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遺文言文

遺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01:09

文言文中的遺是什麼意思




①<動>同「溢」。水漫出來。《察今》:「澭水暴~。」
②<動>增加,與「損」相對。《出師表》:「至於斟酌損~,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③<名>利益;好處。《伶官傳序》:「《書》曰:『滿招損,謙得~。』」
④<副>更加;愈加。《滕王閣序》:「窮且~堅,不墜青雲之志。」
⑤<副>漸漸地。《黔之驢》:「~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遺

①<動>遺失;丟失。《過秦論》:「秦無亡矢~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②<動>放棄;舍棄。《師說》:「小學而大~,吾未見其明也。」
③<名>遺失的東西。《樂羊子妻》:「況拾~求利以污其行乎?」
④<動>遺留。《伶官傳序》:「此三者,吾~恨也。」

【又】特指死人遺留下來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則不能繼述先烈~志且光大之。」

wèi
①<動>贈送。《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聞之,往請,欲厚~之。」
②<名>給予的東西。《送東陽馬生序》:「父母歲有裘葛之~。」
【遺風】流傳下來的風尚。
【遺民】改朝代後仍然效忠前朝的人。少
shǎo
①<形>數量少;不多。《寡人之於國也》:「鄰國之民不加~,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動>缺少短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自經喪亂~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③<動>小看;輕。《望洋興嘆》:「且夫我嘗聞~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又】<形意動>以……為少;輕視。《<指南錄>後序》:「北亦不敢遽~吾國。」
④<副>稍;略微。《觸龍說趙太後》:「~益嗜食,和於身。」
⑤<副>少頃;一會兒。《赤壁賦》:「~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shào
①<形>年輕;年紀小。《陳涉世家》:「陳涉~時,嘗與人佣耕。」
②<名>年輕人;青年。《師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
③<形>排行在後的。《觸龍說趙太後》:「丈夫亦愛憐其~子乎?」你可以在手機上下載個古漢語詞典啊

② 古文中「遺」的意思

1.遺失
2.拋棄
3.遺留
4.給予、贈與

③ 《釋盜遺布》文言文翻譯。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我來答
寫回答查看全部2個回答

Chenzytom
LV.192015-04-07

原文:
《釋盜遺布》
陳寔,字仲弓,為太丘長。有人伏樑上,寔見,呼其子訓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樑上君子是矣。 」俄聞自投地,伏罪。寔曰: 「觀君形狀非惡人應由貧困。 」 乃遺布二端,令改過之,後更無盜。
(節選自《忍經勸忍百箴》)
譯文:陳寔,字仲弓,為太丘縣令。一天,有一個小偷伏在屋樑上准備行竊,陳寔見到後,把自己的兒子喊過來,教訓說:「不好的人,並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習慣所養成的,屋樑上那一位就是這樣的人。」一會兒,屋樑上的小偷跳下來,跪在地上認罪。陳寔說:「從你的外貌上看,您並不是惡人,應該是由貧困造成的。」於是,贈給他兩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後,這人再沒有做過小偷。

④ 文言文遺母遺是什麼解釋

《焦飯遺母》原文中有三處有「遺」字,分別是:
遺作郡主簿;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這兩處的遺,是陳遺的名字。
歸而遺母:返回後送給母親吃。其中的遺,讀wèi,給予、饋贈的意思。遺母,送給母親(吃)。

⑤ 「遺」在古文中怎麼

遺[wèi]:[動詞]

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遺」:給予

⑥ 文言文《遺母遺》如何翻譯

【譯文】
陳遺十分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在擔任郡太守的下屬負責文書的官員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焦飯儲存起來,返回後送給母親吃。後來遇上孫恩在吳郡叛亂,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焦飯,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戰敗了,軍隊散亂,軍人們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由於沒有糧食吃,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憑借焦飯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孝心的報答。

⑦ 書遺野利文言文翻譯

趙元昊(西夏景宗皇帝,本姓李,趙為宋朝皇帝所賜姓)有心腹愛將,封號野利王和天都王,各自統領精兵。北宋種世衡(時官簽書同州,鄘州判官。簽書、判官均為官名)想使計謀除去兩將。
有位叫王嵩的人,原是清澗地方的和尚,種世衡觀察他的言行後認為他堅貞朴實,可以重用。於是借口出師用兵,因俘獲敵兵有功向元帥府為王嵩請功,上表授予三班借職(低級武官),又為他出力將家事辦妥,凡是居室、騎從等所需用品無不齊備。
王嵩感恩後,種世衡卻尋找其它事情拷打懲罰他,用刑具拘囚了數十天,王嵩始終沒有怨恨。種世衡召見王嵩談話說:「我將派遣你為使,因此而受到的痛楚折磨遠比這還要厲害,你能遵守我的告誡,死也不說,行嗎?」王嵩哭泣著答應了。
種世衡就起草一封給野利王的信,用膏脂蜜蠟封好藏在僧衣里,密密縫好。一再叮囑說:「這封信非到臨死時不可泄露。如果真要泄露時,定要說辜負了恩人,不能完成將軍的事了。」又取出一幅龜畫、一籃棗子(取早歸之義)命人先送給野利王。
等到王嵩至敵營,野利王見到棗子和畫龜了,猜想一定有書信,向王嵩索討書信,王嵩看看左右兩旁,回答說沒有。野利王就寫信稟告元昊。元昊召見王嵩和野利王,追問所送書信在哪裡。王嵩堅持說沒有書信,直至被鞭撻得痛苦不堪,還是始終沒說。元昊於是下令拖出去斬首。這時王嵩才大聲叫喊說:「白白地死了!不能了卻將軍的事呀,我對不起將軍!我對不起將軍!」
行刑官急忙追問王嵩。王嵩於是解開僧衣,取出書信遞上。不多時元昊命王嵩回到使節館舍,而暗地裡派遣心腹將,假裝成野利王的使者去見種世衡。種世衡懷疑是元昊的使者,沒有立即相見。正巧擒獲幾個敵虜,叫他們在縫隙中偷偷認認來使是何人。俘虜就說出了來使的姓名,果然是元昊的使者,於是就接見,優厚款待送走來使。等到使者一回,王嵩也即刻返還了,而野利王被殺的消息也傳來了。
種世衡用離間計殺了野利王後,又想起除掉天都王。於是在邊境上開設祭壇,祭文書寫在木板上,敘述兩將相互連結,有意歸順本朝,痛悼兩將功敗垂成。將寫有祭文的木版夾在紙錢中。等待敵兵到,急忙點燃祭文而歸,木版上的字不會馬上焚毀。敵兵得到了未被燒毀的寫有祭文的木版,把它獻給元昊。天都王也因罪被誅殺。元昊已經失去了兩位心腹之將,悔恨不及,就只能和宋朝議定和約。

⑧ 遺在古文中有沒有巍的讀法

有,而且遺在古文中大多數讀weì
它的意思是贈送,贈予(動詞)

⑨ 遺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遺」在古文中有兩個讀音。
讀yí時,本義是遺失,如:路不拾遺(他人遺失的物品)。引申為遺忘;遺棄;不自主的排泄;人死後留下的東西等等,與現代漢語詞義差不多。
讀wèi時,詞義是給予、饋贈、交送。這個讀音往往容易被一些讀者誤解。例如:遺書。遺(讀wèi)書表示寫信給別人;遺(讀yí)書表示人死後留下的文字遺言。

⑩ 文言文中遺是什麼意思

要在句子里才能知道吧, 」遺「孀 是「給」的意思么。

熱點內容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