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且的意思
”且“字用法比较多,词性也比较复杂。除了少数文言中虚词用法外,一直沿用至今。
主要用法有:
一、助词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二、代词此,这;今。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
三、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四、副词
1、将近;几乎。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2、将;将要。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暂且;姑且;且往观乎?——《诗·郑风》
4、表让步,尚且;都;还。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五、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2、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3、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是且非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就是”、“即使”。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6、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更详细的用法可以参考网络里面的,或者《辞海》、《现代汉语大辞典》等工具书,都比较完善。
『贰』 古文中且是什么意思
1、将要;将近。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出,火且尽。”不出,火星将尽
2、暂且;姑且。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3、尚;尚且。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
4、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
先秦《伐檀》:“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清又起波纹
5、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
战国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国君施过恩惠。
6、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
汉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7、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汉代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呢?还是命该如此呢?
(2)文言文且的意思扩展阅读
1、今义:
(1)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
(2)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
(3)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
(4)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
(5)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
(6)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7)姓。
2、组词:
(1)且慢:暂时慢着(含阻止意):~,听我把话说完。
(2)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只好如此:我的意见~保留,以后再讨论。
(3)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安。敷衍了事;马虎:因循~。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
『叁』 “且”在古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且”在古文抄言文中用袭法比较多,主要用法如下:
作为助词,可以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作为代词,此,这;今。
作为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作为副词,
1、将近;几乎。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2、将;将要。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暂且;姑且;且往观乎?——《诗·郑风》
4、表让步,尚且;都;还。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作为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2、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3、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就是”、“即使”。
6、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肆』 古文中"且…且…"的意思
且…且…:一边…一边…。
牝鸡护雏且避且就:母鸡看着小鸡一边躲避乌鸦一边靠近小鸡。
牝鸡失雏
原文:鸡引雏于庭,啄残粒,拾虫蚁,佝佝自得。隼过其上。见以为搏雏也,亟翼雏匿之。隼去乃出雏,饮啄如故。顷之,有乌下集于傍。鸡顾雏且避且就。乌稍狎之,鸡以为无害也,遂恣雏饮啄不复避。乌伺鸡狎,亟攫一雏飞去。
译文: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看着小鸡一边躲避乌鸦一边靠近小鸡。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伍』 “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副〉
1. 将近;几乎 [almost;nearly]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将要 [be going to;will;shall]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且当(该当);且然(亦将如此)
4. 暂且;姑且 [just;for the time being]
且往观乎?——《诗·郑风》
且携所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你且等一下;这事且放一下;且可(犹暂且);且休(暂且休整);且自(暂且;只管);且住(暂止);且暂(犹暂且);且权(暂且;姑且);且则(姑且);且复(姑且再)
6.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死且不怕,况困难乎
7. 〈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for a long time]。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and]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行牧且荛。——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贼能且众。——清·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贫且贱;横且直;且并(并且);且是(而且)
3. 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both…and…]。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4.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or]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 齐乎”——《战国策》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moreover]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且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且欲观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且夫(且况。况且)
7.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if]
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且复妄言。——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为众人师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且继今以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0. 另见 jū
『陆』 文言文中与且意思相近的是哪个字
文言文中的“且”有不同的用法,意思不同,因此不与某一个字近版义。
作为副词用权法,如:
年且九十——且与“将”近义。
且往观乎——与“姑”近义。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与“近”近义。
作为连词,且与“而”、“又”、“并”、“或”、“若”近义。
作为代词,与“此”近义。
『柒』 文言文且是什么意思
且
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摘自《网络汉语》
『捌』 且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尚且,等于现代汉语的“还”或“都”,例如“臣死且不避”(我连死都不怕)
2)姑且,暂且,等于现代汉语的“先”,例如“民劳,未可,且待之”(民众太劳累,还不是[征伐]的时机,先等等)
3)将要,接近,例如“城且拔”(城快要被攻破了)
4)而且,例如“君子有酒,旨且多”(又醇又多)
5)指两件事情并进,如“且战且退”
6)在某些古文中通“祖”,有人认为这个字实际上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是祖字的本字。
还有别的意思,就不一一列举了。
『玖』 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副〉
1. 将近;几乎 [almost;nearly]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将要 [be going to;will;shall]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且当(该当);且然(亦将如此)
4. 暂且;姑且 [just;for the time being]
且往观乎?——《诗·郑风》
且携所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你且等一下;这事且放一下;且可(犹暂且);且休(暂且休整);且自(暂且;只管);且住(暂止);且暂(犹暂且);且权(暂且;姑且);且则(姑且);且复(姑且再)
6.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死且不怕,况困难乎
7. 〈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for a long time]。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and]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行牧且荛。——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贼能且众。——清·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贫且贱;横且直;且并(并且);且是(而且)
3. 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both…and…]。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4.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or]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 齐乎”——《战国策》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moreover]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且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且欲观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且夫(且况。况且)
7.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if]
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且复妄言。——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为众人师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且继今以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0. 另见 j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