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狄的文言文

狄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05:40:32

文言文《畫荻學書》怎麼翻譯

文言文《畫荻學書》抄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

⑵ 古文中,蠻、夷、戎、狄分別指什麼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
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
錯雜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區。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遼寧
等地。姜戎、陸渾之戎本在今甘肅一帶,後來被迫遷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揚拒、
泉皋、伊洛之戎。魯的西境也有戎人。在衛都的城牆上可以望見戎人的村落。晉國的周
圍都是戎狄人,故《左傳》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
狄分為白狄、赤狄和長狄。白狄在今陝西一帶。赤狄中分布在今晉東南一帶。長狄
之名見於《左傳》,具體情況不詳。
夷分布在今山東、安徽、江蘇北部一帶。萊夷在齊的東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
游。《左傳》中提到東夷,《論語》中提到九夷,大約都是居住在今山東一帶的夷人。
見於《左傳》的小國介和根牟,即東夷人所建立。諸夷中以淮夷為最強大,並不斷和魯
發生沖突。淮夷還參加楚主持的盟會,又隨楚伐吳。萊夷和齊是世仇,《左傳》中齊伐
萊的記載甚多,最後為齊所滅。
群蠻和百濮居於楚之南。楚與晉戰於鄢陵,蠻人也出兵隨楚。濮在江漢之南,或說
在今雲南一帶。
據古書記載,戎狄多為「披發左衽」。《左傳》說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
不通,言語不達。」生活習慣、禮俗、語言的差異,把戎狄和華夏區分開來。但戎人中
有姜姓、姬姓之戎,顯然他們和周人本為同族人,只是出於歷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們
分道揚鑣。盡管戎狄和華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這對彼此交往並無太大妨礙,如周
王曾娶狄女為後,晉獻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為妻。
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齊等大國也
經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襲。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通過稱霸而
相互聯合,增強了對戎狄的防禦能力,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
為晉所滅,齊滅萊夷,秦滅西戎,楚國吞並數量甚多的蠻人或濮人的小國。由於各族長
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不斷相互影響,文化禮俗等方面的差別日趨減少。到春秋末年,
原來散居於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

⑶ 文言文夷狄什麼意思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出自《中庸》第14章
譯文: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

⑷ 《祖狄聞雞起舞》的古文與譯文

《資治通鑒》原文: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復中原,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在同一個寢室睡覺時,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並不是不祥之兆。」於是起床舞劍。

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事顧問長官。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驍勇雄健的士兵,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如果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派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一定會有受到環境感染積極響應的各地英雄豪傑!

司馬睿向來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鎧甲和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敵人,就像這大江之水,一去不回頭!」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注釋:

主簿:州、府長官的佐僚,主管文書的官員。

郡國:指全國各地。郡,地方行政區名稱;國,皇帝分封的藩國。

此非惡聲:古人認為半夜雞鳴是不祥之兆,祖狄不這么認為。

部曲:部下,軍隊。當時世家大族的私人軍隊叫「部曲」,由本族貧民、佃戶等組成。

驍健:驍勇,健壯的人。綢繆(chóu móu):交情深切。司州:古州名。

蹴:用腳踢。成語有「一蹴而就」,此「蹴」引申為輕易的舉動。

舞:舞劍習武。覺:醒。江:指長江。

睿:司馬睿,即以後東晉的元帝,當時任左丞相。

以為軍諮祭酒:讓祖逖擔任軍事顧問長官。

糾合驍健:集合了一批驍勇雄健的士兵。

誠:假如,如果。濟:渡。俱:一起。將:帶領。素:向來,一向。

給千人廩(lǐn):供給一千人的軍糧。鎧仗:鎧甲與兵器。兵:兵器裝備。寢:睡覺。

起冶鑄兵:興建冶煉工廠鑄造兵器。光復:收回失去的領土。

有如大江:讓大江來作證。古人常以「有如」發誓。屯:駐扎。

(4)狄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祖狄(266年~321年),字士雅 。東晉名將,民族英雄。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定興縣志》載,他是今河北省定興縣祖村店人,漢族。中國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

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

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裡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

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雖然外因不利,但他盡力創造條件。司馬睿不給他士兵,他自己招募;不給他兵器,他「起冶鑄兵」,精神可嘉。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劉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西晉詩人、音樂家和愛國將領。

劉琨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與他兄長劉輿並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他聽說好友祖逖被任用,曾與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晉書·祖逖傳》還記載過他和祖逖共被同寢,

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劉琨為並州刺史,對抗劉淵,深得眾心,但「善於懷撫,而短於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晉書·劉琨傳》)。但因劉琨生性豪奢不檢,且又誤信讒言,被佞人所乘,敗於劉聰,

父母亦皆遇害。晉愍帝建興三年(315年),劉琨為司空,都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但不久又敗於石勒。敗後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磾,相約共同扶助晉室。

後因段匹磾的部下、從弟段末波暗通石勒,俘獲琨子劉群,並迫使劉群作書約琨為內應反對段匹磾。事泄,劉琨被段匹磾殺害。子劉群嗣。

善文學,通音律。《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 9卷,又《別集》12卷,均佚。明代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祖逖聞雞起舞

⑸ 狄人傑治病救人文言文翻譯

[選文]
狄梁公性閑①醫葯,尤妙②針術。顯慶中,應制③入關,路由華州,闤闠④之北,稠人廣
眾,聚觀如堵。
狄梁公引轡⑤遙望,有巨牌大字雲:「能療此兒,酬絹千匹。」即就觀之,有富室兒,年約
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贅⑥,大如拳石,根蒂綴⑦鼻。或觸之,酸痛刺骨,於是兩眼為贅
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頃刻將絕。惻然久之,乃日:「吾能為也。」其父母洎◎親屬,
叩顙⑩祈請,即輦千絹置於坐側,公因令扶起,即於腦後下針寸許,乃詢病者曰:「針氣已
達病處乎?」病人頷之。公遽抽針,而瘤贅應手而落,雙目登@亦如初,曾無病痛。
其父母親眷且泣且拜,則以縑⑩物奉焉。公笑日:「吾哀爾子命之危逼@,吾蓋·急病
行志耳,非鬻-技者也。」不顧而去焉。
.——《集異記》
[注釋]
①閑:通「嫻」,熟習。②妙:擅長。③應制:奉皇帝詔令。④闤闠(hun hui):街市。
⑤引轡(pei):拉著馬韁繩。⑥贅(zhui):腫瘤。⑦)綴:連著。⑧縋(zhui):牽連。⑨洎
(ji):及。⑩顙(sang):額,腦門子。⑨輦(nian):車子,這里作動詞用,車裝。⑩登:頓時。
⑩縑(jian):這里指絹。⑩危逼:危險而近於死亡。⑥蓋:因為。⑩鬻(yu):賣。
[譯文]
狄仁傑愛好醫術,特別擅長針灸。顯慶年間,他應皇帝徵召入關,路上經過華州街市
北面時,看到很多人在圍觀。
狄仁傑拉住馬遠遠望去,看到一塊高大的牌子,上面寫著八個大字:能療此兒,酬絹
千匹。狄仁傑下了車,走上前去觀看。原來是個富家的孩子,年紀約十四五歲,躺在招牌
下面。孩子的鼻子下面生了個腫瘤,拳頭那麼大,根部連著鼻子,像筷子那麼細。要是摸
摸它,就感到刺骨的疼痛。因為腫瘤大,兩隻眼睛也被往下拉,兩眼翻白。孩子的病情十
分危急,氣息奄奄。狄仁傑看了很心痛,於是說:「我能給他治療。」孩子的父母及親屬立
即叩頭請求他醫治,並叫人拉來車子,把一千匹絹放在狄仁傑旁邊。狄仁傑叫人把孩子
扶起來,用針在他的腦後扎進去一寸左右,便問孩子:「你的瘤子上有感覺嗎?」病孩點點
頭。狄仁傑馬上把針拔出來,剎那間腫瘤竟從鼻上掉落下來,兩眼也頓時恢復了正常,病
痛全部消失。
孩子的父母及親戚邊哭邊磕頭,一定要把一千匹絹送給狄仁傑。狄仁傑笑著說:「我
是可憐你兒子性命危在旦夕。這是急病人之急,為病人解除痛苦罷了,我不是靠行醫吃
飯的。」狄仁傑徑自離開了。

⑹ 狄具言曰 文言文翻譯

樓主這句話出自《句道興本搜神記一卷》
以下是原文:昔有劉義狄者,中山版人也。甚能權善造千日之酒,飲者醉不亦千日,時青州劉玄石善能飲酒,故來就狄飲千日之酒。狄語玄石曰:「酒沸未定,不堪君吃。」玄石再三求乞取嘗,狄自取一盞與嘗,飲盡。玄石更索,狄知克醉,語玄石曰:「今君已醉,待醒再來,當共君同飲。」玄石嗔而遂去。玄石至家,乃醉死。家人不知來由,遂即埋之。至三年,狄往訪之玄石家,借問玄石。家人驚怪,玄石死來,今見三載,服滿以除脫訖,於今始覓。狄具言曰:「本共君飲酒之時,計應始醒,但往發冢破棺,看之的不死尒。」家人即知狄語,開冢看之,玄石面上白汗流出,開眼而卧,遂起而言曰:「你等是甚人,向我前頭?飲酒醉卧,今始得醒。」冢上人看來,得醉氣,猶三日不醒,是人見者,皆雲異哉。
所以 狄具言曰的意思是:劉義狄詳細的說道!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⑺ 古文觀之中的寺人披見文公中:蒲人、狄人,余何有焉蒲狄二字為何

蒲: 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狄:中國古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於齊、魯、晉、衛、宋、鄭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因為他們主要居住於北方,故又通稱「北狄」(亦作「翟」)。

綜上所述,蒲狄二字,一個是地名,一個是專指少數民族的詞語。

相應的「蒲人」,就是指該地的人。(具體地點見上文)。「狄人」,上文已解釋,不贅述。

⑻ 文言文狄粱公的翻譯 謝謝大家了

原 文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內所自乎?」容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譯文
狄仁傑與婁師德都是宰相。但狄仁傑一直很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而你能作高官,其實全仗婁師德的提拔。」還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很愧疚,連忙認錯,武則天並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大殿後說:「我沒想到婁大人竟一直在包容我!」而婁公也從來沒有什麼驕矜的表現。

⑼ 祖逖原文及翻譯

原文: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胸懷大志,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睡一處,半夜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與劉琨一起起床舞劍。 等到渡江的時候,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事顧問。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於是讓戎狄趁虛而入,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淪陷區的人民已遭到殘害,人人想著奮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夠任命將領,派出軍隊,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聽到消息就起來響應的人!」

司馬睿向來沒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鎧甲武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驅趕戎狄肅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駐扎在淮陰,起爐煉鐵,鑄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出處:《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

(9)狄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祖逖精於用兵,又善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化敵為友。當時豪強武裝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相互攻戰,他派人說明利害,進行調解,使他們都服從自己的指揮。他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因此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

經過4年多的苦戰,祖逖率領的北代軍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揮兵南向。太興四年(321),正當祖逖抓緊積谷練兵,准備進軍河北時,東晉朝廷派戴淵都督北方六州諸軍事指揮逖軍,並扼制逖軍後路。同時東晉統治者內部斗爭非常激烈。

這些情形,使滿腔熱忱的祖逖憂憤成疾,病死軍中。祖逖北伐不計成敗利鈍,生死以之,以攻為守,保障了東晉偏安。他以其節烈豐富了民族精神,是東晉北伐的最高典型,與後來以北伐增益個人威望和門戶權勢者大相徑庭,是我們應該敬佩的英雄。

課文通過祖逖的所言所行展示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膽識,表現了祖逖胸懷大志,憂國憂民的品格及為收復失地而大膽進言、身體力行的精神。

⑽ 狄梁公傳文言文的題目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

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①進身②,非碌碌因③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④不知卿,卿之遭遇⑤,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⑥,得十許通薦表⑦,以賜狄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⑧,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⑨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⑩。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憑著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任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被婁師德所包容!」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①直道:品行端正。 ②進身:受任用。 ③因:依靠。 ④比:過去,原來。 ⑤遭遇:遇合(指做高官)。 ⑥筐篋:竹籠,竹箱。這里指盛文件的箱子。 ⑦十許通薦表:十件左右推薦他的奏本。許,表約數。薦表,推薦(狄仁傑)的奏本。 ⑧引咎:認錯。 ⑨不意:想不到。 ⑩矜色:驕傲的神情。 ⑾比:過去

熱點內容
老師被虐漫畫 發布:2025-05-16 14:44:27 瀏覽:702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