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孟文言文

孟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07:51

『壹』 趙榮,字孟仁文言文翻譯

趙榮,字孟仁,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元朝時來到中原住在閩縣。舅薩琦,做翰林官,跟從他來到京城,因為能書寫授予中書舍人。

正統十四年十月,也先挾持上皇到大同,知府霍埴謁見,働哭而返。也先於是侵犯京城,擁著上皇登上土城,邀約大臣出來拜見。趙榮慷慨請求出城。大學士高谷撫摸著他的後背說:「你是一個忠義之人。」解下他所佩的犀牛皮腰帶贈送給趙榮,立即提升為大理右少卿,充當鴻臚卿。和右通政王復一起出城朝見,進獻羊酒等物。也先因為他們不是重臣,讓他們回去,而邀約於謙、石亨、王直、胡淡出來。景帝不派遣他們。改任趙榮為太常少卿,仍在內閣供職。

景泰元年七月提升焉工部右侍郎,和楊善等人出使。敕書中無奉迎語,楊善舌戰辯解,趙榮幫助他,終於侍奉著上皇回來,晉升為左侍郎。行人王晏奏請開沁河通漕運,兩次下交朝廷商議,說不利,派遣趙榮前去勘察。回來也說不利。

不久奉敕令會同山東、河南三司測量河道。眾人因趙榮不是經由科考出身,怠慢他。趙榮發怒,多有所責打辱罵.又提起衣服自己試探河水深淺。三司各上奏章稱趙榮單馬奔走,驚駭軍民,用木板打傷縣官,賣公家的糧食獲取大量錢財。巡撫、按察使薛希理、張琛也把這件事上報朝廷。奏章下到治河愈都御史徐有貞核實上奏。司法官說趙榮雖失大體,終究是因為急於國事,賣官糧是從人所為;諸臣輕慢大臣,違抗敕旨,應該逮捕懲治,薛希理、張琛也應懲罪。皇帝命令按察大臣責取諸臣供狀,赦免了他。

天順元年,晉升為尚書。曹欽謀反,趙榮馳馬大呼於市說:「曹賊叛逆,壯士同我討其罪。」果然有跟來的,就率領他們前往。叛賊被平定,英宗對李賢交談,嘆賞趙榮的忠心,命令他兼任大理寺卿,食其俸祿。

七年,因病免職。成化十一年去世,按制度賜予撫恤。

『貳』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譯文>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叄』 孟古文中是老奶奶

「孟」在古文中沒有「老奶奶」的意思。

『肆』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4)孟文言文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謚,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伍』 古文字孟是什麼

孟的古文意思
孟 meng(第四聲)
①[形]排行第一的。《史記·魯周公世家》:「庄公築台臨黨氏,見孟女,說而愛之。」
②[形]農歷四季開頭的月份。如「孟春」為農歷春季的頭一個月,即正月。
【孟侯】1,指周武王弟康叔。2,諸侯之長。
【孟浪】1,粗略;漫無邊際。2,狂妄;魯莽。3,放浪;浪跡。

『陸』 孟母三遷文言文解釋及答案

孟母復三制遷

孟母三遷,即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

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原文)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過去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柒』 孟母三遷 文言文

【釋詞】
常嬉於墓間之事
【嬉】游戲,玩耍。
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
【街賣】在街上做買賣。
復徙居學宮之旁
【徙】遷移。【徙居】搬家。
【譯文】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見此情景,)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於是就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說:「這里也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再次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說:「這正是我兒子適宜居住的地方啊。」

『捌』 《孟母教子》文言文翻譯

「孟母教子」包含有「孟母三遷」、「買肉啖子」、「斷機教子」三個小故事。

現分別翻譯如下:

一、孟母三遷

1、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2、譯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說:「這不是我用來安頓孩子的地方!」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說:「這也不是我用來安頓孩子的地方!」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可以用來安頓孩子呀!」

二、買肉啖子

1、原文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2、譯文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邊的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居為什麼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

孟母後來後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於是買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表明她沒有欺騙。

三、斷機教子

1、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

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2、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

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出處:

《列女傳》

(8)孟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從所編一百餘個歷史故事來看,多數還是表彰美善,歌頌古代婦女高尚品德、聰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的內容,而且有些情節生動感人,頗具女性文學的特徵。

二、作品賞析

《列女傳》 ,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如今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注佚名。也有人為認為,如今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來的。

三、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

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

『玖』 文言文孟驕陽

有姓孟者,名驕陽,乃某某地人也。其人自幼通達事理,敏而好學,早年即才藝雙絕,青年更是了得,錦心綉腹,此人天下不可多得也!

『拾』 趙榮字孟仁文言文翻譯

譯文:
趙榮,字孟仁,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元朝時來到中原住在閩縣。舅薩琦,做翰林官,跟從他來到京城,因為能書寫授予中書舍人。

正統十四年十月,也先挾持上皇到大同,知府霍埴謁見,働哭而返。也先於是侵犯京城,擁著上皇登上土城,邀約大臣出來拜見。趙榮慷慨請求出城。大學士高谷撫摸著他的後背說:「你是一個忠義之人。」解下他所佩的犀牛皮腰帶贈送給趙榮,立即提升為大理右少卿,充當鴻臚卿。和右通政王復一起出城朝見,進獻羊酒等物。也先因為他們不是重臣,讓他們回去,而邀約於謙、石亨、王直、胡淡出來。景帝不派遣他們。改任趙榮為太常少卿,仍在內閣供職。

景泰元年七月提升焉工部右侍郎,和楊善等人出使。敕書中無奉迎語,楊善舌戰辯解,趙榮幫助他,終於侍奉著上皇回來,晉升為左侍郎。行人王晏奏請開沁河通漕運,兩次下交朝廷商議,說不利,派遣趙榮前去勘察。回來也說不利。

不久奉敕令會同山東、河南三司測量河道。眾人因趙榮不是經由科考出身,怠慢他。趙榮發怒,多有所責打辱罵.又提起衣服自己試探河水深淺。三司各上奏章稱趙榮單馬奔走,驚駭軍民,用木板打傷縣官,賣公家的糧食獲取大量錢財。巡撫、按察使薛希理、張琛也把這件事上報朝廷。奏章下到治河愈都御史徐有貞核實上奏。司法官說趙榮雖失大體,終究是因為急於國事,賣官糧是從人所為;諸臣輕慢大臣,違抗敕旨,應該逮捕懲治,薛希理、張琛也應懲罪。皇帝命令按察大臣責取諸臣供狀,赦免了他。

天順元年,晉升為尚書。曹欽謀反,趙榮馳馬大呼於市說:「曹賊叛逆,壯士同我討其罪。」果然有跟來的,就率領他們前往。叛賊被平定,英宗對李賢交談,嘆賞趙榮的忠心,命令他兼任大理寺卿,食其俸祿。

七年,因病免職。成化十一年去世,按制度賜予撫恤。

熱點內容
高考數學北京卷 發布:2025-09-02 19:27:08 瀏覽:353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02 18:27:11 瀏覽:10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