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表示年齡
1. 古文里表示年紀的詞有哪些例如弱冠之類的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原答來自網路知道「求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
襁褓(qiǎng 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發: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jī)頤:一百歲.
3.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耄耋之年:8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
4. 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有哪些
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
襁褓(qiǎng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hái tí):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zǒng jiǎo、chuí tiáo):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dòu kòu nián huá):女子十三歲。
及笄(jí 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發(shù fà):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加冠(jiā guàn):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zhī tiān mìng、bàn bǎi、zhī fēi zhī nián):五十歲。
花甲(huā jiǎ):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頤(jī):一百歲。
5. 古文年齡怎麼說啊
襁褓
剛出生
始齔
換牙
豆蔻
13-14的女孩
笄年
15歲的女孩
冠
成年男孩20弱冠
30
而立
40
不惑
50
知天命
60
花甲
70
古稀
80
-90耄耋
100
期頤
6.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1、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漢語詞語,解釋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2、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一指四十歲的代稱,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3、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孔子自稱五十歲知天命,指五十歲。出自《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讀音gǔ xī zhī nián,漢語成語,指人到70歲的時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5、耄耋
耄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mào dié。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7. 文言文中各個年齡階段如何稱呼
1.總角
古時幼兒把頭發紮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詩經·齊風·甫田》:「總角卯兮。」角,小髻;卯,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後人用「總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後因以「垂髫」指童年。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3. 豆蔻
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4. 及笄
女子15歲。笄是古代婦女盤頭發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歲時,把頭發簪起,表示已成年。
5.破瓜
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因稱16歲的女子為「破瓜之年」。謝詞:「破瓜年紀小腰身」。
6.弱冠
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禮記·典禮上》:二十曰弱冠。晉左思《詠史》詩:「弱冠弄柔翰,卓葷觀群書。」
7.而立
三十歲。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8.不惑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歲,社會經驗較多,能辨是非。另外,強仕也指40歲。《禮記·典禮上》。謂男子40 歲,智慮氣力皆強盛,可以出仕。
9.天命
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10.艾
50歲。《禮記·典禮上》:「五十曰艾。」孔穎達疏:「蒼白如艾也。」意謂老年頭發蒼白如艾的顏色。
11.花甲
60歲。以天乾地支順序組合為60個錯綜參互的名號而得名。
12.耳順
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故稱60歲為耳順之年。
13.耆
60歲。
14.古稀
70歲。杜甫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5.耄耋
老年。後來80、90歲為耄耋之年。
16.期頤
指一百歲。《禮記·典禮上》:「百年曰期頤。」期,需要;頤,調養、照顧。意為百歲老人需要後代養。宋代<蘇軾制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17. 華誕
生日。華,光輝,光彩。華誕即對人生日的美稱。
18. 懸弧之辰
男子生日。古代誕生禮俗,生了男孩便在門的左側掛一張弓——弧。後因稱生男為懸弧,男子生日即稱為懸弧之辰。
19.弄璋
男孩誕生。璋,一種玉器,為古代王侯所佩用。《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司,載寢之裳,載弄之璋。」意謂希望所生的男子將來也能佩帶玉飾,成為王侯。後因稱生男為:「弄璋」。
20.弄瓦
女孩誕生。瓦,一種紡錘,婦女紡織的工具。《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衣之褐,載弄之瓦。」意謂希望所生的女子將來能勝任女紅。後因稱生女為「弄瓦」。
8. 古文年齡怎麼說啊
古文年齡的說法有:
1,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歲。
2,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3,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4,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上壽:90歲為上壽。
期頤:指百歲高壽。
(8)文言文表示年齡擴展閱讀
概述簡介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指八十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