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梵高向日葵美術鑒賞

梵高向日葵美術鑒賞

發布時間: 2020-11-19 16:38:38

① 對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賞析

在世界當中有非常多知名的藝術家,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副又一副精妙絕倫的作品,梵高就是其中的一位,知名代表作品《向日葵》更是火遍世界,在藝術界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應該也聽說過這幅作品,大家對於這一幅作品的評價程度非常之高,那麼這部作品到底好在哪裡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而更重要的是,這幅作品背後所表達的意義更是讓人潸然淚下,梵高想通過向日葵這樣一幅作品,呼籲人們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等等,呼籲人們要像那燦若盛開的向日葵一樣,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光芒。梵高的一生雖然並沒有那麼的幸運,但是對於生活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希望大家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樣看待這樣一幅作品的呢?

② 西方美術鑒賞論文

——文森特•威廉•梵高
始終無法忘記初中時剛接觸繪畫,聽老師講起梵高,在美術書上看到他的向日葵,我說不出他的畫那裡好,但他的畫就是讓我著迷,如痴如醉。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也許是他的熱情感染了我,我希望我就是那朵向日葵,永遠向著太陽。
後來慢慢的對梵高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生性善良,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鴉》等代表作,大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透過這些作品,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梵高,更加理解畫家的精神和思想。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家庭。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梵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1888年2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但後因兩人意見不合,高更離去,梵高的精神也開始逐漸分裂。梵高於1888年12月23日發病後,病情時好時壞,時重時輕,一次次住進醫院。1889年5月他被送進離阿爾一公里的聖雷米神經病院,成了徹頭徹尾的精神病人。但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梵高的繪畫竟然突飛猛進,風格迅速形成。然而這奇跡的代價卻是一個靈魂的自焚。1890年,經過聖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的長期住院治療,病勢稍有好轉後,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奧韋爾,接受伽塞醫生的專門治療,並勤奮作畫,作有《伽塞醫生肖象》、《奧韋爾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醫生發生爭吵之後,梵高在麥田裡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這樣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梵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則。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提起梵高的經典作品,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畫面上那種彷彿是從作者內心裡流淌出來的金黃色肆意渲染,單純的陶罐花瓶,粗糙的檯布,層層疊疊的陽光交織成的背景,在檯布上泛動著光暈;充滿朝氣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開時節,花盤未盡顯露出來,甚至帶著嬌嫩的綠色,而另外幾朵向日葵則是蒼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將頹敗的,花瓣殘缺不齊,枝椏僵硬並扭曲傾斜。這似乎暗示著某種宿命,雖然在強烈陽光的沐浴底下,向日葵還是逃脫不了蒼老頹敗的結局,彷彿一切都那麼短暫地輝煌,世間萬物都不可能像太陽一樣永恆放光,短暫似乎是一切萬物的宿命。然而,梵高將陽光的金黃色強加給了所有的背景物,空氣、花瓶和檯布等等。當他一筆筆仔細地完成從調色板到畫布的顏料轉移時,他應該看到,整個畫室里已經被那種耀眼的金黃色所照亮了,包括他的臉,他那嚴肅的表情,他的精神世界。在梵高的筆下,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他們更狂放地表現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宣洩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
梵高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星夜》,畫於1890年6月,現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星夜》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脫離現實,純為梵高自己的想像。在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暗黑的龍柏樹巫一樣飄舞著,渦旋般的星雲、旋轉的大小星體、甚至是新月都在快速旋轉中。那種獰厲的流紋彷彿是宿命的流向,一切都是動盪不安的,搖搖欲墜的。而教堂的尖頂顯得那麼渺茫無助,它的尖頂幾乎被夜空的渦漩所淹沒。梵高的世界其實就是如此脆弱無助,而他陷入了一個無法擺脫的渦漩中。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象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梵高曾在給弟弟迪奧的信中寫道「凝望著璀璨的星空,我總是不由得浮想聯翩……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夜空中閃爍的亮點不能像法國地圖上的黑色標志那樣容易到達呢?我們只需坐上火車就可以到達特魯斯肯或盧昂,而到達星星那裡卻要經歷一次死亡之旅」。梵高所描繪的那些攪動著的漩渦似的星辰,在我們看來也許只是新奇創意的景色,但事實上那是作者心中的暗涌,以及對死亡的詮釋。或許對於梵高來說,死亡並不是災禍,而是通向天堂的隧道,是種精神的解脫。
梵高的最後一幅油畫是《麥田群鴉》,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寫照,也是他留給世人一份刺目的圖像的遺書。那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畫面:一塊被三條岔道切割成兩等分的麥田,最左邊的道路幾乎呈現出一種邊界的狀態,中間一條道路以令人無限遐想的S形向遠方延伸,道路的盡頭全是一片迷茫與陰森,道路旁邊是充滿敬意的綠草,另一條道路向右邊遽然偏離並消失。它彷彿一個舉著雙臂的人,平躺著,雙肩上舉著豐收的麥田。那種令人激動並慰藉的金黃色,彷彿太陽照耀的聖域,它點燃了一個人的內心的喜悅。而卻在此時,天空令人不安地被烏雲遮住了,准確地說,那是一群會飛動的陰影,它是一群烏鴉,純黑色的烏鴉以及遠處天空中出現的陰霾彷彿是女巫的黑色大氅一樣遮住越來越少的陽光和麥田的光芒。它是一種矛盾的心情,是一種內心深處隱約的恐懼。這就是瀕臨死亡之前的梵高的世界,他眼裡的世界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令人激動的金黃色,它是屬於他那執著的精神的陽光色彩,另一種是令他恐懼的陰影和失望,他對那個世界失去了最後的信心,他的心情因此被切割瓦解,一塊麥田因此陷落,一片陽光因此而支離破碎。
梵高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作畫,像荊棘鳥般用靈魂與鮮血譜寫生命的最後華章。在這幅絕筆畫中表達出梵高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 他的結局似乎早就註定了。於是在奧維爾,七月燦爛的夏天,他朝自己的胸膛扣動了扳機,倒下的一剎那他的靈魂歸於永恆的金黃色大地,這位癲狂的天才畫家終於得到了解脫。

我要向我靈魂深處最愛的藝術家致敬,梵高一生坎坷,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精神世界已經完全破碎。一如大海,風暴時起,顛簸傾覆,沒有多少平穩的陸地了。然而與之相對的,卻是他對藝術的愛。在面對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說:「繪畫到底有沒有美,有沒有用處,這實在令人懷疑。但是怎麼辦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卻仍然熱愛著自然與生活,因為他是畫家!」「面對一種把我毀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會動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繪畫有著偏執信仰的「瘋子」,用其短暫的一生向我們描繪了他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訴說著他的激情與理想,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永恆的色彩。

③ 美術鑒賞:畫家與畫的故事或畫的故事 1000字左右的論文

梵高的名畫《向日葵》(時間:1888年長寬:91X72厘米)

名畫向日葵

《向日葵》1889年1月

東京安田水災東鄉青兒美術館

梵高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中,他用簡練的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這幅畫被認為是梵高在黃色小屋裡畫的最後一幅大型《向日葵》。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梵·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自內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1987年3月30日,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買家是日本的安田火災與海南保險公司總裁後藤安夫。

熱點內容
河北高一語文 發布:2025-09-13 12:37:27 瀏覽:839
學霸班主任 發布:2025-09-13 11:47:07 瀏覽:346
高三語文素材積累 發布:2025-09-13 11:35:58 瀏覽:735
美術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9-13 11:24:53 瀏覽:938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