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少
孩子處於青春期階段,有點叛逆是正常的。但是作為家長,如何與他溝通,深層次的交流,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是很重要的。培養好的習慣,愛護他,懂他,聽他,與他一起成長,也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
「愛」——這個詞要常常跟兒女講的,在孩子青少年時期是很渴望愛的,不要只把好的教導、好的行為、好的文字發給孩子看就是愛他們,這些無形當中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不如說:今天什麼時候回家吃啊?今天有什麼事情發生啊?用一些問話,把你的關懷和愛護表達出去。讓孩子盡可能多的在愛的環境里與你多說話,多溝通!
「懂」——這個「懂」真的是意味深長,有時候我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真的懂他嗎?媽媽常常把「我知道、我懂你、我明白、我了解」這樣的口頭語掛在嘴邊,他會感覺到你在接納他。在我們教導孩子之前,你要先明白和認識了解他。
「聽」——傾聽,不光在職場上至關重要,在家庭中也如此。我們可能常常會嘮叨孩子,但是在孩子青少年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用兩只耳朵去聽,他們要對我們說什麼。緊緊的閉上嘴唇,多聽聽孩子說!
「保密」——聽完之後,保密很重要,所以,你要學會滿足他的保密條款!
「智慧」——一個有智慧的家長會想盡辦法跟方式使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例如:上網查一些關於叛逆期孩子的心理書籍;找一些關於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咨詢師等等。
「成長」——不僅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需要成長。孩子犯錯,都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即便他做錯了、走錯了,也是爸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貳』 青少年應該怎樣教育
美國優秀教師給中國家長的十條建議:
一、盡量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
二、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家長要多詢問孩子最近學習了什麼,掌握得如何等。
三、經常給孩子制訂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能夠做到,孩子有自信心,從而有利於孩子發揮出潛能。
四、刺激孩子的學習慾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
五、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
八、定下家庭學習規矩,並且自始至終執行,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息習慣。
九、引導孩子善於提出問題。要培養孩子多問為什麼。
十、要使孩子重視上學,盡量避免孩子缺課的情況發生。
如何培養一個有靈性的孩子:
一、模式教育,「讓優等生」成了「問題生」有這樣一個女孩子,讀小學時,老師在上面講課,她在下面玩,為了這個,不知道被老師轟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師把她轟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螞蟻打仗。
別人問她為什麼不聽講,她說:「咳,老師講的那點東西,有的我一看書就會了,有的上課聽聽就會了,可老師呢?反反復復地講呀,反反復復地練呀,煩著呢!」她當時被老師認為是問題學生
可就是這個問題學生,從北京八中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遠赴美國讀本科,一年後又因突出的成績脫穎而出。在全美的一個化學競賽中名列前茅。大學畢業,有7、8所知名大學發來邀請函。最後,她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讀研究生。
這個事例反映了當前學校傳統教育的弊端。傳統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模式教育,他們忽視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對學生制定統一的目標,用同樣的教材,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用同樣的試卷。這樣就必然導致優等生吃不飽。硬逼著孩子反反復復地講,反反復復地練,只讓孩子覺得別扭而厭學,使孩子的求知慾、學習的主動性消失殆盡,失去孩子原有的靈性,能夠培養出一個高分低能的學習機器都算是不錯的了。
這個女孩很幸運地進入了北京八中少年班,該學校以善於培養智力超常的兒童著稱,學習環境寬松,能發揮孩子們的個性優勢,使這個問題學生成為了優等生。
二、寬松環境,發揮孩子個性優勢
北京八中還有一個男孩,讀小學時不愛做作業,他的道理是:「作業不就是讓我們練習嘛,我懂了,為什麼還要做?」 她媽媽先去找老師商量,孩子都會了是不是可以不做,老師沒有同意。後來媽媽就模仿兒子的字體天天幫著他做作業。媽媽認為:重復勞動會把孩子的創造性磨滅了。據說就是這個孩子讓少兒班的老師定了條「規矩」:通過老師測試的孩子,可以不用做作業。
更有意味的是:這個男孩有個小表哥,小時候和他的智力差不多。小哥倆曾比過看誰爬牆的辦法多,結果是不分伯仲。可是表哥在做作業時常因為錯寫了一個字就被罰寫100遍。到後來,他的精力被這種懲罰罰沒了。
練習並不是越多越好的,題海戰術也許短期內會使孩子得到高分,卻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作業的量以應以掌握知識為目的,適當地復習以加深印象。由於學校布置的作業是以大多數同學為標準的,因此,在孩子已掌握了知識的前提下,可充許孩子不做作業。不要逼迫孩子去做那些簡單重復的題目,那樣會將孩子的學習優勢當成缺陷而磨掉,導致孩子的厭學情緒。少做點題目可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習能力上,孩子的後勁將是很大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把分數看著唯一。
三、期望過高,讓孩子苦不堪言
揚揚成績很一般,但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便想法讓孩子進了名牌中學。這個學校都是各個小學的尖子,每年升入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在95%以上。初中三年,揚揚承包了所有的全校倒數第一名,最終還是沒有考取理想的高中,又留下來復讀。
像揚揚這種情況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他在學校的處境。進入重點學校或重點班能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固然有它的好處,但如果長期讓孩子處於那種的差距很大的學習環境中,容易讓孩子喪失信心。像揚揚這樣的孩子如果到的是普通中學,就不會有這種煩惱了。
有一位網名叫苦心的人,他說:「孩子進入中學後,每天做作業要到晚上22:30或23:00左右,周末的時間也全用上了,可還是完不成作業。經常出現前課的單詞未記完、以前的數學內容未掌握的情況。每晚搞得太晚,疲憊不堪,又影響了新的課程的消化。」我說:「如果他實在完不成作業,就暫時和老師聯系一下,少做幾題,集中精力把題目真正弄懂。」還有人勸他離開這個學校。可他覺得,這就說明他失敗了,心裡難於接受。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願正視自己孩子的差距,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只能把孩子弄得疲憊不堪。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目標,要讓孩子跳起來能摘到桃子。像這位網友的孩子,應該把學習目標定在掌握基本概念上,讓孩子先做相對簡單點的題目,如練習冊上的A類題目,在數量上也可少一點,把題目真正弄懂。其實基本概念就在A類題目中反映出來,做題目關鍵在於弄懂而不在於多,考試時基本概念題佔有相當的份量。惟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前進。
四、因勢利導,讓孩子享受學習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因為成長環境以及自身的原因,不但水平參差不齊,學習風格也會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有靈活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這樣,孩子才會處於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要充許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如有的學生喜歡通過討論強化自己知識,也有的學生喜歡靜靜地獨自思考。對前者我們應盡量營造一個討論的氛圍,而對後者,我們就應給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還有的孩子喜歡通過構詞法來幫助記憶英語單詞,而有的同學則善於通過閱讀來增加詞彙量。對前者我們可給孩子提供有關構詞法的書籍,對後者則須提供一些水平相當而又有趣味的英文閱讀材料。有的孩子喜歡做摘抄,而有的孩子卻習慣反復閱讀所喜愛的文章,這都能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對後者就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去做摘抄,提供一些相應的課外書籍讓孩子讀同樣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准切入點,引導孩子。如有的喜歡追星,可通過給他們講解明星們是如何成功的,以激發孩子積極上進之心;如對個性強,自製力也相應強點的孩子,可讓他們自己制定相關規定,這樣,孩子覺得受到了尊重,就比較能自覺地遵守了;而對於自控能力相應較弱,卻喜歡「戴高帽」子,也相對比較聽話的孩子,則可用表揚與懲罰相結合的方式,給予適度的監督,以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五、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能成材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托?瓦拉赫剛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道路。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奧托?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於是,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興趣,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敏銳,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得到的評語是:「非常遺憾: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所表現的素質令人失望,將來恐怕難有造詣。」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家都認為他成材無望時,化學老師卻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耐性專一,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應有素質,因此建議他改學化學。瓦拉赫改學化學後,潛能被激活了,最終獲得了化學諾貝爾獎。
成功專家羅賓曾說:「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家長,要有認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挖掘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每個孩子都能成材。
一個好的父母想造就一個孩子的好前程,春天提醒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孩子獨立思考,自由選擇。讓孩子自由選擇並不是說父母就無所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可以幫助分析,最終的選擇權在孩子手裡。如果孩子選擇錯了,她自己將承擔責任,一旦意識錯了,她能很快改正。如果是你幫她做的選擇,即使對了,她也不一定會做的很好;要是錯了,她會怨恨你,因為責任在你。
二:認真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意見,要與孩子做朋友,家裡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長說了算。尤其是遇到孩子有關的事情,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商議,聽取孩子的意見,對的意見要接受,不對的意見要做出解釋。當家長就家裡的某件事做出決定時,也應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家裡平等的一員,在以後會積極為家庭著想,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事情本事的完成。
三:爭取理解孩子,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願望,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同時也要向孩子敞開自己的胸懷,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樂,爭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這不僅能幫助家長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於家長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
四:對孩子成長的過成中要用擺實事、講道理的方法。不要輕易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發指令,要盡量引導孩子去思考。要多關心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對於問題,應通過談話、協商,取得相互間的溝通和理解,最後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五: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原則,遷就孩子的錯誤。我們強調給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自由,但並非自由放任。應該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確是錯了,就不能任何遷就,一定要嚴肅指出,並做出相應的解釋,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錯了就敢於向孩子承認。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風給孩子做出表率,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六:主動和孩子交流心裡想法。與孩子溝通,目的是要增進彼此的了解將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向孩子說清楚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溝通。其實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因為那隻是單向性的,目的只是讓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這些父母是否想過:你們要求孩子聽話和了解你們的意思,但你們有沒有了解過孩子的想法?溝通,要求父母主動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孩子表達,同時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互相傾聽,互相了解。這樣,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後「對症下葯」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孩子健康成長。
最好不要對孩子說下面十句話:
1. 你為什麼就不能夠象-----
孩子被對比,很可能增加他們本能的敵對情緒,甚至耿耿於懷.
應該向孩子講清楚你的具體要求.重點放在你希望他改變的不良行為上.
2. 你怎麼這么不懂事
被話刺傷的孩子只會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和顏悅色,耐心講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3. 你簡直笨到家了
這話只能使他們的心靈受到極大傷害.有的因此產生自卑感,不求上進.
家長正面積極的鼓勵和卓有成效的幫助,才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和掌握生活本領的根本方法.
4. 走開,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
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人,產生無以名狀的孤獨感.
倘若你的確想獨自呆一會兒,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釋:我很樂意與你在一起,只不過現在太忙,請原諒.
5. 少羅嗦,閉嘴
孩子會認為父母對我的意見一點也不重視.長此下去,孩子會變得毫無主見,依賴性極強,把自己看 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6. 老老實實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脅最終將損害家長的威信.孩子反而會繼續自己的不良行為.瞧你怎麼辦.
最好辦法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償罰手段.
7. 媽媽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現獎勵不管用,懲罰不能使.孩子軟硬不吃,但千萬別說媽媽求你了.說這話就意味著父母繳械投降,孩子會從心裡更加篾視你
8. 我沒本事
和孩子談話時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無遺.絕大多數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的.
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9. 揍死你
當你說這話時,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了.這是一句根本無法兌現的大話.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動.
10. 你滾吧,想去哪裡去哪裡
最後通牒式的話讓孩子沒法應對,他雖然不想離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頭.任性的孩子可能會逞一回英雄,真的離家出走了.
『叄』 如何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你們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你們自身找找原因,行嗎,這與你們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你們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我認為現在要採取的方法是:1、你們的情緒要平靜下來,拋掉以前的打罵,生氣,批評,嚴格,說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來過。先給孩子一個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灣),給孩子一個新的父母面孔。2、見到了孩子,從關心他開始,溫和地,和藹地,平靜地對待孩子。不要再象審訊一樣再三盤問,抓住問題不放。當作什麼也沒發生,只要人回來就好。只要先穩定孩子的情緒就好。因為你們現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動態,行動方向,引導孩子的過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