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重點學科
中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排名中,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是名列前茅的。
② 湖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嗎
不是,湖北大學沒有國家重點學科 !
③ 上海理工大學050201英語語言文學是教育部上海市重點學科嗎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不是上海理工大學的重點學科。
她的重點學科如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807)
一、學科概況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是研究能量以熱和功及其它相關的形式在轉化、傳遞過程中的基本規律,以及按此規律有效地實現這些過程的設備及系統的應用科學及應用基礎科學。
常規能源的日漸短缺,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使節能、提高能效和發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為本學科的重要任務。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然促進用能設備和系統的總能化、集成化、自動化、無污染化以及向多元化能源結構轉移的趨勢。
本學科包含了6個二級學科。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推動,使本學科成為內容豐富、應用廣泛、持續發展,不斷更新的應用體系。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柱,是一切生產活動和科學、文化活動的驅動力,是社會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證。能源與材料、信息一起,組成了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應用於交通、工業、農業、國防領域,與人類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並成為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同時又幾乎與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密切有關,推動人類利用能源與現代動力技術的發展。本學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將日益加強和突出。
光學工程(0803)
一、 學科概況
光學工程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年輕的學科。它的發展表徵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它的理論基礎-----光學,作為物理學的主幹學科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鑄造了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及非線性光學,揭示了光的產生和傳播的規律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早期,主要是基於幾何光學和波動光學拓寬人的視覺能力,建立了以望遠鏡、顯微鏡、照相機、光譜儀和干涉儀等為典型產品的光學儀器工業。這些技術和工業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本世紀中葉,產生了全息術和以傅立葉光學為基礎的光學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技術。特別是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的問世,實現了光亮度和高時---空相干度的光源,使光子不僅成為了信息的相干載體而且成為了能量的有效載體。隨著激光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的崛起,光學工程已經發展成為以光學為主的,並與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精密機械與製造、計算機科學及微電子技術等技術等學科緊密交叉和相互滲透的學科。它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新興學科分支,如激光技術、光通信、光存儲與記錄光學信息處理、光電顯示、全息和三維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學、光電子和光子技術、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弱光與紅外熱成像技術、光電測量、光纖光學、現代光學和光電子儀器及器件、光學遙感技術以及綜合光學工程技術等。這些分支不僅使光學工程產生了質的躍變,而且推動建立了一個規模迅速擴大的前所未有的現代光學產業和光電子產業。
近些年來,在一些重要的領域,信息載體正在由電磁波段擴展到光波段,從而使現代光學產業的主體集中在光信息獲取、傳輸、處理、記錄、存儲、顯示和感測等的光電信息產業上。這些產業一般具有數字化、集成化和微結構化等技術特徵。在傳統的光學系統經不斷地智能化和自動化,從而仍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對集感測、處理和執行功能於一體的微光學系統的研究和開拓光子在信息科學中作用的研究,將成為今後光學工程學科的重要發展方向。
本校光學工程專業設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國內較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之一。本校於1998年獲光學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也有碩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獲批)。學科帶頭人是著名光學專家莊松林院士。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還有一批高學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分別致力於光學工程領域的不同方向上。我校光學工程學科也緊跟國內外工程光學學科發展的主流,在學科方向、科研項目、課程設置方面都有不斷的更新。目前已逐步建立了幾個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光學、光電精密測試技術、光通信器件及集成光電子技術等。本學科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歷年來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市、部級的縱向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五百多萬左右。學科師資力量比較強,有院士1人,正高級9人,副高級19人。
二、 培養目標
應在光學和光學工程專業的研究領域中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了解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及國際的學術研究前沿,能夠從事理論和實驗研究並作出創造性的結果,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能力,有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能勝任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光學工程一級學科覆蓋光學儀器、光電子技術、光信息、光電檢測技術等學科。這些學科所包含的范圍大致是:
1.光學儀器:光學儀器學,光電檢測技術,光學系統設計,光學元件加工工藝學,薄膜光學及技術,近場光學及納米檢測技術,輻射度學和色度學,光譜技術,紅外技術,空間光學,海洋光學,天文光學,生物醫學光學及視覺光學,非光波段的光學儀器和光學綜合裝置及工程設備,還有一些新型的高精度的光機電一體化的儀器,如亞微米級光刻機,光碟存儲器,納米掃描探針顯微鏡,激光武器等。本專業主要研究現代光學儀器設計理論和方法,近代光學和光信息處理,視光學及眼科光學儀器。光學儀器的圖象融合、處理、理解和識別技術,光學儀器的特種工藝技術。
2.光電子技術:激光器及其單元技術,激光雷達,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激光應用,微結構光學和光學集成,光纖光學及技術,非線性光學技術,光電材料,器件及技術上。我校光電子技術主要研究光纖技術應用,光通信技術,薄膜波導技術,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器件技術,集成光迴路技術,微光器件,光學及感測器等特種材料研究,液晶光電子器件,光纖感測器等。
3.光信息技術:光通信器件和系統,成像技術,機器視覺,光學信息處理,遙感技術,顯示技術,光存儲與記錄,全息術和三維成像,光計算,自適應光學。
4.光電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是同時採用現代光學技術和電子學技術的手段結合計算機技術對各種對象實施檢測的綜合技術。本學科研究方向是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科重要研究運動目標速度與位移檢測、零部件尺寸與表面質量檢測、光散射顆粒檢測技術、光信息獲取技術與裝置。
(二)課程設置
與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有關的專業課:高等光學、導波光學、顆粒測量技術、光纖與通信技術、光波導耦合理論、現代光學技術與感測器等;另外與博士學位研究工作有關的國際發展動態綜述,由教授主持,博士研究生定期報告研究工作的進展。
應具有堅實的系統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專業文獻並撰寫論文摘要;具備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技術從事科學研究或實際工程工作的能力。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復雜系統行為分析,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系統建模與模擬,運籌與決策,最優化理論與應用,人一機系統綜合集成。
(二)課程設置 運籌學,控制理論,管理學,系統科學,決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交通工程,人工智慧,系統動力學原理,信息工程,演算法分析與設計,模糊統計與模糊決策,組合優化,隨機過程,土地利用與交通系統,系統建模與模擬,計算機網路理論與技術,復雜系統分析,經濟系統分析(宏觀和微觀)等。
四、主要相關學科
系統科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應用數學,應用經濟學。
四、主要相關學科
物理學,儀器科學和技術,電子科學和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系統工程(081103)
一、學科概況
系統工程是為了解決日益復雜的社會實踐問題而形成的從整體出發合理組織、控制和管理各類系統的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學科。系統工程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作用將更加重要和突出。系統工程以工業、農業、交通、軍事、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領域中的各種復雜系統為主要對象,以系統科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和應用數學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基本工具,以優化為主要目的,採用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研究解決帶有一般性的系統分析、設計、控制和管理問題。系統工程與控制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有密切的聯系。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從事各種系統的組織管理,包括規劃、計劃、調度、預測、決策、優化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製冷及低溫工程(080705)
一、學科概況
製冷及低溫工程學科主要是研究獲得、並保持低於環境溫度的原理與方法,實現該條件所需要的儀器和設備,以及研究低於環境溫度的條件下工程應用。根據溫度的不同,它又可劃分為製冷工程和低溫工程兩個領域,前者涉及低於120K的問題,後者涉及高於120K的問題。本學科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它的地位越顯重要。本學科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環境、生物醫學、低溫超導以及航天技術等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二級學科與相鄰幾個二級學科有共同的學科基礎和內在聯系,但又有區別於相鄰學科的研究內容。本學科的有些研究內容與流體機械及工程以及化工過程機械的有些研究內容比較接近,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後獲得國內首批「製冷及低溫工程」的碩士學位點和博士學位點。並在1988年培養出國內第一位獲「製冷及低溫工程」博士學位的研究生。
本專業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科研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方面曾獲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本專業除招收製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外,特別歡迎及其他跨學科的考生和有關產業、研究部門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前來報考。
二、培養目標
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製冷與低溫工程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近代製冷與低溫技術的研究方向和發展動向;掌握製冷與低溫領域中的測試、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從事科研的能力;能解決製冷和低溫工程領域理論或實踐方面的問題並有新的見解;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碩士學位獲得者可勝任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或相應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製冷低溫設備與系統,凍結和凍干過程機理,低溫生物醫學技術,冷量儲存及輸送技術,製冷及低溫系統的自動控制及計算機模擬,製冷及低溫工程的測量技術和測試設備,製冷、空調與低溫技術在有關領域中的應用以及節能。
(二)課程設置
基礎理論課 現代數學方法概論,現代測試技術,製冷與低溫技術,低溫生物醫學技術,製冷與空調應用新技術,動力工程學術報告,高等熱工學,數值傳熱學。
專業課 製冷換熱器傳熱強化,製冷系統測試與控制,製冷壓縮機新技術,環保新工質,葯品與食品冷凍乾燥技術,葯品與食品冷凍乾燥技術,製冷與空調裝置模擬,吸收吸附製冷原理及應用,熱泵技術,食品冷凍冷藏裝置。
課程設置應體現加強理論基礎,拓寬專業知識,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四、主要相關學科
本一級學科內的二級學科: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與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相關一級學科中的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二級學科。
印刷工程
印刷出版重點學科介紹
一、學科概況
印刷出版重點學科設有光學印刷工程、傳媒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所屬的數字傳播實驗室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現代傳播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出版印刷學院。學院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出版高級人才培訓基地,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上海研究基地。上海印刷集團、上海煙草工業印刷廠等多家大型出版印刷集團、公司、出版社等在我院設立技術研發、產學研和人才培訓基地等。
本重點學科涵蓋我校印刷工程、包裝工程、數字印刷、出版編輯學、傳播學、廣告學、動畫等本科專業,並與藝術設計學、工業設計等專業密切相關。印刷工程專業的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印刷學校的印刷技術專業。編輯出版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59年的出版專業。數字印刷專業是由我校申請設立的目錄外專業,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獨立設置該專業的院校。
印刷出版學科主要是研究現代印刷技術、現代出版與傳播與印刷光學工程等領域的現代技術、工作原理與方法,研究現代印刷出版與傳播的工作裝備、儀器與設備及其最優工作狀態,充分發揮設備效能的最佳工作條件等。本學科圍繞數字印刷、數字出版和印刷出版數字化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應用問題開展科學研究。人均擁有圖書量或印刷用紙消耗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之一。
本學科涉及「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的九大領域中的七個,也涉及國家重點推進的四大文化產業項目,是我國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21世紀重點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文化生活的發展提高,學科地位將越顯重要。本學科涉及新聞媒介、移動流媒體、數字印刷與出版、按需印刷與出版、新媒體、知識產權(版權)、出版文化與經濟、中國優秀文化傳承及其光學工程、機電一體化、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諸多領域。
本學科圍繞紙質出版物、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新媒介出版物,以印刷復制技術為紐帶,把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意設計、版權服務、發行與傳播等形成有機的整體,實現學科內各專業領域的融合與交叉滲透,凝練本學科特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本學科現有我國新聞出版業領軍人才4名,正高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18名,副高職稱專家近37名,聘有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教授20餘名。本學科帶頭人和主要成員的科研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方面曾獲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上海市優秀教材獎等多項獎勵。
二、學科主要研究范圍
現代印刷技術、防偽印刷技術、印刷光學工程、包裝創意產業、出版文化與出版史、出版產業經濟、數字傳播、數字印刷與出版、按需印刷與出版、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戰略、動漫畫產業與政策、印刷集成系統、復合出版系統、綠色出版與印刷、印刷裝備製造與自動化等。
醫療器械工程
2005年9月,「醫療器械工程」被批准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我校醫療器械學科在全國最早開展醫療器械專業人才培養,在行業內聲譽很高。在近年的學科建設中,學院通過篩選隊伍、優化人選、引進人才,形成了包括生物力學與醫械工程技術、醫學信息與醫學儀器、醫療器械熱科學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科研梯隊。同時,引進博士學位人才十幾人。
主要研究方向的優勢、特色及發展前景
1、生物力學與醫療器械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生物力學為基礎,研究生物力學、熱力學在血流循環系統、人工心臟瓣膜測試、人體假肢、葯物制備技術及消防醫學等方面的應用。本研究方向在心肌橋模擬、內皮細胞應力培養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機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屬於國內外這一領域創新性的研究;在人工智慧下肢、新型葯物制備工藝等領域亦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生物力學、熱力學是醫療器械工程的重要基礎,其與醫葯工程結合在血流循環治療與檢測儀器、人工假肢及新型葯物制備等醫葯裝備的開發應用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醫學信息和醫學儀器
醫學信息和醫學儀器方向主要研究對人體生理病理信息進行檢測和成像,並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和交換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為理解生命過程和提高臨床診斷水平提供新的手段。近年來在上述有關領域已經取得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在醫學高頻超聲成像、醫學圖像的計算機輔助診斷、核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及其處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用於醫學信息檢測和成像的醫學診斷儀器是醫療器械的重要內容,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醫療器械熱科學
醫療器械熱科學應用低溫工程學與生物醫學相結合進行細胞/組織保存、腫瘤冷熱治療、醫療器械開發等方面的基礎性與應用開發研究。生物系統熱科學及低溫生物醫學在我校已具有20多年的歷史,在低溫冷刀優化設計、血管低溫斷裂的防止、量熱式生物感測器測量技術、生物活體低溫保存、低溫醫學手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方向為醫療器械的設計與改進、組織器官的保存、葯品的開發與儲存等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和理論依據,且在多個領域保持了技術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預期成效
力爭通過三年的學科重點建設,提升學科的整體實力,並實現碩士點的突破。
培養出多位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和成果的青年學術骨幹,以及一支以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主的學術梯隊,為進一步的學科發展構築堅實的人才高地。
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多學科交叉的實驗研究基地。建設公共基礎研究實驗平台(包括醫學、力學、熱學和機、光、電等專業基礎學科)和專業研究實驗平台(包括生物力學與醫療器械工程、醫學信息與醫學儀器和醫療器械熱科學)。
力爭在三個研究方向各培育出一到兩個在該方向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特色科研項目。
使本學科在科研經費、高質量論文、研究成果的轉化率以及與企業的產學研結合等方面處於國內同類學科院校的前列。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
製冷及低溫工程(080705)(同上)
光學工程(0803) (同上)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一、學科概況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門類中的一級學科。該學科側重於研究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管理理論、方法和工具。應用現代科學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率。並針對由於世界經濟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的管理問題,研究創新建立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推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1984年設立系統工程碩士點、1991年設立工業工程碩士點,1998年設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是上海市非重點院校中唯一設有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校。
本學科點現擁有教授20名,其中博士導師16名,副教授10名。該學科點與美國、德國、加拿大及台灣和香港地區開展廣泛的合作、學術交流。本學科十分重視科研活動,曾先後完成國家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及各類省市級基金項目50多項、在二級學術刊物以上發表論文500多篇、獲得國家級科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20項,目前在研項目3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項目10多項。
二、培養目標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該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具有較高管理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具有寬廣堅實的管理理論基礎,掌握系統深入的管理知識,並能正確地運用管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廣泛了解國際上有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創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確的觀點、理論、方法或科學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解決重要的實際問題。能夠獨立開展業務工作、教學工作和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並具有繼續學習、創新、提高的基礎和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能熟練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閱讀本學科的文獻資料,並撰寫專業論文,具有較好的聽說能力,具備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所需的水平。身體健康,能勝任工作和學習任務。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我校本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有:
1. 管理科學:運籌學演算法及其應用軟體研究、組合優化的智能演算法研究,特別是蟻群演算法研究、決策科學中的方法論研究,特別是模糊決策方法研究、企業生產(運作)管理與控制研究、與物流及交通相結合的智能裝載與配送演算法及其軟體研究。
2.工業工程:先進製造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企業知識管理理論、方法、工具與應用、企業管理模式、復雜製造系統運作管理、現代設備維修管理研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
3.管理工程(含工商管理): 管理工程與行為科學的交叉研究、管理工程與經濟學的交叉研究、知識評價研究、管理機制的設計技術研究、具體行業的管理工程方法研究。
4.系統工程: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智能交通系統工程研究、區域規劃、復雜系統建模與優化、系統動力學、城市交通污染控制
5.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統: 系統分析方法與工具、知識獲取、挖掘、評價、管理、互聯網上供需網路研究及應用、信息安全管理。
6.科技管理: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機制研究、中小企業創新體系的研究、知識管理等
(二)課程設置
管理學前沿,經濟學前沿和科學研究方法論。
四、主要相關學科
管理學門類下設的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及有關二級學科;經濟學門類下設的應用經濟學及有關二級學科;理學門類數學科學下設的運籌學與控制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以及系統科學及下設二級學科。
④ 心血管內科是國家重點學科的有哪些學校
現有的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學科
首先,國家重點學科(5)
中國語言文學
數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口腔醫學
5個國家重點學科,19個二級學科:
文學理論,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口腔醫學,口腔臨床醫學
其次,國家重點學科(27)
宗教研究
政治經濟學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原子與分子物理
有機化學
植物學
遺傳學
固體力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岩土工程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化學工程
皮革化學與工程
核技術及應用
法醫
內科學(呼吸系病)
內科學(消化系病)
兒科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外科學(骨)
外科學(普外)
外科學(胸心外科)
婦產科
腫瘤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葯房
⑤ 哪些學校設立英語語言文學重點學科
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設有英語言語文學的重點學科。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文學基本理論素養,堅實的語言基礎與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泛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語音、基礎英語寫作、英語語法、高級綜合英語、翻譯、英語國家概況、高級英語寫作、高級聽力、英語視聽說、英語教學法、語言學基礎、英語詞彙閱讀、文學入門、英語測試、英國文學史、美國文學史、英語短篇小說、英美詩歌宣讀、西方文明史專題等等。
就業方向:到教育、外事、外貿、科技翻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涉外企業、旅遊公關、企事業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英語教學、培訓、科研、口譯、筆譯等與英語有關的工作。
⑥ 四川大學有哪些國家重點學科
四川大學現有國家重點學科
一、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
中國語言文學
數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口腔醫學
這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19個二級學科:
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
二、國家重點學科(27個)
宗教學
政治經濟學
歷史文獻學
專門史
原子與分子物理
有機化學
植物學
遺傳學
固體力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岩土工程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化學工程
皮革化學與工程
核技術及應用
法醫學
內科學(呼吸系病)
內科學(消化系病)
兒科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外科學(骨外)
外科學(普外)
外科學(胸心外)
婦產科學
腫瘤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葯劑學
⑦ 山東大學文學院有哪些重點學科
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文學院在百年山大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山東大學成立之初,即設有文學科目。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楊振聲、聞一多、舒舍予、梁實秋、沈從文、游國恩 等一批大師、學者和著名作家雲集本院,為山東大學的校史增添了光彩;建國之初,著名學者王統照、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呂熒等先後執教本院,進一步奠定了山大以文史見長的傳統。新時期以來,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又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學風扎實、實力雄厚、學科健全、學術梯隊分布合理、教學質量優秀、學生工作異彩紛呈的良好局面。至2018年4月,全院學生總數834人,其中博士生168人,碩士生217人,本科生449人;教職工總數79人,其中專任教師66人,在崗教授3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9人。
20世紀三十年代,山東大學即開始建設文學院。五十年代初,撤銷學院建制,設中文系。1996年8月,以中文系為主體恢復文學院建制。2000年7月,新山東大學組建後,文學院更名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6年9月成立新的「文學院」。目前,全院有中國語言文字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文藝理論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美學研究所、大學語文研究室等9個實體研究所,有7個非實體研究機構和1個研究室。學院另設有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團委辦公室、本科生教務辦公室、研究生教務辦公室、繼續教育辦公室等相關教學管理與輔助機構。學院定期出版學術刊物《人文述林》等。
⑧ 西南民族大學的省級重點學科有什麼
學校下設23個教學單位;有本科專業69個,碩士點100個,專業學位10個,博士點7個,博、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現有1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10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本科特色專業。
1、法學理論學科為國家民委重點學科、四川省重點學科,法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四川省特色專業」和西南民族大學「示範性專業」。現有法學理論、訴訟法學和法律碩士3個碩士點,1個法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政法幹警招錄體制改革試點班培養單位。
2、工商管理碩士(MBA)、企業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經濟與管理5個碩士點及農業技術推廣專業碩士點(農村區域發展方向);
3、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金融學(含保險學)3個碩士點;金融學是四川省特色專業。
4、旅遊管理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民委評估的優秀本科專業和學校示範建設專業。
5、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6、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7、美術學、中國少數民族藝術
8、彝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民委和四川省的重點學科、四川省品牌專業、教育部特色專業。現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歷史文獻學」2個碩士點。
9、藏語言文學、邏輯學2個碩士點。。藏語言文學專業系國家民委、四川省重點學科之一,屬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10、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2009年社會工作專業被教育廳批准為四川省本科高校省級特色專業。)、應用心理學
⑨ 黑龍江大學重點學科是什麼哪個就業較好
國家重點學科:俄語語言文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
☆省級重點建設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日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十一五」期間省級重點學科:
文化形態學、俄羅斯學、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學理論、民商法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應用數學、無機化學、物理電子學、計算機應用技術、行政管理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以上專業是黑龍江大學實力最好的專業,俄語專業全國第一
⑩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有哪些重點學科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前身-- 中文專業,是首都師范大學1954 年建校時期最早開辦的專業之一。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建設,文學院現已成為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完整辦學體系的高水平學院。目前學院各類研究生近900 人,本科生近1000 人,本科成人教育近800 人。
文學院現有教師96 人, 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 人, 95 人擁有博士學位。現有博士生導師31 人,碩士生導師81 人,特聘教授5 人。文學院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2017 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A 類學科(A-),2018 年被列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該學科2003 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涵蓋所屬全部8 個二級學科,並自主增設文化產業、戲劇影視文學、文化研究三個目錄外二級學科,增設中國文化經典教育、語文教育、文化產業與媒介素養教育三個交叉博士點學科。2000 年建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2007 年古代文學學科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12 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成為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此外,文學院還擁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點,並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博士、(非全日制)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
文學院現設有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漢語言文學(非師范)專業、秘書學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6 個本科專業。設有中國古代文學、文藝理論、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戲劇影視文學、語文教育學、秘書學、文化產業管理、漢語國際教育等教研室以及大學語文教育中心。設有用於教學研究的漢語語言文學實驗教學中心、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本科教學實踐中心、語言習得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影視實驗室、秘書學實驗室、文化產業實驗室(含首師創意網)和漢語國際教育微格實驗室。
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歌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北京市級協同創新中心「首都文化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協同單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主體力量來自文學院,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也設在文學院。
文學院採取厚基礎、寬口徑、分層培養的模式,對於全體一年級本科生,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因材施教。2018 年起在漢語言文學(非師范)、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三個專業實行中國語言文學類招生和培養,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主要修習通識課程及中國語言文學類基礎課程;第二學期,在學院統籌安排下完成專業分流,按照一定比例,採取學生意願與相關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選擇漢語言文學(非師范)、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專業,自大學二年級起進入相應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