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❶ 文言文閱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若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選用的材料、論證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就得明確所寫何人,人物之間的關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所寫何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等。
❷ 文言文閱讀方法
文言文的五步閱讀法
一、預讀文言文的五步閱讀法
目標是:讀准字音,准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對於中學語文而言,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是比較抽象的,那麼,如何抓住關鍵,突破文言文的閱讀呢?精英特閱讀專家給大家幾點建議,不妨嘗試一下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
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
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
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
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❸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翻譯句子。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釋。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歸取之( ) ⑤何不試之以足( )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 「 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解釋加點字
①竊入學舍 竊:( )②輒默記 輒 ( )③兒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見 恬 ⑤父怒撻之 撻( ) ⑥曷不聽其所為 曷( )
2.翻譯句子
①王冕者,諸暨人( )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
3.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解釋加點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熱也 去( )
2.翻譯句字。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
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釋加點字。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自( )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
2.翻譯句子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從表達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最後一句是( )。
5.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麼特點?( )
6.這寓言叫什麼?他說明了什麼道理?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翻譯句子。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釋。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歸取之( ) ⑤何不試之以足( )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 「 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解釋加點字
①竊入學舍 竊:( )②輒默記 輒 ( )③兒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見 恬 ⑤父怒撻之 撻( ) ⑥曷不聽其所為 曷( )
2.翻譯句子
①王冕者,諸暨人( )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 )
3.王冕能成為畫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而啖菱,並角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解釋加點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熱也 去( )
2.翻譯句字。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
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釋加點字。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自( )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
2.翻譯句子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從表達方式上看,選問中前兩句的是( ),最後一句是( )。
5.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麼特點?( )
6.這寓言叫什麼?他說明了什麼道理?
一、1 ①鄭國有一個想要買鞋的人。
②先自己測量自己的腳。
③然後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陳規,按教條辦事,要知道變通,擺脫腐朽思想的束縛。
4 ①代詞,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詞,指尺子;
④代詞,指尺子; ⑤代詞,指鞋。
二、1 ①竊:偷偷地; ②輒:就; ③痴:形容極度迷戀某種事物; ④恬:坦然; ⑤撻: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麼,為什麼。
2 ①王冕是諸暨縣人。
②一到夜裡,王冕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讀書。
3 吃苦耐勞,勤奮學習。
三、1 ①啖:吃。 ②出:驅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長,而他說是在土中生產,這是本來不知道的事情卻硬說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虛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結果鬧出笑話,充分反映出這個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從。 ②是:這。
2 船已經前進了,而劍不能前進。像這樣尋找劍,不也太愚蠢了嗎?
3 記述; 議論。
5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更加具體地楚國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劍;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考慮情況的變化,按照事物的發展來辦事。
答案:
❹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准確率較高。
❺ 現代文言文閱讀 含答案
閱讀《陳涉世家》(節選),完成第10~12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①。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②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陳勝、吳廣喜,念貴,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④「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注】①有教材為「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②有教材此處為逗號。③有教材此處為嘆號。④有教材此處有冒號。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應者
應: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上使外將兵
翻譯:
(2)置人所罾魚腹中
翻譯:
12.閱讀選文,寫出引發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
(2)響應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2)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斬。(或: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❻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必考的內容,共20分,主客觀題兼有。多年的備考工作積累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文言文的復習要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提高要以閱讀和訓練想結合,在理解文言實詞虛詞詞義和句式特點的基礎上把握全文,要注重詞語和句式歸納的對比練習,句子的翻譯要准確規范、直譯為主,適當增加文言文的課外閱讀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詞語和句式的一般用法,不是讓學生生硬地記古漢語詞典、背語法條條,而是要通過閱讀文章,用「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辦法去解決。
學習語言的最好辦法是生活到那種語言環境中,每天說,每天聽,就能很容易地學會。說文言的時代已經距我們很遠很遠了,我們學文言文已經找不到那種語言環境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誦讀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對一堂,在一個小的天地里創造出一個學文言的語言環境。誦讀時,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記得快,能培養文言的語感。誦讀必須在理解詞義,了解句式的前提下進行。閱讀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現代文是從現代漢語寫的,所用的詞彙和句式在口頭上就很熟悉,並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來,體會體會,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漢語寫的,我們雖然通過漢字,用現代的語音讀出聲音來,但不明白這些聲音的意義,也不明白這些聲音是如何組合起來的,當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葉聖陶先生曾舉「棄甲曳兵而走」為例,很好地說明了這種現象,「棄甲曳兵而走」,六個字中,除了「曳」字外,其餘五個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學畢業生都會認會寫,但會認會寫並不等於能夠理解它們在文言中的意思。「棄」只在「放棄」這個詞兒里學過;「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沒學過,當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認識,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認識,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縱使高聲朗讀,甚至死記到能「背誦」的程度,縱使悟性很高的學生,也很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如果讀一篇文言作品,對其中詞語的意義,句式的特點沒有逐字逐句的弄懂,當這些詞語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現時還是不懂。這樣的讀法,對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就沒有多大幫助。只有在懂得詞義,了解句式特點,像朱熹所說的那樣「一字一句,分曉真切」的前提下,讓學生反復誦讀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意義。因此,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有一個「重新識字」的問題,所謂「重新識字」,是指要讓學生明白那些雖然能讀出聲音,但不懂得它們在文言中的意義,即字的詞義。教師的講解、注釋、工具書,都為這種「重新 識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強調在誦讀前要理解詞義、了解句式,是因為過去文言文教學中,有一種過分強調熟讀,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說的教法,效果並不好。現在這種作法沒有了,但它的影響不能說一點也沒有,比如說,只串講課文大意而不落實字詞句,甚至只對照教參的譯文講一通,講完之後就是讀,就是背,至於文章中字詞的意義,句式的特點是什麼,學生一點也不知道。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一直到熟,熟到什麼程度?一般來說,一篇課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麼意思,如果能背誦那就更好。
(二)詞語和句式的對比練習,可以訓練學生注意古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因為對象或場合的不同,同樣一個意思,所用的詞語和句式有細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或語氣不同。區分這些不同之處,有助於加深理解。詞語和句式的歸納練習,可以訓練學生在感性材料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己動腦、動手整理,結合自己課內所學過的文言知識,總結出同類語言現象的某些規律。使之達到理性的認識,並且使知識逐漸系統化、條理化。這種對文言詞語和句式的對比、歸納練習,可以在一篇之內進行,也可以不限於一篇的范圍之內。
(三)練習文言文的現代漢語翻譯,可以檢查學生對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積累是否落實。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麼,只要一翻譯原文,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問題暴露出來了,或是詞義沒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對症下葯,及時糾正。荀子曰:「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學生在實踐中遇到阻礙,出現疑惑,經過思考,經過教師的指點,得到了解決,記憶也就更深了。練習文言文的現代漢語翻譯,還可以提高現代漢語的表達能力。有些句子,我們可能已經理解了它們的意思,但用現代漢語表達不出來,除了因為自己對原文的理解還不夠准確、清晰之外,現代漢語的語匯不夠豐富、文字表達能力不高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搞點文言文的翻譯練習對提高現代漢語的表達能力是有幫助的。文言文的現代漢語翻譯,可以是口頭翻譯,也可以筆譯。無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都應該以准確、規范為標准。准確,指詞語要翻譯得准確,要牢牢落實;規范,指譯文的句子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那種只寫出句子大意的翻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幫助。翻譯要以直譯為主,譯文要准確規范,對中學生來說,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開始訓練時,總是不夠准確、不夠規范,但是,如果教師每次都指出那些不準確、不規范的地方,並予以糾正,要求又很嚴格,那麼,准確規范的翻譯是能夠逐步做到的。
(四)要適當增加文言文的課外閱讀量。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鞏固和補充。目前,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現代文尤其放在散文的閱讀上,忽視了文言文的課外閱讀量。文言文的課外閱讀訓練,如果僅僅只在課堂上進行,課外不去閱讀文言作品,是很難形成能力的;即使在課堂上把某一文言材料學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容易退步,結果是勞而無功。因此,有必要加強文言文的課外閱讀,如果我們規定中學生的文言文課外閱讀量占整個課外閱讀量的10%至20%,用這個數量標准選擇一批與課文深淺程度相當的、有注釋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閱讀,並且在關鍵的地方還給以點撥,讓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知識運用到閱讀實踐中,並且在運用中鞏固、加深、熟練,使精讀和博覽相結合,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❼ 狼施威文言文閱讀答案
狼 施 威
狐笑豬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豬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見得能立功內於世。」狐容曰:「我之皮,能衣被蒼生,如何言無功?若汝則無功耳。」豬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無功?」羊貿貿然來,曰:「汝等不必爭,我能兼汝二者之長,又當如何?」語未竟,狼突如其來,盡撲殺而食之。笑曰:「這一班奴隸性質的畜生,動輒言功,只合做我的犧牲也。」
譯文:
狐狸笑豬說:「你這個人呀是一個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豬說:「你就不必譏笑我了,你也不見得在世界上有什麼功勞。」狐狸說:「我的毛皮,能給天下百姓作衣服、被子,怎麼說我沒有功勞呢?如果是你則沒有功勞了。」豬說:「我的肉,能讓人吃飽肚子,怎麼能說沒有功勞呢?」這時一隻羊慢慢走過來了,說:「你們就不用再爭了,我兼有你們兩人的長處,你們覺得呢?」話還沒說完,一隻狼突然來到,全部將他們撲殺了。然後笑著說:「這一幫只適合做奴隸的動物,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功勞,只能做我的食物罷了!」
❽ 狗監文言文閱讀答案
狗監,漢代內官名。主管皇帝的獵犬。 司馬相如因狗監薦引而名顯,故後常用以為典。典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譯文資料供參考: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居久之,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1]
譯文
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他少年時喜歡讀書,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名犬子。司馬相如完成學業後,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財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衛孝景帝,做了武騎常侍,但這並非他的愛好。正趕上漢景帝不喜歡辭賦,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跟他來的善於游說的人,有齊郡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縣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上了,因此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旅居粱國。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游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於是寫了《子虛賦》。……過了較長一段時間,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事奉漢武帝。一天,武帝讀《子虛賦》,認為寫得好,說:「我偏偏不能與這個作者同時。」楊得意說:「我的同鄉人司馬相如自稱,是他寫了這篇賦。」武帝很驚喜,就召來相如詢問。相如說:「有這件事。但是,這賦只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請讓我寫篇天子游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皇上。」武帝答應了,並命令尚書給他筆和木簡。相如用「子虛」這虛構的言辭,是為了陳述楚國之美;「烏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為齊國駁難楚國;「無是公」就是沒有此人,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這三個人寫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賦的最後一章主旨歸結到節儉上去,藉以規勸皇帝。把賦進獻天子後,天子特別高興[2]
釋義
「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主獵犬也。」 司馬相如因狗監薦引而名顯,故後常用以為典。漢代內官名。主管皇帝的獵犬。
【注】①繆(miù):假裝。②褌(kūn):褲子。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使從者謝吉謝:拒絕
B.臨邛令前奏琴曰奏:彈奏
C.長卿第俱如臨邛第:只要
D.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更:輪番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①以貲為郎②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
C.①相如與俱之臨邛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①卓王孫聞而恥之②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司馬相如在朝廷做武騎常侍期間,孝景帝不喜歡辭賦,批評他愛好文學,於是司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辭了官職,旅居梁國。
B.卓家的宴會司馬相如本不願去,後由於臨邛縣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強前往,而這次宴會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
C.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卓王孫十分生氣,不願在經濟上給以資助,後兩人買了一間酒店來維持生計,生活倒也平靜。
D.卓王孫聽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開酒店謀生,感到恥辱,後由於兄弟及長者們的勸說,還是資助了他們,使女兒女婿成了富人。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3分)
譯文:
(2)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3分)
譯文: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4分)
譯文:
答案
答案: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A
【小題1】(1)正趕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會,無以,自業)
(2)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亡,馳)
(3)大王您不怪罪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會歸順您啊。(罪、歲、斯、至)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 B項「奏」應為「獻上」之意。下文有「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可見是獻上琴,請相如奏。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所選詞不錯,充分考慮到了語境的重要性。
【小題1】試題分析: A、介詞,因/連詞,表修飾;B、介詞,由於/連詞,於是;C、動詞,去;D、 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課內虛詞,既有選自高中所學課文,又有選自初中課文的,所以學生平時對所有已學課文都要熟悉。
【小題1】試題分析:「批評他愛好文學」屬於無中生有。司馬相如旅居梁國的原因是很喜歡鄒陽、枚乘等人。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是文言文閱讀中的常見題型。
【小題1】試題分析:(1)「會」是常見詞,如「會天大雨,道不通」;「無以」也是常見詞,「無以至千里」;「自業」由句子結構可推出,「業」為名詞活用作動詞,「謀生」「維持生活」。 (2)「亡」是常見詞,「奔相如」是動賓結構,所以應譯為「投奔相如」;「馳」與「夜馳之沛公軍」中的「馳」意思一樣。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不僅有選文句子的翻譯,也有課內句子的翻譯,這是一種創新,有利於學生重視課內文言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