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蝌蚪美术课

蝌蚪美术课

发布时间: 2020-11-23 21:21:30

『壹』 什么儿童绘画的颜料好

在儿童画这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中,孩子们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广大家长普遍认识到儿童画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性,而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指导儿童画画?
要有效地指导儿童画,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儿童画。儿童画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对发展儿童良好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儿童画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观察、想像、创造能力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情绪、美感、自主性等情感和意志的良好发展。儿童画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所以不能单纯从技能、技巧和一技之长的角度认识儿童学习绘画的意义。对儿童画的正确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画本身的特点,而不应该从成人的审美观和成人绘画技法的角度要求和对待儿童画。这些都是讨论如何指导儿童画的前提和基础。
人物常常是儿童图画中的核心内容,孩子画笔下的人物也最能表现儿童绘画的特点。
指导小孩子画人绝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要在注意儿童画人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给予不同的指导。
2~3岁:涂鸦圆
小孩最初画人是从涂鸦圆开始的。这种画可能不规整、不完全,也可能是多种圆形曲线的重合,但是孩子可以发现他自己涂画出的图形很像人的脑袋,并为此感到惊喜,说他会画“爸爸、妈妈”了。此后他渐渐地开始在像人的圆内画出眼睛和嘴巴,于是画的人就有了脸形,出现了五官。
可以说人的头和脸是孩子画人初期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人体部位。家长的指导也应该主要集中在强化头和脸部,让孩子“端详”父母,照镜子看自己,观察娃娃,与此同时给他们讲解头脑和五官的形状、功能’让他们抚摸以增强感受。父母还可以用各种丰富表情引起孩子更大的兴致。这个时期,观察和认识是最重要的,不要急于教孩子画完全的人或人脸,也不要让他们模仿画人,因为这样做不但无效,很可能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以上说的是2~3岁儿童画人的主要特点,此外还有部分儿童初期的人物是画有突出线条的形,对这些孩子指导的重点也应该强化头和脸面。
3~4岁:“蝌蚪人”
3~4岁儿童人物画的突出特点是“蝌蚪人”(也叫大头人)。“蝌蚪人”的共同特征是有一个大脑袋,在大脑袋的周围画出人体的其他构件。这些构件无论是头发、胳膊还是腿,都是从人头这一圆形上伸出去的。这种画法与该年龄阶段儿童对人的抽象概念发展水平有关,因此指导他们画人时不宜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画法,也不宜硬让他们模仿成人的人物画。
建议采取画外指导,画内启发的方式。即在画图画之外引导孩子观察人,观察人的整个身体,如头下边有身子,四肢长在身子的什么地方等。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儿童表演,教他操作娃娃的四肢活动,用拼图拼合成人形,让他欣赏结构简单、形象鲜明的人物画等。这样可以使儿童将人之形象与认知结合起来,提高认识水平。在画法上一定要接纳孩子画出的形象,肯定他画的“妈妈”和“爸爸”,甚至把画贴在墙上以示鼓励。千万不要讥笑孩子画得奇怪,那样会挫伤他的枳极性和自尊心。当然可以寻找适当机会诱导他看看人的胳膊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他自己愿意修改,那确实应该鼓励。家长最好不要动笔修改和另画一个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贰』 “蝌蚪人”形成于儿童绘画的( )。

象征期

解析:

“蝌蚪人”符合象征期。

因为象征期是指个体绘画活动发展的一个时期。2 岁~4 岁左右儿童开始在涂鸦的图形中表现各种含意,将绘画作为一种传达沟通的手段,出现的形状有未分化的“头足人”、十字形的交叉线、放射型的太阳等,完全以二次元的扩展处理。

画面凌乱,所画物体常飘浮在空间,常是想到什么画什么。实际尚未完全脱离涂鸦的性质,但已开始作具象画的尝试,逐渐进展为象征性的具象画和涂鸦的装饰画。

(2)蝌蚪美术课扩展阅读:

象征期相关概念:涂鸦期的主要表现:

涂鸦主要是借由身体、手指和手臂的肌肉运动而产生的不规则点、线:心理学家认为,涂鸦与幼儿的哭、笑等行为类似,是儿童所有感觉对外界世界的综合形象,经过心理和大小肌肉的活动而做的“自由表现”。

幼儿在涂鸦时伴随发出的“咻”声与画面上的点、线可能代表了一个叹息、一个跳跃、一次拍打,一次身体移动的轨迹和一次难忘的经历,涂鸦可能是_种引起大人注意和关怀的行为,也许是一种表达反抗和报复的发泄。

观察表明,幼儿在涂鸦时伴随的撕碎或弄脏纸张的行为,以及同时呈现出来的快感和满足,说明绘画可以成为儿童表达和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手段。

『叁』 怎样画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步骤如下:

1、蝌蚪的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尾巴长而扁。

拓展资料: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青蛙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 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肆』 《小蝌蚪找妈妈》画面用什么绘画方法表现的

水墨动画表现的。主要内容: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它们将金鱼、螃蟹、乌龟、鲶鱼误认为自己妈妈.但在金鱼,螃蟹,乌龟的提示下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

课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4)蝌蚪美术课扩展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由盛特伟、钱家骏、唐澄担任导演,方慧珍、盛璐德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青蛙妈妈产下蝌蚪卵后离开了,蝌蚪卵们慢慢长出尾巴变成一群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它们母亲的特征后,它们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它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母亲。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剧情简介

开头影片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封面打开后,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

春天到了,小蝌蚪孵化出来了,它们在水里快乐地游呀游,然后看到岸边的小鸡跟着它们的妈妈很亲热,小蝌蚪们十分羡慕,于是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先遇到了虾公公,忙向虾公公打听妈妈的长相,虾公公告诉它们,它们的妈妈长有两只大眼睛。

小蝌蚪们看到金鱼有两只大眼睛,便高兴喊金鱼“妈妈”,但金鱼说小蝌蚪的妈妈有个白肚皮。小蝌蚪们继续寻找,见到有白肚皮的螃蟹,又对螃蟹齐喊“妈妈”,但螃蟹说它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儿。

小蝌蚪们见乌龟正好是四条腿,又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但小乌龟却说这是它的妈妈,因为它与乌龟妈妈长得一样。后来,小蝌蚪们遇见鲶鱼,觉得它与自己长得很相象,应该就是妈妈,结果差一点被鲶鱼吃掉。这时,青蛙妈妈赶来相救,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过了不久,它们也终于长成了妈妈的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蝌蚪找妈妈

『伍』 绘画中的魔术,画的蝌蚪游走了,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绘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就中国而言,宏观分两类及中国画和西洋画,中国画分工笔,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西洋画分素描,水彩,水粉,油画,丙烯画,彩铅画,粉笔画,蜡笔画,喷画,不过现在可以在加第三类,动漫。中国画工笔是基础,淡化起来最复杂,大写意看似简单,但需要极深的艺术修养和多年的功力,西洋画素描是基础,不同画法有不同技术要求要求,无所谓难易,是一种层次的递进,要说简单,儿童简笔画,动漫(低端的)

『陆』 儿童美术教育:小孩子为什么喜欢画蝌蚪人

研究表明,4-7岁孩子的绘画大多由圆的造型出发,从一些似懂非懂的简易几何图形逐渐演变为可辨识的物体组合。
不少家长在陪孩子画人物的时候都会发现,在他们的笔下,头部就是一个大圆圈,下面伸出两根直线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圆圈,有时他们还会画上另外两根线条表示胳膊,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这是4-5岁幼儿绘画中常出现的造型,因为外形像蝌蚪,所以称之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细程度与孩子心理年龄的增加成正比,这不仅体现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发现、了解和认知程度。
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绘画造型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分化到分化的发展过程的。
孩子会从自身的思维水平出发,去解决构图时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些内容,成人往往难以理解,常常表现出忽视的态度,甚至否定它们的存在,并试图纠正孩子。
事实上,家长可以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理论,从孩子的绘画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造型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支持孩子进行绘画体验。
案例回放☆四岁的果果快速地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人:伸开的两手画在头部的两侧、耳朵的下方。 我们一起来看看果妈是怎样处理的:妈妈果果画的是什么呀?一个小朋友在做操呢。果果妈妈果果,为什么小朋友的手会长到头上去了呢? 还有TA的身体呢?果果收起开心的笑容,尴尬地低下头,默默取了另外一张纸,在妈妈的注视下,小心地先在纸的中央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作为头,接着在下面画了个小圆作为躯干,然后把油画棒移到小圆的一边,却没有立即落笔,而是看了妈妈一眼,见妈妈正微微地点头,他才肯定地在小圆的两边画了两个半圆作为手。
妈妈见自己引导有效,就满意地走开了。脱离了妈妈视线的果果终于松了一口气,快速地给这个人画上了脚和五官,还涂上了颜色。他对边上的小伙伴说:“这是姐姐,她在舞台上跳舞。”
他没有停下来, 继续在纸的一边画了一个小人。这个小人依旧没有躯干,手仍旧画在头部的两侧。果果自言自语地说:“宝宝在看姐姐跳舞。”

案例解析☆果果能画出有躯干的人(案例中姐姐的造型样式),说明他的人物造型能力进入了比“蝌蚪人”更高一级的水平。新的造型样式从旧的样式发展而来,孩子往往通过添加圆形改变“蝌蚪人”的结构,对“蝌蚪人”进行重构。但重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运用,才能完全摆脱用惯了的旧样式,掌握新样式! 案例中的果果,正处于这一重构阶段。由于他对有躯干的人的结构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有时他虽然画了躯干,却仍然把手画在头部;有时他可能会继续画蝌蚪人;有时他可能忘记画手或者脚。这是样式重构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