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四年級
『壹』 小學四年級科學小論文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貳』 小學四年級科學論文
小學自然教材是小學自然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實現小學自然教學目的的基矗如何發揮自然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實現教材的優化處理,是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一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認知結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麼形成的,關鍵是掌握地球的公轉。因此,首先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而學生對於地球公轉的認識,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現象啟發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實驗能力。教學目的則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除了自轉外還有公轉,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發生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四季形成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突出重點是教材優化處理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經加工處理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成份上去,並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於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池塘和森林裡的生物》一課以前,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已初步掌握,現在學習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礎,教這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和插圖,研究這些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為什麼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其它聯系?」等方面。
自然教材中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學中應把新授課的新知識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突出重點不是只抓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學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已有舊知識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發生點、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化教材。
三、適當補充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現象紛繁復雜,小學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自然現象羅列起來,只能選擇少量而且有較強典型性的內容。教學中如果僅僅局限於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會因新舊知識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知識,形成知識空白點,造成新知識學習的跨度大、難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識積累不足造成對理性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困難,等等。因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學《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教材中有兩幅游泳插圖,要求學生說出身上的水蒸發時有什麼感覺,進而得出水蒸發的規律。一般認為會游泳的學生都有這種體會,其實學生在游泳時對上岸後身上水蒸發的這種無意感覺沒有太深的印象,而對缺乏感性知識的學生直接讓他們說出對蒸發的體會和規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相應增加一個實驗,讓學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氣溫低時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體會一下蒸發時、蒸發後的感覺,再回憶一下夏天游泳出遊泳池時和身上水曬干以後的感覺,進而得出水的蒸發規律。
小學自然教材中需要補充教學內容的地方很多,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習的特點和規律,補充適當數量、貼近教學、針對性強的內容。但應注意,補充的內容不應拓寬教學范圍,拔高教學要求。
四、發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點。
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是很豐富的,實驗中有,課後習題中也有,高年級教材中有,低年級教材中也有。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並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個學生都在智力和能力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教材中每個自然現象都要求學生思考,這里就包含著智力因素。
例如,第四冊教材中《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嗎?》一課是這樣編排的:小林在幫助媽媽把灶火扇旺時,看到煙囪中冒出的煙氣和水鍋中的「白氣」消散到空氣中的情形,於是心裡產生了問題:「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嗎?」你能幫助小林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針對教材的要求,教師設計了一個實驗:蠟燭在水槽內鍾罩里燃燒。實驗時讓學生分析以下現象:(1)蠟燭先還燃著,不一會兒就熄滅了,這說明了什麼?(2)蠟燭熄滅後,玻璃鍾罩里的水面上升的水只佔據一小部分空間,其餘大部分空間還有氣體占據著。這個事實說明了什麼?這樣在實驗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分析思考,便能夠順利歸納類推出「空氣不是一種單純的氣體」。
『叄』 小學四年級科學
、我會選擇(共20分)
1.在下列物體中,難溶於水的物體是(d )。
A.味精 B.醬油 C.酒精 D.食用油
2.在利用酒精燈加熱蒸發皿分離鹽水中的鹽和水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注意使用酒精燈的安全 B.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
C.蒸發皿中的食鹽顆粒十分細小
D.加熱完後,立即用手把蒸發皿放到桌面上
3.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未溶解的鹽,我們可以用下列哪種方法使杯底的鹽溶解(a )。
A.不斷攪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發
4.把一杯濃鹽水放在窗檯上,讓杯里的水蒸發。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發了,原先溶解在水裡的鹽會(b )。
A.不見了,跟水一樣蒸發了 B.不會蒸發,會留在杯底
5.在水裡滴幾滴油,油會(a )。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下列哪種方法在嘴裡溶解方糖最快?(d )
A.含在嘴裡不動 B.用舍翻動攪拌
C.把糖塊咬碎 D.咬碎並攪拌
7.聲音不能在(d )傳播。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真空
8.聲音在下列物體中,傳播速度從慢到快排列正確的是( c)。
A.水—空氣—木頭—鋼鐵 B.空氣—水—木頭—鋼鐵
C.空氣—木頭—水—鋼鐵 D.水—空氣—鋼鐵—木頭
9.在一個杯子里,一邊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邊連續敲擊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發出的聲音會(b )。
A.越來越高 B.越來越低
C.一樣高 D.先高後低
10.( b)使發聲罐發出的聲音變輕。
A.罐內少裝豆子 B.把棉花等放入罐內
C.用布等物體包裹罐體 D. B和C
『肆』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四年級上
我做過一個物體的沉浮實驗:把四個橙子放入水槽。(四個同時買來大小相同)
現象:三個浮起,一個下沉。
結論:三個裡面有空氣,沉下去的沒有空氣。
繼續實驗:把沉下去的切開再放入水槽。
現象:兩片都下沉。
結論:沉下去的橙子,組織開始變質。(沒有浮起來的新鮮)
『伍』 小學科學四年級物體有哪四種運動方式
1.機械運動
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變化稱作為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必須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標准,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對於同一個物體的運動,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若物體有位置變化則是運動的。若物體沒有位置變化則是靜止的。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因為地球本身在自轉,所以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體的運動或靜止都是相對於某一個參照物而言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陸』 小學四年級科學小實驗題
熱傳遞必須有溫度差,當水一起達到100攝氏度,就不再熱傳遞,而水沸騰必須不斷加熱,故不會沸騰,換成沸點高的就不一樣了。
2.不會,你知道大氣壓嗎,這就是大氣壓的厲害。
3,在陰涼環境下即可
『柒』 小學科學考題四年級
1.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2.眼睛接收事物折射的陽光
3.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周圍環境的顏色相同
4.准備5袋溫度相同的水,用耐高溫容器裝起來,再准備5支溫度計,將上述5種材料做成罩子罩在這五個容器上。一段時間後,將罩子拿開,同時將五隻溫度計放進容器里,測試哪種材料的罩子所罩的容器溫度最高,哪種材料的保溫性最好
5.向光性:將3盆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植物分別放在有單側光照射,所有方向都有光照射和沒有光照射的地方,相同的時間澆水,施肥。一段時間後有單側光照射的植物會向有光的方向生長,而沒有光照射和所有方向都有光照射的植物會豎直生長。
完畢,嘿嘿~
『捌』 2017年小學科學課本四年級上冊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章、溶解
第1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第2課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第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第4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課溶解的快與慢
第6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第7課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第二章、聲音
第1課聽聽聲音
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第3課聲音的變化
第4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第5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第6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第7課保護我們的聽力
第三章、天氣
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
第2課天氣日歷
第3課溫度與氣溫
第4課風向和風速
第5課降水量的測量
第6課雲的觀測
第7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第四章 我們的身體
第1課身體的結構
第2課骨骼、關節和肌肉
第3課跳動起來會怎樣(一)
第4課跳動起來會怎樣(二)
第5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第6課口腔里的變化
第7課呵護我們的身體
『玖』 關於食物的四年級小學科學日
關於食物的四年級小學科學日食物的科學搭配,一定要掌握好營養搭配,要均衡才能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