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文言文
1. 文言文父母之恩的意思
父母的恩情
2. 描写送给“父亲”的文言文有哪些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陈元方候袁公》
3. 文言文中 "亲戚" 有哪几种意思 好像还有"父母"的意思
指父母及兄弟等。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狱中杂记》)|亲戚安居。(《与陈伯之书》)
②指内外亲属。例如: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如亲戚耳。(《柳毅传》)
4. 形容中国父母地位的文言文语句
百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
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5. 关于“祭奠父母”的文言文有哪些
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
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 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辑录如下:
社稷:《说文解字》:“社,地主也。”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叫作“社”。《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
封建统治者常祭社稷,祈求年丰。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帝王都会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和代称。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祭、祀:或单用,或连用,均指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兼求保佑。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称“祀”。
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
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
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祭以尉首”即是。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清身洁心以示虔诚。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
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奠、酹:《说文解字》中说“奠,置祭也。”但“奠”和“祭”又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
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还有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牺牲:在古汉语中“牺”“牲”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牲口通常选用纯色的,称作“牺”。
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句中的“玉帛”,指古代传神用的璧、琮和束帛。
太牢、少牢: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牺牲”的数目很有讲究,有“太牢”和“少牢”之分。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称为“一牢”或“牢”。
“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如《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
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传神祷告。
祖: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封:筑土为坛祭天,叫作“封”。《永遇乐・赤壁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代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故称“封狼居胥”。”
6. 在文言文中,对父母或亲人的尊称都有哪些
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7. 在文言文常识中,在父母面前怎么称呼自己
妾身(女)
吾(男)
8. 《父母养育二十多年》翻译文言文。
十月而字,饭乳之恩,其深矣重矣,况乎廿载不辍之劳更甚极也。余之所能忆而志者又何微哉!余所诞之一二岁,固所忘也,然每得闻怙恃之片言,时叹其艰辛之备尝也,而愈甚愧焉。至于三五之年,余虽可忆,隐然混沌,而略知断字识文之故事,父之渊学,母之厚慈,吾所以殷殷嗜学也。十岁而能诵诗词,正书法,数理之学亦尝浅涉,十五而始得学四书五经之奥义,然以愚质而不可通,卒仅能诵。又五载,吾从师而学,去父母,背乡井。幸乎学能微进,得又归家。数载未可躬睹亲颜,既见而笑以涕。悲夫鬓发皆华如秋霜,苍颜竟沟壑!其不孝若余之甚,将何以报哉!
又幸余之所归,尽此生奉双亲偕老,固余之所愿也!
9. 自己的人生受父母安排用古文怎么表达
【现代文】自己的人生受父母安排
【文言文】其人受父母之处
“安排”
安置处理
把事情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