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院三大學科
『壹』 全國體育學院排名
全國體育院校前三名如下:
1 北京體育大學
2 上海體育學院
3 武漢體育學院
介紹: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Beijing Sport University),簡稱:北體。成立於學校籌建於1952年,1953年舉行開學典禮,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進入「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的高等體育院校。2007年,學校體育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並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體育學院建於 1952 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以體育學為特色,具有教育學、文學、管理學3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完整辦學層次。學校在國內體育高等院校中最早獲得碩士學位(1981年)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2003年成為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單位,是全國唯一一所擁有體育學下屬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碩士點12個。
武漢體育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體育學院,1953年組建於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原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2001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現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院校。學校擁有馬家莊校區(校本部)和藏龍島校區(分校)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800餘畝,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武漢體育學院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發出的加快發展體育事業的號召,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體育學科優勢明顯、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競技體育特色突出、科研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體育大學。
『貳』 體育學專業分類有哪些
分類主復要有三種:
管理體育。其工作方向是社會體育管理者。具體小分類是:行政體育管理專業;企事業體育管理專業;健康體育專業等。
競賽體育。其工作方向是各類運動員。具體小分類是各種體育競賽專業,比如:游泳專業、跳水專業、球類專業還有各種小專業等等。
『叄』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怎麼樣
山西大學體育學學科是山西大學目前相對排名最靠前的學科。山西大學體育學學科來自於山西體育學院,上世紀50年代山西體育學院並入山西大學,是我國最早的一批高等院校體育學科。山西大學體育學院目前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有三位博士生導師:李建英、李金龍、石岩。有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體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等四個碩士點,還有運動訓練等專業碩士點。山西大學在體育運動訓練、體育心理學等方面還是非常有特色的,排球、籃球。游泳、蹦床等項目非常有優勢,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肆』 中國四大體院都要什麼
四大體院的學科優勢解讀
北京體育大學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直屬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追求卓越
院校介紹
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設在學校。學校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學校體育學科整體水平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應激適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機能評定與基礎分析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運動營養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
博士點情況
國際著名體育大學,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高等體育院校,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之首。現有4個國家體育重點學科,3個國家一級學科,3個國家特色專2016年中國體育學科最新博士點一覽業。5個體育學科門類博士授予權。1987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現有博士生導師80多人。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黃亞玲,邱招義,任海,孫葆麗,楊樺,田慧,王莉,靳英華,林顯鵬,肖淑紅,盧雁,王華倬,姚蕾,劉昕。
運動人體科學:王瑞元,熊開宇,曾凡星,石麗君,趙麗,周越,曹建民,胡揚,張纓,邱俊強,陸一帆,王琳,毛志雄,張力為,遲立忠,羅冬梅,王榮輝,張一民,曲峰,劉卉,任弘。
體育教育訓練學:池建,賈志強,練碧貞,畢仲春,苗向軍,高峰,葛春林,曲淑華,孫南,詹建國,張英波,章碧玉,柴國榮,謝慧松,陳效科,黃竹杭,張廷安,李春滿,李少丹,劉大慶,許小冬,米靖,劉衛軍,楊斌勝,王衛星,唐建軍,張瑛秋,黃俊亞,馬鴻韜,樊銘,溫宇紅。
民族傳統訓練學:李士英,馬學智,呂韶鈞,武冬,胡曉飛。
運動康復學:矯瑋,王安利,王正珍,高頎。
上海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院校介紹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並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重點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體育教育實驗中心
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
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運動康復與健康、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
上海市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華武術學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
體育教育專業群
上海市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
中國武術博物館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擁有體育學下屬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高校。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1987年開始招收體育博士生,1994年獲批運動人體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批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近55位。
博導情況
體育教育訓練學:吳瑛,吳貽剛,龔波,平傑,毛麗娟,王紅英,張慶文,吳雪萍,丁海勇,韓冬,唐炎,舒盛芳,王德新,朱志強,邵斌,劉興。
民族傳統訓練學:戴國斌,趙光聖,姜傳銀,郭玉成,朱東,劉靜。
體育工程學:劉宇,虞麗娟。
運動人體科學:潘珊珊,婁淑傑,王曉慧,曹振波,庄傑,高炳宏,田野,胡敏,趙傑修,陳佩傑,鄒軍,王茹,伊木清,張日輝,閭堅強,張勝年,毛德偉,郝衛亞,周成林,張忠秋,任傑,張劍。
體育管理學:張林,劉東鋒,劉兵,戴健,曹可強,李海,黃海燕,張瑞林。
體育人文社會學:繆佳,郭修金,龔正偉,鄭國華,鄭家鯤,劉新民。
運動康復學:陳佩傑,鄒軍,黃強民,徐昕,婁淑傑。
武漢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公勇誠毅,學思辨行
院校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簡稱「武漢體院」,位於湖北省會武漢,佔地面積1398畝,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體育學院,1953年組建於江西南昌,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原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2001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共建院校。
重點學科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
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省級二級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國家體育總局培訓基地:
皮劃艇賽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國家體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館校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武術散打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健美操培訓中心
湖北省培訓基地:
湖北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
省級品牌專業:
體育教育、公共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育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
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工程實驗室、全國舞龍舞獅科研基地、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教育廳基地:
湖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三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三門,2007年設立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點,2011年晉升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點。目前四個博士點都有。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張德勝,陳林祥,雷選沛,萬曉紅。
運動人體科學:陳寧,楊翼。
運動心理學:漆昌柱,羅躍嘉,徐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呂萬剛,鄒克寧,鍾亞平,劉志雲。
民族傳統訓練學:石愛橋,王崗,白晉湘。
體育工程學:鄭偉濤,易名農。
成都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共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行健不息 積健為雄
院校介紹
成都體育學院簡稱「成體」,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體育學府,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劃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
截至2013年,學院具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重點學科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專業:
中醫學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 、新聞學專業 、社會體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
博士點情況
2013年設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3個博士點。體育學科為國家一級體育學科博士授予權。
博導情況
運動項目教學:劉青,潘小非,周繼和,舒為平,何穎。
運動損傷防治:袁瓊嘉,藍肇熙,周繼和。
體育史:陳偉。
體育經濟與產業:程林林,柳伯力,劉青,高揚。
西南民族傳統體育:何穎。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潘小非,舒為平,
『伍』 廣州體育學院有哪些學科啊
[廣州體育學院經濟學(體育經濟)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舞蹈學(模特、流行舞蹈、體育舞蹈)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體育主播)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新聞學(體育新聞)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新聞學(體育新聞)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特殊教育(體育)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休閑體育(高爾夫球、康樂體育)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師范)專業
『陸』 體育學科的概念
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它動物一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柒』 體育教育專業屬於術科類還是學科類專業
體育教育屬於學科類專業,為培養專業體育教師設置的專業,開設的課程有,運動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化學,課程論,學校體育學,等理論課,術科課程有田徑,體操,健美操,三大球(籃排足)武術,不屬於高水平運動,主要學習教學技巧,女生的話,也可以的!成都體院不錯
『捌』 體育研究生都有哪些專業
一、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研究體育與人、體育與社會互相關系基本規律的學科群,是體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應用人文社會學對體育這一社會現象進行研究,旨在從理論上提出有關體育決策的建議,並在建立和完善我國體育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是在原眾多學科的基礎上經概括而形成的,是在有關專家經數年的醞釀、討論後於1997年提出並設置的研究生專業。
『玖』 北京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有什麼區別
北京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沒有區別,北京體育學院於1993年12改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兩者指的是同一所學校。
截止到2019年6月9日,北京體育大學校史沿革如下:
1、校名變更
1952.7籌建-1956.3:中央體育學院;1956.3-1993.12:北京體育學院;1993.12-今:北京體育大學。
2、校址變更
1952.7籌建-1954.1:北京先農壇;1954.1-今:北京西郊圓明園北側。
3、隸屬關系沿革
1952年7月: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成立,直屬教育部領導,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業務指導;1952年下半年-1966年:學校歸國家體委直接領導;
1966-1978年:學校由國家體委軍管會領導,其機構撤消後,歸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雙重領導;1979年-今:隸屬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領導,黨的關系隸屬中共北京市委。
(9)體院三大學科擴展閱讀
北京體育大學現有27個本科專業,分別為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新聞學、廣告學、應用心理學;
英語、表演、舞蹈表演、運動康復、休閑體育、漢語國際教育、教育學、經濟學、網路與新媒體、德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俄語、旅遊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能訓練。
學校學科布局涉及教育學、法學、經濟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9個學科門類。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體育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在前3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輪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列A+檔次。
學校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臨床醫學、公共管理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體育、藝術和新聞與傳播3個專業碩士學位以及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學校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體育大學—校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