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夷也文言文

夷也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4 02:11:11

『壹』 在文言文中夷险一致者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

出处:唐·白居易《养竹记》

原文: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1)夷也文言文扩展阅读:

《养竹记》作于贞元十九年(803)春,这时候他正年富力强。贞元十六年,他中了进士。贞元十八年,白居易应拔萃科考试,入甲授秘书省校书郎。他抱着“兼济天下”的抱负。

《养竹记》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它以竹子为题咏的对象,赞美了具有正直坚强品德的贤能人,对肆意摧残竹子的行径表示愤慨,同时,提出培养使用人才的正确主张。这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他们十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建功立业。人才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而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决定了压抑人才的必然性。只要触动了统治阶段的利益,你就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也是免不了受打击、遭贬滴的。

『贰』 “夷”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1.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国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 同本义 [Yi nationality]。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后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莱夷也。”

四夷八蛮。--《周礼职方式》

3.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蛮(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称)

4. 旧时往往用以称外囶或外国人 [foreign country;foreigner]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与夷决战。

馀夷脱逃。

5.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国人在中国的馆舍)

6. 倚辈;同辈 [same kind]

在丑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犹倚也。”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7.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8. 古国名 [Yi state]。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9. 姓

『叁』 初中文言文带有夷的句子

1、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记》
2、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肆』 夷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名〉
1.(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同本义 [Yi nationality].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后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莱夷也.”
四夷八蛮.——《周礼职方式》
3.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蛮(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称)
4.旧时往往用以称外囶或外囯人 [foreign country;foreigner]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与夷决战.
馀夷脱逃.
5.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6.倚辈;同辈 [same kind]
在丑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犹倚也.”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7.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8.古囯名 [Yi state].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9.姓
〈形〉
1.平坦 [level]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3.太平 [peaceful].如:夷一(太平统一);夷世(太平之世)
4.平和;平易 [gentle;modest]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又如:夷坦(平和坦荡);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静);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静);夷简(平易质人)
6.平正 [flat;level].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颇);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7.经常,常道 [usual]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
8.傲慢 [arrogant]
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9.安闲 [leisurely].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10.通“怡”.喜悦 [happy;joyful]
云胡不夷?——《诗歌郑风风雨》
我心则夷.——《诗.召南.草虫》
羡馀术兮可夷.——《楚辞.九怀》
〈动〉
1.使平,拉平;铲平 [level to the ground]
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铲平攻破)平定 [put down]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2.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3.伤,受伤 [be wounded]
夷于左股.——《易.明夷》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4.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5.攻破 [capture].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6.铲除;消灭;诛灭 [exterminate;put to death]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7.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8.毁灭 [ruin].如:夷毁(毁灭)
9.犹豫,迟疑 [hesitate].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10.锄草 [root out]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常用词组
1.夷旷 yikuang
襟怀夷旷
2.夷戮 yílù
[massacre] 杀戮;诛戮
自相夷戮.——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3.夷陵 Yílíng
[the Yi Mausoleum] 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县东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夷门 yímén
[eastern gate of Daliang,the capital city of Wei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战囯时魏囯都城大梁的东门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夷门侯生.
行过夷门.
夷门抱关者.
5.夷灭 yímiè
(1) [massacre;perish]∶消灭;杀尽
(2) [bury]∶埋没;埋起来
6.夷平 yípíng
[level to the ground] 使成一块平地
1889年那次龙卷风夷平了整个城市
7.夷然 yírán
[calm] 平静镇定的样子
夷然不以为忤
8.夷犹 yíyóu
(1) [hesitate]∶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calm and unhurried]∶从容不迫
双桨小

『伍』 古文夷逰什么意思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 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

『陆』 为什么文言文中夷字有伸开两腿坐着的意思

文言文中“夷”字有伸开两腿坐着的意思,是从“夷”字的形容词义“平坦”引申而来的。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夷”的解释是: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以脂切。《庄子·眩箧》记载:“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中也说:“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

“伸开两腿坐着”时,就得把腿平放在地上或者席上,这种行为在古代被称为“夷俟”,指伸平两足箕踞在地或席上,古人视此行为是倨傲无礼之态。《论语·宪问》记载:“ 原壤夷俟。”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的话说:“夷,踞。俟,待也。” 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引焦循的话补疏:“夷俟即是踞肆。” 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五百》中说:“如夷俟倨肆羁角之,哺果而啗之,奚其强?”汪荣宝义疏解释道:“夷俟倨肆谓居处之非礼者也。”

『柒』 文言文《戒夷解衣》

戎夷违来齐如鲁,天大寒而后自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戎夷(人名)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却在城门关闭后才到。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您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您衣服,您可以活。我是国家有名的学士,为了国家 而舍不得死。您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您把您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 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戎夷叹息道:“唉!世道这么颓败吗!”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如果说戎夷一定能够安定天下,那是没有办法知道了;至于(戎夷)想让别人得到好处的想法,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了。

『捌』 “夷”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一、夷的意思

1、平坦;平安。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3、灭掉;杀尽。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

6、姓。

二、读音:yí

三、英文:danger ,defile ,narrow

三、引证

1、《诗·郑风》:“旣见君子,云胡不夷。”

译文:已经见到君子,心中怎能不宁静。

2、《前汉·刑法志》:“战国时,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

译文:战国时,秦国任用商鞅连连坐法,制造诛灭的惩罚。

四、例子

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便转了上去。

(8)夷也文言文扩展阅读:

夷的字源演变:

二、夷的相关词语有蛮夷,夷戮,夷由,夷等。

1、蛮夷的读音mán yí,意思是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2、夷戮的读音yí lù ,意思是杀戮;诛戮。

3、夷由的读音yí yóu,意思是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

4、夷等的读音yí děng,意思是同列,同辈。

『玖』 “夷齐”文言文翻译

1.伯夷和叔齐的并称。

词语分开解释:
夷 : 夷 y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详细>>
齐 : 齐 (齐) qí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 详细>>

『拾』 古文中夷是什么意思

平安,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同辈: ~等
名姓: 伯~
通“怡”: ~然自若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