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頭用文言文

頭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13:48:43

A. 如何文言文表達"何時是個頭"

用文言文表達"何時是個頭"有:

  1. 盡幾何也

  2. 何日竟也

  3. 止於何時矣

  4. 何時可止

  5. 何時了

  6. 何日盡矣?

  7. 何日得釋?

  8. 始焉?

B. 頭鳴 文言文

頭鳴(古文)
原文:一學使按臨,有一生員入場時,置一蟬於儒巾內,巾內內蟬鳴,同坐者聞其聲容自儒巾出,無不大笑。宗師以犯規喚至,究其致笑之由。皆曰:「某號生員儒巾內有聲,故笑。」宗師喚其人至前,欲責之,生員大聲呼曰:「今日生員入場時,父親喚住,將蟬置於巾內,爬跳難受,生員以父命,不敢擲去。」宗師怒,問其置蟬於巾內之故,答曰:「取頭鳴之意。」 (選自【清】程世爵《笑林廣記》) 譯文: 古時候,有個秀才參加考試。入場的時候,他把早已捉在手裡的蟬放到自己的帽子里。考試的時候,這只蟬就不住聲地叫起來。和這個秀才坐在一起的考生,聽到蟬鳴,便忍不住笑出聲來。因為在考場內笑是犯規的,於是考官把這個考生叫出去,問他為什麼要笑。他說:「我聽見同坐的那位秀才頭巾內發出叫聲,忍俊不禁,笑了。」主考官又把那個秀才叫來,非常生氣,秀大聲的回答道:「我來考試之前,父親讓我把一隻蟬放進帽子里,(蟬)在裡面爬跳的很難受,我認為這是父親的命令,我怎麼敢違抗?」主考官問為什麼要把蟬放在帽子里,秀才回答:「取頭名(鳴)之意。」

C. 文言文中表示頭的字

項、顱

D. 何時是個頭用文言文怎麼說

盡幾何也
何日竟也
止於何時矣
何時可止

E. 頭部各部位古文說法

頭——首。頭頂——顛。額頭——額。前額的中央——天庭。額部兩眉之間——印堂。太陽穴——顳顬。睫毛——睫。眼——目。眼珠——睛。嘴——口。下嘴唇的下方凹陷處——地閣。頭發——發。眉毛——眉。

臉——面(古代表示人的整個面部用「面」)。兩頰上部——臉(古代表示人的整個面部用「面」。「臉」字在魏晉時期才出現,只表示兩頰的上部,到了唐宋時期,口語中才用「臉」表示整個面部。本義:兩頰的上部)。臉的兩側從眼到下頜部分——頰。

面頰的下半部——腮。鼻子——鼻。耳朵——耳。嘴兩旁的酒窩兒——靨。嘴唇——唇。人面上的毛——須。長在嘴邊的毛——胡。上唇的毛——髭。兩頰上的毛——髯(蜷曲的叫「虯髯」)。脖子——頸。脖子後——項。

(5)頭用文言文擴展閱讀:

1、女子的手在古文中稱作柔荑。

柔荑:róu tí,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釋義:美人素手像初生草木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

2、頭在古文稱作顱。

俽余志之精銳,擬青顱而點項。——《文選·潘岳·射雉賦》

釋義:喜歡我的精銳志向,猜測年輕人的頭點在頸後面。

3、頭發稱作青絲。

唐·李白 《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釋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晨的滿頭青絲,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雪白一片。

4、嘴巴稱作口,漢語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

F. 頭暈乎乎 文言文翻譯

芳容至孝原文周孝子名芳容,華亭人。其父文榮,游楚客歸州官舍矣。芳容十四歲,祖父母相繼,臨終撫芳容嘆曰:「安得汝為尋親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負骨歸葬之念。芳容自顧年已及壯,可跋涉險阻,乃自奮曰:「天下豈有無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廟曰:「此去不父骨,誓不歸矣。」 自出都後,芳容日行風霜雨露中,寒燠(燠:讀yù,熱)失度,飢飽無時。投止旅店,頭暈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見芳容病狀,懼不敢留,欲徙置鄰廟。芳容乃曰:「吾病雖劇,心實瞭然,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當告以故。」未幾里正至,聞言色動,邀醫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風雨驟至,往往淋漓達旦。或赤腳行山蹊中,踵決膚裂,流血不已。終至歸州,賴老役指迷,獲父骸。 芳容負骨登舟,半月余竟達里門。葬父於祖墓旁,得報祖父母遺命於地下。譯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華亭人。他的父親(周)文榮在楚國游歷求官時客他鄉在歸州的官吏住處。芳容十四歲時,祖父祖母相繼去世,臨終時撫摸著芳容說:「怎能讓你成為尋找親人(骨骸)的孝子,讓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閉眼。」芳容哭泣著立下志願,從此開始有背(父親)遺骨回來安葬的念頭。芳容認為自己的年紀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難艱險了,於是自告奮勇說:「天下怎能有沒有父親的人!」於是在家族的宗廟里燒香說:「這次出去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骨,就發誓再也不回來。」 自從出了都城,芳容每天無論天氣如何都會趕路。時冷時熱,時飢時飽。到旅店投宿時,頭暈目眩,渾身熱得像火一樣。第二天就病得起不來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樣子,害怕不敢讓他留宿,想要把他搬運安放到附近的廟中。芳容於是說:「我的病雖然嚴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葯治療,就可以痊癒。何況我有重要的事沒有完成,(請您)為我叫來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訴他。」不久里正來了,聽到他的講述後被感動,請來醫生(為他治療)。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著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時遇到風雨突來,經常冒雨趕夜路到天亮。有時赤腳走在山間小路上,腳跟裂開,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終於到達歸州,依靠長年打雜的人指點,找到父親的遺骨。芳容背著(父親的)遺骨上船(回家),半個多月終於到達里門,把父親按葬在祖墓旁,回復去世的祖父母的遺命。

G. 文言文《矮坐頭》怎麼翻譯並說說這篇文章諷刺了怎樣的人

翻譯:
家中有一板凳,特別低矮。迂公每次坐,必定拿幾片瓦墊它的四隻腳。後來不勝其煩,忽然想到辦法,叫侍者,將板凳移放到樓上坐。等坐的時候,像原來一樣低矮。就說:「人們說樓高,原來空有其名啊。」就命令毀樓。

諷刺那種遇到問題總是一味地找客觀原因,而不從在身找原因的人,這種人最終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會失去更多。

H. 頭鳴文言文的意思

清·程世爵撰復《笑林廣記》制記載了這么一個笑話:一學使按臨。有一生員入場時,置一蟬於儒巾中。巾內蟬鳴,同坐者聞其聲自儒巾出,無不大笑。宗師以犯規喚至,究其致笑之由。皆曰:「某號生員儒巾內有聲,故笑。」宗師喚其人至前,欲責之,生員大聲呼曰:「今日生員入場時,父親喚住,將蟬置於巾內,爬、跳難受,生員以父命不敢擲去。」宗師怒,問其置蟬於巾內之故,答曰:「取『頭鳴』之意。」
笑話的意思是說:有一個主管科舉考試的官員巡視某考場。考生中有個人在入場的時候,將一隻知了放到自己頭上的儒巾里。(考試的時候)這只知了叫起來了,全場的考生忍不住大笑。監考官以犯規原因把發笑的考生叫去,問他們笑的原因。他們都說:「某某號考生儒巾裡面有聲音,這才發笑。」主考官又把那位考生叫過來,准備責罰他。那位考生大聲喊道:「今天我來考試臨進場時,父親叫住我,將一隻知了放進我的儒巾里,它在裡面爬、跳很難受。因為父親的命令不可違抗所以不能扔掉。」 主考官很生氣,問為什麼要把蟬放在頭巾里,那考生回答:「取『頭鳴』(第一名)之意。」

I. 「頭」字用古文怎麼說

頭」字用古文說應該是 首 吧

J. 古文 (手、頭、頭發、嘴巴) 分別用古文怎麼說!

1、女子的手在古文中稱作柔荑。

柔荑:róu tí,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釋義:美人素手像初生草木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

2、頭在古文稱作顱。

俽余志之精銳,擬青顱而點項。——《文選·潘岳·射雉賦》

釋義:喜歡我的精銳志向,猜測年輕人的頭點在頸後面。

3、頭發稱作青絲。

唐·李白 《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釋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晨的滿頭青絲,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雪白一片。

4、嘴巴稱作口,漢語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

(10)頭用文言文擴展閱讀:

1、腳在古文中稱足。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釋義: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

2、眼睛在古文中稱作目。

瞋目大怒。——晉· 干寶《搜神記》

釋義:瞪大眼睛雷霆大怒。

3、牙齒在古文中稱齒。

男以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大戴禮記·易本命》

釋義:男孩在八月就長牙,八歲換牙,女子七個月長牙,七歲換牙。

熱點內容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
2017數學高考答案解析 發布:2025-07-13 20:21:13 瀏覽:721
黃岡小狀元四年級上冊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13 18:50:35 瀏覽:24
告訴英語 發布:2025-07-13 18:39:33 瀏覽:202
南陵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7-13 18:21:05 瀏覽:638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