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的文言文
1. 馬空冀北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鈇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生為才,於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置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遊?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於其盧。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託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於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於懷耶?
生既至,拜公於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後所稱,為吾致私怨於盡取也!
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譯文:
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馬最多的地方,伯樂雖然擅長相馬,怎麼能使那裡的馬群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了,而是沒有好馬了。伯樂能識馬,一遇到好馬就把它挑去,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那麼說沒有馬,也不能算是假話了。」
東都洛陽,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有真才實學而隱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一位,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溫生。御史大夫烏公憑節度使的身份鎮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為石生是個人才,就依照禮儀,把石生招入幕府。沒有過幾個月,又認為溫生是個人才,於是通過石生作媒介,又把溫生招入幕府。東都有真才實學的人盡管很多,可是怎麼禁得起早晨挑選一個,把最好的帶走,晚上挑選一個,把最優的帶走呢?這樣一來,從東都留守、河南尹起,到各部門的主管和我們兩縣的官吏,如果政事上遇到疑難問題,或者辦案時遇到可疑點,找什麼人去商量妥善解決呢?辭官回鄉的士大夫們和誰一起遊玩呢?青年後輩又到哪裡去考究德行、請教學業呢?東來西往經過洛陽的官員們,也無法依禮到他們的住所去拜訪。像這樣也就可以說是:「御史大夫烏公一到洛陽,洛陽處士們的住所里就沒有人了。」難道不行嗎?
皇帝處理天下大事,所託付、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將軍罷了。宰相為皇帝搜羅人才到朝廷,將軍為皇帝選拔文人武士到軍帳里,如果這樣,要使國家內外不安寧,那是不可能的了。我被束縛在這里,不能自己引退,想依靠石、溫兩位的幫助度過晚年。現在,二位都被有權力的人要走了,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於懷呢?
溫生初到,在軍門拜見烏公時,希望把我前面所說的,代為天下人祝賀;把握後面所說的,替我表示對選盡人才這件事的抱怨。
東都留守相公首先寫成一首四韻詩來贊美此事,我便依照他的詩意寫了這篇序。~~
2. 冀始為汝,終亦為汝文言文意思
希望 一開始是為了你,到了最後,依然是為了你~
從頭到尾全是為了你哦~
表白了吧~~~
還是要結合語境哈!表白是我亂猜的哈哈哈哈
3. 古文中「輔冀」的意思
輔佐、幫助的意思。
4. "冀"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假借為「覬」釋義來:希望自,期望
2、冀其成功;希冀;冀圖、冀願 釋義:希圖;希望;企望
3、冀,北方州也.從北異聲.
4、古代國名[Ji state].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
5、古九州之一的冀州.地名
5. 冀的古文意思
冀 Jì
〈名詞〉
冀,北方州也。——《說文》
兩河間曰冀州。——《爾雅·釋地》
河內曰冀州。——《周禮·職方氏》。朱駿聲曰:「地亘今盛京 直隸山西、 河南各府州, 淮南地形,正中 冀州,曰中土。」
古代國名[Ji state]。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
河北省的簡稱
〈動詞〉 假借為「覬」、希望、期望、企望。
吾冀而朝夕修我。——《國語·魯語》
冀至珠庭焉。——《史記·孝武紀》
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韓非子·五蠹》
冀三橫唯余其一——《世說新語·自新》
冀君實或見恕——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冀緩急或可救——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6. 冀在古文中何意
詳細字義
◎ 冀 Jì〈名〉
(1) (形聲。從北,異( yì)聲。本義:冀州。古九州之一)
(2) 同本義 [Ji prefecture]
冀,北方州也。——《說文》
兩河間曰冀州。——《爾雅·釋地》
河內曰冀州。——《周禮·職方氏》。朱駿聲曰:「地亘今盛京 直隸山西、 河南各府州, 淮南地形,正中 冀州,曰中土。」
惟彼陶唐,有此 冀方。——《書·五子之歌》。 孔傳:「 陶唐帝 堯氏,都 冀州,統天下四方。」
(3) 古代國名[Ji state]。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
(4) 河北省的簡稱 [Hopei province]
詞性變化
◎ 冀 jì〈動〉
(1) 假借為「覬」。希望,期望 [hope]
吾冀而朝夕修我。——《國語·魯語》
冀至珠庭焉。——《史記·孝武紀》
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韓非子·五蠹》
冀三橫唯余其一。——《世說新語·自新》
冀君實或見恕。——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冀緩急或可救。——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2) 又如:冀其成功;希冀;冀圖、冀願(希圖;希望;企望)
《漢典》里解釋很詳細。
7. 然冀弼諧以輔不逮 冀的文言文解釋
然冀弼諧以輔不逮
但希望輔佐以輔助不足《網路文言文翻譯》
(原文) 帝(指唐高祖)大悅,即詔:「周、隋之晚,忠臣結舌,是謂一言喪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與天道,然冀弼諧以輔不逮,而群公卿士罕進直言。伏伽至誠慷慨,據義懇切,指朕失無所諱。其以伏伽為治書侍御史,賜帛三百匹。」
(選自《新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二十八》)
(簡譯)皇帝(指唐高祖)非常高興,就詔令:「周、隋的晚,忠臣說話,這是一句亡國的人。我希望我德,不能人性和天道,但希望輔佐以輔助不足,而群公卿士很少進直言。孫伏伽真誠慷慨,據義懇切,指出朕的過失沒有忌諱。隨即任命孫伏伽為治書侍御史,賜布帛三百匹。」
《網路文言文翻譯》
冀:.希望之意。
8. 冀 在古文中什麼翻譯
● 冀
jì
1. 希望:~求(希望得到)。~幸。~望。~希。
2. 中國河北省的別稱。
3. 姓。
9. 與冀伯英文言文翻譯
與冀伯英
作者:【南宋】張孝祥
【原文】
伯英有志於學,其始也正。然仆於伯英厚,有一言願以獻也。
夫學如積水,其積愈深,則其流愈遠。若曰:「我如是,是亦足矣!」吾恐溝澮之盈,其涸可待也。吾里有子史子,伯英盍從而問之?
【譯文】
(如果)伯英你有志於學習,開始的時候必須端正。然而我對伯英你好,(所以我)有一句話願意把它獻給你。
學習就像積水,積存越深,那麼它流得就會越遠。你說:「我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這也就足夠了!」我怕田間水道的水都滿滿的,(但是)它們(很快)就可能乾涸。我們鄉里有位史子先生,伯英你何不跟隨他來向他求問呢?
【注釋】
1、仆:我,用於自稱的謙辭。
2、溝澮:泛指田間水道。澮,田間水渠。《孟子·離婁下》:「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脩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時決塞。」楊倞註:「溝澮,皆所以通水。《周禮》:『十夫之田有溝,溝上有畛。千夫有澮,澮上有道。』鄭雲:『溝,廣深各四尺。澮,廣二尋,深二仞也。』」漢張衡《南都賦》:「溝澮脈連,堤塍相輑。」唐戴叔倫《喜雨》詩:「田家共歡笑,溝澮亦已深。」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雷曹》:「時久旱,十里外,雨僅盈指,獨樂里溝澮皆滿。」
3、可待:就會;就要。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寫一封假書,只說白侍郎已死,他可待肯了。」明陳與郊《文姬入塞》雜劇:「今日里,可待離龍城,還鳳穴。」
4、盍:兼詞,相當於「何不」。為什麼不。
10. 古文中的冀是現代文中的什麼意思
冀:
1. 企圖;非分地謀求。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有備矣,不可冀也。」
●三國魏嵇康《釋私論》:「公私交顯,則行私者無所冀,而淑亮無所負矣。行私者無所冀,則思改其非。」
●宋洪邁《夷堅乙志·張成憲》:「尉即出參告,白郡守,求合兩盜為一,冀人數滿品,可優得京官。」
2. 希望;盼望。
●《楚辭•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南齊書•垣崇祖傳》:「淮北士民,力屈胡虜,南向之心,日夜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