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醉文言文
⑴ 文言文句子在線翻譯
1、打開網路,搜索「古詩文網」,點擊第一個進入。
⑵ 求教古文翻譯
這句話翻譯的關鍵是「款」字,「款」在這里是「誠懇、懇切」的意思,這就話可以翻譯為「和陶淵明情意深切」。
你的理解基本正確。
限於資料,沒有找到《南史-陶潛傳》的全文,因此也無法提交全文翻譯。
⑶ 求文言文《醉翁亭記》全文的翻譯及重點詞的解釋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那些山峰中,樹林、山谷尤其美麗,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玡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並有泉水)從兩個山間飛瀉下來,這就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彎轉,有個亭子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來這里飲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水光山色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喝酒上。 太陽出來時,樹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起來,山谷洞穴就顯得昏暗了;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開了,散發出清幽的香氣,(到了夏天)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蔭,(到了秋天)秋風高爽,霜色潔白,(到了冬天)水落下去而石頭顯露出來,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和小孩,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出遊。靠近溪邊來打魚,溪水深而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香甜而酒清而醇,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全部擺開,這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人站起來或坐著大聲喧嘩,這是賓客們盡情地歡樂。(有一個)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人),那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掛在西山上,人和影子散亂一地,這是太守回家而其他賓客跟從。樹林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處在叫,這是遊人離去而禽鳥卻在歡樂。但是禽鳥懂得山林的快樂,卻不懂得人的快樂;遊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遊玩為快樂,卻不知道太守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只有太守了。太守是誰?是廬陵郡的歐陽修。
1.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東部。環:環繞。 2. 皆:全、都。 諸:各 3. 林:樹林。 4. 壑:山谷。 5. 蔚然:茂盛的樣子。 6. 山:沿著山路。 7. 行:走。 8. 峰迴路轉:山勢回環,路隨山轉。 9. 回:回環,曲折環繞。 10.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 11. 臨:坐落於,靠近。 12. 作:建造。 13.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 14. 太守自謂: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 謂:命名,稱謂。 15. 輒:就。 16.自號:自己給自己取別號 號:稱號。 17. 曰:稱為。 18. 意:情趣。 19. 乎:於,介詞。 20.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酒里。 21. 得:領會。 22. 寓:寄託。 23.若夫:至於 若:像。夫:那。 25. 而:就,表順承的連詞。 26. 林霏:樹林里的霧氣。霏:原指雨、霧紛飛,此處指霧氣。 27. 開:散開。 28. 雲歸:煙雲聚攏。 29. 岩穴:山谷。 30. 暝:昏暗。 31. 晦:陰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發:開放。 36. 佳:美好的。 37. 秀:植物開花結果。這里有繁榮滋長的意思。 38. 繁:濃郁的。 39. 高:高爽。 40. 窮:窮盡。 41. 負:背著。 42.休:休息。 43. 應:應答。 44. 傴僂:駝背,這里指代老年人。 45. 提攜:攙扶,帶領,這里指代小孩子。 46. 漁:捕魚,名詞作動詞。 47. 釀泉:(名詞作狀語)用釀泉。 48. 為:製造。 49.臨:來到。 50. 洌:清醇。 51. 山餚:野味。 52. 野蔌:野菜。 53. 雜然:各色各樣。 54. 前:在前面。 55. 陳:擺開,擺放。 56. 酣:暢快地喝酒,暢飲。 57. 非絲非竹:不在於音樂。 58. 絲:弦樂器的代稱。 59. 竹:管樂器的代稱。 60. 射:這里指宴飲時的一種游戲,即以箭投壺中,以能否投進決勝負,叫做投壺。也有可能是猜謎,古時亦叫射覆。 61. 弈:下棋。 62.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63. 觥:酒杯。 64.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子。 65.蒼顏:臉色蒼老。蒼:蒼老。 66. 頹然: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是醉醺醺的樣子。 67. 乎:相當於「於」。 68. 從:跟隨。 69.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70. 翳:遮蓋。 71.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 72. 上下:指樹的上部和下部。 73.樂:樂趣。 74.樂其樂: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第一個樂,以……為樂。第二個樂,歡樂。 75. 述:記述。 76. 謂:為,是。 77.廬陵:廬陵郡,就是吉州。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⑷ 急求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有點關系的古詩文
《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⑸ 求短小精悍,關於人生哲理的古文書。像《醉古劍堂掃》的那種,望高手指點。書不在多,好書就成。
《菜根譚》《千字文》
南懷瑾《歷史的經驗》
《增廣賢文》
《朱子家訓》
原本《大學》
但願能幫到您~
⑹ 求幾首好的古文,例如岳陽樓記、滕王閣序、愛蓮說、陋室銘、醉翁亭記,我舉得這些不算
貨值列傳---史記來
游俠列傳序---史記自
酷吏列傳---史記
嚴先生祠堂記---范仲淹
秋聲賦---歐陽修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
深慮論---方孝孺
尊經閣記---王守仁
ps:以上皆選自古文觀止。另外,我想說的是,史記以前認為不咋滴,現在才體會到其中的好。其實好的古文基本都被中學課本囊括了,樓主可要好好珍惜。
⑺ 求一份喝醉的檢討書,文言文格式
抄一遍將進酒,再用醉翁亭記作為附錄。
⑻ 求一篇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記》
原文
懷禪微刻《醉翁亭記》環滁(chu)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ang ya)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u)日出而林霏(fe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yǔ lǚ )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個山峰,樹林和山谷尤為美麗,遠望那樹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而出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老僧智仙。給它起名字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欣賞山水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散去,雲聚攏過來,山裡就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開了,散發出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面低落下去,石頭裸露出來,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老小小,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遊玩。在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甜,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前面,這是太守在舉行酒宴。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嘩的,是眾位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陽落到山頂,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隨著。樹林茂密陰蔽,鳥兒到處鳴叫,那是因為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們在快樂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樂趣為樂趣。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詞語解釋
1. 環:環繞。
2. 皆:副詞,都。
3.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
5. 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別。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
9.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1o. 峰迴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11. 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12.潺潺:流水聲。
13. 而:表承接。
14. 釀泉:泉水名。
15. 回:回環,曲折環繞。
16.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7. 然:......的樣子。
18. 臨:臨近。
19. 於: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22. 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23. 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24. 曰:叫做。
25. 輒:就。
26. 年又最高:年紀又是最大的。
27. 得:領會。
28. 寓:寄託。
29. 意: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後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 乎:在乎。
31. 林霏:樹林里的霧氣。霏,原指雨、霧紛飛,此處指霧氣。
32. 開:消散,散開。
33. 歸:聚攏,指散開的雲又回聚到山來。
34. 暝:昏暗。
35. 晦:陰暗。
36. 晦明:指天氣陰晴明暗。
37. 芳:香花。
38. 發:開放。
39. 佳木:好的樹木。
40. 秀:草木茂盛。
41. 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
42. 風霜高潔:就是風高霜潔。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43.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44. 負者:背東西的人。
45. 休於樹:在樹下休息。
46. 傴僂:腰背彎曲的樣子,這里指老年人。
47. 提攜:小孩子。
48. 臨:靠近,這里是「……旁」的意思。
49. 漁:捕魚。
50. 釀泉:名作狀,用泉水。
51. 洌:清醇。
52. 山餚:野味。
53. 野蔌:野菜。蔌,菜蔬。
54. 雜然: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55. 陳:擺列。
56. 酣:盡情地喝酒。
57. 絲:琴、瑟之類的弦樂器。
58.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
59. 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
60. 弈:下棋。這里用做動詞,下圍棋。
61.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相錯雜。形容喝酒盡歡的樣子。
62. 觥:酒杯。
63.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簽子[2]。
64. 蒼顏:臉色蒼老。
65.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形容醉態。
66. 已而:不久。
67.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遮蓋成陰。
68. 翳:遮蓋。
69.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70. 樂①其樂②: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樂①:意動用法,以…為樂。樂②:快樂。
72.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73. 謂:為,是。
74.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現在江西省吉安市。
詞類活用
1. 山行六七里 山: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2. 釀泉為酒 釀泉:用釀泉,名詞作狀語。
3.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名詞作狀語。
4. 名之者誰 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 自號曰醉翁也 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6.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後)樂:樂趣,名詞。
7. 雜然而前陳者 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古今異義詞
1.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2.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3.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意思】
一詞多義
1.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 回去
雲歸而岩穴暝 聚攏
暮而歸 回來
2.謂:
太守謂誰 為,是
太守自謂也 命名
3.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靠近
臨溪而漁 到
4.而: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表遞進關系,而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表順承關系,可不譯
朝而往,暮而歸 表修飾關系,可不譯
溪深而魚肥 表並列關系,可不譯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表轉折關系,卻
5.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 草木茂盛
6.樂
山水之樂 樂趣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歡樂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①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正常語序應為「於途歌」「於樹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後置句。)
2.判斷句:
①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②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樂介詞「於」,應為「得之於心而寓之於酒也。」)
⑼ 求下圖文言文的譯文,謝謝
以前,顏延之在當劉柳後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後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每次來都暢飲喝醉。弘想要邀請他再坐一會,因第二天就不能得到這種享受了。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後去拿酒方便些。曾經有一年九月九日沒有酒了,走出家來在菊花叢中坐了很久,恰逢王弘送酒來,當即就開始飲酒,喝醉了才回去。陶潛不懂音律,但是收藏了一把素琴,沒有琴弦,每當喝到高興,就撫弄一番抒發心情。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