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蔣貴文言文

蔣貴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01:10

1. 文言文閱讀:《明史·列傳第四十三》

譯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參與靖難之役。身材雄偉,力量很大,善長騎射,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代理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僉事,代理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依次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勢必來不及救援。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諜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正好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明軍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作為疑兵,邊打邊行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正統三年四月,王驥把捷報上報朝廷,論功封蔣貴為定西伯,每年祿米一千二百石,發給世襲的憑證。次年,蔣貴代替任禮鎮守甘肅。又過了一年冬天,因為征討麓川的少數民族思任發,召蔣貴回京。
正統六年,命蔣貴佩平蠻將軍印,擔任總兵官,與王驥統帥軍隊抵達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打破了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的象陣,各項功勞都是第一。事情詳細記載在《王驥傳》裡面。次年,率軍凱旋,進封為侯爵,增加祿米三百石。
正統八年夏天,又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征討思任發的兒子思機發,攻破其營寨。次年,率軍凱旋,賞賜的東西很豐厚,增加每年祿米五百石。這次戰役,蔣貴的兒子蔣雄乘著敵軍敗退,帶領三十人深入敵軍。敵人斷了他的退路,蔣雄自刎,沉到江中。朝廷追贈他為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蔣貴從一個普通士兵起步,不識字,天性朴實。忘記自己的身份,尊重別人,能和士卒同甘共苦。出境討伐叛軍,衣服、糧食、兵器、裝備經常自己打包裹背著,不使派一個人,臨陣就親身當先,所以參加的戰斗都能立功。

2. "蔣貴,字大幅"文言文的翻譯是什麼

文言文翻譯為:

蔣貴,字大富,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以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擔任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招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僉事,代理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依次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一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勢必來不及救援。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諜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處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正好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蔣貴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作為疑兵,邊打邊行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3. 蔣貴 字大富文言文閱讀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
譯文: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
(2)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
譯文:蔣貴感動振奮。恰逢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

【參考譯文】
蔣貴,字大富,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擔任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第二年,升任都督僉事,擔任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按照次序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擔任總兵官,佩戴「平蠻將軍」的大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涼州,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一百四十多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形勢上已來不及。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刺探到的情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退卻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恰逢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蔣貴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迷惑敵軍,邊打邊行了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4. 高中文言文羅亨信 字詞釋義以及文言現象

羅亨信,字用實,東莞人。永樂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進吏科右給事中,坐累謫

交阯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僉都御史,練兵平涼、西寧。正統..二年,蔣貴討阿台、朵兒只伯,亨信參其軍務。至魚兒海,貴等以芻餉不繼,留十日
引還。亨信讓之曰:」公等受國厚恩,敢臨敵退縮耶?死法孰與死敵?」貴不從。亨信上章言貴逗遛狀。帝以其章示監督尚書王驥等。明年進兵,大破之。亨信以參贊功,進秩一等。父喪歸葬。還朝,改命巡撫宣府、大同。參將石亨請簡大同民三之一為軍,亨信奏止之。十年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時遣官度二鎮軍田,一軍八十畝外,悉征稅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時,詔邊軍盡力墾田,毋征稅,陛下復申命之。今奈何忽為此舉?塞上諸軍,防邊勞苦,無他生業,惟事田作。每歲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復刈草八月以後修治關塞計一歲中曾無休暇。況邊地磽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稅,則民不復畊,必致竄逸。計臣但務積粟,不知人心不固,雖有粟,將誰與守?」帝納其言而止。初,亨信嘗奏言:」也先專候釁端,以圖入寇。宜預於直北要害,增置城衛為備。不然,恐貽大患。」兵部議,寢不行。及土木之變,人情洶懼。有議棄宣府城者,官吏軍民紛然爭出。亨信仗劍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斬!」又誓諸將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挾上皇至城南,傳命啟門。亨信登城語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啟。」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鶚、懷
來、永寧、保安諸守將棄城遁,並按其罪。當是時,車駕既北,寇騎日薄城下,關門左右皆戰場。亨信與總兵楊洪以孤城當其沖,外御強寇,內屏京師。著兜鍪處,顛發盡禿。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許之。歸八年,卒於家。
譯文
羅亨信,字用實,東莞人。考中永樂二年進士,授予工科給事中。晉升為吏科右給事中,給事中,因受牽連獲罪被貶謫到交阯為小吏。過了九年,仁宗即位,才召入朝中為御史。英宗即位後的第三個月,提升為右僉都御史,在平涼、西寧操練兵馬。正統二年,蔣貴征討阿台和朵兒只伯,羅亨信參預軍務。到魚兒海,蔣貴等人因糧餉不繼,居留十日率軍返回。羅亨信責備他們說:「你們受到國家優厚的恩待,怎麼敢面對敵人而退縮呢?因觸犯國法而死與和敵人作戰而死那一個更值得?」蔣貴不聽從。羅亨信上奏章說蔣貴逗留的狀況。皇帝把他的奏章給監督尚書王驥等人看。第二年進兵,大破敵軍。羅亨信憑借參贊功勞,晉級一等。父親去世後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為宣府、大同巡撫。參將石亨請求選拔三分之一的大同居民為兵員,亨信上奏制止這件事。正統十年,晉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當時皇上派遣官員測量兩鎮軍田,一軍八十畝以外,都征稅五升。羅亨信說:「文皇帝時,詔令邊防軍隊盡力墾田,不征稅,陛下又重申這條命令,今天為何忽然採取這一舉措呢?塞上諸軍,防衛邊疆勞苦,沒有其他生計,惟有從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開始耕種,七月又開次割草,八月以後,修治關塞,一年中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況且邊塞土地貧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稅,那麼人民不會再耕種,必然會導致逃逸。計臣只專注於收糧食,不知道民心不穩定,即使有糧食,邊關誰來守?」皇帝採納他的話,停止了這種做法。當初,羅亨信曾上奏說:「也先專等時機,以圖入侵。應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衛來防備。不然,恐怕貽留大患。」兵部議論,廢置不用。等到土木之變,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議放棄宣府城的,官吏軍民紛爭而出。羅亨信持劍坐在城下,下令說:「出城的殺。」又與諸將發誓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來。也先挾持上皇到城南,傳令開門。羅亨信登城告訴他們說:「奉命守城,不敢擅自開啟。」也先徘徊而去。赤城、雕鶚、懷來、永寧、保安諸守將棄城逃跑,一並追究他們的罪責。那時候,皇帝被俘,敵騎兵日日逼近城下,關門左右都是戰場。亨信與總兵楊洪因為孤城處在交通要道,外御強敵,內保京城。戴頭盔之處,頭發全禿光。景帝即位,晉升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已經七十四歲了,請求辭官。答應了他。回去八年後,死於家中。

文言文現象是指在文言文裡面出現的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的用法、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學生和相關研究者通過對文言現象學習可以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效率,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也可以迅速提高學習成績。而文言現象也是高考必考考點。
本文知識點
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劉徹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 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 個。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 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謚號制度也廢止了。

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 步縮小范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復、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 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 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 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 「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志: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里有一個口訣,或許 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 記牢。如本題藉助人名詞,比如「瓦剌使臣」,「三月」「七月」「八月」表示不同的事件,應該斷開,藉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

「兵部議,寢不行。及土木之變,人情洶懼。有議 棄宣府城者,官吏軍民紛然爭出」可知,兵部並沒有採納亨信的建議。

5. 文言文翻譯

原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人。以燕山衛卒從成祖起兵。雄偉多力,善騎射,積功至昌國衛指揮同知。從大軍征交阯及沙漠,遷都指揮僉事,掌彭城衛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諸番叛,充右參將,從總兵官陳懷討之。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進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七年復命為參將,佐懷鎮松潘。明年進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協方政鎮守。又明年,諸番復叛,政等分道進討。貴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都指揮趙得、宮聚兵以次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無算。捷聞,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英宗即位,以所統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正統元年召還,為右都督。阿台寇甘、涼,邊將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賊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劾貴,朝議以貴方選軍甘州,勢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統,責晞委罪。置貴不問。
明年春,諜報敵駐賀蘭山後。詔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迤西,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會剿。貴至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言前途無水草,引還。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言狀,尚書王驥出理邊務,斬敬,責貴立功。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貴帥輕騎敗之於狼山,追抵石城。已,聞朵兒只伯依阿台於兀魯乃地,貴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往襲。副將李安沮之,貴拔劍厲聲叱安曰:「敢阻軍者死!」遂出鎮夷。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馬,貴猝入馬群,令士卒以鞭擊弓韣驚馬,馬盡佚。敵失馬,挽弓步斗。貴縱騎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入其陣,大敗之。復分軍為兩翼,別遣百騎乘高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會任禮亦追敵至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三年四月,王驥以捷聞,論功封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給世券。明年代任禮鎮甘肅。又明年冬,以征麓川蠻思任發,召還京。
六年命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與王驥帥師抵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象陣,功皆第一。事詳《王驥傳》。明年,師還,進封侯,益祿三百石。
八年夏,復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討思任發子思機發,攻破其寨。明年,師還,賞賚甚渥,加歲祿五百石。是役也,貴子雄乘敵敗,帥三十人深入。敵扼其後,自刎沉於江。贈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十四年正月,貴卒,年七十。贈涇國公,謚武勇。
貴起卒伍,不識字,天性朴實。忘己下人,能與士卒同甘苦。出境討賊,衣糧器械常身自囊負,不役一人,臨陣輒身先之,以故所向有功。

譯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參與靖難之役。身材雄偉,力量很大,善長騎射,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代理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僉事,代理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依次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勢必來不及救援。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諜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正好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明軍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作為疑兵,邊打邊行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正統三年四月,王驥把捷報上報朝廷,論功封蔣貴為定西伯,每年祿米一千二百石,發給世襲的憑證。次年,蔣貴代替任禮鎮守甘肅。又過了一年冬天,因為征討麓川的少數民族思任發,召蔣貴回京。
正統六年,命蔣貴佩平蠻將軍印,擔任總兵官,與王驥統帥軍隊抵達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打破了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的象陣,各項功勞都是第一。事情詳細記載在《王驥傳》裡面。次年,率軍凱旋,進封為侯爵,增加祿米三百石。
正統八年夏天,又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征討思任發的兒子思機發,攻破其營寨。次年,率軍凱旋,賞賜的東西很豐厚,增加每年祿米五百石。這次戰役,蔣貴的兒子蔣雄乘著敵軍敗退,帶領三十人深入敵軍。敵人斷了他的退路,蔣雄自刎,沉到江中。朝廷追贈他為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蔣貴從一個普通士兵起步,不識字,天性朴實。忘記自己的身份,尊重別人,能和士卒同甘共苦。出境討伐叛軍,衣服、糧食、兵器、裝備經常自己打包裹背著,不使派一個人,臨陣就親身當先,所以參加的戰斗都能立功。

6. 文言文答案明史列傳第四十三 蔣貴

原文及譯文供參考:
蔣貴,字大富,江都人。以燕山衛卒從成祖起兵。雄偉多力,善騎射,積功至昌國衛指揮同知。從大軍征交阯及沙漠,遷都指揮僉事,掌彭城衛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諸番叛,充右參將,從總兵官陳懷討之。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進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七年復命為參將,佐懷鎮松潘。明年進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協方政鎮守。又明年,諸番復叛,政等分道進討。貴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都指揮趙得、宮聚兵以次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無算。捷聞,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英宗即位,以所統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正統元年召還,為右都督。阿台寇甘、涼,邊將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賊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劾貴,朝議以貴方選軍甘州,勢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統,責晞委罪。置貴不問。
明年春,諜報敵駐賀蘭山後。詔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迤西,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會剿。貴至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言前途無水草,引還。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言狀,尚書王驥出理邊務,斬敬,責貴立功。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貴帥輕騎敗之於狼山,追抵石城。已,聞朵兒只伯依阿台於兀魯乃地,貴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往襲。副將李安沮之,貴拔劍厲聲叱安曰:「敢阻軍者死!」遂出鎮夷。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馬,貴猝入馬群,令士卒以鞭擊弓韣驚馬,馬盡佚。敵失馬,挽弓步斗。貴縱騎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入其陣,大敗之。復分軍為兩翼,別遣百騎乘高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會任禮亦追敵至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三年四月,王驥以捷聞,論功封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給世券。明年代任禮鎮甘肅。又明年冬,以征麓川蠻思任發,召還京。
六年命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與王驥帥師抵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象陣,功皆第一。事詳《王驥傳》。明年,師還,進封侯,益祿三百石。
八年夏,復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討思任發子思機發,攻破其寨。明年,師還,賞賚甚渥,加歲祿五百石。是役也,貴子雄乘敵敗,帥三十人深入。敵扼其後,自刎沉於江。贈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十四年正月,貴卒,年七十。贈涇國公,謚武勇。
貴起卒伍,不識字,天性朴實。忘己下人,能與士卒同甘苦。出境討賊,衣糧器械常身自囊負,不役一人,臨陣輒身先之,以故所向有功。

譯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參與靖難之役。身材雄偉,力量很大,善長騎射,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代理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僉事,代理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依次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勢必來不及救援。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諜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正好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明軍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作為疑兵,邊打邊行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正統三年四月,王驥把捷報上報朝廷,論功封蔣貴為定西伯,每年祿米一千二百石,發給世襲的憑證。次年,蔣貴代替任禮鎮守甘肅。又過了一年冬天,因為征討麓川的少數民族思任發,召蔣貴回京。
正統六年,命蔣貴佩平蠻將軍印,擔任總兵官,與王驥統帥軍隊抵達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打破了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的象陣,各項功勞都是第一。事情詳細記載在《王驥傳》裡面。次年,率軍凱旋,進封為侯爵,增加祿米三百石。
正統八年夏天,又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征討思任發的兒子思機發,攻破其營寨。次年,率軍凱旋,賞賜的東西很豐厚,增加每年祿米五百石。這次戰役,蔣貴的兒子蔣雄乘著敵軍敗退,帶領三十人深入敵軍。敵人斷了他的退路,蔣雄自刎,沉到江中。朝廷追贈他為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蔣貴從一個普通士兵起步,不識字,天性朴實。忘記自己的身份,尊重別人,能和士卒同甘共苦。出境討伐叛軍,衣服、糧食、兵器、裝備經常自己打包裹背著,不使派一個人,臨陣就親身當先,所以參加的戰斗都能立功。

7. 文言文答案明史列傳第四十三 蔣貴

原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人。以燕山衛卒從成祖起兵。雄偉多力,善騎射,積功至昌國衛指揮同知。從大軍征交阯及沙漠,遷都指揮僉事,掌彭城衛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諸番叛,充右參將,從總兵官陳懷討之。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進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七年復命為參將,佐懷鎮松潘。明年進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協方政鎮守。又明年,諸番復叛,政等分道進討。

貴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都指揮趙得、宮聚兵以次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無算。捷聞,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英宗即位,以所統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正統元年召還,為右都督。阿台寇甘、涼,邊將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賊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劾貴,朝議以貴方選軍甘州,勢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統,責晞委罪。置貴不問。

明年春,諜報敵駐賀蘭山後。詔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迤西,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會剿。貴至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言前途無水草,引還。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言狀,尚書王驥出理邊務,斬敬,責貴立功。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貴帥輕騎敗之於狼山,追抵石城。

已,聞朵兒只伯依阿台於兀魯乃地,貴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往襲。副將李安沮之,貴拔劍厲聲叱安曰:「敢阻軍者死!」遂出鎮夷。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馬,貴猝入馬群,令士卒以鞭擊弓韣驚馬,馬盡佚。敵失馬,挽弓步斗。貴縱騎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入其陣,大敗之。

復分軍為兩翼,別遣百騎乘高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會任禮亦追敵至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三年四月,王驥以捷聞,論功封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給世券。明年代任禮鎮甘肅。又明年冬,以征麓川蠻思任發,召還京。

六年命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與王驥帥師抵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象陣,功皆第一。事詳《王驥傳》。明年,師還,進封侯,益祿三百石。

八年夏,復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討思任發子思機發,攻破其寨。明年,師還,賞賚甚渥,加歲祿五百石。是役也,貴子雄乘敵敗,帥三十人深入。敵扼其後,自刎沉於江。贈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十四年正月,貴卒,年七十。贈涇國公,謚武勇。

貴起卒伍,不識字,天性朴實。忘己下人,能與士卒同甘苦。出境討賊,衣糧器械常身自囊負,不役一人,臨陣輒身先之,以故所向有功。

譯文:

蔣貴,字大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參與靖難之役。身材雄偉,力量很大,善長騎射,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代理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僉事,代理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

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依次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

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勢必來不及救援。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諜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

正好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明軍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作為疑兵,邊打邊行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

正統三年四月,王驥把捷報上報朝廷,論功封蔣貴為定西伯,每年祿米一千二百石,發給世襲的憑證。次年,蔣貴代替任禮鎮守甘肅。又過了一年冬天,因為征討麓川的少數民族思任發,召蔣貴回京。

正統六年,命蔣貴佩平蠻將軍印,擔任總兵官,與王驥統帥軍隊抵達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打破了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的象陣,各項功勞都是第一。事情詳細記載在《王驥傳》裡面。次年,率軍凱旋,進封為侯爵,增加祿米三百石。

正統八年夏天,又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征討思任發的兒子思機發,攻破其營寨。次年,率軍凱旋,賞賜的東西很豐厚,增加每年祿米五百石。這次戰役,蔣貴的兒子蔣雄乘著敵軍敗退,帶領三十人深入敵軍。敵人斷了他的退路,蔣雄自刎,沉到江中。朝廷追贈他為懷遠將軍、彭城衛指揮使。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蔣貴從一個普通士兵起步,不識字,天性朴實。忘記自己的身份,尊重別人,能和士卒同甘共苦。出境討伐叛軍,衣服、糧食、兵器、裝備經常自己打包裹背著,不使派一個人,臨陣就親身當先,所以參加的戰斗都能立功。

(7)蔣貴文言文擴展閱讀

蔣貴 (明代勇將)

蔣貴(1380年—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祖籍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義安鄉。明代中期大將。蔣貴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長騎射。早期隨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揮僉事,後鎮守邊關,戰功極多,官至平蠻將軍、定西伯。

正統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贈其為涇國公、謚武勇。

歷史評價

孫繼宗:貴為將,與士卒同甘苦,臨陣必奮勇當先,所向克捷,故能自行伍以至封侯。但謀不及勇,甘肅、麓川所以成功者,以靖遠伯王驥濟之耳。

錢文通:聞公性淳厚,體貌豐偉。平居謙退如不能,臨陣則奮勇敢前,以一當百。故起自徒歩,建立殊勛。追封三代,列爵五等,與國咸休也。皇明開天,六合重輝。繄惟蔣公,世際龍飛。起自淮甸,繼奮燕山。義旗所指,克濟於艱。天位既正,屢進其職。從定交南,復征迤北。維彼北方,擾我邦垧。公往御之,西涼以寧。蕞爾麓邦,負固連釁。

公復剿之,南荒以順。爰自左樞,超登五爵。貂蟬峩峩,為時李郭。龍章鳳誥,三代同封。鐵劵金書,世永彌崇。公之忠勇,所向無敵。三邊之靖,式昭帝極。茂績方殷,公忽長逝。天子興嗟,有贈有謚。有祭有塟,有爵有嗣。詒孫有謀,以燕翼子。生榮死哀,時孰儷焉。公雖雲歿,遺風凜然。榆河之鄉,泥井之里。琢石刻詞,以彰來裔。

張廷玉:薛祿以下諸人,皆與「靖難」。…雖策勛之日,未即剖符,而各以積閥受封。其善撫士卒,慎固封守,恪謹奉職,有足尚者。

8. 東抵綏得二千里文言文翻譯

原文是:東抵綏德二千里。出自《明史 列傳第六十二史昭傳》,上下文是:版
正統初,權昭以寧夏孤懸河外,,曠遠難守,請於花馬池築哨馬 營,增設烽堠,直接哈剌兀速之境。邊備大固。尋進右都督。時阿台、朵兒只伯數 寇邊。詔昭與甘肅守將蔣貴、趙安進剿。並無功,被昭切責,貶都督僉事。三年復 右都督,八年以老召還。明年卒。
翻譯成現代漢語:正統初年,史昭認為寧夏孤懸於黃河之外,東抵綏德達二千里,曠遠難守,請求在花馬池修築哨馬營,增設烽火台,直接哈剌兀速之境。從而使邊防更加堅固。史昭隨即進升為右都督。當時阿台、朵兒只伯屢次侵擾邊境。史昭奉詔與甘肅守將蔣貴、趙安前往進剿。都無功勞,被下詔切責,史昭被貶為都督僉事。三年(1438),他恢復右都督之職。八年,因年老應詔回京。第二年去世。

9. 蔣貴文言文閱讀在哪個高考卷上

高考試題中沒有這一段(《明史·列傳第四十三·蔣貴傳》),是模擬題中的。

(三)高考圈題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蔣貴,字大富,以燕山衛卒從成祖起兵,積功至昌國衛指揮同知。從大軍征交阯及沙漠,遷都指揮僉事,掌彭城衛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諸番叛,充右參將,從總兵官陳懷討之。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進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七年復命為參將,佐懷鎮松潘。明年進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協方政鎮守。又明年,諸番復叛,政等分道進討。貴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都指揮趙得、宮聚兵以次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無算。捷聞,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英宗即位,以所統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正統元年召還,為右都督。阿台寇甘、涼,邊將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賊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劾貴,朝議以貴方選軍甘州,勢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統,責晞委罪。置貴不問。

明年春,諜報敵駐賀蘭山後。詔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迤西,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會剿。貴至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言前途無水草,引還。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言狀,尚書王驥出理邊務,斬敬,責貴立功。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貴帥輕騎敗之於狼山,追抵石城。已,聞朵兒只伯依阿台於兀魯乃地,貴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往襲。副將李安沮之,貴拔劍厲聲叱安曰:「敢阻軍者死!」遂出鎮夷。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馬,貴猝入馬群,令士卒以鞭擊弓韣驚馬,馬盡佚。敵失馬,挽弓,步斗。貴縱騎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入其陣,大敗之。復分軍為兩翼,別遣百騎乘高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會任禮亦追敵至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十四年正月,貴卒,年七十。贈涇國公,謚武勇。

(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三》,有刪改)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

(2)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

【圈題理由】文言文翻譯要求准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加以調整,力求通順。

【答案】

(1)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

(2)蔣貴感動振奮。恰逢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

【解析】(1)「鄉」解釋為向導,「絕」解釋為越過,「薄」解釋為接近。(2)「奮」解釋為振奮,「遣」解釋派遣,「弱」解釋為減弱。

【參考譯文】

蔣貴,字大富,作為燕山衛的士兵跟隨成祖起兵,靠累積功勞升職到昌國衛指揮同知。跟隨大軍征討交阯及沙漠,提拔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彭城衛的軍務。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數民族叛亂,蔣貴擔任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討伐叛軍。召募向導,越過險要的地形進軍,接近了敵人的巢穴。一天打了十多仗,大敗叛軍。升任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宣德七年,又任命為參將,幫助陳懷鎮守松潘。第二年,升任都督僉事,擔任副總兵,幫助方政鎮守松潘。又過了一年,各少數民族又叛亂,方政等人分路進兵討伐。蔣貴率領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會合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隊伍,按照次序平定了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沒法計算。捷報傳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擔任總兵官,佩戴「平蠻將軍」的大印,代替方政鎮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後,蔣貴因為所統領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邊境地區,上奏請求增加軍士每個月的糧食供應。正統元年,召蔣貴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涼州,邊疆的守將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蔣貴佩戴「平虜將軍」的大印,統帥軍隊討伐。叛軍進犯庄浪,都指揮江源戰死,陣亡士卒一百四十多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開會討論認為蔣貴剛選兵出發去甘州,形勢上已來不及。而庄浪歸徐晞所統率,追究徐晞推脫罪責的責任。把蔣貴的事情放在一邊,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刺探到的情報,敵軍駐扎在賀蘭山的後面。皇帝下詔命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向西,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長城關口會合圍剿。蔣貴到了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說前面的路上沒有水草了,退卻返回。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上奏告狀,尚書王驥出京負責理邊疆事務,斬了安敬,責令蔣貴立功免罪。蔣貴感動振奮。恰逢朵兒只伯害怕罪責被追究,接連派使者入京上貢,敵人的勢頭稍稍減弱。蔣貴率領輕騎兵在狼山擊敗叛軍,追到石城。戰斗停止了,聽說朵兒只伯去到兀魯乃地依附了阿台,蔣貴帶領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突襲。副將李安勸阻他,蔣貴拔劍厲聲斥責李安說:「敢阻擋進軍者死!」於是出了鎮夷。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馬,蔣貴突然沖入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擊打弓韣,讓馬受驚,馬都跑散了。敵人失去了戰馬,帶著弓箭,步行和蔣貴戰斗。蔣貴放開騎兵,踐踏攻擊,指揮毛哈阿奮勇沖入敵陣,大敗敵軍。又把兵分為兩翼,另外派一百騎兵佔領高地迷惑敵軍,邊打邊行了八十里。正好任禮也追擊敵人到了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帶著幾個騎兵遠遠地逃走了,西方邊境都平定了。

正統十四年正月,蔣貴去世,時年七十。朝廷追贈他為涇國公,謚號為武勇。

參考鏈接1:

http://wenku..com/link?url=GF8lCIYRRg_KZDIw6v3kG__9OdtBLwCT9nPJS

參考鏈接2:http://www.xiexingcun.com/yue/HTML/47384.html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時間 發布:2025-07-15 20:21:42 瀏覽:534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 發布:2025-07-15 19:20:08 瀏覽:236
有多少可以重來 發布:2025-07-15 16:35:06 瀏覽:279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