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自強文言文

自強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12:27:31

A. 求10條有關自律、自強、有禮的文言文格言~ 要出處 謝了哈~

有關自強的格言:
1.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作者: 曹操
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作者: 劉禹錫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6.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林則徐
7.……不自安於現在的人,必要向前走!——冰心
8.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作者: 梁實秋
9.在不幸的境況中必須堅強。——喬萬尼奧里
10.困難對於有個性的人,特別有吸引力。一個有個性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會真正認識他自己。——戴高樂

親故吶 只能給你自強的了。。 那個網址裡面還有很多 你在自己找找吧 對不起啦~

B. 自強的的文言文和句子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C. 知困自強文言文翻譯

知困: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自強:自我勉勵。

附原文:雖有嘉餚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節選自《禮記 學記》)

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嘗(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學習(它),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這樣以後(註:然後,這樣以後。然,這樣。後,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別人這樣以後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以後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以後能夠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賞析:
本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

D. 關於志向和自強的古文

《四知》譯文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聞雞起舞》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古文二則》
一. 知識積累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涉獵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題。
司馬光 時期 家 家,他花費19年時間主持編纂了歷史巨著《 》是繼《春秋左傳》之後,我國又一部 體通史。

3.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卿今當塗掌事
(2)蒙辭以軍中多務
(3)但當涉獵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覺
(6)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魚肉
(8)人思自奮

4. 翻譯句子。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遺民既遭殘賊
(3)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二. 強化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 5~10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祖逛北伐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浴祭酒。進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音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選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吳。」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逛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謀,市三千匹,不給艷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盾進。
5.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中夜聞雞鳴,蹴琨覺。
(4)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

6. 第一則古文的篇名為「孫權勸學」,你認為文中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是孫權嗎?為什麼?

7. 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但後來魯肅為何願意跟他「結友」?

8. 據歷史所記載,祖逖率軍北伐後,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結合課文,談談他如何體現出一代名將的膽識。

9. 課文中有些語句已濃縮為成語,試著把它們寫出來,並用它們各造一個句子。

10. 讀讀這二則故事,你有什麼啟示?

三. 鏈接課外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題。
聞雞起舞
逖性豁盪,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後乃博覽書記,該涉古
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僑居陽平。年二十四。陽平辟察孝廉,司隸再辟舉秀才,皆不行。
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問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11. 給下列各詞中的「辟」字注音、解釋:
議論精闢
辟舉秀才
辟邪
辟邪說

12.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不修儀檢
贊世才具
每語世事
蹴琨覺曰

13. 據文意,解釋詞語。
荒雞
惡聲

14. 翻譯句子。
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15. 填空題。
聞雞起 未雨綢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則》
一. 知識積累
1. 1. 略
2. 北宋、政治、史學、資治通鑒、編年體
3. (1)執政(2)推辭(3)廣泛瀏覽(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殘殺、殘害(8)自己奮起反抗
4. (1)士別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長怎麼認識事物這么晚呢?(2)淪陷區的人民已遭到殘害 您如果能任命將領派出軍隊。

二. 強化閱讀
5. (1)事務( 2)廣泛閱覽群書,不深入研究 (3)醒(4)統率、率領
6. 不是,是呂蒙,因為主要寫他通過學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7. 因為呂蒙通過學習,從一介武夫轉變成為通經書、懂謀略的儒將,才受到魯肅的敬重,願與之結交。
8. 大膽進言,力主北伐。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並身體力行,傾家資招募兵馬。
9. 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聞雞起舞;自相魚肉;望風響應
10. 略

三. 鏈接課外
11. pì ,透徹;bì,徵召;bì,驅除(用於迷信語);pì,駁斥
12. 整理;幫助;往往;醒過來
13. 不到雞鳴時啼叫的雞;不吉利的鳴叫聲
14. 那時我們要是在戰場相遇,可以互相避讓啊。
15. 舞、繆、鼎、蹴

E.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F. 自強自立用古文怎麼說

自強自立
古文的說法如下
自立自強
與現在的說法差不多

G. 古文自強不息的句子

1、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2、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3、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4、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後能夠任天下之大事。
5、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qq簽名
6、丈夫清萬里,誰能掃一室?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8、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動物歇後語
9、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10、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11、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1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1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4、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1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H. 自強不息的古文名言

1、天行健復,君子以自強不息——周制文王姬昌

出處:《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出處:《老子》第三十三章

釋義:「勝人者」,憑借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自勝者」,憑借的是堅強的意志。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獲大道、戰勝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勝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

出處:《孟子·告子下》

釋義: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出處:《離騷》

釋義: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努力尋找心中的太陽。結合上下文則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

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

出處:《荀子·修身》

釋義:通過品德修養達到自強,則名聲可與古代聖賢堯、禹齊名。

I. 關於古文自強不息的故事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其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解釋,它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J. 追夢人自立自強的文言文句子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熱點內容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