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文言文
⑴ 文言文《曾參教子》翻譯
1、譯文:
曾參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他的母親就說;「你回去吧,等我回來以後,給你宰一頭豬吃。」
妻子從市集上回來了,曾子想要捉一頭豬來殺了。他妻子馬上阻止說:「
我不過跟孩子開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可不能跟小孩開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當作老師向他們學習,聽父母的教育。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撒謊。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母親,以後就難以教導他了。」於是就殺豬做菜了。
2、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zhì)。」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參教子》是戰國後期韓非寫的一篇文章,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該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家長對孩子不能信口開河,要言必信。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否則父母將失信於孩子。
(1)曾子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詞句注釋
1、彘(zhì):豬。
2、適:到……去。
3、特:只。
4、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5、子:你,對對方的尊稱。
6、而:則,就。
7、非所以成教也: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8、烹(pēng):殺.
9、女:通「汝」第二人稱。你,你們。
10、反:通「返」,返回。
11、止:制止。
12、曾參:孔子的學生
13、特與嬰兒戲耳:耳:罷了。
二、作品賞析
1、寓意
不論在教育子女,還是做人,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能以欺騙作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信任。
2、啟示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我們的父母也應學習曾子的教育方式,以切實的做法證實說法。
三、作者簡介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認為君主應憑借權力和威勢以及一整套駕馭臣下的權術,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的地位。
他還繼承了荀子的人性惡說,主張治國以刑、賞為本。《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篇,用法家的觀點解釋《老子》,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
《五蠹》把歷史發展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三個階段,認為時代不斷發展進步,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發生變化,復古的主張是行不通的;《顯學》則記述了先秦儒、墨顯學分化斗爭的情況,認為「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主張禁止一切互相矛盾的學說,定法家的學說於一尊。
⑵ 曾子殺豬這則故事的文言文翻譯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②。」妻適市來③,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④。」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⑤。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⑥,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⑦,非所以成教也⑧。」遂烹彘也⑨。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的《大學》是他的作品.②彘(zhì):豬.③適:往.適市來:去集市上回來.④特:不過,只是.⑤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⑥子:你,對對方的尊稱.⑦而:則,就.⑧非所以成教也: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⑨烹(pēng):煮.
【譯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反通返 是返回的意思
而顧 則是 等會兒 待會兒的意思
⑶ 曾子殺豬的古文、注釋、翻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①市:集市。
②女還: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③顧反為女殺彘:等我回來為你殺豬。顧反:我從街上回來。 反,通「返」,返回。彘:讀"zhì」,意為豬。
④(曾子欲捕彘殺)之:代詞,指豬。
⑤妻適市反:妻子剛從集市回來。適:恰巧。
⑥特與嬰兒戲耳:只不過與小孩子開個玩笑罷了。特……耳:不過……罷了。特,不過,只是。 耳,同「爾」,罷了。
⑦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⑧今子欺之:現在你欺騙他。子:你,對對方的稱呼。
⑨而:則;就。
⑩成教:教育有效果。
⑾逐烹彘也:於是就殺豬煮肉吃。
[編輯本段]譯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親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⑷ 曾子殺彘文言文解釋
殺彘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
曾參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著要去。母親就哄她說;「你回去吧,等我回來以後,給你宰一頭豬吃。」
妻子從市集上回來了,曾子要捉一頭豬來殺了。他妻子馬上阻止說:「我不過跟兒子開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很幼稚,處處向父母學習,聽父母的教育。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撒謊。做父母的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母親,因此,這不是教育孩子誠實的方法啊。」於是就把豬殺了,煮給兒子吃。
⑸ 文言文(曾子殺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②。」妻適市來③,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④與嬰兒戲耳⑤。」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⑥。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⑦,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⑹ 曾子殺豬文言文翻譯
翻譯如下: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准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准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6)曾子文言文擴展閱讀
曾子的簡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
文章啟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
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確的,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
⑺ 曾子殺彘文言文翻譯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馬上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
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7)曾子文言文擴展閱讀:
1、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2、作者
韓非 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法家代表人物,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3、寓意
不論在教育子女,還是做人,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能以欺騙作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我們的父母也應學習曾子的教育方式,以切實的做法證實說法。
⑻ 曾子守禮文言文: 原文及翻譯
【原文】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參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皖,大夫之簀與?」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注釋】
①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時魯國人,增點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稱,傳孔子之道,述《大學》,作《孝經》
②隅:角落
③華而皖:華美而光滑
④簀:席子
⑤易:更換
⑥革(jí):通「亟」,危急
⑦幸:希望
⑧細人:小人
⑨姑息:遷就,隨意
⑩得正:得到我所應得的。
【翻譯】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嚴重。樂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腳下,書童坐在角落拿著蠟燭。書童說:「席子花紋華麗光潔,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說:「住嘴!」曾子聽到了,突然驚醒過來說:「啊!」書童又說:「席子花紋華麗光潔,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氏的賞賜,我沒有能換下它來。曾元,扶我起來,換竹席!」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不能移動。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書童啊。君子愛人用德行,小人愛人是姑息遷就。我現在還求什麼呢?我只盼望死得合於正理罷了。」於是大家扶起曾子,換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還沒有放安穩,曾子就去世了。
⑼ 曾子之妻之市的文言文翻譯
曾子烹彘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成教也。」遂烹彘也。(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學習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這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曾子於是就把豬煮了。
【題解】
曾子烹彘,也叫曾子殺彘。這個故事,小而言之,是家庭教育的問題:父母對孩子說話要算數,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守信的榜樣。大而言之,是處世為人要講誠信的問題。
⑽ 文言文《曾子殺彘》
《曾子殺彘》課外文言文閱讀沖刺練習
曾子殺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⑾。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一)《曾子殺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顧反,為女殺彘 反:.同「返」
C.妻適市反 適:往D.特與嬰兒戲耳 特:特別
2、請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這個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簡要說說它給你的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來,方與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與另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A.(吳)起不食待之。 B.故人來,方與之食。
C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D.(吳)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譯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4、這個小故事中,吳起在為人處事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是:
(三)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理:溫習。)猶不遺忘;二十之外,反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土稟 (坎土稟 :困頓,不得志。土稟 , lǎn ),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雲:「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袁遺:人名),老而彌篤。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於瞑目而無見者也。
1、本段選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聞」字在下面各句中的意思。
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 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遙聞深巷中犬吠 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 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畫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說魏武「老而彌篤」。魏武的詩中就有表現他這種情志的句子,請寫出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 ①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①。子貢②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③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選自馮夢龍著《智囊》)
[注釋]①府:指國庫。②子貢:孔子的學生。③賜:子貢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學生。
1、(1)文中寫子貢做了什麼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麼態度?孔子持這種態度的理由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沒有標點符號,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標點符號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2.根據要求寫一段話。要求:(1)以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作為內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個或3個以上。(2)用上總分(或「分總」)結構和排比手法。
課外古文沖刺閱讀:
(一)《曾子殺彘》1、 D(應為「只是」之意)2、 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他學會欺騙啊。3、 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做人,都必須講個「信」字,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只要大意對即可)
(二)1、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擔心④講信用,守信2、 D 3、老朋友到傍晚沒來,吳起不吃飯等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飯。4、為人講信用,或待人誠懇守信。只答待人誠懇。
(三)略
(四)1、(1) 子貢在諸侯國中贖出魯國人,卻不願依魯國法律領取應得的贖金。孔子不贊同子貢的這一做法。孔子認為聖人的行為可影響百姓,子貢不取贖金,便不能引導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贖回更多為奴的魯國人。(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2、 參考示例:景陽岡上,武松除惡虎;取經途中,悟空斗妖魔;長坂坡上,張飛退敵軍……他們都是讓人景仰的英雄好漢
【譯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