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文言文翻譯
1. 大丈夫 文言文翻譯(選自《孟子》)
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版上,能權實現志向就與百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時就獨自施行這一個原則,富貴不能使他折腰,貧賤不能使他改變,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著就是大丈夫!
2. 古文翻譯:"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翻譯:大丈夫生在亂世,應當拿起自己的寶劍立下不朽的功績。現在自己的志向還未實現,怎麼可以死呢?(《三國演義》中太史慈所言)
用兵的原則,從心理上瓦解敵人,使對手投降是上策,強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為戰爭的目標是上策,以士兵、武力取勝是下策。(馬謖 )
大丈夫應當學習衛青、霍去病,在沙漠上建立功勛,帶領幾十萬士兵,在天下間縱橫,怎麼能在朝廷里做博士這樣的文官呢?(博士類似於明清的大學士,文官)。(曹彰)
(2)大丈夫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這段古文是裴松之引吳書(應該是韋昭等人的)注<三國志>時提到太史慈的遺言
太史慈 (東漢末年名將)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盪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後世紀念
太史慈墓位於江蘇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徑約3米,建於長6.7米、寬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擋土牆長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寬約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著7個大字「東萊太史慈之墓」。
太史慈墓早已不見,墓前原有碑,題為「孝子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後來改題為「漢吳將子義太史公之墓」,原墓於1967年遭破壞。 [13] 1872年修築城牆時發現,後屢次修治。抗戰前,曾修葺一新,建國初,因塌山被埋沒。現墓於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塊碑簡要記述了他的生平事跡,已無存。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戰。《三國志》中「太史慈傳」對他作了詳盡的記述。
3. 古文中 關於「大丈夫」的解釋典故
哈哈哈,你說的當然了,古代這是理所當然的,那時候重男輕女阿~女人像財產和畜牲一樣是可以予取予奪的
4. 孟子論大丈夫古文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起怒來, 諸侯們都會害怕版;安靜權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說:「這個怎麼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 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 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裡,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 至於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 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 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 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 樣才叫做大丈夫!」
5. 大丈夫古文譯文
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上,能實內現志向就與百容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時就獨自施行這一個原則,富貴不能使他折腰,貧賤不能使他改變,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著就是大丈夫!
6. 「大丈夫」用文言文怎麼翻譯
原文:
居天下之抄廣居,襲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翻譯
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禮」),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大道上(比喻「義」),能實現志向就與民眾一起去實踐,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固守自己的原則,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7. 文言文翻譯 大丈夫 很急的!
原文:
居天下之廣來居,立源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翻譯:
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大道上,能實現志向就與民眾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固守自己的原則,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8. 《大丈夫》文言文全文解釋
原文:復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制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翻譯:
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大道上,能實現志向就與民眾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固守自己的原則,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9. 古文翻譯 大概意思是大丈夫或者就這樣
「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10. 《大丈夫》用文言文翻譯。
【原文】
居天來下之廣居,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注釋】
居:居住。
廣居:大宅子,這里喻指「仁」。
居:居所
立:站立
正:正大
正位:正確的位子,這里喻指「禮」。意思是說,「禮」是人們立身的制度保障。
大道:廣闊的道路,這里喻指「義」。
得:實現
得志:實現了自己的志向。
由:遵循實踐
行:施行
道:原則,行為准則
【翻譯】
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禮」),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大道上(比喻「義」),能實現志向就與民眾一起去實踐,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固守自己的原則,不為富貴迷亂,不為貧賤改變志向,不為權勢和武力屈服,這樣才稱得上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