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上在文言文

上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09:04

『壹』 「上」在文言文里意思是什麼

上shǎng

指上聲。古音分四聲,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聲,即陰陽上去。

上 shàng

形容詞義:

1.上等;等級高或品質良好。

上客從趙來。——《戰國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謀攻》

2.時間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腸。——《商君書·算地》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樂府詩《陌上桑》

3.遠;久遠。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4.猶正。主要意義。如上事:正業;指君事、國事。上國:京都;又指春秋時齊、晉等中原諸國。

5.廣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說山》。註:「大也。」

6.豐足

從其爵而上下之。——《周禮·司儀》。註:「猶豐殺也。」

與年之上下。——《禮記·禮器》。註:「豐凶也。」

動詞義: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詩·邶風·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從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黃山記》

2.上報;呈報。

凡死刑獄上,其刑者先俟於門外。——清·方苞《獄中雜記》

3.進獻;送上。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明史·海瑞傳》

臣乃敢上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崇尚;提倡。

上篤厚。——《史記·平津侯主父傳》

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漢書·匡衡傳》

上慎旃哉!——《詩·魏風·陟岵》

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史記·秦始皇本紀》

5.上繳;交納。如上印:上繳官印。

6.增加;添補。如上草:給牲口添加飼料。上刑。

7.向前;前進。

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楚辭·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9.到任;就職。如上任、上官、上台。

10.當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進。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聊齋志異·促織》

12.安裝;裝上。

以槍上刺刀相搏擊。——《清稗類鈔·戰事類》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學習。如上書、上館。

16.燃點。如上火、上紙、上灶、上香。

17.擰緊。如上弦、上繩。

18.敬辭,猶進用。如上謁。

19.記住。如上心。

20.塗;搽;敷。如上葯、上色。

『貳』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游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2)上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白話版《說文解字》: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范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叄』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做;干。
《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
2、發明;製造;製作。
《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譯文: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板。
3、作為;當作。
《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譯文: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做城牆,用木片當做守城器械。
4、成為;變成。
《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譯文: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5、是。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譯文:對於皇宮的內臣和朝廷的外臣一視同仁。
6、治;治理。
《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譯文: 哪裡有治理天下,(已經)危急到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驚的呢?
7、寫;題。
《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譯文: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8、以為;認為。
《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譯文:認為 我私下裡覺得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9、叫做;稱做。
《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譯文:國號叫做張大楚國。
10、算作;算是。
《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譯文:秦國無禮,並沒有施捨給我們好處。

『肆』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系。《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系,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范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余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伍』 下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下面;位置較低的處所。

《勸學》:「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譯文: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

2、低。

《采草葯》:「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

譯文:這是地勢高低(造成)的不同。

3、下等;次序在後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之耳者,受下賞。」

譯文:令寡人(古時君主自稱)聽見的,可以獲得下等賞賜。

4、地位低下的人;職務低的人;下級。

《廉頗藺相如列傳》:「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譯文:再說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自己的職位在他之下!

5、降下;落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紛紛暮雪下轅門。」

譯文: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

(5)上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

下,指事。據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造字本義:名詞,與天相對的地。

相關詞彙解釋:

1、下酒[xià jiǔ]

就著菜把酒喝下去。

2、下船[xià chuán]

從船上到岸上;上岸。

3、下文[xià wén]

書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後的部分。

4、目下[mù xià]

目前;眼下:目下較忙,過幾天再來看你。

5、現下[xiàn xià]

時間詞。現在;目前:現下正忙,這事過幾天再說。

『陸』 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寫。

《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譯文: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

2、記錄。

《獄中雜記》:「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於是乎書。」

譯文:我聽了,有動於衷,曾拿杜君這些話來普通的問了問別人;結果大家說的一樣,我就決定記錄下來。

3、文書;公文。

《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譯文: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4、書法。

《墨池記》:「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譯文:(晉)王羲之平時非常仰慕(漢)張芝的(書法)。

5、信。《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譯文: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6)上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書,箸也。從聿,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書,以竹筷為筆。字形採用「聿」作邊旁,採用「者」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背書[bèi shū]

背誦念過的書:過去上私塾每天早晨要背書,背不出書要挨罰。

2、讀書[dú shū]

看著書本,出聲地或不出聲地讀:背書聲。

3、叢書[cóng shū]

根據一定目的和使用對象,選擇若干種書編在一起,在一個總名稱下出版的一套書。有綜合性的,也有專科性或專題性的。

4、史書[shǐ shū]

記載歷史的書籍。

5、書桌[shū zhuō]

讀書寫字用的桌子。

『柒』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捌』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接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

(8)上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鬨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一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玖』 會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huì

(1)會合;聚集。《陳涉世家》:「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2)乃置酒大會賓客。」

【又】會見;見面。《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聞,不肯與會。」《孔雀東南飛》:「於今無會因。」

(3)機會;時機。《後序》:「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4)節奏。《庖丁解牛》:「乃中《經首》之會。」

(5)領會;理解。《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6)適逢;恰巧遇上。《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能。《林黛玉進賈府》:「我自來是如此,從會飲食時便吃葯。」

(8)當然;必定。《孔雀東南飛》:「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

(9)將要。《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kuài

(1)算帳;結帳。《馮諼客孟嘗君》:「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2)帽子上綴結采玉的縫隙叫會,作朝及蔽膝的領縫也叫會。

【會聖】有超人本領。

【會子】①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②約會的帖子。

(9)上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1、含「會」的句子、詩句:

(1)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譯文: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2)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

譯文: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4)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譯文: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5)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出自清代:林嗣環的《口技》

譯文:一天正趕上有一家人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2、組詞:

1、開會 [ kāi huì ]若幹人聚在一起議事、聯歡、聽報告等。

2、機會 [ jī huì ]恰好的時候;時機:錯過~。千載一時的好~。

3、盛會 [ shèng huì ]盛大的會:團結的~。

4、後會有期 [ hòu huì yǒu qī ]以後還有相見的時候(多用於離別時安慰對方)。

5、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把多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徹的理解。融會:融合領會。貫通:徹底理解。

『拾』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讀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中離維綱。——《儀禮·大射儀》

與太史數射中。——《周禮·射人》
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禮記·射義》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新書·屬遠》
2、通「得」義:

《周禮·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杜子春說:「中當為得。」古音中、得同音義通。故古書中「中意」亦通「得意」。「中」還可作虛詞用:中----中字亦虛詞,《易經·系辭下》:「葬之中野。」《禮記·表記》:「中心僭怛。
3、內,裡面。與「外」相對 。
五帝之中無傳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禮記·儒行》
皮樹中、閭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禮記·鄉射禮記》
以益中外之累。——《後漢書·列女傳》
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4、半;中途;半中腰 。
夜中,星殞如雨。——《春秋》
5、方位名。泛指一個地區內或一個時期內,中間;居中 。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陶淵明《桃花源記》
6、指宮禁之內。亦借指朝廷。

趙高用事於中。——《史記》
公來自中,天子所倚。——唐·韓愈《祭董相公文》
7、內心 。
憂從中來。——曹操《短歌行》
8、內臟。

五中所主,何藏最貴。——《素問》
9、中介人
中央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儒林外史》
10、中等。
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中家以上。——清·方苞《獄中雜記》
11、方言∶成,行,好,可以,了得。[All right]
正要與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討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驚奇》
12、容易
我是薛家丫頭,狄家媳婦,我的錢不中騙。——《醒世姻緣傳》
13、合適,適當
是秦之計中,齊燕之計過矣。——《戰國策·齊策二》
余觀君疏於世故,而謀國無不中。——宋·葉適《袁聲史墓誌銘》
14、不偏不倚
頭頸必中。——《禮記·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15、通「忠」。忠誠。
難進而盡中。——《孝經·聖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禮·春官·大司樂》
中不上達。——《荀子·成相》

熱點內容
2017全國卷二語文 發布:2025-09-08 16:31:18 瀏覽:793
高一化學月考試卷 發布:2025-09-08 10:48:27 瀏覽:395
教育卡通畫 發布:2025-09-08 09:54:41 瀏覽:902
高中地理習題 發布:2025-09-08 09:45:59 瀏覽:109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08 09:35:33 瀏覽:164
老師的錯誤 發布:2025-09-08 08:33:36 瀏覽:565
遼寧省數學競賽 發布:2025-09-08 07:25:58 瀏覽:926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9-08 04:19:40 瀏覽:216
五年級下冊語文新領程答案 發布:2025-09-08 03:00:34 瀏覽:79
教師工作履歷 發布:2025-09-08 02:15:07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