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殷殷文言文

殷殷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14:35:39

① 古文中「時」是「當」時的意思的 有那句

時秦昭王與楚婚。——《史記》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後漢書·張衡傳》
時大風雪。——《資治通鑒》
這些都是當、這時,那時的意思

② 古代漢語文言文

開創大唐盛世基業的李世民有一篇留給他子孫的《百字箴》,箴雲:「耕夫役役,多無隔宿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欲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貴功名可久。」 這篇《百字箴》,字字殷殷,句句切切,飽含著君對臣、父對子的諄諄教誨和深深期許。 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匡義親書:「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箴頒賜州縣,令州縣刻石立於衙署大堂前,稱為「戒石銘」,後世各朝都將上述十六字列為各級衙門必不可少的官箴。 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著名清官山東巡撫年富,將「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可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製成官箴放在大堂左側,把自己的為官之道彰明於世。 河南南陽市內鄉縣大堂之上有一匾,是清康熙年間內鄉知縣高以永親制的:「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官箴語句通俗,意義深遠。 還有康熙時代的著名廉吏於成龍和張伯行都有自己親制的官箴,於成龍手書一楹聯貼在衙署大門兩側:「累千盈萬,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欺,誰替我披枷戴鎖;一絲一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女娼。」 張伯行在江蘇巡撫任上制有《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上述官箴,語言精煉,內容豐富,除隱含貪與廉、榮與辱、權與責、福與禍的辨證關系外,還折射出可貴的民本思想。在這些明君賢臣心目中,民為邦本,民是水,官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政為官者,一定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愛民、親民、養民,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決不可愚弄和欺壓他們。 古代官箴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富有哲理,蘊含政治,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政者的宗旨;群眾利益無小事,一定要把人民群眾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我們日常政務工作的一把尺子;多辦固本興邦的實事好事,讓老百姓心中覺得我們共產黨的幹部比歷朝歷代的清官都強,是真正的「人民公僕」。

記得採納啊

③ 語文文言文知識

中學課文《鄭伯克段於鄢》為《左傳》首篇,不僅有一個「克」字首開春秋筆法,更是成語典故的集散地:「多行不義必自斃」、「考叔舍肉」、「黃泉相見」,而惟有「黃泉相見」在後世發生了詞義的轉變,究其原因,我想是後世人把庄公的「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和潁考叔建議「闕地及泉,隧而相見」搞混了,可見,黃泉相見本意是褒揚鄭庄公孝道的。

黃泉相見 典出:《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遂為母子如初。」意思是說:穎考叔為解鄭庄公「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那既出之言而又追悔莫及的窘態,建言獻策讓庄公開挖隧道,在深及地泉的隧道里與母後相見,這既不損作為國君一言九鼎金口之尊嚴,又解決了庄公思母親之苦。

「黃泉相見」的典故講述的是鄭庄公為自己魯莽而不遜出言追悔不已,潁考叔及時獻計以解庄公思母之苦,殷殷骨肉親情、拳拳孝心可歌可泣,這也符合儒家一貫倡導的「百善孝為先」倫理綱常。「黃泉相見」原來是指庄公孝心的延續,後來不知何時及為何演繹為:死後再相見,活著這輩子不再或不能相見了,這已無從考證了。

摘自
香格里拉的博客

④ 殷殷愛意說諸葛作文

姑姑,阿姨說租個作文嗯,她的愛姨和朱哥嗯是不發生關系的,但是諸葛亮是嗯 有名的一個古人

⑤ 文言文翻譯 急要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載。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版在目。惟長年未權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人過七旬,多有病痛。 近在咫尺,但是竟然成了天地的距離。在南京急匆匆的一見,轉眼間已經有36年了。年時的親密無間,還有你我當年在莫斯科促膝談心的情景,這一幕幕的往事都還歷歷在目。這是長時間沒有書信往來,真是令人遺憾的事情。進來聽說你執政維持和平,深深的餓為你擔憂。我以年過七旬,體積多病。

⑥ 謝謝的文言文 謝謝用文言文怎麼

文言文表示謝謝:
1、謝、拜謝。如《柳毅傳》:「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謝。」由於「謝」的本義是向人認錯道歉,又引申為推辭,閱讀文言文或用文言文表述時,一定要注意語境。
2、謝承。表示感謝或答謝。
3、謝荷。如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齣:「謝荷先生!」
4、感激。
(6)殷殷文言文擴展閱讀
「謝」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①<動>認錯;道歉。《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罪。」
②<動>推辭;拒絕。《孔雀東南飛》:「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③<動>告別;告辭。《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客就車。」
④<動>告訴;勸戒。《孔雀東南飛》:「多~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動>感謝;道謝。《鴻門宴》:「乃令張良留~。」
⑥<動>凋謝;死。《芙蕖》:「及花之既~,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

⑦ 謝謝用文言文怎麼說

文言文表示謝謝:

1、謝、拜謝。如《柳毅傳》:「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專謝。」屬由於「謝」的本義是向人認錯道歉,又引申為推辭,閱讀文言文或用文言文表述時,一定要注意語境。

2、謝承。表示感謝或答謝。

3、謝荷。如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齣:「謝荷先生!」

4、感激。

(7)殷殷文言文擴展閱讀

「謝」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①<動>認錯;道歉。《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罪。」

②<動>推辭;拒絕。《孔雀東南飛》:「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③<動>告別;告辭。《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客就車。」

④<動>告訴;勸戒。《孔雀東南飛》:「多~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動>感謝;道謝。《鴻門宴》:「乃令張良留~。」

⑥<動>凋謝;死。《芙蕖》:「及花之既~,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

⑧ 誰有古文啊急.....急啊

秋聲賦 作者:歐陽修(宋)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拜,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 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膠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 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百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意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本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零。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為其代表作。《秋聲賦》則為其文賦佳作。

譯文:
譯文:

歐陽先生我夜裡正在讀書,(忽然)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心裡不禁悚然一聽,驚道:「奇怪啊!」這聲音初聽時像淅淅瀝瀝的雨聲夾雜著蕭蕭颯颯的風聲,忽然變得洶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到物體上發出鏗鏘之聲,好像金屬相互撞擊。再(仔細)聽,又像奔赴戰場的軍隊正銜枚疾進,聽不到到任何號令聲,只有人馬行進的聲音。於是對童子說:「這是什麼聲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聲,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我恍然大悟,嘆道:「唉,可悲啊!這就是秋聲呀,它為什麼而來呢(它怎麼突然就來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調凄凄慘淡,煙靄飄散,雲氣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遠,日色晶明;它的氣候清冷蕭瑟,悲風凜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蒼涼,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凄凄切切,時而呼嘯激昂。秋風未起時,綠草彼此爭盛,豐美繁茂;樹木蔥蘢青翠,令人心曠神怡。然而一旦秋風吹過,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用來摧敗花草使樹木凋零的,便是一種肅殺之氣的餘烈。秋天是刑官執法的季節,它在時令上屬陰;秋天又象徵著用兵,它在五行中屬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義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於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所以秋天在音樂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西方之聲,夷則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凡萬物過了繁盛期,都會走向衰敗。

「唉,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無窮無盡的憂慮煎熬他的心緒,無數瑣碎煩惱的事來勞累他的身體;費心勞神,必然會損耗精力。更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鮮紅滋潤的膚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光亮的須發變得花白斑駁。(人非金石)為什麼卻要以並非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應當仔細考慮究竟是誰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磨難,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書童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只聽得四壁蟲鳴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賞析:
文章用第一人稱的筆法來寫。一開始作者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從靜到動,令人悚驚的秋夜奇聲,營造了一種悲涼氣氛。「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倏然而聽之。」作者正在秋夜專心致志地讀書,忽聽一種奇特的聲音從西南方傳來。作者驚訝於這樣的聲音,細聽,起初似雨聲淅淅瀝瀝,又似風聲瀟瀟颯颯,忽然又如波濤奔騰翻湧,又似狂風暴雨驟然而至。它接觸到物體上,又發出如金鐵相撞的鏦鏦錚錚的聲音,又好像奔赴敵陣的軍隊,銜枚迅跑,聽不到號令,只聽到人馬行進之聲。
作者用風聲,波濤,金鐵,行軍四個比喻,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地形象地描繪了秋聲狀態。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動鮮明地寫出了作者聽覺中的秋聲的個性特點,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
接著作者引出與童子對話,從浮想聯翩,又回到現實,增強了藝術真實感。作者對童子說:「此何聲也?如出視之。」童子回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童子的回答,質朴簡明,意境優美、含蓄。這里,作者的「悚然」與童子的若無其事,作者的悲涼之感與童子的樸拙稚幼形成鮮明對比,對秋聲的兩種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於意味。作者在第一段通過懸念式的對聲音的生動描繪,點明了文章主題即秋聲。文章起始,就寫得脈絡清晰,波瀾起伏,搖曳多姿,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作者接著尋根溯源,探究秋聲所以形成的緣由?「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胡來哉?』」,自答曰:「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飛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秋聲,是秋天的聲音,作者從秋之色,容,氣,意四個方面把秋天的到來之後萬物所呈現的風貌和秋之內在「氣質」描繪得具體可感,其色顏容貌似乎呈現眼前,其慄冽之氣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膚,其蕭條之意似已圍裹全身。這種秋氣,是一種肅殺之氣,是讓人速生冷顫之氣。它只要施展它的一點餘威,就會使繁茂蓊鬱的綠色變色,蔥蘢的佳木凋零。這樣,通過秋聲的描繪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繪。「秋」何以有這樣的威力和會使人產生如此的感受呢?
接著,作者又從社會和自然兩個方面,對秋聲進行了剖析和議論。「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即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古代用天地、四時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這是六官。司寇掌刑法。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節。在四季中又屬陰冷的季節;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從五行來分,秋屬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場秋點兵」,所以秋又有戰爭的象徵;這樣,秋天對人來說,意味著有悲涼肅殺死亡之氣。從自然界來看,天地萬物,春天生長,秋天結實,意味著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轉衰的過程,人與此同,故有對生命將息的悲嘆與傷感。又以音樂為喻,古人將五聲(宮、商、角、徵、羽)和四時相配,秋屬商,又將五行和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相配,秋主西方,秋屬於商聲,商,傷也,悲傷之意。夷則,是七月的音律,古音分十二律,夷則為十二律之一。將樂律和歷法聯系起來,,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夷則配七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律中夷則。」夷,是刪刈,殺戮之意。萬物由繁榮到衰敗,則為自然之規律。作者從自然與社會兩方面進行了論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會的產物,人與自然、社會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人從個人出發體驗感悟自然和社會。這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
接著作者仍然抓住秋聲的主題,通過無情的草木與萬物中最有感情,最有靈性的人的對比,抒發議論。作者認為,百般的憂慮和萬事的操勞必然損傷著人的身心,內心受到刺激和痛苦,必然損耗精力,更何況是「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呢!這樣就容易朱顏易老,烏發變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這是你自己無窮無盡的憂勞傷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聲的悲涼呢?這就說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聲之悲涼,其根源不在秋聲,主要是當時作者面對國家和自己的處境而產生的憂思所致。當時作者在政治上屢不得志,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因此,心情郁悶。這樣的情緒和秋季氣息正相統一,觸物傷情,有感而發。
作者蓄積已久的深沉苦悶和悲涼沒有人能理解。「童子莫對,垂頭而睡。」唯有四壁的蟲鳴,與「我」一同嘆息。此情此景是何等悲涼:秋風呼號,秋聲凄切,長夜漫漫,蟲聲唧唧,悲憤郁結,無可奈何,只能徒然嘆息。
此文,把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熔為一爐,渾然天成。作者敘事簡括有法,而議論迂徐有致;章法曲折變化;而語句圓融輕快;情感節制內斂;語氣輕重和諧;節奏有張有弛;語言清麗而富於韻律。在這個秋氣正濃的季節,不妨打開《秋聲賦》,一方面欣賞作者優美的文字所帶給你的藝術美感,另一方細細品味秋之色,之容,之氣,之意,體驗自然和人生。

⑨ 謝謝翻譯成文言文怎麼說

謝謝文言文說法是:謝

謝拼音:xiè

釋義:

1、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謝謝。謝儀。謝忱(謝意)。謝恩。謝意。面謝。致謝。感謝。

2、認錯,道歉:謝過。謝罪。

3、推辭:謝絕。閉門謝客。

4、凋落,衰退:謝頂。謝世(去世)。凋謝。新陳代謝。

5、告訴,詢問:「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6、遜,不如:「錦江何謝曲江池?」

7、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姓。

(9)殷殷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答謝[dá xiè]

受了別人的好處或招待,表示謝意。

2、謝謝[xiè xie]

對別人的好意表示感謝。

3、謝意[xiè yì]

感謝的心意。

4、鳴謝[míng xiè]

表示謝意(多指公開表示)。

5、道謝[dào xiè]

用言語表示感謝。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