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勵志文言文大全短篇

勵志文言文大全短篇

發布時間: 2020-11-27 01:41:04

㈠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㈡ 勵志修身的經典古文短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回故古之王者,建答
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比喻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會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也不會了解它的好處。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導別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吧。

㈢ 勤學勵志古文(越短越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2),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3),膠鬲舉於魚鹽之中(4),管夷吾舉於士(5),孫叔敖舉於海(6),百里奚舉於市(7)。
故天將降大任(8)於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勞其筋骨(11),餓其體膚(12),空乏其身(13),行拂亂其所為(14),所以(15)動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恆(18)過(19),然後能改(20);困於心(21),衡於慮(22),而後作(23);征於色(24),發於聲(25),而後喻(26)。入則無法家拂(bì)士(2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8),國恆亡(29)。
然後知生於憂患(30),而死於安樂也(31)。

㈣ 關於勵志文言文

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㈤ 勵志短小文言文,就幾句話的那種,多推薦點。

你好,勵志文言文如下:
《陋室銘》①唐·劉禹錫山不在②高,有仙則名③。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④。斯是陋室⑤,惟吾德馨⑥。苔痕上階綠⑦,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⑧,往來無白丁⑨。可以調素琴⑩,閱金經⑾。無絲竹之⒀亂耳⒁,無案牘⒂之勞形⒃。南陽⒄諸葛廬,西蜀子雲亭⒅。孔子雲⒆:何陋之有?⒇[2]編輯本段注釋譯文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於有多深,有了蛟龍就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爬上了台階,使得台階也顯露出綠意;草色映入了門簾,室內也染成了青色。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與我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成堆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子雲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裡面),又有什麼簡陋的呢?」宋濂苦學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

㈥ 勵志的文言文

這個 且看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作品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裡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裡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庄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僕,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麼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驚恐,項羽不能使他發怒。 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因此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這是張良教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 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啊!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貌如婦人,卻能成就大業,遠比外表魁梧的人奇偉萬倍)!

㈦ 文言文的勵志的句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壯心不已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長風破浪會回有時,直掛答雲帆濟滄海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㈧ 勵志的文言文

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
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
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
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
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
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
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
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宀是),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
紀,荀□(或彡)方陳群,荀覬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危頁)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准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准與裴□(危頁)、樂廣友善,遣見之。
□(危頁)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准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
有神檢,謂准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
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
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9王夷甫雲:「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雲:「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
「不知我進,伯仁退?」

13會稽虞□(馬斐),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馬
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馬斐)未
達而喪。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
曰:「周覬比臣,有國士門風。」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
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
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16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櫱(峨?)。」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准則,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敞。時論以潁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
也。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雲何?」周曰:「陛下不須牽□(豈頁)比。」

20王丞相雲:「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韋)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礻韋):「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
廟,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
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24卞望之雲:「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
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26王丞相雲:「見謝仁祖,恆令人得上。」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
馨。」

不好意思,沒有譯文

㈨ 勵志文言文150字左右

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
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
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
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
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
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4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
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5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宀是),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
紀,荀□(或彡)方陳群,荀覬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危頁)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准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准與裴□(危頁)、樂廣友善,遣見之。
□(危頁)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准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
有神檢,謂准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
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㈩ 十句勤奮勵志的話(古文)

1、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明 楊繼盛《言志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3、宋 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4、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晉 陶淵明《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6、唐 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7、唐 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8、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9、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0、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10)勵志文言文大全短篇擴展閱讀:

1、勵志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

2、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熱點內容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