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自序文言文答案
❶ 把文言文《園冶》中《園說》部分 從「凡結林園」——「宛自天開」 求 白話文 翻譯 復制的 也行
翻譯:大凡要建造園林,不論村鎮,以選擇地理位置偏遠一些為優,種植樹木並加以修剪使之錯落有致;景色要因地制宜,流水與植物交相輝映。園徑開辟於花木山石之中,賦園居生活以清閑超脫之美,圍牆隱匿於叢林之中,房屋建設於綠茵之下。山高處亭樓,極目遠眺;竹林中尋幽,醉心其間。窗牖居高,視野空靈;盡收千頃汪洋,四時花開。梧桐樹蔭遍地,槐樹當庭而植;沿河堤遍植垂柳,繞屋外廣種寒梅;於竹篁之中結廬而居,開一派先河;以綿延群山為屏障,賞千尋連綿翠色,盡管這都是人為的作品,也仍像是天然而成。
❷ 誰有<園冶>這本古文的解析嗎
記得小時候讀古文,《五柳先生傳》中有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引起共鳴。也許是天性之故,我從小不愛看考據詮釋之類的書,一直到大學畢業很久之後,因為做學問的需要,才被迫去讀《易經》、《天問》一類的書,雖然也產生了興趣,但看到眾說紛紜的注釋,總感到很費勁。因此,雖然是從事建築這一行,而且對中國古代建築史頗感興趣,卻對法式則例一知半解,連那些復雜的構件名稱也記不住。反之,明人計成的《園冶》一書卻成了我枕下椅側,手邊肘後的夥伴,常常把它當作詩來讀,而忘了它是造園學著作。我感到《園冶》是一本奇書,包涵面廣,探索度深,觀察角特,信息量大,一言多義,莫深端倪。
當然,要做學問,總不能單靠靈感頓悟找飯吃,還得有幾手硬功夫。所以,當步入學壇之後,雖然自己不幹那一行,卻對考據詮釋之作品或作家所懷的敬佩與日俱增。現在,張家驥先生在完成了《中國造園史》與《中國造園論》之後,進一步寫成《園冶全釋》一書。我拜讀之後,深感張先生在治學虛靈與治學嚴謹的結合上,做得很到家,因此他的譯注較前人有很大進步,甚至有飛躍式的提高。主要在於他不是局限在字面上去分析,而是從多元全息的深廣度上去透視剖察,終於達到會意通神的效果。除了張先生豐富的中國造園學知識外,其譯注之優超,實得力於其廣闊的視野與深刻的思路。我讀過張先生的文稿後,有一些粗淺的體會,願與讀者作些讀書心得上的交流。
首先,讀《園冶》,要聯系中國哲理,尤其是它「無往不復」的時空互涵觀念,在中國古代園林與建築中四維時空觀表現得很突出。對比一下中西園林之差別,可以反襯各自特點。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園林之偏愛借景實源於中國畫之動點透視法,也就是在時光流逝,移步換景的觀賞方式中去體會時空流與生命流的意義。西方園林幾何式布局偏愛對景與夾景,在焦點透視中體會空間的深度與時間的停頓(宛如音樂中的休止),與油畫照相式的復制世界同出一轍,反映了絕對時空觀。
其次,在中國文化與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命題是一個硬核。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貫穿天人合一理想,卻並不具有天人感應的迷信。「切要四時,何關八宅」,表明他是反對風水術的。所以,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復強調天然之趣,卻並不讓人們去盲從堪輿形勢的說教。因此,中國園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現了相當程度的主動性。它既不同於英國純自然的草地牧場式的風景園,也有別於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園,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在遵從大自然的前提下實現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園冶》一書,與其說是一本造園學,不如說是一篇新離騷,充滿著古代騷人遷客的悲壯情懷與委婉嘆息,這就是計成高出張岱、文震亨、李漁、沈復的原因,也是《園冶》成為奇書的條件。計成決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虛的俗士,這一點對理解《園冶》至為緊要。從篇幅上看,全書講了不少法式制度,畫了不少圖樣,但重點並不在此。事實上,全書重神輕形,重意輕技的特點非常顯明。所以,一開篇,就強調「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並反復露出「構園無格」的觀點。他還一再強調「更入深情」,「意在筆先」,認為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為神奇。中國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稱「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決定了其書之奇。我認為,只有理解了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觀,理解了中國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實質,理解了他們那種由老、庄、易、禪,詩、書、禮、樂,琴、棋、書、畫,詩腸酒膽所陶冶出來的狂狷人格和無所不在的「書卷氣」,我們才能理解計成和他的《園冶》。
《園冶》是講藝術的,它凝結著中國美學、文藝學、詩品、畫論的精華,強調的是虛無微妙,靈感頓悟,曲折委婉,傳神寫意。率性之謂道,高明的作者能創作千古絕唱,完全是縱情任性的自然結果。這里體現出更高層次的天人合一。
總之,《園冶》是中國造園學的一本奇書,蘊涵哲理,充滿激情,堪稱中國文化的一個全息元,不可當一般吟風玩月的書來讀,此但可為悟者心傳,不足為執斧斤者道也。
自古詩無達詁,可達詁者則非詩也。《園冶》,詩也。《園冶》一書,言有盡而意無窮,妙在詩外,幽於不言,不可以句讀作冬烘解。張先生研究造園,功夫在造園外,今為之譯注《園冶》,弦外之音,畫外之象,文外之神,字外之意,多所領悟,超越前人遠矣。
❸ 幫忙翻譯這段古文~
計成在《園冶》一書中,在討論到亭的位置時說:「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斯園林而得致者……通泉竹里,按景山巔;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倘支滄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無憑。」這里指的「花間」、「水際」、「山巔」、泉流水注的溪澗、蒼松翠竹的山丘等都是不同情趣的環境,有的可縱目遠瞻,有的幽僻清靜,均可置亭,沒有選址的限制,也沒有固定的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