也指“你们”。
“迂哉,庖夫!”这是一个主谓倒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规律,“庖夫”是主语,应置于谓语“迂哉”之前,故应译为“这厨师十分迂腐啊”!
启发与借鉴
把仁慈赐给恶人,结果会比厨师更惨。

⑵ 学奕文言文翻译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请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⑶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无内一点收获容。这时,一个侍臣跟国君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花费了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国君怒斥道:“损失我500金,怎么买回的是死马?!”侍臣回答道:“死马都花费了您500金,又何况是一匹活马呢?天下人必定会认为您会出重价买千里马的。现在马已经到了!”后来不出一年,国君得到很多匹千里马。

⑷ 文言文翻译“市”有几种翻译

shì
①<名>市场;集市。《木兰诗》:“东~买骏马。”
②<名>街市。《书搏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
③<名>公开处决的场所。《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待命。”
④<动>交易;做买卖。《肴之战》:“郑商人弦高将~于周。”
⑤<动>买;购买。《木兰诗》:“愿为~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井】⒈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泛指店铺、市场。⒉街市;城镇。⒊城市中流俗的人,也指人的行为鄙俗,无赖。
文言文字典--字博缘网

⑸ 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

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

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

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

(5)市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文章选取与司马迁的《赵世家》。

《赵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数百年的兴亡史。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

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朔(生卒年不详):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其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屠岸贾(gǔ),屠岸姓,名贾,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屠岸贾一直是以一个大奸臣的面目出现的。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多年流传。屠岸贾也因此而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奸臣形象。

赵朔死于何时,不详。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记有赵婴齐与赵庄姬私通一事,并且次年赵同、赵括为此事制裁赵婴齐时,未见赵朔出面,何况《左传》又称朔妻为“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均证赵朔此前已死。

总之,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赵氏孤儿”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为司马迁作《史记》时采取的战国传说。

网络-赵世家

⑹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

翻译:

古代的君主,有个国君想用千金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送走了他。三个月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下了死马的尸骨,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500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500金买下,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肯出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于是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6)市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①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②《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③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