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簡介美術館

簡介美術館

發布時間: 2020-11-30 11:33:46

❶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簡介

上海外灘美術館坐落於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的外灘源片區,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上海博物院。作為外灘地區唯一的當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以「人文的關照、藝術的推廣」為使命,致力於當代藝術研究,是一個藝術推廣與交流的國際平台。未來,上海外灘美術館也將依託自身的文化傳統和匯聚潮流的地域優勢,定期舉辦以上海外灘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活動,期許發展成為融合藝術、設計和創意為一體的上海新生活美學空間,為民眾提供優質的藝術教育和文化休閑資源,以此推動社會進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❷ 梵高美術館的介紹

梵高美術館(Van Gogh Museum)建於1973年,位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館藏梵高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幅畫作,占其作品的1/4。素描幾百件(也有說上千件),還有梵高的幾乎全部書信而備受矚目,其中最知名的應屬「群鴉」與「向日葵」。2013年9月11日,梵高美術館宣布新發現一副梵高作品《蒙馬茹耳日落》。

❸ 上海美術館簡介

上海美術館是一所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她座落於繁華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廣場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人民公園毗鄰,是一座功能健全、設施先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近現代美術博物館。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57994.htm
裡面很詳細的

❹ 西寧美術館簡介

青海省美術館歷時三年建設,位於新寧廣場南側,高大挺拔、美輪美奐。總面積1.1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億元。
2016年11月12日,青海省美術館開館的。
青海省美術館歷時三年建設,位於新寧廣場南側,高大挺拔、美輪美奐。總面積1.1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億元。遠遠望去,美術館與青海省圖書館、青海省文化館連成一體,似一艘乘風破浪即將遠航的艦船。走進館內,大廳被一道形似「峽谷」的設計切成兩塊,陽光從「峽谷」頂端的彩色玻璃照瀉到建築內部時,地面上呈現出不同色彩的變幻,堂皇氣派而又深具現代風格。館內劃分為展覽教育區、公眾服務區、珍品典藏和陳列區、學術交流區等,四個展廳總面積超過3300平方米,高強耐磨自流平地面、灰色海基布展牆、進口專業射燈、恆溫恆濕展櫃凸顯了展廳的高雅大氣。
展覽分四個展區。一樓的美術作品展廳,凝聚了青海幾代美術家的藝術創作結晶,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雕塑以及綜合材料表現等門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現代畫家陳海平的高4.2米、寬9米多的巨幅《望昆侖》,大氣恢弘、令人震撼。在柔美的燈光照射下,150多幅作品發出優雅的光芒。
二樓的書法作品展廳,分為遺墨留香、老驥風規、揮斥方遒、新枝競秀、民族書風五個板塊,多視角展示了當代青海書法成就和書家風采,斑斕多姿、絢爛奪目。
三樓的攝影藝術展廳,分生態高地、和諧家園、古風厚土、發展之光四個板塊,黃河源頭、氂牛雪豹、藏家風情……這些青海元素一一呈現,展示了大美青海獨特的高原風情和山川風貌,記錄了青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彰顯了青海攝影家追逐夢想的激情。
青海美術館還將通過開展展廳講解、美術知識培訓、展訊交流、學術講座、主題輔導等多種形式,打造文藝工作者之家,並通過面向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開展活動,形成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審美教育課堂。力爭把美術館建設成為欣賞藝術、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成為傳承歷史文明、弘揚時代風尚、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提高全社會藝術修養的靚麗窗口,成為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力的藝術殿堂。

❺ 廣東美術館的簡介

廣東美術館擔負著對國家藝術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以及公民素質教育、對外文化交流、推動當代美術事業發展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等六大綜合功能。是廣東省、廣州市一個提高人民藝術素質,加強大眾文化教育與藝術欣賞的文化基地。
該館建築面積兩萬多平方米,館內有十二個展覽廳和戶外雕塑展示區,可同時或分別舉辦大型展覽和不同題材的展覽。還有多功能藝術交流廳,戶外雕塑區和綠化區。室內展區面積8000平方米,戶外展區面積5000平方米,常設陳列展覽將以館藏近現代沿海藝術作品和廣東當代美術作品,以及海外華人作品為主要展出內容,陳列展出雕塑、繪畫、陶藝作品,每年還將舉辦各類專題展覽、邀請展覽和申請展覽等。具有三百座席、兩聲道同步傳譯的現代化多功能學術廳,可用於國際學術交流和影視放送;還有大面積的教育功能區以及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 典藏——美術珍品和文獻資料的收集、典藏、考據編纂、保管護理。收藏是美術館最基礎性、永久性的工作。 2. 研究——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學術研究,包括專題研究、階段研究、個案研究、考據研究和美術館學研究、審美教育研究、以及保管修復的科技研究等。研究包含學術目標定位的策劃和陳列展覽選題的策劃。研究是開展收藏、陳列、展覽等各項業務活動的前提和主腦。 3. 陳列展覽——包括常設展和臨時展。陳列展覽體現館的學術定位和學術水平。有無長期陳列(常設展)是區別美術館和展覽館的標志之一。展覽形式和手段將對藝術品的展示效果及觀眾的接受程度產生重要影響。展覽是美術館的中心工作。4. 教育——配合陳列展覽組織有關的審美知識的宣傳、輔導、講座培訓等。開展審美素質教育是美術館綜合功能的最終目的和歸宿。5. 交流——依託本館的藏品、展覽、學術研究成果和學術策劃工作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性文化交流活動。6. 服務——為專家學者和觀眾的學習、研究、鑒賞、休閑、娛樂等活動提供設施設備和有關服務,包括提供文獻資料、藝術信息資訊和藝術實驗工作室的服務。

❻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簡介

新美術館於2008年3月竣工,位於中央美院校園內,是中國最具現代化標準的美術展覽館之一。美術館建築呈微微扭轉的三維曲面體,天然岩板幕牆,配以最現代性的類雕塑建築,展現中央美術學院內斂低調的特質,同時也與校園內吳良鏞先生設計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築物充分融合及協調。美術館總面積為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層,地下二層,局部地下一層。展覽及陳列面積
共4150平方米,其中二層為固定陳列展,展示古代書畫和美院資深教授的贈畫藏品,以及當今美院在籍教授的作品;企劃展廳設置在三層及四層,均為天光圍幕的敞開式現代化展廳。三層11米高的展廳可為當代藝術展覽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間。美術館藏品庫房位於地下二層,1120平方米,採用國際最新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管理,在軟硬體方面均可達到國際水準。公共服務設施主要位於一層,其中報告廳可容納380人,為學術研討、專題講座及新聞發布會等提供了便利場所。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還有服務台、咖啡廳、書店等。
隨著新館的建成使用,美術館將以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研究為基礎,策劃與國際接軌的各式展覽及學術活動,使美術館成為國內外藝術交流的平台,為美院師生、公眾以及中外藝術家提供一個觀摩、學習以及展示的實際空間。特別是在學術展覽之餘,新館將積極開展公共與社區美術教育活動,使其成為中國標志性、專業化、國際化的專業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是由日本建築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設計,位於望京花家地南街8號中央美術學院內校區用地東北角,建築佔地面積35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777平方米。
新美術館坐落在弧形場地,立體外形為幕牆與屋頂曲線過渡形成殼體,似立體迴旋鏢。三個出入口以迴旋鏢的翅尖和彎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積採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築的通透性,同時又滿足了採光的需要。美術館外牆覆蓋灰綠色的岩板,跟建築的灰磚顏色相協調,協調中富有變化,整個外部結構整齊和諧、層次分明。建築物內部,中間沒有立柱,形成大面積展廳,展廳採光利用殼體的一個水平剖面形成類似月牙形合三角形採光頂,以自然採光滿足對光線的要求。整個建築外形獨特,布局合理。
設計師磯崎新先生具有豐富的美術館設計經驗。他一共設計了12個美術館,其中巴塞羅那奧林匹克體育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的美術館是磯崎新在北京的第一項設計,也是他在中國設計的首座美術館。他在這個美術館的設計中追求自由和超越。在技術方面,美術館的設計超過了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在思想上,表現得更為自由。磯崎新非常熟悉東方文化,他為美院設計的美術館體現著東方化的特色,同時又融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難能可貴的是該部分設計與原有的深灰色的院落式建築風格相協調,可謂國內一流。
建成後的美術館高24米,總共6層,地上4層,地下2層。地下一層有報告廳以及創作室、會議室等辦公區域,地下二層設定了健全的書畫保存機構,包括修復室、研究室、暫時和永久典藏室。地上分為四層,一層為觀眾提供空曠的公共空間,設有書店、咖啡廳以及可以容納380人的會議廳;二層是相對封閉的空間,主要滿足固定展覽的需要,該層完全採用燈光,避免了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對書畫的損害,適合書畫長期展覽。美術館注重燈光的方向性和可變性問題,採用國際一流的德國Erco的技術,同時為了配合燈光,地面採用較為粗糙的南方的密石,很好地解決了燈光反射的問題,在內部空曠的空間里,與作品發生關系的空間參數只有光的狀態變化一項,體現出當代展覽的一種理想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層有40米的珍藏陳列室,長期陳列明清的精品畫作,方便研究和觀賞。三、四層主要針對大型展覽,沒有立柱,空曠的空間,展廳採光利用殼體的一個水平剖面形成類似月牙形合三角形採光頂,以自然採光滿足對光線的要求,可以滿足多種大型展覽的需要,如三層提供高11米,千餘平方米的大展廳。在這種空間中不僅適用於「白色立方體」般的傳統展覽方法,而且在展覽中能夠展示出適合展廳特徵的「場地特性型」的作品。同時,為了滿足各種特殊展覽的需求,設有特殊展廳。
美術館的空間設計滿足多種展覽的需求,這種需求不以犧牲內部的美感為代價,在內部才採用大弧面曲線元素,用不規則的曲線劃分出多個層面,線、面結合富於變化、有很強的現代感。為了整個美術館內部造型的統一,注重設備的選擇應用,尤其在燈光和展陳條件上。實用與美觀並重,打造出內部空間的完美與協調。
這樣一座不僅在建築規格上已達國際水平的美術館,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再配合以中央美術學院的專業學術研究精神的背景,無疑將成為中國最重要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對藝術品的收藏,藏品涉及古今,兼顧中西,包括了美術的各個領域,體現著各個藝術類別與眾不同的風格樣式。同時,由於中央美術學院是一所綜合性的、專業門類齊全的國家高等美術學院,作為學院整個教學機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美術館的部分藏品同時也反映了建國以來我國美術教育發展的歷程。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現已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3萬余件,包括清代以前及近現代藝術大師、當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和建院以來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國內外藝術家本人及家屬、國外政府、團體捐贈的美術作品,以及由我國政府和其他文化機構轉交來的國外藝術品。收藏的品類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以及年畫、織綉、少數民族服飾和用具等民間美術品,還有一批青銅、陶瓷、雕刻工藝及銘刻拓片等中國古代文物。
美術館的藏品中包括十分珍貴的歐洲油畫原作,還有許多由我國油畫家在國外著名博物館內精心摹繪的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西洋名作臨本,早年留學國外藝術家的創作及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的作品反映了從油畫傳入我國時直至當前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在中國古代書畫收藏方面,有周之冕、朱耷、虛谷、黃慎、董其昌、袁江、任頤、吳昌碩等歷代大家的多種繪畫原作,其中大約一百幅的中國古代名家書畫已載入國家《中國古代書畫目錄》,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除了在古代書畫收藏上的成就之外,美術館還較為系統的收藏了清末至建國以前近代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家和建國以後著名老一輩中國畫家和優秀中青年中國畫家的作品。藏品之中包括20世紀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林風眠、吳作人、李苦禪、李可染、黃秋園等名家的作品以及當代部分著名中國畫家的作品;另外,木刻、銅版、石版等形式風格多樣的版畫作品,我館收藏也相當豐富,展現了版畫藝術在我國的興起和蓬勃發展;當代著名畫家董希文、葉淺予、劉凌滄、蕭淑芳、張仃等臨摹的涵括敦煌、永樂宮、麥積山等石窟寺廟壁畫的摹本以及部分我院早期學生所臨的壁畫也在收藏中。 現在,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已經2008年3月投入使用。新建美術館
位於望京新校院內,由日本建築師磯崎新設計,佔地3546平方米,建築面積14777平方米,為地下2層,地上4層的建築。展館包括藏品庫房、固定展廳、臨時展廳以及藝術家創作室,報告廳、會議室、咖啡廳、商店等完善的服務設施。美術館無論從外觀設計,內部設施等方面均為國際一流,必將成為北京又一國內外藝術交流的中心。
新建美術館藏品庫房1120平方米,採用國際最新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管理,在軟硬體方面均可達到國際水準;展覽、陳列面積4150平方米,頂高最高約11米,適合架上繪畫、現代設計、多媒體及裝置多類型展覽;同時可容納380人的報告廳更是為學術研討、專題講座及新聞發布會等提供了便利的場所。
隨著新館的建成使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將在國家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提高館藏水平、服務水平、科研水平和自動化管理水平,向公眾開放一個高層次高水平的審美領域,向世界呈現一個輝煌的文化藝術殿堂。

❼ 成都市美術館的簡介

始創於1980年的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是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批由政府組建的從事書畫創作、美術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專業藝術機構。

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938年,後蜀主孟昶就在成都建立中國第一個皇家畫院,以黃筌、黃居寀父子為代表的工筆花鳥畫家創造的院體、畫派對後世影響深遠。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大師級人物雲集成都,又為成都的繪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成立之初的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辦公地點設在文化公園,1983年搬遷到支磯石街59號,現在的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佔地2331平方米,其建築外形為清末川西民居典型四合院建築,風格古樸而典雅,2007年6月,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民居建築被批准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月,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民居建築保護維修工程竣工。

機構設置與人員情況

畫院現設有藝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創作培訓部、理論研究部、美術館(畫廊)、藝術交流中心。現有在職職工31人,其中專業創作人員19人,先後聘請了蘇葆楨、吳一峰、岑學恭、趙蘊玉、吳凡等25位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為顧問,聘請了33位頗有成就的中青年書畫家、藝術批評家、理論家為客座藝術家,聘請了8位具有社會和市場影響力的畫家為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畫師,40位成都地區優秀中青年書畫家為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特聘畫家。
藝術創作情況

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成立30年來,始終堅持把繁榮藝術創作,造就藝術人才,促進成都美術發展,作為工作的中心,以「立足傳統、傳承文脈、放眼世界、張揚個性」作為基本藝術理念,形成了「多元並存、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良好學術氛圍,各個畫種、各種流派、各種思想自由表現,藝術家們兼收並蓄、傳承創新,藝術創作健康發展。

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成立以來,先後舉辦了20次「成都畫院書畫展覽」和 100多次各種類型的藝術展覽,選送了上千件藝術作品參加國內外各種類型的美術展覽,100多人(次)先後獲金獎、銀獎、文獻獎、銅獎、中國油畫藝術獎、黃胄美術獎、徐悲鴻美術獎、全國書畫院百佳書畫家獎、優秀作品獎、佳作獎,以及蒙特卡洛國際現代藝術大展莫納哥政府獎和法國蒙比利埃「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新人獎等。同時,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多次接待國內外美術家代表團和美術史學者、著名書畫家的訪問並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訪問交流活動。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不但造就了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藝術家,還團結了一大批成都地區美術家,成為了成都地區美術創作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陣地。

院藏畫情況

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高度重視書畫藝術品的收藏,現已收藏書畫作品總計1072件,其中油畫作品135幅;國畫、書法及其它藝術作品928幅;雜件9件。其中不乏大家作品,市值已近億元。這些藏品不但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升了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的藝術品味和影響力,也為畫院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和展覽提供了重要保證。
成都市美術館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下同仁路80號
郵編:610015
傳真:86-28-86275483
聯系人:萬莉莉、王青松
聯系電話:86258169
網址:www.cdcaa.net
郵箱:[email protected]

❽ 重慶美術館的介紹

重慶美術館是在原重慶畫院(重慶國畫院)基礎上組建,系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重慶市文化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承擔美術作品的陳列布展、徵集收藏工作,指導美術作品的創作、推廣,開展美術學術理論研究、對外交流工作,開展美術培訓等服務。於2013年10月建成開館並免費對外開放。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重慶國畫院)建築面積8200㎡,擁有四個展廳,展線約1000米。內設黨政辦公室、展覽部、典藏部、研究部、創作部、公共教育推廣部、後勤安保部等部門。

❾ 今日美術館的介紹

今日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成立於2002年,於2006年7月,成功轉型為真正意義上的非盈利機構。今日美術館探索中國民營美術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嘗試建立融資結構合理、系統完備的美術館體系。逐步形成一種持續穩定的融資機制和學術體制。該館為中國第一家民營非企業公益性當代美術館,作為一家按照國際美術館規范建設和運營的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一直致力於參與並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前進和發展,以其現代性視野、國際化平台、規范化運營,力求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生存發展之路。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