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捕文言文

捕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06:05:25

⑴ 交人捕象 文言文翻譯

交阯山裡有個石室,只有一條通進去的路,石室的四周,都是石壁。交阯入先在石室里放進草料,把一隻養馴了的雌象趕進石室。又在通進去的路上散放許多甘蔗,引誘野象。野象來吃甘蔗的時候,就把那隻養馴的雌象放入野象群,把野象引誘進石室。野象一進去,馬上用巨石把石室門塞住。野象非常飢餓,人就爬上石壁用食物喂雌象,野象見雌象有東西吃,開始怕人,後來也熟習了向人討食。它愈熟習,人們就用棍子抽打它;待到它有點馴服了,就騎在它身上訓練它。
訓練象一定要用鐵鉤。交阯人馴象的辦法,人跨上它的頸部,手裡拿了鐵鉤去鉤它的頭:要它往左走,鉤頭的右邊;要它向右走,鉤頭的左邊;要它後退,鉤額頭;要它往前,不鉤;要它跪伏在地,用鉤子正面按它的腦部,一次次重重地按,象痛極,就叫起來,人們見它叫,就以為象會出聲答應主人。人們看見象能排成整齊的隊形,卻不知道是用鐵鉤來叫它們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因為象這種野獸,形體龐大但吃不住痛楚,所以人可以用幾寸大的鐵鉤使它馴服。訓練時間久了,它也能懂得人的意思,看見騎它的人來了,它會跪伏雙膝,低頭著地,等到人騎上它的頸部,它就爬起來向前走。
象的頭不能俯下,頭頸不能轉動,嘴部藏在下巴里,離地遠,它飲水吃食和做動作:全靠它那長鼻子。鼻子頂端很深很大,可以開閉,鼻端又有個小肉夾子,就是一顆豆子也能拾起來。每次它用鼻子取到食物,就用爪甲颳去泥土,然後捲起來放進嘴裡。它飲水,也是用鼻子吸了水,捲起來把水噴進嘴。鄉村裡的百姓釀的新酒熟了,野象聞到酒香趕來,把它們的鼻子撞破牆壁進去吃酒,這是人們最傷腦筋的事。象的腳象個柱子,沒有腳趾卻有爪甲。它登高山,下陡坡,過深水,行動看上去呆笨,其實能跑得很快。交阯人叫喊著驅趕它,好象能和它們講話一樣。有一次趕一群象去進貢王室,其中有一頭象不怎麼馴服,後來病死了,它呻吟了幾天,快死了,回首對著南方斷氣。它能夠這樣嚮往家鄉,說明象並不是一般的獸類。
在欽州境內也有大象。象行走一定走熟路。人們在它常走的路邊樹上安上機關放進刀,下面連在地上。象走過踏上機關,刀就飛出來插進它的身子。如果打中要害,一定會死,將死之前,就把象牙碰在石頭上撞斷,因為它知道它的一對象習:使它受到殺害。如果刀子沒有打進要害,它就帶著刀走路,一直到創傷的部分潰爛刀子脫下來為止。刀子沒中要害而打傷了象鼻子,那象也會死的,因為它生活上一切都靠鼻子,鼻子受傷就無法飲食行動,就能致它死命。也有人挖了陷阱殺象的,離它走熟的路一丈多的斜坡上,挖去泥土做成陷阱,把路做成原來的樣子,不使象起疑心,它照舊走過,就掉入陷阱里出不來了。大家傳說:象能夠知道地皮的虛實,並不如此,只因為它常走的路,都是實地之故。
象眼睛很小,怕火。野象成群的地方,最害莊稼。它們成群過來,人們急促之間無法對付,就用長竹子繫上火把去趕,它們就會離開。象也能殺人:大群的象,雖然多,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單獨來往的象,它是被象群趕出來的,獨來獨往,什麼也不怕,它碰上人就要發出野性。它用鼻子把人捲起來又把人擲下地殺死,再用腳踏人體使人血穿皮肉噴流,再用鼻子吸人血吃。
人們殺死一頭象,大家可以飽飽吃頓象肉。象肉中鼻肉味道最好,燒熟後放在酒糟里一片片糟爛了吃,是食品里的上品之一。象的皮可以制甲,很堅固。有人把象皮截成一條條,打直以後曬干,做成手杖,很精美,又堅牢。

⑵ 捕風捉影的文言文及白話文

捕風捉影
【原文】
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版,終不可得權。(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
【譯文】
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

⑶ 《縣令捕蝗》 文言文翻譯和一些問題

縣令捕蝗 錢穆甫擔任如皋的縣令,適逢當地爆發蝗蟲引起的旱災,而泰興的縣令卻欺騙郡的長官說:「當地沒有蝗蟲。」不久,蝗蟲成災,郡長官責問,泰興的管縣無話可說,說當地的蝗蟲,大概是從如皋飛來的。於是下公文給如皋的官縣要求捕捉蝗蟲,不能讓它侵害鄰近的地區。錢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對方公文的末了寫了首詩恢復他:「蝗蟲原本是天災,而不是管縣沒有能力。既然是從我的地盤上飛出去的,就請你們從你的地盤上將它們押回來。」 1、泰興縣蝗蟲是如皋飛來的! 2、隱情不報,推卸責任!

⑷ 掩捕古文什麼意思

掩捕
捕捉
《網路文言文翻譯》

⑸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譯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為什麼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

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

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⑸,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吳王曰:「子⑺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⑻,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⑽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顧⒀其後之患⒁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16)其兵。

注釋

(1)吳王:指吳王闔閭。欲:想要。伐:征討,討伐。荊,指楚國。

(2)諫:規勸。以下勸上為諫。

(3)舍人:門客

(4)少孺子:年輕人。

(5)懷丸操彈:懷揣子彈,手拿彈弓。操:持、拿。

(6)三旦:三個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漢語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鳴飲露:一邊放聲地叫著一邊吸飲著露水。古漢語中悲並不一定指代「悲傷」。

(9)委身曲附:縮著身子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附即「跗」,腳背,這里代腳。委:曲折。曲:彎曲

(10)傍:同「旁」,旁邊。

(11)延頸:伸長脖子。延,伸長。頸,脖子

(12)務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務:一定,必須。利:利益。

(13)顧:考慮。

(14)患:憂患、災禍。

(15)善哉:好

(16)罷:停止

6個「其」的意思

園中有樹,其①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③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顧其⑥後之有患也.」

①樹②蟬③螳螂④黃雀⑤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們(泛指前面所提的).

(5)捕文言文擴展閱讀

螳螂捕蟬 (成語)

螳螂捕蟬是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戰國策》、《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⑹ 文言文[縣令捕蝗]翻譯

縣令捕來蝗

錢穆甫擔任如源埠的縣令,適逢當地爆發蝗蟲引起的旱災,而泰興的縣令卻欺騙郡的長官說:「當地沒有蝗蟲。」不久,蝗蟲成災,郡長官責問,泰興的管縣無話可說,說當地的蝗蟲,大概是從如埠飛來的。於是下公文給如埠的官縣要求捕捉蝗蟲,不能讓它侵害鄰近的地區。錢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對方公文的末了寫了首詩恢復他:「蝗蟲原本是天災,而不是管縣沒有能力。既然是從我的地盤上飛出去的,就請你們從你的地盤上將它們押回來。」

⑺ 螳螂捕蛇文言文

編輯本段原文
螳螂捕蛇 (清)蒲松齡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粗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選自《聊齋志異》
編輯本段譯文
有個姓張的人偶然在溪谷邊行走,忽然聽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聲音。他在找尋的途中登上高處,看見一條身圍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樹叢灌木中搖擺撲打,用它的尾巴擊打著柳樹,柳枝都被它弄折了。蛇不停地輾轉反側,好像有什麼東西捉住並制服了它,然而姓張的仔細觀察,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同的東西,於是他非常詫異。慢慢的靠近那條蛇,才發現原來有一隻螳螂在那條蛇的頭頂上,正用刺刀一樣的前足割蛇的頭,無論大蛇如何翻滾,那螳螂還是跌不下來。過了很久,蛇終於死了。姓張的人再看時,蛇頭上的皮肉已經被割破了。
編輯本段詞譯
覘(chān):偷看。 圍:此處指蛇的身圍 。 殊:極、很,完全 。非常 攧(diān):同「顛」,跌。 傾跌:滾動跌打。 據:站立 。 攫(jué):刺入。 竟:終於。 聞:聽見。 臨:從上往下看。 去:離開。 尋:找尋
編輯本段道理
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戰勝強者,取得最後的勝利。 只要敢於斗爭並善於斗爭,就會取得勝利。
編輯本段詞句解釋
似有物捉制之(代詞,指代蛇) 則/一螳螂/據樹頂上,以刺刀/攫其者 顛不可去(顛:跌) 尋途登覘(覘:觀看) 見巨蛇圍如碗(見:看見)(圍:此處指蛇的身圍) 然審視殊無所見(視:審視)(殊:極、很,完全)
編輯本段寓意
1.因為如果某一種生植物若沒有自己的天敵和自己是其它動植物的天敵,那麼久而久之,便會失去生存的能力。 2.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勝利。
編輯本段給人的啟示
(1).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這樣才能成功 (2).等候時機是很重要的,在沒把握的時候不應該過度消耗能力,而後抓到合適的機會就要一舉拿下 (3).弱者如果能抓住機會,那麼弱小者也可以戰勝強大者

⑻ 文言文捕了很多魚怎麼表達

捕了很多魚
捕之多魚
《網路文言文翻譯》

⑼ 螳螂捕蟬古詩及文言文

1.唐·戴叔倫《畫蟬》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2.劉向《說苑·正諫》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3.《莊子·山木》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4.宋·文天祥《葬無主墓碑》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風雨。停驂彷佛看,雲是無主墓。末書戊申歲,屈指九十秋。是時龍渡江,甲子恍一周。借問葬者誰,承平百世祖。亦有周餘民,戰骨委黃土。太祖下江南,誓不戮一人。神孫再立國,天以報至仁。大河流血丹,屠毒誰之罪。潼關忽不守,皇皇依汴蔡螳螂知捕蟬,不知黃雀來。今古有興廢,重為生人哀。

5.宋·袁甫《螳螂捕蟬詩》

鳴蜩善擇木,木美葉敷腴。國於美蔭中,自慶無他虞。螳螂伺其便,欲進復趦趄。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委身膏利吻,性命纏須臾。均之細微物,一何強弱殊。蜩科汝無識,自知其過歟。物在宇宙間,謹默酒安居。今汝獨聒聒,書夜長喧呼。汝鬧力不足,彼靜智有餘勝負此決,誰謂汝非辜。螳螂即得意,自謂零點良圖。那知僅一飽,燕鵲已窺覦。出爾反乎爾,胡能獨全軀。乃知禍與福,不系巧與愚。曉曉固不免,默默復何如。置之不足道,燕坐觀厥初。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