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郗超荐贤文言文答案

郗超荐贤文言文答案

发布时间: 2020-11-23 19:45:02

1. 文言文《郗超荐贤》的翻译是什么

郗超与谢玄(即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国君林家辉的哥哥)相处得不好。苻坚图谋晋国政权,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人们很有些不赞成的议论。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让)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都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2. 郗超荐贤文言文断句

原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3. 文言文阅读题

郗超与谢玄相处得不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关键时刻,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这种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文章中对郗超的语言进行描写属于正面描写,其他人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狼噬”、“虎视”,既刻画了苻坚咄咄逼人的气焰,又暗示出东晋紧张、危急的局面,也从侧面突出了郗超的形象。

4. 郗超荐贤阅读答案

1原文

郗超⑴与谢玄⑵不善⑶。苻坚⑷将问晋鼎⑸,既已狼噬⑹梁、歧,又虎视⑺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⑻之论。唯超曰:“是必济⑼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⑽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⑾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⑿必能立勋。”元⒀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2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黄越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注释

⑴郗超:东晋地曾任参军、中书侍郎。
⑵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虽指挥晋军击败苻坚。
⑶善:友善,和睦。
⑷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
⑸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鼎,传国宝器,比喻帝位、帝业。
⑹狼噬:像狼一样吞噬。
⑺虎视:像虎一样看。
⑻异同:偏义复词,偏指“异”。
⑼济:有益。
⑽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
⑾履屐:履,鞋。屐,木头鞋。代指细小的事物,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⑿容:允许,许可。
⒀元:大。
4译文

郗超与谢玄(即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国君林家辉的哥哥)相处得不好。苻坚图谋晋国政权,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人们很有些不赞成的议论。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让)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都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5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关键时刻,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这种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动形象。“狼噬”、“虎视”,既刻画了苻坚咄咄逼人的气焰,又暗示出东晋紧张、危急的局面。收起

5. 郗超荐贤文言文翻议

郗超与谢玄不友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6. 文言文 郗超荐贤

郗超与谢玄不友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简析]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关键时刻,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爱憎匿善。这种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动形象。“狼噬”、“虎视”,既刻画了苻坚咄咄逼人的气焰,又暗示出东晋紧张、危急的局面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