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技进步
① 传统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多元、进步的发展,包括:数学、天文历算、农学、医药技艺、造纸术...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 《夏小正》
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编辑本段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 《九章算术》
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2]。
编辑本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编辑本段隋唐、两宋时期
主条目: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编辑本段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朝承金国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 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3]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 《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从残本目录可以看出,《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回回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当中有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的设计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在位时即开始重视农业,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治措施,使得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 《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编辑本段明朝时期
综述
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 徐霞客游记
明前期,由于朝廷鼓励垦荒,所以在水利以及农业的技术上有大为的进步,手工业的繁荣,造就了像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类研究手工业的网络全书式书籍,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实用以及科学价值,明熹宗就经常亲自参与木工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明太宗时由于有郑和下西洋的海上活动,使得绘制海图以及罗盘运用的技术大为进步,其他民间的科学作品,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作,这也使得中国的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16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洋科学突飞猛进,大量的西学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像是徐光启以及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内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数学
数学方面,王文素著《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著《同文算指》。
天文学
天文学方面,出版名著《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 。
地理学
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建筑学
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 万里长城
学名著《园冶》。
医学
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吴有性著《瘟疫论》,张景岳著《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农学
农学方面,俞宗本著《种树书》,朱橚著《救荒本草》,马一龙著《农说》,屠本畯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著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
军事学
军事学方面,茅元仪著《武备志》,出版名著《火龙经》,赵士祯著《神器谱》,孙元化著《西法神机》,焦勖著《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兵器科技
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物理学
物理学方面,朱载堉著音律学著作《律吕精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编辑本段清朝时期
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 皇舆全览图部分
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5]。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但因为清廷的文字狱以及延续了明朝科举的八股文,使得中国读书人思想僵化,失去了宋代自由活跃的思想,康熙对西洋科技方面纯属个人兴趣,且窒塞民智以防范汉人接触科技,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后来的闭关自守,使先进的西方科学无法传入中国,失去了中西互相学习的机会。使中国科学已经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
② 所谓的数学原理大概是什么数学系学些啥对推动科技进步有什么做用
1+1=2没有给出证明 数学分析:主要包括微积分和级数理论。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应用范围非常广,基本上涉及到函数的领域都需要微积分的知识。级数中,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主要应用在信号分析领域,包括滤波、数据压缩、电力系统的监控等,电子产品的制造离不开它。 实变函数(实分析):数学分析的加强版之一。主要应用于经济学等注重数据分析的领域。 复变函数(复分析):数学分析加强版之二。应用很广的一门学科,在航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工科学生都要学这门课的。 高等代数,主要包括线形代数和多项式理论。线形代数可以说是目前应用很广泛的数学分支,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机械设计、电子电路、电子信号、自动控制、经济分析、管理科学、医学、会计等都需要用到线形代数的知识,是目前经管、理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高等几何: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球面几何等,主要应用在建筑设计、工程制图方面。 分析学、高等代数、高等几何是近代数学的三大支柱。 微分方程:包括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重要工具之一。流体力学、超导技术、量子力学、数理金融、材料科学、模式识别、信号(图像)处理 、工业控制、输配电、遥感测控、传染病分析、天气预报等领域都需要它。 泛函分析:主要研究无限维空间上的函数。因为比较抽象,在技术上的直接应用不多,一般应用于连续介质力学、量子物理、计算数学、控制论、最优化理论等理论。 近世代数(抽象代数):主要研究各种公理化抽象代数系统的。技术上没有应用,物理上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其中的群论。 拓扑学:研究集合在连续变换下的不变性。在自然科学中应用较多,如物理学的液晶结构缺陷的分类、化学的分子拓扑构形、生物学的DNA的环绕和拓扑异构酶等,此外在经济学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泛函分析、近世代数、拓扑学是现代数学三大热门分支。 非欧几何:主要应用在物理上,最著名的是相对论。 数论:曾经被认为是数学家的游戏、唯一不会有什么应用价值的分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数论里的。现在随着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数论也找到了自己用武之地——密码学。前几年破解MD5码的王小云就是数论出身。 到目前为止,数学的所有一级分支都已经找到了应用领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到信息技术,数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如果没有高等数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我们平时所玩的电脑、上的网络、听的mp3、用的手机都不可能存在。当然,一般的普通大众是没必要了结这些艰深抽象的东西,但是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却是必需的,总要有一些人去研究这些。 数学,就是算术,小学直接面对数字,计算,1+1=2之类的东东,初中有了代数和方程,实际上就是用一个字母来代表一个数,这个数的具体值可以是未知的。到了高中,主要研究未知数的对应变化关系,即函数。到了大学,更进一步,研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比如导数就是函数的变化率。最后泛函就是研究不同函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了。 数学是从具体到抽象,再抽象的过程,从自然数到集合,从集合到群,从群到拓扑,从拓扑到流形。只要你有时间,都能看懂,必竟数学家也是人,人脑是肉长的。肉长的人脑能想到的东西也就这点了
最难学的是数论~
③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达,为啥科技却没有随之发展呢
俗话说“哲学是科学之母”,一直以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发展都极其繁荣,但是科技却没有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
主要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社会上层因素一个是基层因素。
从社会上层因素来看,自汉朝起儒学就在众多思想文化中占领了主导地位,成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手段。在统治者看来农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只不过出于辅助地位。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我国发展出了一些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但也仅限在技术层面,没有深化到科学层面。
从基层因素上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以农民为主,在古代受教育的权利往往只限于社会上层,而这些人往往专攻政治,在这种条件下,科学自然很难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没能与思想同步发展的社会上层因素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时期:
第1个阶段是春秋战国,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同时,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技术开始完善。还留下了《黄帝内经》等科学著作。第2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科学家,比如说大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等。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峰期往往都是动乱时期,这是因为在和平时期统治者往往会加强对百姓们的思想控制。当然唐宋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两个时期往往是将已有的科学转化为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
(一)统治阶级所实施的政策限制科学发展
(1)焚书坑儒
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使很多思想理论被迫消失,虽然当时秦朝烧毁的大多是思想类的图书,并没有焚烧科学技术类的书籍,但是,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思想支持科学将没有根本。同时坑杀儒生方士400人更是使百姓不敢将自己的思想发展开来,这对科技的打击是极其重大的。
元政权是由蒙古人建立的,蒙古族有着萨满教的传统,在占领中原之后,中原道教被萨满教进行了改变,道教过去的道家哲学渐渐扭曲形成了巫术性的神学体系,与此同时,佛教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佛教强调出世、禅修渐渐地转化为了念经、忏悔等祭祀性仪式。与此同时萨满教、道教和佛教,在广为传播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手段争夺社会捐助。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发展最为鼎盛的儒家、道家,包括外来的佛教都被萨满教进行了阉割。萨满教作为少数民族宗教,发展体系远不及“儒、道、释”三家系统完整,这种思想的传入必然影响到了这三家理论的发展。思想都倒退了,更不要说科技进步了。
科技发展和思想发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繁荣科技就能得到发展,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科技是一定要注重多种领域的建设,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
④ 数学与科技进步之我的奇思妙想700字论文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⑤ 数学到底对科学的进步有多大的影响
数学对科学进步的影响,我觉得就四个字:难以估量。科学要是舍弃数学,剩下的不管是什么都肯定不再会是科学了。
其次,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上数学对吧。我其实也是这样的。除了科研以外的生活,我也基本上用不到多少数学知识。但是,不直接的使用不代表你没有间接从数学中获益。
⑥ 近代科学包括哪些学科
是一个逐步分解的过程
15世纪下半叶,西欧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新时代.近代科学技术即诞生于此时.它经历了400年的发展,于19世纪末终结.
和古代人们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法不同,近代科学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研究某一类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各门学科.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另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它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而不像古代学者那样只是依靠直观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科学实验是把自然现象从实际的自然过程或生产技术实践中抽取出来,在人为的控制下加以研究,它是近代自然科主学赖以发展的一个最直接、最切近的基础.
和古代科学的发展主要依赖学者的潜心研究,而技术的进步则主要依赖工匠的娴熟技巧,科学和技术两相分离的状况不同,近代科学与技术从开始相互联系,逐步走向密切结合.一方面,科学越来越自觉地以技术上的要求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给技术的发展指出方向;另一方面,技术上的进步也为科学发展提供日益精确的测试手段和实验装备.近代技术在自然科学的指导和椎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两次技术革命,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活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一)近代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为开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是这场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宣告了近代科学革命的成功.
1.哥白尼日心说
2.哈维血液循环理论
3.牛顿力学体系
(二)近代数学的发展
古代数学在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学科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几何学已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这些都是研究常量的数学.从16世纪开始常量数学逐步向变量数学发展,于17世纪创立了解析几何、微积分和概率论.18世纪这些新的学科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代数学的方程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19世纪是近代数学大发展的世纪,微积分的理论基础被精确化,代数学进入到抽象代数的新阶段,并且诞生了非欧几何学.与古代数学主要追求理性上的满足不同,近代欧洲数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描述客观现象的规律以及其他实用上的需要,数学与科学技术研究,与解决生产问题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1.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创立
2.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
3.代数学的发展
4.非欧几何学的出现
{三)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除力学的发展状况已如上文所述之外,近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发展上.
1.热学的发展
2.电磁学的发展
3.光学的发展
(四)近代化学的发展
16力18世纪,由于波义尔和拉瓦锡等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从炼金术和化学工艺中脱胎出来.19世纪,原子-分子学说的创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理论发展上的重大成就,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分支学科的建立标志着化学科学的成熟.
1.化学科学的确立
2.原子-分子学说的创立
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4.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建立
(五)近代生物学的发展
生物学在16力18世纪基本上是属于收集材料的经验科学,主要的成就在生物分类学方面.19世纪是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不少新的理论、新的学科,其中突出的有细胞学说、微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2.细胞学说的创立
3.微生物学的建立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六)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16~17世纪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以及开普勒、牛顿等人在天体力学上的成就已如前述.18~19世纪天文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有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探讨、太阳系和银河及恒星现象观测研究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成果,以及天体物理学的兴起等.
1.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星云假说的提出
2.太阳象研究的新成果
3.对恒星和银河采的研究
4.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七)近代地学的发展
在古代就已形成的地理学是地学中发展最早的学科.近代地学以地球的岩石圈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了综合性学科一一地质学.地质学一些不同学说观点之间的争论,对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地质学各分支的形成
科学的地质学是18世纪后期才逐渐形成的,它是一系列研究不同侧面的地质现象的分支学科的综合.
(1)地层学
(2)地槽学说
(3)矿物学和岩石学
(4)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
2.近代地质学的一些争论
(1)岩石成因的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
(2)地壳运动变化的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
三、近代技术进步与产业革命
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在此期间钢铁冶炼、化工、内燃机等各项技术也都有显著进步和重大发明.技术革命和技术的全面进步导致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引起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飞跃,从而产生了近代产业革命.
(一)蒸汽技术革命
(二)电力技术革命
(三)其他技术进步
1.技术革命直接导致的新技术
2.钢铁冶炼技术
3.内燃机技术
4.化工技术
(四)近代产业革命
在近代史研究上,人们通常把蒸汽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实现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称作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近年来学术界倾向于把电力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经济飞跃也算在产业革命的进程中,作为这一进程的第二阶段.
产业革命起始于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从18世纪80年代起,在新兴的棉纺织业中,工匠们相继作出织布机和纺纱机的重大改进和发明.机器效率的提高和大量使用造成了动 力的紧张,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解决了这个矛盾.到80年代,蒸汽动力已在纺织行业普遍使用,同时也向社会其他生产行业扩展.蒸汽动力机器生产的普遍化又推动了钢铁冶炼、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产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工业生产体系.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也进入了机器制造代替手工生产的时期,从19世纽30年代开始,产业革命浪潮遍及欧美各国.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电力技术革命使得欧美的产业革命继续深化,并且又一次地给这一时代的生产体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制造和交通运输部门各类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z电 力、电器、电讯,以及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蒸汽机时代生产体系的性质,使原有生持体系从资本密集型向着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经济后果.由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导致的近代产业革命整个地改变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技术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也加剧了资本的自由竞争.近代产业革命还对20世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⑦ 高等数学常用公式
1、∫tanxdx=−lncosx+C
2、∫ cot x d x = ln sin x + C int cot x dx = ln sin x + C∫cotxdx=lnsinx+C
3、∫ sec x d x = ln sec x + tan x + C int sec x dx = ln sec x + an x + C∫secxdx=lnsecx+tanx+C
4、∫ csc x d x = − ln csc x − cot x + C int csc x dx = - ln csc x - cot x + C∫cscxdx=−lncscx−cotx+C
5、∫ d x cos 2 x d x = ∫ sec 2 x d x = tan x + C int frac{dx}{cos ^ 2 x} dx = int sec ^ 2 x dx = an x + C∫cos2xdxdx=∫sec2xdx=tanx+C
6、∫ d x sin 2 x d x = ∫ csc 2 x d x = − cot x + C int frac{dx}{sin ^ 2 x} dx = int csc ^ 2 x dx = -cot x + C∫sin2xdxdx=∫csc2xdx=−cotx+C
(7)数学科技进步扩展阅读
高等数学特点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和计算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⑧ 复杂的数学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宇宙真相
数学可以说是构成我们现代科学和生活的重要根基,生活中的各种科技产品,从小到大都有数学和数字充斥其中。可以说是数学构成了我们现代生活的万物。其中有369被著名的科学家特斯科认为包含了宇宙中的一切真理。
宇宙
但是这也有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过度解读,369数字钟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以我们现在对数学和宇宙的了解是不得而知得,希望有一天通过科学和对世界认知的进步,我们能了解到宇宙背后的奥秘。
⑨ 数学常识选择题
选(1)
错误:(2)《三个太阳》是以写人为主的文艺通讯。
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不同于消息,它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内容比消息更详尽、更具体、更形象。通讯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作者还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课文我没学过,不过网络可查)
(3)松鼠
我也没学过,不过如果我没猜错,全文应该是用
总分总
形式描写,分别写它的
漂亮
驯良
乖巧
(4)
我们家的男子汉
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来叙述事情,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你们的课本真好,选的课文很不错,选上了王安忆的。不像我们。这些都没学过,不知答案猜的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