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李崧

文言文李崧

发布时间: 2020-11-24 06:49:12

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王溥字齐物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

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从周祖镇邺。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

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

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注:①氛沴:毒气

2.下列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周祖籍其名,将按之 按:稽查、捉拿

B、世宗尝从容问溥 从容:不慌不忙

C、宰相范质奏解之 解:帮……开解

D、溥旧相,当宠异之。 当:应当、应该

3.下列都能直接表明当朝皇帝对王溥的“宠异”的一项是( )(3分)

①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②世宗将亲征泽、潞,溥独赞成之。

③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④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⑤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

⑥(王溥卒)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祖病情危急,召人草拟制度,还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位同宰相参与管理政事)。颁布完制度,周祖放心地死去。

B、世宗将亲征泽、潞两地,冯道极力上谏要求停止出兵,王溥独自赞成世宗亲征。凯旋还朝后,世宗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

C、世宗将讨伐秦、凤,要求王溥出任帅,王溥向他推荐向拱。战事平定,世宗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摆酒宴赐给王溥。

D、宋太祖对王溥这个前朝宰相礼待有加,王溥六十一死去时。宋太祖为此罢朝二日,并追赠他为侍中,谥号为文献。

5.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①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溥字叫齐物,并州祁地人。

王溥,汉乾祐年间中进士甲科,担任秘书郎。那时李宗贞占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谋反,王景崇在凤翔谋反,周祖(郭威)带领士兵征讨他们,征召王溥担任从事。河中平定,获得贼军中的文书,(文书中显示)有很多朝迁显贵同藩人相交结的话语。周祖登记他们姓名,将稽查他们,王溥进谏说:“魑魅等形体,等待夜间出来活动,日月已经高照,毒气就自然消失。希望(您)焚烧了这一切(证据),让那些心神不安的人安下心来。”周祖听从了他的意见。军队回还,提拔王溥为太常丞。王溥追随周祖镇守邺城。广顺初年,被授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广顺二年,升迁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广顺三年,加封为户部侍郎,再改任端明殿学士。周祖病情危急,召学士草拟制度,让溥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颁布制度完毕,周祖说:“我没有忧患了。”当天就驾崩了。

世宗将要亲自征讨泽、潞两处,冯道极力劝谏停止出兵,王溥独自赞成世宗出征。凯旋还回朝迁,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监督修治国史。世宗曾经顺便问王溥说:“汉人的丞相李崧以封蜡的信私通契丹。现在还有记着内容的人,你相信有这回事么?”王溥曰:“李崧作为大臣,假如有这样的阴谋,哪肯轻易给外人看?大概是苏逢吉诬告他罢了。”世宗才醒悟,诏他来封赠官职。世宗将要讨伐秦、凤,向王溥征求担任帅的人选,王溥推荐向拱。战事平定后,世宗趁请功宴会时赐酒给王溥说:“替我选择了帅才,成就边疆战功的人,就是你呀。”从平寿春起,依制加官进爵。显德四年,父死丁忧。丁忧未满期而奉召任职,四次上表,乞求服满三年之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上奏替他解围,王溥害怕入宫谢罪。平寿六年夏,被任命参与主持枢密院的事。

恭帝继承君位,加封(王溥)为右仆射。这年冬,王溥上表请求修纂《世宗实录》,于是上奏请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一起加入修纂(《世宗实录》),恭帝从他的意见。

宋朝初年,前进职位担任司空,罢去参知枢密院一职。乾德二年,罢去原职担任太子太保。按照过去的制度,一品官排列在台省的后面,太祖趁机接见王溥,告诉左右的人说:“王溥是旧朝宰相,应当特别宠幸他。”于是命令分在台省排位的东西,于是成为定制。乾德五年,丁母忧。服丧满期,加封为太子太傅。开宝二年,升迁为太子太师。中谢说,太祖环视左右说:“王溥担任宰相十年,三次升迁为一品官,福禄鼎盛,近世还未曾见过与他等同的。”太平兴国初年,王溥被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八月,死去,享年六十一岁。朝迁罢朝二日,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文献。

㈡ 巜赵延寿传》文言文翻译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父赵亢阝,县县令。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县,其稗将赵德钧俘获延寿,养为己子。延寿少时容貌俊美,喜读经史典籍。唐明
宗先是将女儿嫁给他,待到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为驸马都尉、枢密使。明宗子李从荣自恃权势,专横跋扈,内外官员无不震恐,延寿请求补为京外官避
祸,便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934~936)初,加鲁国公,再次出任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自太原发兵,唐派张敬达前往讨伐。适逢敬达败退,守晋安
寨,延寿与德钧前往援救,听得晋安已破,逃至团柏峪。太宗追及之,延寿与他父亲一同投降。

次年(937),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待到改幽州为南京,迁之为留守,总理山南事务。天显末(938),因延寿妻在晋,诏令取回。从这以后更加振奋昂扬,一心思报皇上之恩。会同
(938~947)初,皇上幸其府第,加政事令。六年(943)冬,晋人背叛盟约,皇上亲征,延寿为先锋,攻下贝州,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败晋军
于南乐,俘获其将赛项羽。驻军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来迎战,破之。至顿丘,遭遇大暴雨,皇上想班师。延寿上谏说:“晋军屯驻于河滨,不敢出战,如
果径直进入澶州,夺占其桥,则平晋不在话下了。”皇上觉得有理。适逢晋军先回澶州,高行周到了析城,延寿率轻兵迎战;皇上亲统骑兵冲击其阵角,敌人于是溃
败。大军回,留延寿攻战掠地于贝、冀、深三州。

八年(945),再伐晋,晋主派延寿族人赵行实带着书信招他回晋。当时晋军坚守壁垒不
出战,延寿骗他们说:“我身陷胡虏虽久,岂能忘了父母之邦。如果派兵来迎,我就回来。”晋人信以为真,派杜重威派兵迎接。延寿到滹沱河据守中渡桥,与晋军
力战,亲手杀其将王清,两军相持不下。太宗暗地里从别的渡口渡河,留下延寿与耶律朔古据守桥梁,敌人不能夺取,且屡败于延寿,杜重威举全军投降。皇上大
喜,赐给延寿龙凤赭袍,又说“:汉兵都归你所有,你该亲自前往抚慰。”延寿至军营,杜重威、李守贞拜迎于马前。

后来太宗攻下汴京,延寿通过李崧请求立为皇太子,皇上说:“我对于魏王,即使割下肉来给他也在所不惜,只是皇太子必须是天子的儿子才能做,魏王怎么能做呢?”原来皇上曾允诺灭
晋之后,以延寿为中原皇帝,所以摧坚垒,破强敌,延寿往往身先士卒。到这时通过李崧传达心意,皇上命迁延寿之职位。翰林学士承旨张砺拟进之为中京留守、大
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皇上抹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世宗即位,以拥戴之功,授枢密使。天禄二年(948)薨。

㈢ 李应升传文言文答案

译文供参考:来
李应升(自含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天南直隶江阴人。李氏,色目人。始祖嘉那,諡桓烈,元至元宦官统军元帅。孙李八撒儿佩戴虎符,镇江阴,于是任命李为姓,家江阴。李王珙赘东乡周氏,通过确定在赤岸。李词学生,潜心性命之学,作为王阳明再传弟子。著作有《戒庵漫笔》等书。孙鸡种,以著述显,藏书最多。鹏种子应升,万历丙辰进士,官御史,死间难。追赠为太仆寺卿,諡忠毅。你礼貌的,诸生,也有王撰写。嘱咐子孙耕读传记家,不必参加考试。从此就再也没有听人。然而家祠堂中碑刻丛列,后代到现在仍然很保守。忠毅再从孙李崧隐居遁世,诗画怡静。儿子天根,著作有《小火录》四十卷。,就在无锡了。

㈣ 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文言文翻译

高祖一向不喜欢李崧,又被怨恨李崧的人诋毁他,说李崧被契丹厚待

㈤ 文言文阅读救急, 宋史列传28

原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宋史• 列传一O四》

译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童年的普通具有很强的示范,钻研古代典籍,文章苍劲有力。在考试等级,做雍丘县令,管理下属搭售湿物质(紧急严重) ,安抚百姓,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伤口(周到细心) 。雍丘县依托汴,水路运输船舶蜂拥而至前雍丘许多尴尬,因为盗贼,但从来没有抓到盗贼,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博时裕下令散货船运送货物不是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夫老板)不服从,彼得下令雨,东下的船只,用斧头切断电缆,跑到主力舰护送出境(雍丘人民院)可以不关门。

法院使者纪念他的事迹,博时裕称为做了一个大的正诚,上任,但也增强了左右和适当的。宋徽宗执政开始,听着一个正直的言论,彼得发现了张敦雨,说: “张敦长皇权偷窃,欺骗法院,毒百官,急于趁先帝不幸机,它的目的是显示篡位,鄙视他的陛下,不再有做臣子尊重。鉴于他的意图实施,将被放置在国王陛下和太后!如果你不饶恕杀了他,世界将无法澄清义,大法不能成立。我听说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宁主吃,我听说中央驳回章惇,放下筷子,此起彼伏,说得好宋说,与这个男人错了,北方的天使问为什么(他)就像这样放逐贬谪?从这个观点, (章惇)不只是作为孟子的人说了' ,虽然它是相当沉默的状态,但所有了“纪念八次,皇帝章惇贬到雷州。

伯雨在兼管位置为6个月,纪念108份。部长担心,他说,让皇帝彼得雨做的颓废,他私下警告少说或不说作为一个主要的。彼得不听雨,批评朝政,更强大的讲话,将最后一章弹劾布。曾逋插觉得这件事很快被转移的支持度员外郎虢国主持工作。 (后来)崇宁几年是官员团伙的事情发生了,彼得被砍断官方雨通州发送。蔡阿扁被诬陷,陈关共开槽,张黄庭坚十三人南迁, (可以)去彰化只有小学雨。奸人也不甘心匿名信,抓住彼得的第二个儿子沉雨,把他身陷囹圄,他的妻子和家人在江淮刚刚去世,他的妻子去世子抢眼的消息一起发送。贝丝雨像往常一样对这两件事情,他说: “死是死的,活在球场上的内疚,但也从告别相结合时,如果没有,那将是徒劳的神杀害无辜的人呢? ”

绍兴末年,皇帝颁诏追赠(已故)是龙图阁主雨,谏议大夫奖金,接受他的谏章,追贬义章惇,蔡荸鹌,邢恕,黄色的鞋子,清除事件被诬陷宣仁告诉世界。淳熙年间,谥忠敏。

㈥ 赵延寿文言文翻译

赵延寿本来姓刘,是恒山人。父赵亢阝,..县县令。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县,其稗将赵德钧俘获延寿,养为己子。延寿少时容貌俊美,喜读经史典籍。唐明宗先是将女儿嫁给他,待到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为驸马都尉、枢密使。明宗子李从荣自恃权势,专横跋扈,内外官员无不震恐,延寿请求补为京外官避祸,便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初,加鲁国公,再次出任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自太原发兵,唐派张敬达前往讨伐。适逢敬达败退,守晋安寨,延寿与德钧前往援救,听得晋安已破,逃至团柏峪。太宗追及之,延寿与他父亲一同投降。
次年,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待到改幽州为南京,迁之为留守,总理山南事务。天显末年,因延寿妻在晋,诏令取回。从这以后更加振奋昂扬,一心思报皇上之恩。会同当初,皇上幸其府第,加政事令。六年冬,晋人背叛盟约,皇上亲征,延寿为先锋,攻下贝州,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败晋军于南乐,俘获其将赛项羽。驻军在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来迎战,破之。至顿丘,遭遇大暴雨,皇上想班师。延寿上谏说:“晋军屯驻于河滨,不敢出战,如果径直进入澶州,夺占其桥,则平晋不在话下了。”皇上觉得有理。适逢晋军先回澶州,高行周到了析城,延寿率轻兵迎战;皇上亲统骑兵冲击其阵角,敌人于是溃败。大军回,留延寿攻战掠地于贝、冀、深三州。
八年,第二次伐晋,晋主派延寿族人赵行实带着书信招他回晋。当时晋军坚守壁垒不出战,延寿骗他们说:“我身陷胡虏虽久,岂能忘了父母之邦。如果派兵来迎,我就回来。”晋人信以为真,派杜重威派兵迎接。延寿到滹沱河据守中渡桥,与晋军力战,亲手杀其将王清,两军相持不下。太宗暗地里从别的渡口渡河,留下延寿与耶律朔古据守桥梁,敌人不能夺取,且屡败于延寿,杜重威举全军投降。皇上大喜,赐给延寿龙凤赭袍,又说“:汉兵都归你所有,你该亲自前往抚慰。”延寿至军营,杜重威、李守贞拜迎于马前。
后来太宗攻下汴京,延寿通过李崧请求立为皇太子,皇上说:“我对于魏王,即使割下肉来给他也在所不惜,只是皇太子必须是天子的儿子才能做,魏王怎么能做呢?”原来皇上曾允诺灭晋之后,以延寿为中原皇帝,所以摧坚垒,破强敌,延寿往往身先士卒。到这时通过李崧传达心意,皇上命迁延寿之职位。翰林学士承旨张砺拟进之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皇上抹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世宗皇帝即位,因为有拥戴的功劳,授予枢密使的官位。在天禄二年死去。

㈦ 李应升传文言文求翻译

李应升(含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天南直隶江阴人。李氏,色目人。始祖嘉那,諡桓烈,元至元宦官统军元帅。孙李八撒儿佩戴虎符,镇江阴,于是任命李为姓,家江阴。李王珙赘东乡周氏,通过确定在赤岸。李词学生,潜心性命之学,作为王阳明再传弟子。著作有《戒庵漫笔》等书。孙鸡种,以著述显,藏书最多。鹏种子应升,万历丙辰进士,官御史,死间难。追赠为太仆寺卿,諡忠毅。你礼貌的,诸生,也有王撰写。嘱咐子孙耕读传记家,不必参加考试。从此就再也没有听人。然而家祠堂中碑刻丛列,后代到现在仍然很保守。忠毅再从孙李崧隐居遁世,诗画怡静。儿子天根,著作有《小火录》四十卷。,就在无锡了。

㈧ 文言文翻译《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旧五代史·张存敬传》翻译:

张存敬是谯郡人。他性格刚直,有胆量和勇力,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惧怕。唐中和年间,他跟随梁太祖到汴州,因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亲近。刚开始担任右骑都将。跟随太祖征讨巢、蔡,一共经历一百多场战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光启年间,在盟津李罕之会同晋军围困张宗奭,太祖派遣丁会、葛从周、存敬三人同时飞驰前往救援。张存敬率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就解了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张存敬担任诸军都虞侯,辅佐霍存统帅大军收复宿州,因为功勋上奏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太祖向东征讨徐、兖,他常有杀敌的功劳。

凡是他指挥的战役,都能抓住机会,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别优厚不同一般,让他担任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犯魏郡,又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规模起兵,和葛从周共同进攻浮阳,竖立数十围栏,围刘守文好几个月。那时幽州刘仁恭带兵前来救援,存敬在乾宁军南老鸦堤偷袭他。这天,燕人大败,斩杀敌军五万人,活捉了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获一万多匹马。

这年秋九月,引军占领镇州,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于是)追赶他们,径直进入镇州壅门,收缴数以万计的鞍马牛驼。第二天,镇州人送纳人质(归顺)才回师。

不久担任宋州刺史,过了几年,非常善于处理政事。又带领大军攻打蓟门,几十天之间接连攻陷瀛、莫、祁、景四州,擒获的俘虏非常多。自从怀德驿开始和中山兵接战,数十里尸骸狼藉,中山开城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借(太原)骄横放纵,命令存敬统大军讨伐王珂。当天收复绛州,捉拿刺史陶建钊,使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二郡被平息。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太祖听说张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开平初,追封他为太保。乾化三年,又追封他为太傅。

《旧五代史·张存敬传》原文: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

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

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

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此文出自宋朝·薛居正编撰的《旧五代史》

(8)文言文李崧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北宋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1007—1072年)。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旧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

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是私修史书。

从欧阳修给尹洙、梅尧臣等人的信件看,在景祐三年(1036年)之前,已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在欧阳修去世一个月后,下诏命他的家人奏上。然后藏进国家图书馆。到金章宗时候,这本新的五代史才逐渐代替了《旧五代史》。

作者简介: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开封)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

清泰元年(934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解,他的文章寓意卓越豪迈,观者认为有公辅大臣的器量。清泰二年(935年),得起居舍人刘涛力荐,“以为文章器业必至台辅”,于是登进士第。

后晋天福年间,华帅刘遂凝召他为从事。刘遂凝之兄刘遂清管理国家财经大事,上奏任命他为盐铁巡官。

开运初年(944年),改任度支推官。宰相李崧领管盐铁,又上奏任他为推官,加任大理司直,升为右拾遗。桑维翰任开封府尹时,又上奏任他为判官。

㈨ 《王溥廉洁自律》的翻译

《王溥廉洁自律》的翻译

王溥,安仁人。在陈友谅部下任平章,镇守建昌。太祖命令将领前往攻打,没有攻下。朱亮祖在饶州安仁港攻打,也失利。

陈友谅的将领李明道进攻信州,王溥的弟弟汉二在军中,都被胡大海俘虏,归附行省李文忠,文忠命令他们两人招降王溥。

这一年太祖占领了江州,陈友谅逃至武昌,王溥才派使者请降,仍受命镇守建昌。第二年,太祖到龙兴,他率领部下朝见,受到慰劳,并随太祖归建康,赐给官邸于聚宝门外,把他的街命名为“宰相街”,以示特别宠幸。

不久,命他攻取抚州和江西未归附的郡县。又随克武昌,晋升为中书右丞。洪武元年(1368)受命兼任詹事府副詹事。跟从大将军北征,多次立功。

赏赐文币,提升为河南行省平章,不掌管具体事务。年食禄和李伯升、潘元明相等。

最初,王溥没当官时,侍奉母亲叶氏躲避战乱于贵溪,战乱中与母亲失散,一离就是十八年,他曾梦见母亲仿佛间告诉他身在何处。至此他告诉了太祖,请求回归故乡为母亲填坟。太祖准允,并命令礼官准备了祭物。

王溥带领士兵回到贵溪,找不到母亲的坟墓,昼夜哭泣。当地居民吴海说夫人被贼所逼,投井自尽了。王溥找到那口井,有只老鼠从井里出来,投入他的怀中,又立即跳入井里。

王溥排干井水寻找,见母亲的尸体在井中,悲痛不已。于是准备棺木殓葬,就地安葬。王溥去世,子孙世袭指挥同知。

原文: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

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

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从周祖镇邺。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

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

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嗣位,加右仆射。

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

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

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此文出自元朝脱脱所写的《宋史》。

(9)文言文李崧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宋代高度发展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除官修的当代史外,私家撰述的历史著作也不少,像南宋初年史学家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专记北宋一代史实;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徐梦莘修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和战的关系。

因此元朝修《宋史》时,拥有足够的资料。以志来说,《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

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㈩ 帮我翻一个文言文~~~~

拜托,分很少,要翻译的这么多,不就是吃力不讨好吗?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