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文言文
1. 古文中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危險的人有哪些
1.虞公:「假道來伐虢」中的虞國自君主,收了晉獻公的玉和馬就允許讓路給晉國攻打虢國,虞公不聽手下宮之奇勸阻,結果晉國一回頭就把虞國收了,這是「唇亡齒寒」的出處。
2.周幽王:褒姒生性不愛笑,周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殺,典型玩火自焚。
類似的人物在春秋戰國有很多,在此舉兩個典型的,希望能幫到您。如果滿意請採納。
顧上不顧下
3. 文言文欲速則不達翻譯
是你自己沒有說清楚啊,「文言文欲速則不達翻譯」誰知道你說的專是什麼呀?幫你這個屬忙,以後注意。
原文: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篇)。
譯文:(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說:「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孔子的學生。莒父:魯國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宰:總管。
諺語「欲速則不達」就是說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不能成功。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對於從政者來說尤其不能不顧客觀條件地限制,盲目地強求速成的「政績」。作為從政者,應該明白什麼是小利什麼是大事,能夠把官員個人的榮辱當成小利,把老百姓的事當成大事的就是好官,相反,就是壞官。
4. 用文言文諷刺只顧自己利益的人句子
蠅營狗苟,專務一己之私,狼貪虎毒,棄大義於罔顧。臨時編的,不太好哈
5. 只顧著自己親戚的文言文
各個親戚出嫁或娶親,應當和鄉里的條件相當,不能因為自己的勢力大就強硬地與別人成婚.
6. 《紅樓夢》中關於 說凡是真心相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搭夥過日子的最後都團圓了的原文章文言文句子是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版場。蛛絲兒結權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裳!
7. 只顧著自己尋歡作樂把另一個人想她的人給忘了!文言文怎麼說
獨樂樂,焉知念你之人何樂哉
8. 可以用文言文來諷刺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的句子是
答:蠅營狗苟,專務一己之私,狼貪虎毒,棄大義於罔顧。沒了
9. 螳螂捕蟬文言文翻譯 快!!!
《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翻譯:
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於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後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後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後。螳螂俯著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著頭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處,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患啊!」吳王說:「您說得好啊!」於是停止用兵。
整體含義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文言文《螳螂捕蟬》原文翻譯及道理。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