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發布時間: 2025-09-08 04:19:40

Ⅰ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怎麼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3、讓學生觀察畫面,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弧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麵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麵包房看看,看看那裡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麵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麵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麵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麵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麵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弧裡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弧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弧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准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演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並且知道了小括弧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後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後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後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麼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並說說怎麼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新 課標 第一 網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麼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

第二單元
第一課時 平均分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准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Ⅱ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5篇

教師的教案就好比戰士手裡的寶劍,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夥伴。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篇一: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坦侍人教版精選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著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兆孫創設了二年級同學准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族信鏈x)班和二年級(x)班能坐下嗎?」「二年級(x)班和二年級(x)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後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能根據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都分解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一位數加,然後把兩次假得結果合並。對於「只分解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不變」的這種方法,只有少數學生採用。

《數學課程標》提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允許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進行計算。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在體會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適宜的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 態度 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成功的喜悅。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 、 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xx小學在今年春天就組織了二年級的同學到美麗的鳥島去春遊。同學們請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看看,他們到鳥島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呀?

二 、認知感知,設疑質疑

我們可以把那兩個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三 、 互動探索,合作交流

你們怎麼算得這么快,願不願把你的演算法說出給大家聽聽呢?

四、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1、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道題之間有什麼相同點?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多媒體板書)

2、再來比較一下,這兩道之間有什麼不同點呢?

3 、小結。

篇二: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

對稱圖形

xx省xx市xx路小學 xx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xx頁內容。

學習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2. 使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來。

3. 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對稱圖形、對稱軸。

難點: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准備:課件

學具准備:信封、紙、彩色及時貼、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釘子板、水彩塗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美麗的物體組成的,一片碧綠的樹葉,一隻漂亮的蝴蝶,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現在,李老師這里有幾張精美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想)

(課件出示圖片)

師:誰來說說圖中都有什麼?(蝴蝶、楓葉、喜字、京劇臉譜)

師:他說得對嗎?請同學們在仔細觀察,這四個物體雖然不是同一類型的,但它們四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同位兩人談論一下,你能發現這個共同點嗎?(同位討論)

交流:我發現這些物體的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你們都發現這個特點了嗎?(是)那麼怎樣驗證它們兩邊完全一樣大呢?

(學生自己說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解)

師:這是剛才出現的那片楓葉,下面我把它從中間對折,它的左右兩邊怎樣了?(重合)對了,左右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說明左右一樣大呀?(是)

師:像這樣,物體對折後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對稱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

2.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驗證一下呢?(學生自己折圖片)

交流:你折的什麼圖形(蝴蝶)重合了嗎?(完全重合了)你發現它是不是對稱圖形?(蝴蝶是一個對稱圖形)

師:誰和他折的不同?(學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劇臉譜)

3. 一個圖形,它既可以左右對稱,又可以上下對稱,還可以這樣斜著對稱,注意:只要對折後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樣,我們就可以叫它是對稱圖形。

4. 師:剛才咱們再對這時出現了一條摺痕,你知道這條摺痕叫什麼?

這條摺痕,咱們把它叫做對稱軸。我們一般用虛線來表示的,現在請你們將剛才的對稱圖形拿出來,在上面畫出它的對稱軸。

師:怎樣才能畫得很直?(用直尺畫)

(展示學生畫的對稱軸)

5. 判斷,將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判斷的不錯。(出示黑板上的對稱圖形)

師:請大家看黑板,這幾幅圖案,都是李老師課下自己剪的,大家觀察一下,他們是不是對稱圖形?(是)怎樣才能夠剪出真正對稱的圖形來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兩個人商量一下。(同位討論)

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先將紙對折,以對折線為中心,畫一半圖案,然後再剪下來,打開後就是一個對稱圖形了。

師:課前,李老師發給你們一些彩色的及時貼,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比較簡單的對稱圖形。開始。

(學生剪,教師指導)

展評:剪好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學生評價別人的作品)

(三)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師:請大家拿出信封,裡面有什麼?

(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1. 拿出長方形的紙來,試著折折看,它有幾條對稱軸?(2條)

2. 正方形(4條)

3. 圓形(無數條)

師小結:看來,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有的是一條,有的是幾條,有的是無數條。

(四)找對稱圖形

師:這節課中,我們研究了那麼多的對稱圖形,你們觀察一下,咱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發現的可真多,其實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大,你們想不想開開眼界呢?

(展示對稱的現象)

教師講解:鍾表的外觀是對稱的,這種對稱不僅為了美觀,更保證了鍾表走時的均勻性和准確性;飛機外觀的對稱能使它在空中飛行是保持平衡;我國勞動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對稱的美,看!民間常用的對聯、古詩中的對仗它們都有一種內在的對稱關系。又比如,我國民間的手工品,中國結、窗花等,它們的對稱充分體現了對稱的藝術美感;對稱還是自然界的一種生物現象,許多動、植物都有自己對稱的形式。比如人的臉,以鼻尖為對稱軸,眼睛、耳朵、嘴都是對稱生長的。眼睛的對稱使人觀察物體更加准確,耳朵的對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而雙手、雙腳的對稱又能保持的人身體的平衡。服裝大多的對稱的,對稱的設計看起來更美觀、莊重。對稱的原理也被廣泛的運用在建築上,例如:北京的故宮,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體布局是對稱的,前三殿、後三宮在對稱軸上,其他宮殿對稱分布,它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築群。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橋,它的左右、前後都是對稱的,對稱的設計師大橋更加牢固、結實。下面請學們欣賞其他國家的對稱建築,巴黎的艾菲兒鐵塔、泰國的泰姬陵、凱旋門,這些建築它們的設計都是對稱的、和諧的。

(五)動手實踐

師:課前我給你們每個小組發了一些物品,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嘗試製作對稱圖形。

(學生活動)

展示:

(1)用塗料的學生講方法:我先將紙對折,然後打開,沿對稱軸將塗料在一邊畫出圖形的一半,然後再對折,這樣塗料就印到紙的另一半,就畫成一個對稱圖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學講方法。(略)

(3)用釘子板圍的同學講方法。(略)

(4)用網格紙畫的同學講方法:我先畫對稱軸,然後畫圖形的一邊,然後比著一邊的樣子畫另一邊,左邊占幾格右邊也占幾格。

全班評價

(六)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談收獲)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對稱圖形很美,希望同學們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更多對稱的圖形,把咱們的生活裝扮得更美麗。

篇三: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

教學內容:

課本xx頁,例3及練習二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准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遊嗎?喜歡去哪裡春遊?

2、出示分果凍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麼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麼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遊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遊的地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願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x,出示例x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能分成幾份」。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問題嗎?你有什麼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8裡面有幾個2,8裡面有4個2,就可以分4份。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感知「每2個分一份,8個分成這樣的4組,就要分4份。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鑒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xx頁的第5題。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麼?

小熊在思考什麼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並說說怎麼分。)

2、練習二第6題。

(1)第6題。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麼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篇四: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一.本單元教材內容

本單元內容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二.教學總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確立了本單元的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篇五: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弧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對含有小括弧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弧)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規范脫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含有小括弧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規律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括弧的知識

你還記得58-(14+6)它的運算順序嗎?

58-(14+6)

=58-20

=38

學生在進行脫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把不參與運算計算的部分落下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弧有關。(含有小括弧的兩步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弧的混合運算

7×(7-5)(77-42)÷7

(二)根據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總結運算規律。

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之處?

1都有小括弧;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2含有括弧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弧的,我們一定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再計算括弧外面的。

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對比練習,發現小括弧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兩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括弧在這里起到什麼作用?

講解:左面的算式沒有括弧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弧,先算小括弧裡面的減法,再算括弧外面的乘法。

小結算式里含有小括弧的,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通過比較發現小括弧的作用可以改變計算結果不同,小括弧還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2、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弧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弧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遼寧省數學競賽 發布:2025-09-08 07:25:58 瀏覽:926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9-08 04:19:40 瀏覽:216
五年級下冊語文新領程答案 發布:2025-09-08 03:00:34 瀏覽:79
教師工作履歷 發布:2025-09-08 02:15:07 瀏覽:196
江西教育電視 發布:2025-09-08 00:01:06 瀏覽:628
體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07 18:47:23 瀏覽:267
五年級蘇教版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07 18:46:48 瀏覽:842
部編本歷史 發布:2025-09-07 18:38:05 瀏覽:816
師德師風專項檢查方案 發布:2025-09-07 18:17:37 瀏覽:675
和班主任金 發布:2025-09-07 18:13:34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