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言文
㈠ <臧谷失羊>文言文翻譯
這則寓言翻譯過來意思是:臧和谷兩個人在一起放羊,都把自己的羊丟了。問臧做什麼來著,他手拿竹簡讀書;問谷做什麼來著,他玩賭博游戲。兩個人做的事情雖然不同,丟失樣卻是同樣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錯了事情,不管原因如何,蒙受的損失是一樣的。這里只強調損失是一樣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那是不是承受一樣的損失,就不需要去追查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必須查明原因。
寓言中的兩個人,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賭博,都沒有把羊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羊丟了,這是真正的原因。是責任心的問題,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負責,沒有責任心的人,就很難做好工作。
一件事情的失敗,就要承受失敗所帶來的後果。但最起碼要知道,是什麼原因把自己絆倒了,不讓同一塊石絆倒,這是我們需要總結的,很多時候,只有經歷慘重代價的失敗,才能夠真正警醒一個人,從而激發一個人的遠大志向和決心。
㈡ <<臧孫子之憂>>文言翻譯
原文:齊攻宋,宋使臧孫子南求救於荊.荊大說,許救之,甚歡.臧孫子憂而返,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臧孫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惡大於齊,此人之所以憂也,而荊王說,必以堅我也.我堅而齊敝,荊之所利也."臧孫子乃歸.齊人拔五城於宋而荊救不至.
齊國攻打宋國,宋國派臧孫子南下向楚國求救。楚國很高興,答應給以救援,勁頭十足。藏孫子憂心忡忡地返宋,他的車夫說:「求救的事如願以償了,現在您還憂容滿面,為什麼?」藏孫子說:「宋國小,齊國大。為救援弱宋來得罪強齊,這是令人擔憂的事;但楚王卻那麼高興,一定是想以此來堅定我們抗齊的決心。我們堅持下去,齊兵就會疲敝,楚國的利益便在這里。」於是臧孫子回到了宋國。齊人攻下了宋國五座城池,然而楚國的救兵一直沒來救援。
㈢ 文言文閱讀答案:三國志臧洪傳
一.先翻譯
也因為您攜帶老婆孩子,投奔了我的舊主,我們都是家住東州的,但現在我已經成為了您的仇敵。(接著把你未寫的半句也翻譯下)以我現在的處境侍奉舊主袁紹,即使表露真情,披肝瀝膽,也是會被疏遠而被認為有罪的。
二.再注釋
1.吾子:親近稱呼,意:您
2.側室:古意為妾和庶子,這里指老婆孩子。
3.息肩:讓肩膀休息,這里指陳琳投奔袁紹。
三.文意解釋
這篇文章是臧洪給陳琳的回信。臧因為袁紹不救張超而與袁紹絕交。袁紹愛才,令臧同鄉陳琳修書招降臧。本段文字正是臧寫給陳的話,文中提及的故主是袁紹。
譯文:洪邑縣人陳容是一個年輕書生,因為欽慕臧洪,所以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這官也不小了,幾乎等於副省長)。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被執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袁紹真是變態),陳容見到臧洪要死了,起身對袁紹說道:「將軍(指袁紹)舉大事是要為天下除暴安良,沒想到獨獨先誅殺忠義之士,根本不合天意。臧洪之所以如此全是為了郡將張超的緣故,奈何殺之?」袁紹聽了相當羞愧,左右之人怕袁紹惱羞成怒也殺了陳容,便叫人把陳容強拉出去,並對陳容道:「你哪一點比的上臧洪,何必要學他一起找死呢!」陳容一邊被拉出去,一邊回過頭來說道:「仁義這檔事怎會是某些特定人物專有的品德呢?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今日我寧可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你袁紹同日而生!」陳容因此也被袁紹殺掉。當時在座的人莫不嘆息,私下說道:「怎麼在一日之間就殺了兩位列士呢(這左右與在座之人看來還有幾分風骨,搞不好就是田豐沮授之徒)!」早些時候臧洪派遣兩位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
㈣ 「臧」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滅
㈤ 文言文: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臧孫達的後代大概會在魯國世代享受爵祿吧!國君雖然違背了禮制,他卻不忘用昭德塞違的道理去勸諫他。」
㈥ 後漢書臧宮的文言文翻譯
參考:http://tieba..com/f?kz=779319239
㈦ 《舊唐書》李軌傳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
李軌字處則,是涼州姑臧縣人。略知書籍,頗有智辯。其家以財富稱雄於邊郡,喜好周濟別人,受到鄉人稱贊。隋大業年間,補任鷹揚府司兵。薛舉作亂於金城郡時,李軌與同郡人曹珍、關謹、梁碩、李斌貝、安仁等人商議說:「薛舉殘暴兇悍,其兵必來侵擾。
郡吏軟弱膽怯,不足以議大事。今應同心盡力,占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化,豈能束手讓妻子兒女為人所掠呢!」眾人同意這個計劃,議定一同舉兵,然而無人敢任首領。曹珍說:「我聞知讖書說,李氏當稱王於天下。
如今李軌有賢能,豈非天意嗎!」於是共同降階拜見以聽命李軌。安仁在夜間率領胡人進入內苑城中,樹旗大呼,李軌集聚眾人加以響應,收捕虎賁郎將謝統師、郡丞韋士政,於是自稱河西大涼王,署置官屬,全都依照開皇舊例。
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達度闕設內附朝廷,保其部落於會寧川中,到此時自稱可汗,降於李軌。關謹等商議盡殺隋官,分其家產。李軌說:「各位既已推舉本人為主,就應聽我約束。如今以義起兵,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賊寇行為,怎能取得成功呢?」
便任命謝統師為太僕卿,韋士政為太府卿。時逢薛舉兵前來侵犯,李軌派遣將領擊敗於昌松,斬首二千級,其餘全被俘虜,李軌放還其眾。李斌貝說:「如今竭力奮戰而俘其眾,又縱還以資助敵方,不如全都坑殺為妥。」
李軌說:「不能這樣做。如天命歸我,應擒其主子,此輩士卒皆為我有。不然的話,留此又有何用?」於是遣返其俘虜。不久,攻拔張掖、敦煌、西平、木包罕等郡,盡有河西之地。
武德元年(618),高祖正要謀攻薛舉,派遣使者前往涼州,下達璽書慰勞結好,稱李軌為從弟。李軌大喜,派遣其弟李懋入朝。高祖拜李懋為大將軍,送還涼州,下詔鴻臚少卿張俟德持節冊拜李軌為涼王、涼州總管,給予羽葆鼓吹一部。
時逢李軌僭稱帝號,建立紀元年號為安樂,命其子伯玉為太子,長史曹珍為尚書左僕射,攻陷河州。俟德到達後,李軌召集部下商議說:「李氏據有天下,是歷運所屬,已經占據京邑。一姓不可競立,如今除去帝號,東向接受冊封,行嗎?」
曹珍說「:隋亡天下,英雄競起,稱王稱帝,瓜分鼎峙。唐國自保關中、雍州,大涼自處河右,何況已為天子,怎能接受別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可依照蕭察舊例,自稱梁帝而稱臣於周。」李軌接受這個意見,便派偽尚書左丞鄧曉來朝,奉上文書自稱「從弟大涼皇帝」。
高祖發怒說:「李軌稱我為兄,這是不願臣服啊。」囚禁鄧曉而不遣還。起初,李軌以梁碩為謀主,授職吏部尚書。梁碩有謀略,眾人怕他,梁碩見從前西域遷來的胡人種族繁盛,曾勸李軌加以提防,因而與戶部尚書安仁交惡;
李軌之子仲琰曾問候梁碩,梁碩不為他起身,仲琰很是反感。於是一起誣陷梁碩。李軌不察實情,持毒於其家殺害梁碩,由此故人漸漸心懷疑懼,不為軌所用。當時有胡巫妄言「:天帝將派遣玉女從天而降。」便招集兵士修築樓台以候玉女降臨,靡費錢財甚多。
時逢年飢,以致發生人吃人之事,李軌盡其家資予以賑濟,仍不足供給,便商議開倉發糧,曹珍也勸他這樣做。
謝統師等人是從前的隋官,內心不附李軌,常常引進群胡結為黨羽,排擠其用事舊臣,想因此事離散其眾,便當廷詰難曹珍說:「百姓餓死者盡是弱而不任事的人,壯勇之士終不為此困頓。況且倉儲糧食要備意外之需,豈能胡亂施惠於弱小之人呢?
僕射如想附合下情,就不是為國考慮了。」李軌說:「對。」便關倉而不發糧。其部下更加怨恨,都想叛亡而去。那時安修仁之兄興貴本在長安,自己上表請去涼州招慰李軌。
原文:
李軌,字處則,涼州姑臧人。略知書,有智辯。家以財雄邊,好賙人急,鄉黨稱之。隋大業中,補鷹揚府司兵。薛舉亂金城,軌與同郡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計曰:「舉暴悍,今其兵必來。吏孱怯,無足與計者。
欲相戮力,據河右,以觀天下變,庸能束手以妻子餌人哉?」眾允其謀,共舉兵,共降拜以聽命。自稱河西大涼王。武德元年冬,軌僭稱尊號,以其子伯玉為皇太子,長史曹珍為左僕射。謹等議盡殺隋官,分其產。
軌曰:「諸公既見推,當稟吾約。今軍以義興,意在救亂,殺人取財是為賊,何以求濟乎?」會薛舉遣兵來侵,軌遣將敗之昌松,斬首二千級,悉虜其眾,軌縱還之。李贇曰:「今力戰而俘,又縱以資敵,不如盡坑之。」
軌曰:「不然。若天命歸我,當禽其主,此皆我有也;不者,徒留何益?」遂遣之。未幾,悉有河西。初,軌以梁碩為謀主,授吏部尚書。碩有算略,眾憚之,嘗見故西域胡種族盛,勸軌備之,因與戶部尚書安修仁交怨;
又軌子仲琰嘗候碩,碩不為起,仲琰憾之。乃相與譖碩。軌不察,齎鴆其家殺之,繇是故人稍疑懼,不為用。屬薦飢,人相食,軌毀家貲賑之,不能給,議發倉粟,曹珍亦勸之。
謝統師等故隋官,心內不附,每引結群胡排其用事臣,因是欲離沮其眾,乃廷詰珍曰:「百姓餓死皆弱不足事者,壯勇士終不肯困。且儲廩以備不虞,豈宜妄散惠孱小乎?僕射苟附下,非國計。」軌曰:「善。」乃閉粟。下益怨,多欲叛去。會修仁兄興貴本在長安,自表詣涼州招軌。
此文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李軌傳》
(7)臧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舊唐書》修成後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對後晉大舉進攻,造成了開封及河南州縣數百里內杳無人煙的慘狀,公私損失都很嚴重,史籍遭劫自也難免。
因此修成的《舊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舊唐書》的作者去唐不遠,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里修成這樣一部二百卷的大書。
關於唐代前期的歷史,吳兢、韋述、於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繼編寫的《唐書》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實錄對唐初至唐代宗時期的歷史事件記述較為完整。
一般認為,五代紛亂之時,唐代遺聞往事,雖懸詔購求,而所得無幾,故這部唐史援據較少,而其前半則「全用實錄、國史舊本」。(在研究新、舊《唐書》的論著中,大都沿引清代學者趙翼的說法:「《舊唐書》前半全用實錄、國史舊本」 ,並由此判定《舊唐書》的史源。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庄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㈧ 古文翻譯 、急
袁紹用臧洪做東都太守。當時曹操把張超包圍在雍邱,臧洪聽說張超被包圍,就光著腳大哭起來,並且率領手下將士去增援。向袁紹借兵,袁紹竟然不給,張超所守雍邱就失陷了,張家宗族全被消滅,臧洪於是很怨恨袁紹,與他絕交,不再往來。袁紹增兵猛攻,張洪城中沒了糧食,只剩三升米,做成了稀粥,分給大家吃。又把他的愛妾殺了來吃。將士們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都不敢仰視,男男女女七八千人全都餓死,屍體壓著屍體,沒有一個離城叛逃的。城被攻陷後,袁紹對臧洪說:「臧洪,你為什麼要背叛我,今天你服不服?臧洪被按在地上瞪著他說:你們袁家在漢朝做官,已經有四五代了,可以說是蒙受皇恩。如今王室遇難,你不思輔佐報效,卻想趁機發泄怨恨,存有非分之想,可惜我臧洪力單勢劣,不能揮刀殺了你,為天下報仇,說什麼服不服呢?」臧洪的同鄉陳容當時在場,見到他要被殺,站起來對袁紹說:「將軍您舉例起義,要為天下鋤暴安良,卻先殺了忠義之士,這不是違背了天意嗎?袁紹惱羞成怒,叫人把他拉了出去,並對他說:你是不是臧洪的同夥?不然你為什麼為他求情?」陳容回頭說:仁義是否有一定的標准呢,施行仁義的人是君子,違背仁義的人是小人。今天我寧願與臧洪同日死,也不與你同日生。」於是雙雙被殺。在座的袁紹部下沒有不嘆息痛心的。
㈨ 文言文翻譯 臧孫行猛政
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
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曰:「獨不聞子產之相鄭乎?推賢舉能,抑惡揚善;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卒,國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其生也見愛,死也可悲!」
譯文
臧孫施行暴政,子貢認為這不對,就對他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子產作鄭國相的事嗎?推舉、提拔有才能人,壓制邪惡,褒揚善行;對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處;對有很高道德修養的人,不責備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監獄卻空閑了起來。子產去世報,國人們都傷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聽不到吹竽吹琴之類的聲音。他活著的時候,受到人們的尊敬,死了人們對他悲痛萬分!」
㈩ <<臧孫子之憂>>文言翻譯
原文:齊攻宋,宋使臧孫子南求救於荊.荊大說,許救之,甚歡.臧孫子憂而返,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臧孫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惡大於齊,此人之所以憂也,而荊王說,必以堅我也.我堅而齊敝,荊之所利也."臧孫子乃歸.齊人拔五城於宋而荊救不至.
齊國攻打宋國,宋國派臧孫子南下向楚國求救。楚國很高興,答應給以救援,勁頭十足。藏孫子憂心忡忡地返宋,他的車夫說:「求救的事如願以償了,現在您還憂容滿面,為什麼?」藏孫子說:「宋國小,齊國大。為救援弱宋來得罪強齊,這是令人擔憂的事;但楚王卻那麼高興,一定是想以此來堅定我們抗齊的決心。我們堅持下去,齊兵就會疲敝,楚國的利益便在這里。」於是臧孫子回到了宋國。齊人攻下了宋國五座城池,然而楚國的救兵一直沒來救援。
重點字詞 南:名詞活用為動詞,南下。 說:通假字 通悅 高興。
惡:使動用法,使 …厭惡 。 所以:…的原因。 必以堅我也:使動用法,使…堅持。
我堅而齊敝: 堅 堅持。( 跟前面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