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公大一流學科

公大一流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2-04 12:35:47

『壹』 什麼是一流學科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雙一流大學建設中一部分,雙一流大學建設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基本是是以前的211大學加上一些有強勢學科但財經不是985、211大學組成)。

以下是所有137所雙一流大學名單及學科,供大家參考:

序號 學校名稱 雙一流學科名單
1 北京大學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2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3 清華大學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4 北京交通大學 系統科學
5 北京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自定)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7 北京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8 北京科技大學 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9 北京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0 北京郵電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1 中國農業大學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12 北京林業大學 風景園林學、林學
13 北京協和醫學院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葯學
14 北京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
15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
16 首都師范大學 數學
17 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18 中國傳媒大學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19 中央財經大學 應用經濟學
2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21 外交學院 政治學(自定)
2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學(自定)
23 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學
24 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25 中國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26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學、設計學
27 中央戲劇學院 戲劇與影視學
28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學
29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
30 南開大學 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31 天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32 天津工業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33 天津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
34 天津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35 華北電力大學
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36 河北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自定)
37 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38 內蒙古大學 生物學(自定)
39 遼寧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40 大連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
41 東北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42 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43 吉林大學 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44 延邊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45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46 哈爾濱工業大學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47 哈爾濱工程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48 東北農業大學 畜牧學(自定)
49 東北林業大學 林業工程、林學
50 復旦大學 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葯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51 同濟大學 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52 上海交通大學 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葯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53 華東理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54 東華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55 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
56 上海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中葯學
57 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58 上海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59 上海財經大學 統計學
60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學
61 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62 上海大學 機械工程(自定)
63 南京大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64 蘇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65 東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6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力學
67 南京理工大學 兵器科學與技術
68 中國礦業大學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69 南京郵電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70 河海大學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71 江南大學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72 南京林業大學 林業工程
7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氣科學
74 南京農業大學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75 南京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76 中國葯科大學 中葯學
77 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
78 浙江大學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葯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79 中國美術學院 美術學
80 安徽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8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82 合肥工業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83 廈門大學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84 福州大學 化學(自定)
85 南昌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86 山東大學 數學、化學
87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水產
88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89 鄭州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90 河南大學 生物學
91 武漢大學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92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9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94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95 華中農業大學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96 華中師范大學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9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法學(自定)
98 湖南大學 化學、機械工程
99 中南大學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100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101 中山大學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工商管理
102 暨南大學 葯學(自定)
103 華南理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104 廣州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
105 華南師范大學 物理學
106 海南大學 作物學(自定)
107 廣西大學 土木工程(自定)
108 四川大學 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109 重慶大學 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110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
111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112 西南石油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113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學
114 四川農業大學 作物學(自定)
115 成都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116 西南大學 生物學
117 西南財經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118 貴州大學 植物保護(自定)
119 雲南大學 民族學、生態學
120 西藏大學 生態學(自定)
121 西北大學 地質學
122 西安交通大學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123 西北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12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25 長安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12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127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128 蘭州大學 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129 青海大學 生態學(自定)
130 寧夏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31 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132 石河子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3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13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35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36 寧波大學 力學
137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138 國防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139 第二軍醫大學 基礎醫學
140 第四軍醫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

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由於多地辦學,故列出了140所大學。

註:

1.不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的標准而認定的學科;

2.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

3.高校建設方案中的自主建設學科按照專家委員會的咨詢建議修改後由高校自行公布。

『貳』 在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前十名是哪些學科

在2020年6月29日,軟科正式發布了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今年的排名共覆蓋了54個學科,涉及了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共計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所高校上榜。

『叄』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區別是什麼

一流學科不一定在一流大學里
一流的大學 學科不一定一流

『肆』 雙一流大學a類b類c類學科是什麼意思

一 、雙一流大學的含義: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二、雙一流大學中a類b類的區別:

雙一流大學名單a類大學屬於中國知名大學,教學理念新,教學水平一流。雙一流大學名單b類大是國家為了推動高校建設、加快改革、加快發展,並推動歸入a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三、雙一流大學設置a類b類的目的:

1.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落實「四個服務」要求,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

2.鼓勵和支持高水平建設。「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是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優扶強、引領示範,必須堅持高水平、鼓勵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3.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把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作為遴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為重要基礎,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區域、行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4.扶持特殊需求。對於經過長期建設、具備鮮明特色且無可替代的學科或領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評價中難以體現的高校予以扶持。

(4)公大一流學科擴展閱讀

A類雙一流高校36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雙一流高校6所:

包括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伍』 一流學科 和 重點學科 有什麼區別

    目前,重點學科分為國家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和市級重點學科,有的學校自己還內有校級重點學科。教容育部對國家重點學科的概念描述,「只要某高校某學科專業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即表明其該學科處於國內頂尖水平」。
    也就是說,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其國家重點學科十有八九可能被列為一流建設學科。但省市級重點學科,則不一定能列入一流學科建設。

    『陸』 如何推動中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解讀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答記者問: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指導方針和具體目標,為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這個「總體方案」。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落實細則和具體要求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提出更高要求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是什麼。
    答: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提升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針對高等教育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先後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推動一批重點建設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帶動提升了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實踐證明,「集中資源、率先突破、帶動整體」的重點建設道路,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迅速縮小了國與高等教育強國之間的差距,為進一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全面深入,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當前,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五中全會深刻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高等教育實施內涵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答: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升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紮根中國大地,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路,努力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著眼於國家「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四項原則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答:必須堅持四項原則:第一,堅持以一流為目標。
    引導和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瞄準世界一流,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
    第二,堅持以學科為基礎。
    引導和支持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第三,堅持以績效為杠桿。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公平競爭,強化目標管理,突出建設實效,構建完善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體系,充分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建設活力。
    第四,堅持以改革為動力。
    深化高校綜合改革,加快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
    實行建設與改革並重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總體方案」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從建設、改革兩方面共安排了10項重點任務。
    建設任務有5項:一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
    強化高層次人才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培養造就一支優秀教師隊伍。
    二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優秀人才。
    三是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提升高水平科學研究能力,著力提升解決重大問題和原始創新的能力,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新型高校智庫。
    四是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
    五是著力推進成果轉化。
    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提高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率,推動重大科學創新、關鍵技術突破轉變為先進生產力,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改革任務也是5項:一是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推進高校黨的建設各項工作。
    二是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加快形成以章程為統領的完善、規范、統一的制度體系,加強學術組織建設,完善民主管理和監督。
    三是實現關鍵環節突破。
    加快推進人事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科研體制機制、資源募集機制等方面的改革。
    四是構建社會參與機制。
    加快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理事會制度,加快完善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模式。
    五是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切實提高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周期如何安排。
    答:國家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總體規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
    「總體方案」確定每5年一個建設周期,2016年開始,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資金分配在公平競爭中體現扶優扶強扶特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如何引導和支持。
    答: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持之以恆、長期建設。
    政府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政策引導和投入支持:一是總體規劃,分級支持。
    進行頂層設計、宏觀布局。
    中央高校主要由中央財政給予引導支持,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財政統籌安排。
    鼓勵地方政府支持中央高校建設,中央財政也會通過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的相關資金對地方高校建設給予引導支持。
    二是強化績效,動態支持。
    創新財政支持方式,資金分配在公平競爭中體現扶優扶強扶特,進一步增強高校財務自主權和統籌安排經費的能力。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更加突出績效導向。
    在相對穩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建設情況,動態調整支持力度,增強建設的有效性。
    三是多元投入,合力支持。
    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鼓勵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加強與高校合作,通過多種方式支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高校要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
    瞄準「世界一流」久久為功務院5日發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繪制出頂層設計。
    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中國高校邁向新征程。
    近年來,國內一批重點高校和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但在大學科研創新、制度創新、大學精神文化創新等「軟體」上,中國大學與學科卻與世界一流尚有差距。
    重點建設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實施方式,激發高校內生動力與發展活力。
    瞄準世界一流的目標,中國大學應匯聚優勢資源,合理選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路徑,實現關鍵環節的突破。
    必須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集合資金、政策、資源形成合力,提升院校水平、突出學科優勢,從而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培養一流人才,須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科教協同育人。
    應當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並著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產出一流成果,必須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學與學科發起沖擊。
    學術發展當以國家重點需求為導向,加強學科布局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重點建設一批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並強化科技與經濟、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國際高等教育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瞄準世界一流,中國高等院校必須努力躋身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的行列。
    加強國際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到跨區域性的重大科學計劃與科學工程中,擴展對話,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發出屬於中國的一流聲音。
    2016年開始,總體方案將與國家新的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必須堅持久久為功,從而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柒』 如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目前,我國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還不能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與高等教育強國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為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步伐,到2020年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設項目。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大學科結構調整、人才隊伍建設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力度,優化重點學科體系的結構和布局,使更多的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使「985工程」、「211工程」學校成為培養創新人才和解決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進而使部分高等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部分學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知名大學。啟動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具有地方或行業背景的高等學校建設優勢重點學科。

    第二,改進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績效評估,進行動態管理。建設資金繼續由國家、部門、地方和高等學校共同籌集。其中,中央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重點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全國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等學校要憑借學科優勢獲得立項。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強化職能部門的管理力度確保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與安全監管。適應績效管理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科考核、評價和競爭淘汰機制,切實提高項目組織實施的科學性。

    第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一是高等學校的優勢學科要面向世界,積極引進境外優秀教材。高等學校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二是高等學校要積極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逐步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三是高等學校要積極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合作組織、國際科學計劃,支持高等學校與海內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加強合作研究。
    望採納~~~

    『捌』 國家一流學科是什麼

    國家一流學科,是指擁有一流科研,產出一流學術成果,有一流的教學,培養出一流的人才,為區域工商業創新、人力資源形成、文化建設、環境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學科。
    國家一流學科,是圍繞國家重大項目和地方重大研究問題建設的引領發展方向的學科。

    『玖』 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啥是b類

    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啦。

    熱點內容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
    挖掘機英語 發布:2025-07-12 21:08:58 瀏覽:521
    數學書籍讀後感 發布:2025-07-12 20:52:09 瀏覽:301
    2017理科數學三卷 發布:2025-07-12 19:57:52 瀏覽:647
    泡溫泉哪裡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713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