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思辨性
① 喜歡法律專業的原因
法律職業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從事這些職業有一個必要不充分的條件就是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如果你有從事法律職業的夢想,而且到現在連大學都沒上,你要實現這個夢想,選擇法學幾乎就成了必經之路。 因為報考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學歷條件為:全日製法學本科,非法本的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非法本的獲得其他相應學位並從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也就是說,沒有法學教育背景的,除非取得相應學位並從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以後都不能報考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進而不能成為法官、檢察官、律師了。
法學是公務員考試熱門專業
每年的公務員招錄考試和遴選考試中,專業要求法學的崗位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就公務員招錄考試而言,可能你會說,由於各大法學院的大規模招生,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也龐大呢!我想說的是,至少法學畢業生是幾乎所有單位都需求的,盡管競爭還是激烈,但你選擇的空間大啊。而且比那些只能報考「專業不限」崗位的某些專業的畢業生好太多了。選擇法學,你有了比很多專業更多的成為公職人員的機會。 就公務員遴選考試而言,司法系統的遴選絕大多數崗位要求法學自然不必說,行政機關也很多喜歡法學專業的人呢。因為現在越來越重視依法行政了,需要法律人給行政機關的決策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雖然不能以職務的高低、單位的級別論英雄,但是不可否認,到一個更高的平台,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之後,也許我們就有了更大的發展可能。選擇法學,你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到那樣的平台實現自我。
法律職業受人尊重且相對更有「錢途」
如果你法學畢業想從事司法官的職業,雖然中國的法官、檢察官沒有國外一些法官、檢察官的權力和地位,可以把總統送上法庭,甚至很多還有被當事人威脅、辱罵的經歷,但是在大多老百姓眼中,法官、檢察官還是受人尊重的。另外,按照司法改革的頂層設計,要保障司法官的職業尊榮。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司法官群體的待遇會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如果你想從事律師職業,大家有目共睹,在大城市中律師的人均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在小地方也相對可觀,其「錢途」可見一斑。也許你會說,律師行業貧富差距大,撐死大律師,餓死小律師。但哪個行業不是靠本事吃飯的呢?本事、機遇不一樣,收入有高有低很正常。年輕律師剛出道收入是少點,只要專業扎實,加上肯吃苦肯鑽研,熬過那個艱苦的階段,未來「錢途」不可限量,目光要放長遠。
法學專業能培養人的思辨能力和良好口才
上面說的幾個理由貌似都很功利,因為都是從「有用」的角度闡述。但是做人不能那麼現實,所以這點我打算從能力培養的角度去講。 法學專業對我們法律思維、思辨能力和良好口才的培養是其他專業無法給予的,無論今後是否從事法律職業都將受益終生。 從事法律職業的話毋庸說,肯定需要運用法律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並說服人接受,這是專業要求。 哪怕不從事法律職業,這種曾經接受過系統法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思維模式、思辨能力,也對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解決棘手問題大有裨益,讓我們更加理性、嚴謹,甚至還能合理規避一些法律風險。而良好的口才則可以讓不從事法律職業的你的職業道路走得更加順暢。我不推崇幹得好不如說得好這種價值觀,但也不否認「說」的重要性。「說」不僅包括向領導、上司匯報,也包括同事之間的溝通。良好的口才有助於更加得心應手地完成任務,還不用擔心因為不懂表達被搶走功勞。
法學專業不用學高!等!數!學!
這個理由聽起來比較膚淺,似乎上不了檯面,但卻是很多人選擇法學專業的重要理由。雖然不太美好,但這就是現實。「沒辦法,數學我就是學不進去啊!」「我就是數學黑洞我能怎麼辦!」「寶寶從小就被數學虐,長大了還不能擺脫嗎!!」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對,偉大的數學家是為科學的發展和人類的進程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敬佩他們,也深知數學這一學科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極不喜歡數學從而選擇不用學高數的專業的想法,也應該被理解。 我的侄女就是這樣一個討厭數學的girl,所以當我告訴她法學專業大學不用學高數時,她歡呼道:「簡直不能再棒!」我相信,如果她最終選擇法學專業,這一定是個占相當分量的原因。如果你也討厭數學,並且確實對法學感興趣的話,那麼法學專業歡迎你!
② 普通心理學 怎樣理解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
因為一門科學的建立需要經過實證,而心理現象能夠用實驗進行觀察和分析,也標志著心理學不再是哲學的組成部分,是可以像其他科學一樣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的。當然,心理學也有經驗分析和思辨的部分,但是這在當今心理學的學科發展中並非是主流。
除了心理咨詢外,心理學主要還包括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統計學、測量學等等。
學習心理學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與理性思維,能夠自己設計心理學實驗,並用統計與測量的知識對實驗加以分析驗證。同時還需要較強的記憶力,因為每種心理學都有大段的理論背景需要識記。只有對各種理論融會貫通,才能在應用中運用自如。
(2)學科思辨性擴展閱讀:
心理學從研究對象的選取上劃分
1、個案研究
case study method,是對一個或少數幾個被試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往往採取縱向的追蹤方式,如我國早期心理學家陳鶴琴對自己的孩子出生後808天的心理發展進行追蹤研究。有些個案研究並不採用追蹤方式,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實驗研究。它能對被試進行詳細、深入、全面的考察,但被試太少,影響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成組研究
group study method,是對一批被試進行研究。從統計學的角度,一般以30名被試的小樣本組為下限。該研究取樣較多,可以作統計處理,科學性較強,代表性也較好,只是不便於個別深入研究。
3、個案-成組研究
是將上述兩種研究類型結合起來的研究。
③ 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對教師的學科素養提出了哪些要求麻煩告訴我
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的學科素養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呢? 1、理論素養:應內具備歷史學科基本的容理論。涉及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文明史觀、全球史觀、近代化史觀。 2、組織能力素養:組織學生高效討論的課堂駕馭能力。 3、現代意識:歷史史實與人生、社會現實相結合的分析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歷史要有「現代意識」和「鑒往知來」的史學觀。首先,教師要有現代意識與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意識與能力。 4、歷史課堂語言的文學修養。即歷史文學素養。指導學生讀史,文史相互印證,論世知人,反思,領悟,升華。 5、駕馭史料的能力。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史料似乎只能由教師根據答案或參考書對學生進行所謂的「史料解析」,而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到的各種史料,則僅僅停留在事實層面,因缺乏有效的指導很難真正轉化為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讀史使人明智,為了自智、人明,社會的進步,民族的希望,國家的富強,講好歷史,參悟歷史,學好歷史,充分發揮史學之功用,努力培養好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
④ 如何理解憲法學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一、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律,憲法責任在其中充當著體現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程度作用性的標志。
憲法的實質在於:國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關於選舉權以及代議機關許可權等等法律,都表現了階級斗爭中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正如列寧所說的那樣,各種政治力量間的實際對比,決定了憲法責任具有很強的政治作用,憲法責任的政治作用在憲法責任的研究中佔到足夠的重要程度。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建設一個政治文明的社會,憲法責任是一個應受到足夠重視的問題。
二、毫無疑問的是憲法責任屬於法律責任,同時與責任相對的是義務。
由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來一個形式的概念,憲法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憲法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否定性後果。由此可以分離出進行分析的對象,包括憲法規定的義務,憲法所調整的主體,應承擔的否定性結果。我們可以推定出來兩層憲法責任關系的存在:
第一個層次是憲法責任關系,而憲法責任關系實質上是一定的憲法義務,換言之,一切憲法責任的前提是一定憲法規范義務(關系)的存在。憲法關系還可進一步解釋為功利性關系及道義性關系。
第二個層次是憲法責任形式,而憲法責任形式與責任關系存在功利的和道義的兩種形態相關,在責任形式方面也存在兩類:即補償與懲罰。憲法責任可以定義為:以破壞憲法上的功利關系和道義關系為前提而產生的憲法上的補償和懲罰的不利後果。這一定義意味著憲法效力向私人之間的擴展,即憲法學中的「第三者效力」問題。同時也就表明憲法責任的主體不僅限於,也包含了私人與私人團體。
三、憲法責任承擔的政治性。
憲法責任承擔的形式是指憲法責任的具體表現形態,因為能夠承擔憲法責任的主體具有多樣性,引起憲法責任的行為的多樣性,憲法責任也有多種表現形式。憲法責任在與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中存在競合,但是有些形式是為憲法責任所獨有的,這些特有的形式是憲法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憲法責任政治性要求的表現。在公眾眼中最為耳熟能詳的案例就是關於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彈劾事件,是一個典型的特定的機關在依照法定的程序剝奪違憲的國家領導人的制裁措施。這種憲法責任的承擔,不僅僅體現了違反法律就要承擔責任的基本法理,同時也是美國兩黨內部斗爭的表現。
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民主黨的柯林頓的白宮處於選後的放鬆狀態,碰巧當時共和黨的國會為了預算問題而與白宮抗爭,凍結了聯邦開支,許多政府雇員都被指示暫時不要來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宮在內的許多政府機關人員稀少。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柯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莫尼卡•萊文斯基發展為情人關系。在事情爆發後,柯林頓在公開的場合以及宣誓作證的情況下他都斬釘截鐵的宣稱自己和萊文斯基沒有性關系。最關鍵的證據是一件沾有總統精液的藍色洋裝,萊文斯基原想把它留作紀念,沒想到卻留下了總統的DNA證據。
當化驗結果出爐,克里頓不得不對全國發表講話,向人民道歉,承認自己和萊文斯基有不正當的交往。共和黨人抓住了柯林頓的小辮子,把柯林頓扣上刑事偽證罪的大帽子,對他提出了彈劾,但是最終的結果是被眾議院否決。這里我們就很清楚的看到了一場政治力量的角逐,先是共和黨人選舉失敗,而後把持國會的共和黨人就削減政府機關財政支出,直到「拉鏈門」的爆發,兩黨關於總統寶座的角逐達到了最為激勵的頂峰,這場政治的角逐最終以民主黨獲勝而告終。
由此我們就不難看出,憲法責任的承擔,在提起到結束的過程中,政治都起著推動和決定性的作用。其他比較常見的憲法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罷免,對政府官員在其任職期限屆滿之前,由選民以投票方式撤免其職務的一種制裁方式與責任形式;撤銷,違憲審查機關廢除違反憲法規范、憲法判例、憲法慣例和本國加入的國際公約的法律、法規的全部或一部的措施;宣告無效和不予適用,是指違憲審查機關否定違憲法律文件和行為的效力的憲法責任形式;取締和強制解散,是指違憲審查機關禁止違憲政黨的存在與活動的憲法責任形式。
其中罷免體現了公眾對於行使政治權利的方式;撤銷與宣告無效和不予適用體現了國家對於外來或者本源的法律在政治立場上代表人民予以規范的方法;取締和強制解散,更是為了規范政黨而體現的,政黨是政治活動最為基本的單位。由此可以看出,憲法責任的承擔也具有強烈的政治性。
⑤ 哪一個事件是心理學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誕生
⑥ 教育學需要考研嗎
相信問這個問題的同學一定是教育學專業並且在糾結自己是否要考研,那麼作為一名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要糾結,考就對了。
其實不管是不是教育學,考研是現在的大勢所趨。我們用數據說話,可以看一下,考研大軍的隊伍是逐年壯大,國家分數線也是年年攀升,各個院校的分數線更是越來越高。現在不考,難道等工作之後再後悔當初沒有考研嗎?為什麼現在在職研究生越來越多?就是工作之後發現自己力不從心,不能勝任工作了,不得不進行考研深造。所以,千萬不要等老了再後悔年輕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奮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對你有所幫助,總之,不要糾結,相信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