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力学
㈠ 19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
主要有迈克尔·法拉第、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1、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2、迈克尔·法拉第为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其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为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为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由于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4、爱迪生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改进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1)小学科学力学扩展阅读:
1、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活动电影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没打孔的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并且可以连续拍摄图像。
2、迈克尔·法拉第在皇家研究院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物理及化学演讲,名为“蜡烛的化学史”法拉第和威廉·休艾尔发明了许多如“电极”、“离子”等耳熟能详的字。由于道德原因,法拉第拒绝参与为克里米亚战争制造化学武器。在伦敦萨弗伊广场,电工程师协会外,耸立著一个法拉第的雕像,而在布鲁内尔大学新建的一个接待厅以法拉第为名。
㈡ 霍金在物理科学家中到底有多高的地位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非物理学研究领域对于霍金在物理学中地位的认识。也就是圈外人对于霍金地位的评价。
二是霍金的学术成绩和对于物理学的贡献,使其在物理学这个圈子拥有什么地位。指的是圈内人对于霍金地位的评价。
首先,对于非物理学研究领域而言,霍金的地位要超过很多物理学家,甚至被媒体称之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综合上述两个观点,我们可以认为霍金的贡献是有的,在很多非物理学圈子的人心中,霍金是成就很高,地位很高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从其学术研究成果上来看,黑洞、霍金辐射等理论,足以让其成为人类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物理学家,但是在圈子里,也只能称其为杰出,还不能,至少现在不能称其为伟大。
㈢ 除了钱学森 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科学家写出他们的主要成就和名言,要三个人以上,我是小学六年级的。
钱伟长(1912.10.9日~2010.7.30),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世界著名的杰出华人科学家、教育家。二、一个文科特长生
1931年,在他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其中一道历史题为,默写出二十四史的名称、作者,他是唯一得满分的考生。他是一个文科特长生。
三、弃文从理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四、后来居上
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钱伟长说,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他的理科成绩跟不上,第一期期末补考,被老师劝转系,也有10多个同学转系。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晨在路上总碰到一个人,此人已经学习了回来了,此人就是陈景润。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五、国外留学、工作
1940年8月,钱伟长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其间有个小插曲,英国使者派的船只要在日本横滨停留三天。一看签证,钱伟长就火了,日本占领我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里干什么?当场有留学生就把护照扔进黄浦江里了,22人全下船了。英国使者感叹,没想到你们中国人有如此强的爱国心,只好改派时间。
在多伦多大学,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此后的4年里,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一起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
六、拯救伦敦: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七、报效祖国:
1946年,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忠于美国而未获得签证。签证时有一个选择,如果中美打仗,你是否忠于美国?他填写的是“NO!”,他依然选择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八、命运多舛
1957年6月,“反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钱伟长因5个月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中,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最终被打成了“右派”。毛主席说,钱伟长是个好教师,要保留教授职位。所以钱伟长就成了一名保留教授资格的右派,继续待在清华园里。但他那时已经没有上课的机会了。划为右派之后,钱伟长被强制劳动改造,先做实验室助理,扫地劳动一年,其子女被禁止上大学。后下放至农村,但其间他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红卫兵阻挠其进行研究,他就趁晚上把窗户堵上,彻夜苦读。
九、万能科学家
在科研上,钱伟长什么领域都去研究,在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9年间,这位被困在清华园里的科学家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
十、艰苦岁月
1968年至1971年被下放到北京特种钢厂炼钢车间劳动锻炼。炉前工很苦,用的铁棒足有52公斤重,一般人是拿不起来的,钱伟长同样也拿不起来,但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拿起来了。工人们试了后都说好,于是就把10个炉子前都做了铁架子,钱伟长一时成了发明家。由于善于思考发明,被工人们称为“教授”,并发明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油压机。不久后开始向工人讲课。
1972年,钱伟长由周恩来亲自点名,参加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当时很多人不相信钱伟长对祖国的忠诚,代表团团长表示不能保证他出国后不逃走,于是周恩来撤换了另一名团长,但新团长仍然不同意钱伟长出访,直到临行前一天的会议他都不知道此事。出发时,他还穿着工人的衣服,周总理脱了皮鞋给他,秘书脱了外套给他……
十一、创办大学: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83年,邓小平任命钱伟长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首先提出了破“四道墙”的口号,这就是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了新的上海大学,钱伟长被任命为校长。
十二、战斗不止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钱老每天上午8点半左右开始工作。他首先要浏览当天的各种报纸,读完报,秘书要向他汇报一些工作。接待来访者、开会一般都安排在9点以后。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可钱老对教育的现状、学校的发展、院系的设置还经常惦念着,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午3点到5点又是钱老的工作时间了。除了外出开会和听取汇报,老人一般在这段时间里要处理各种来信。晚上6点半至7点半是钱老的散步时间。在9点半休息之前,钱老通常会在家人的陪伴下看一会儿电视。除了新闻外,老人最喜欢的当属体育频道。
钱老最关心的是三件事:一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人才的培养;三是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钱老说:“自主创新,就是自己国家的问题自己解决,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
十三、结束语
钱老的一生,都在学习、科研,可谓学贯中西、闻名遐迩,其成果惠及人类;更可贵的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让世人敬仰。他的确是一个高尚的爱国者,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借用记者彭俐的话作为结束语:19岁的青年,为了爱国而选择改学专业;36岁的中年,为了爱国而选择放弃移民;60岁的老年,为了爱国而选择留守家园……我们相信,如果有100次选择,他也会选择爱国。钱伟长逝世前曾说:“回顾我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他98岁的壮丽人生,是一首感人的祖国赞美诗,以科学为依据,以教育为内容,以力学为导引……
薛炽寿,一航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1956年,他告别上海,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五年后,又来到了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四十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引进原苏联飞机进行仿制、改型到瞄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自主设计、研制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使薛炽寿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资深专家。
在歼-10飞机研制工作的最初阶段,薛炽寿明确提出了研制工作的思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飞机特点;立即分析、消化新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预先跟踪,做好技术储备和试制条件的准备;尽快确定出制造技术的难点,与厂所院校联合攻关;尽快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
李政道 (Tsung 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至1946年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读书。当时,吴大猷是其老师。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在该校任天文学副研究员。1950年至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物理学副研究员和讲师。1951年至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任研究员。1953年至1960年先后任哥伦比亚 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60年至1963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1963年起又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年任恩里科·费米讲座教授。在任教以外,还从事天文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研究。 1972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建议和安排下,自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内,共有915位研究生到国外学习和培训。1984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1985年倡导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1992年复旦大学设立“李政道物理奖学金”。1993年6月被聘为中国西北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6月被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1995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著有《场论与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等书。
1998年1月23日,“秦惠(竹字头下加君)-李政道基金”设立。这项基金是李政道教授和已故夫人秦惠(竹字头下加君)女士将全部私人积蓄捐赠设立的,旨在资助优秀大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科研院所观摩见习,让青年学生尤其是学习非自然科学的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关心科学、热爱科学,树立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
㈣ 小学二年级语文作业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一月二十二日诞生于法国里昂附近波利米尤克斯的一个商人家庭。
安培小时候记忆力极强,数学才能出众。他父亲受卢梭(1712-1778)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决定让安培自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安培自学了《科学史》、《网络全书》等著作。·他对数学最着迷,13岁就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论述了螺旋线。1799年安培在里昂的一所中学教数学。1802年二月安培离开里昂去布尔格学院讲授物理学和化学,四月他发表一篇论述赌博的数学理论,显露出极好的数学根底,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后来应聘在拿破仑创建的法国公学任职。1808年安培任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1809年任巴黎工业大学数学教授。18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4-年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1827年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柏林、斯德哥尔摩等科学院的院士。
安培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有重要发现,如安培定律、安培定则和分子屯流等。
18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国物理学界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这个重大发现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震动,以阿拉果(1786-1853),安培等为代表的法国物理学家迅速作出反应。八月末阿拉果在瑞士听到奥斯特成功的消息,立即赶回法国,九月十一日就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安搪听了报告之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于九月十八月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定则,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九月二十五日安培向科学院报告了第二篇论文,提出了电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皋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十月九日报告了第三篇论文,阐述丁各种形状的曲线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来,安培又做了许多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称为安培定律。十二月四日安培向科学院报告了这个成果。安培并不满足于这些实验研究的成果。1821年一月,他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设,认为每个分子的圆电流形成十个小磁体,这是形成物体宏观磁性的原因。安培还对比了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名称,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并于‘1822年出版了《电动力学的观察汇编》,1827年出版了螟电动力学理论》。此外,,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
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探测和量厦电mL刚吧佩训。
安培的研究还涉及哲学、化学等领域,甚至还研究过植物分类学上的复杂问题。安培思考科学问题专心致志,在这方面流传着不少佳话。据说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个屯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盾,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拿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他扔进了塞纳河。还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奇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举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牡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行人笑得前仰后合。
1836年,安培以大学学监的身分外出巡视工作,不幸途中染上急性肺炎,医治无效,于六月十日在马赛去世,终年61岁。后人为了纪念安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电流强度的单位,简称“安”。
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简称为安,符号为A,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根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比安培小的电流可以用毫安、微安等单位表示。
1安 = 1000毫安
1毫安 = 1000微安
在电池上常见的单位为 mAH (毫安·小时),例如500mAH 代表这颗电池能够提供 500mA×1hr = 1800库仑的电子,亦即提供一耗电量为 500mA 的电器使用一小时的电量。
补充
安培(André Marie Ampè 1775~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年少时就显出数学才能。他的父亲信奉J.J.卢梭的教育思想,供给他大量图书,令其走自学的道路,于是他博览群书,吸取营养;卢梭关于植物学的著作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
科学成就
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①发现了安培定则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受到极大震动,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两周后就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及从右手定则的报告,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
②发现电流的相互作用规律
接着他又提出了电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
③发明了电流计
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计。
④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他根据磁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构成磁体的分子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由于分子电流的存在,每个磁分子成为小磁体,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相邻的电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当时物质结构的知识甚少的情况下无法证实,它带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在今天已经了解到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绕核运动的电子,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
⑤总结了电流元之间的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定律称为安培定律。安培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为了纪念他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他在数学和化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他曾研究过概率论和积分偏微方程;他几乎与H戴维同时认识元素氯和碘,导出过阿伏伽德罗定律,论证过恒温下体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还试图寻找各种元素的分类和排列顺序关系。
3.“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将他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成为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麦克斯韦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的、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电动力学的先创者,他是当之无愧的。
回答者:百花软筋散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30 19:17
安 培(简介之一)
(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
安培 ,法国物理学家. 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思想,鼓励他走自学成才之路.12岁时就自学了微分运算和各种数学书籍,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天赋.为了能到里昂图书馆去看接阅读欧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还花了几星期时间掌握了拉丁文.14岁时就钻研了当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编的《网络全书》.没有上过任何学校,依靠自学,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 1793年(18岁)因其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杀,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师.在读了一本卢梭关于植物学的书以后,又重新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1802年,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及化学教授,1808年被任命为新建的大学联合组织的总监事,此后一直担任此职.1814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马赛逝世.
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早年是在数学方面,曾研究过概率论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关于博弈机遇的数学论文曾引起达朗贝尔的瞩目.后来又作了些化学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罗晚三年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由于他高超的数学造诣,他成为将数学分析应用于分子物理学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植物学、光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科学分类学等方面.他写出了《人类知识自然分类的分析说明》(1834~1843)这一涉及各科知识的综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由阿拉果带回巴黎,他做出迅速反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提出了3篇论文,报告他的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起先,他认为磁体中存在着一个大的环形电流,后来经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观圆形电流会引起磁体中发热),提出分子电流假说.他试图参照牛顿力学的方法,处理电磁学问题.他认为在电磁学中与质点相对应的是电流元,所以根本问题是找出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潜心研究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这期间显示了他的高超实验技巧.依据四个典型实验,他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科学家安培(简介之二)
安培(André Marie Ampè 1775~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年少时就显出数学才能。他的父亲信奉J.J.卢梭的教育思想,供给他大量图书,令其走自学的道路,于是他博览群书,吸取营养;卢梭关于植物学的著作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
科学成就:
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①发现了安培定则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受到极大震动,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两周后就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及从右手定则的报告,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
②发现电流的相互作用规律
接着他又提出了电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
③发明了电流计
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计。
④提出分子电流假说
他根据磁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构成磁体的分子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由于分子电流的存在,每个磁分子成为小磁体,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相邻的电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当时物质结构的知识甚少的情况下无法证实,它带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在今天已经了解到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绕核运动的电子,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
⑤总结了电流元之间的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定律称为安培定律。安培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为了纪念他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2.数学和化学方面的贡献。
安培曾研究过概率论和积分偏微方程;他几乎与H戴维同时认识元素氯和碘,导出过阿伏伽德罗定律,论证过恒温下体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还试图寻找各种元素的分类和排列顺序关系。
3.“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将他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成为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麦克斯韦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的、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电动力学的先创者,他是当之无愧的。
安培(简介之三)
安培(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思想,鼓励他走自学成才之路。12岁时就自学了微分运算和各种数学书籍,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天赋。为了能到里昂图书馆去看接阅读欧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还花了几星期时间掌握了拉丁文。14岁时就钻研了当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编的《网络全书》。没有上过任何学校,依靠自学,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1793年(18岁)因其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杀,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师。在读了一本卢梭关于植物学的书以后,又重新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1802年,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及化学教授,1808年被任命为新建的大学联合组织的总监事,此后一直担任此职。1814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马赛逝世。
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早年是在数学方面,曾研究过概率论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关于博奕机遇的数学论文曾引起达朗贝尔的瞩目。后来又作了些化学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罗晚三年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由于他高超的数学造诣,他成为将数学分析应用于分子物理学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植物学、光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科学分类学等方面。他写出了《人类知识自然分类的分析说明》(1834~1843)这一涉及各科知识的综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由阿拉果带回巴黎,他作出迅速反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提出了3篇论文,报告他的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起先,他认为磁体中存在着一个大的环形电流,后来经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观圆形电流会引起磁体中发热),提出分子电流假说。他试图参照牛顿力学的方法,处理电磁学问题。他认为在电磁学中与质点相对应的是电流元,所以根本问题是找出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潜心研究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这期间显示了他的高超实验技巧。依据四个典型实验,他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我找了3个,你可以对照着看,保证都是正规网站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