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專業技法
Ⅰ 有哪些繪畫技巧很重要
繪畫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問,它不僅需要有哲學家的思考能力。作家的社會觀察力和詩人的激情,而且需要有敏銳的視覺感受力和精湛的繪畫技巧因此做一個畫家必須付出勤奮的勞動。其中有一項是應該在年輕是下苦力的,這就是打下扎實的素描基礎,年紀大了回頭再補就晚了。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這些話可能都是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素描基本功的重要性,可是學了這么多年卻沒有太大的成就,其中原因很多,一種可能就是自己學習方法不合適或者是不夠努力;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是周圍愛玩的同學影響自己、就是畫班的老師不怎麼管,只是一味的的讓學生自己照著畫。我本人也是從這樣的環境中學出來的,一直以為自己走的道路是很順利地,但是經過在美院這么多年的學習思考和在考前教育方面的實踐探索,發現其實自己當年還是走了很多彎路,花的很多時間和精力都沒有用到關鍵點上,只是事倍功半而已。
記得我在考前的時候每天都會拿著速寫本,不停地畫,不停地畫,可是殊不知這樣沒有目的的畫下去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或者說是有收獲,但也是微乎其微的一點點。學畫的時候應該在每一步的學習過程當中都保持著很強的學習目的,知道畫速寫要訓練的是什麼,畫速寫時最注重的是什麼,動筆時應該從哪裡看起,畫成一個什麼樣的畫面效果。如果你以前動手的時候只知道一味的把對象畫像了,而沒有思考前面的這些問題,那麼不好意思,可以告訴你的是:你的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無用功,高考前半年的時間如果你每天還這么畫,可能最後你真正的有效利用時間也只是一個月,但是如果別人這半年的時間都充分利用起來的話,那麼你們的差距就會是很大的一截了。你一個月的有效時間和別人半年的有效時間去考場比拼,那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學畫多年,當我問起你結構是什麼,空間是什麼,色彩該怎麼畫,畫畫是什麼的時候,如果你還說不清楚的時候,那你就因該考慮一下你以前的學習是否是做了太多的無用功。就我所知,每一位學音樂的學生,都會從「基礎樂理」開始學起,,你問他什麼叫音階,音程,小三調,增減和弦的時候,沒有幾個人會給你講不清楚,因為這些概念在他們腦子里早就和他們的實踐融合在一起了。
藝術是相通的。既然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基礎樂理如此重要,那麼繪畫的基礎理論難道不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卻沒有幾個初學的同學甚至是學了很多年繪畫的老油條能夠把一些基礎理論說清楚,那隻能說明我們的學習方法是有缺陷的。我時常會對學生說:考學就像是做數學題一樣,考中央美院你只要背會100 個公式就可以,考中國美院就是70 個公式,考地方大學就是50個公式...... 如果你復讀了很多年還是沒考上美院,只能說明你方法不對頭,還沒背會100個必須的公式。
同為藝術,有幾個美術班的老師能夠像音樂老師那樣要求學生把基本理論搞的清清楚楚之後再開始教學呢,在實踐中再慢慢的讓理論滲透到學生骨髓里。大部分的美術生都是混混沌沌的坐在那裡照抄靜物和模特,偶爾老師會過去對你說一句「你這個結構不對,你那裡形不準。」卻不去深挖學生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么學一輩子也出不來。學生已經陷入了一個學習的誤區,距離藝術的大門越來越遠。就好比運動員一樣,小的時候就訓練正規的動作,長大了才可能成為專業運動員。這裡面都有其理論和科學依據,你不去這么做就是打不好。專業和業余的差距也就是從剛入門開始的,如果一開始起步就不規范,那麼以後就只能做一個票友級別的運動員。所以我們學習繪畫的時候也一樣應該從最基本的入手,做到每一步都規范標准,步步為營,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的繪畫認知程度和技巧得到巨大的飛躍。一位偉人曾經說過:「人生的關鍵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所以我們一定要一開始就走對路子。
具體到學習繪畫的方法我大概以我自己的經歷歸納了一下。簡單點來說,學習繪畫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繪畫理論,第二個是實踐技巧。
繪畫理論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視覺審美,第二個是基礎理論知識。1:視覺審美:就是羅丹所說的「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學習藝術,你起碼必須得具備一個好的分辨能力,知道什麼是好的作品什麼是不好的作品。在你學習藝術的道路上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就不用考慮再繼續學習藝術了,因為一個學習音樂的人,都聽不出來什麼音樂好聽不好聽,那何談演繹好一首作品呢!所以審美能力是我們必須訓練,而且是一定要訓練到一定高度的一個能力,這樣我們才算是為自己的藝術夢想找到了一雙翅膀。沒有他你不可能走多遠;沒有他你也不能分辨誰是撒旦誰是天使。美術的「審美能力」就像是音樂的「視唱練耳」一樣,當同摁下鋼琴的五個鍵的時候,你能夠聽出這五個鍵分別是哪五個鍵,並且能唱出來。相當於你看到一幅優美的畫作的時候能一眼,也或者兩眼看出它到底有幾個層次的色調一樣,找到他的脈絡。這樣你就是具有基本的審美能力了。還有一種審美稱作感覺,這種能力的訓練比較抽象,和個人的生活習慣與性格有關。但是我們如果學習藝術沒有這種感覺,那就好比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學習繪畫的道路上,靈魂還是要有的。具體怎麼培養這種感覺,我們以後會慢慢說的。2 基礎知識理論,大概包括:結構、空間、體積、質感,量感等等......,當然理解起來不能只是簡單的背會他們字面上的意思,要透過字面去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每一個定義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所以我們在學習這些定義的時候,永遠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最初的簡單理解。要每隔一段時間去思考他,只要你對他沒有放棄,他對你也同樣不會放棄。拿結構這個詞來說吧,我初學畫的的時候認為結構就是把石膏像畫的結實一點,大了一點覺得結構就是把顴骨和其他骨點畫的結實一點,狠一點,黑一點。可是我現在的理解卻不是這樣的,其實結構就是不同的形體穿插在一起構成的關系。和結實不結實沒有關系,完全是兩個概念。結實屬於質感層面的問題,不涉及到結構。就比如說兩個麻袋,一個裝滿磚頭,一個裝滿土豆,我問你能不能看出他們裡面裝的是什麼,你應該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不同,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看出他們的結構了。但是很少有同學一開始就能這么想,並且去這么畫的,他們也和以前的我一樣,把一些概念混淆在一起,糾纏不清。所以希望大家早日脫離苦海,修成正果!
再舉個例子,我們常常說的質感和量感,聽起來這兩個詞屬於抽象不好解釋的概念,似乎只能意會,其實不然。我相信復雜難懂的概念也一定可以用一種簡單明了的語言來說清楚。我這樣解釋吧,現在有三個不同質感的球體,一個是木球,一個是不銹鋼球,一個是石膏球,那麼我們在畫的時候該如何來表現他們的質感和量感呢?我們初學繪畫的時候老師就教過我們一個概念叫做「五大調」,他們分別是:高光、淺灰,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如果我們把顏色從亮到暗分別以從1到10 的十個數字來表示深淺變化,1代表白色,10 代表黑色,5就是中間的灰色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把五大調和這十個層次結合在一起就得到了質感和量感的表現方法,三個物體的質感的表現做成表格分別為:
高光 淺灰 明暗交界線 反光 投影
木球 2 3 5 4 7
不銹鋼球 1 5 10 3 8
石膏球 1 2 6 4 8
綜上所述:每個物體本身准確的五大調比例關系就可以很清楚的表現出每個物體的不同質感和量感 。所以其實繪畫中除了感覺很抽象,很少有抽象的概念。這是我自己的一種解釋辦法,也許還有更好的解釋辦法,大家以後可以一起探討。 實踐技巧大概可以分為對材料的認識,以及如何表現畫面效果兩部分。說白一點就是怎麼樣把自己肚子里知道的東西表現到畫面里。很多學生常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這個地方畫的不舒服,可是怎麼改也改不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乾脆沒畫好也會自我感覺良好。這比第一種情況可怕多了!所以今天開始在畫畫的時候需要多想想了,畫畫沒有那麼簡單的事,你把他看簡單了,他回報你的也會是簡單的畫面。
那麼我們現在先從材料開始認識吧,我們現在考試一般來說都會有要求用鉛筆和碳鉛,這兩種材料雖然都是畫畫的筆,可是材料和手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兩支筆畫在同一張紙上的效果也會完全不同。有些筆只適合用在某些特定的紙張上面,才會產生更佳的效果。可是有些學生並不會這么去想,還是一味的用最好的紙,殊不知這種紙張是專門為某種筆設計製造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細心體會,不斷丟棄糟粕的東西,這樣你才會不斷前進。那麼紙呢!我們都知道一張素描紙有正反兩面,一面粗糙,一面相對光滑,因為平時寫字本都是光滑的面是正面,我們用來寫字,所以畫畫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用光滑面作為正面來作畫,其實不然,寫字考慮到書寫的流暢和方便,且不需要重疊寫,所以用光面干凈整潔。可是畫畫的時候我們可不是只畫一層就可以畫完的,為了讓畫面更有層次和效果,常常得擦擦改改,這樣我們就會發現紙面顆粒大的那面就會有很大優勢,因為在反復修改和增加層次的時候會更不容易畫膩了,或者說黏在一起。而且還會顯得層次豐富,耐看。再就是我們畫畫用的畫板,現在市面上賣的畫板都會包有一層塑料布,而學生買回來以後為了保護畫板不臟和持久耐用,往往都不捨得把塑料布撕掉,直接在上面釘紙畫畫。這一點我不得不說應驗了那句「買櫝還珠」的成句,畫板之所以用木板是因為木頭溫和,有韌性,可以吸水,且手感好,抓起來很舒服。包塑料是為了保護畫板,為了好賣,我們都買回來了,難道還要再倒賣嗎,我們買畫板是為了能夠畫出好畫,所以怎麼好使怎麼來,在包著塑料的板子上畫畫你稍微一擦畫,整張紙都動,抓板子時間長了,手上都是汗,都粘到塑料上了,不爽!身不爽,心不爽,你的畫能爽嗎!所以我的原則就是一切為了畫畫服務。下面就是圖釘的事,一張紙四個角,按照常理說大家都知道要固定一張紙理所應當釘四個圖釘,可是畫室里的怪現象就是盯幾個的人都有,從一個到四個。一個圖釘的是筆動紙動,筆不動紙還動;兩個圖釘的是上面不動下面動,左面不動右面動;三張紙的是不完美中的完美,算是十全九美,反正就是有那麼一點別扭;四個圖釘算是功德圓滿,大徹大悟的取經人。因為要畫好一張畫,紙來回的動,你能畫嗎,有時候我們總會抱怨模特老動,有幾個人曾經抱怨過你的畫紙老動呢!我一直都很欣賞那種善於觀察學習的學生,因為你會發現,他是在主動地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別人怎麼做,學到人家的優點。而不是得過且過,每天等著老師來告訴自己。更有甚者就算是告訴了,也不會改,對於這樣的人上美院就是個夢。美院很真實,不是夢,所以希望你也是真實一點。點滴的積累就是通往美院的唯一捷徑。需要我們了解的材料知識還有很多,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大部分大家自己可以去發現總結。
下面再來說說畫面表現效果的問題,首先當一個人問你世界上有多少人的時候,你可能會說60億,這種答案是地理知識層面的答案,可是如果腦經急轉彎的答案就是只有兩個人,男人和女人。我覺得畫畫也需要一點腦筋急轉彎的意識,那就是善於概括,也可以說成是用整體和全局的意識看問題,這是我們學習繪畫第一堂課要學的,也是最後一堂課要學的。中間所學的一切都是在往這個大口袋裡裝東西。所以,畫面效果好的作品一定是整體的。那麼在整體沒問題的情況下緊接著要說的就是節奏感,也可以說成是畫面的變化。變化不要緊,但是要變「花」了就不好了,變花的意思不是說畫亂了,而是說缺少小的歸納,也就是大整體下的三個小整體。有了這三個小整體才有了下面的九個小小整體。我這里說的花指的是說我們在只有一個大整體的情況下緊接著就是九個小整體,畫面效果就沒有了節奏感,因為他不是階梯狀遞進的。就好比一個國家,中央以下沒有省、市,直接就是村,你想想那樣國家能不亂嗎?所以畫畫也和管理一個國家一樣,你要考慮到從整體到局部應該如何去經營管理,讓其豐富充實又不會走出你的控制。有了這個意識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眼和手的能力了,眼睛看清楚了,然後通過你的手把他表現出來。可是這里有些同學會問,我就是看清楚了,可還是畫不出來,畫不準確。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現在練習的還不夠,或者說練習的方法是不對。如何才能把眼睛練得像孫悟空的一樣,當然答案肯定不是要拿火燒一下。作為一個凡人的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用「比較」的眼光看問題。「比較」沒錯就是他,他可以讓你的在最短的時間裡面花最少的精力達到你最想不到的脫胎換骨的效果。比如:點與線和面的對比、黑與白與灰的對比,正線與斜線的角度對比等等.....。那麼具體如何去訓練對比的眼光以後會專門作為一個專題來講,這里限於篇幅考慮先放一放。眼睛練好了,剩下的就是手了,其實所有問題中最不是問題的就是動手的問題了。想一想我們畫一張畫無非就是用線或者線條來完成,給你10天時間讓你練線條,難道你練不好嗎?要是練不好的話那就一個月肯定夠。要是還是不能畫出幾根直線條,那麼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你不適合畫畫。記得我當年初學的時候也就三天時間把線條就搞定了。練習的成本很低,用的還是廢報紙。
線條是你所觀察和所想的一個最終承載物,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手是眼睛和腦的代言人。你的畫畫水平最後都是表現在你的畫面效果上,而畫面效果就是由線條來承載的。所以說既然線條那麼簡單,最好不要出現線條不能把你的知識完全表現出來的結果。出現這種結果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不夠勤奮。你的思想覺悟有多高,你的手錶現得就有多好。手是永遠跟在腦子後面的。要是你手高眼低,那就完蛋了,你的水品會越來越低。因為是腦子指揮手,而不是手指揮腦子。配合好這三方面的關系你就可以做到成為一個不走彎路的美術學習者了,如果要給他們三者劃分一個比例的話,應該是腦子50%、眼睛30%、手20%。說再多的話,也是白說,還是需要我們每天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動手實踐。
素描,速寫個人覺得不用分得那麼清楚,不要總覺得速寫要畫的簡單概括,素描一定要畫的深入細致。西方是沒有速寫這個單詞的,他們通稱為sketch【草圖、草稿】。都是在畫畫,只要你的造型能力提高了,不用發愁你畫不好什麼。如果說你素描不好,速寫很好的話。我覺得是說不通的,因為你的能力和認識在一定水平,你不可能一個好一個不好。學習美術就像木桶原理一樣,木桶如果由五塊木板組成,他們分別是:1理論知識,2實踐經驗,3努力程度,4引導老師,5個人悟性。這幾點可以決定你的木桶裡面的水平能有多高,當然起決定作用的是最低的那塊木板,因為他如果高度不夠的話,水永遠都會在它那裡漏掉。
我一直相信有付出就會有收獲,付出越多就收獲越多,不付出就什麼也收獲不到。只要你努力了,會有豐收的一天的!
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在美術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標簽 情感 專業 藝術 入門 繪畫
Ⅱ 誰來解釋一下「美術表現技法」是什麼意思期待專業回答!
1、皺紙拓印:是個有趣且簡單易學的特技,就是用一張揉皺的紙蘸上顏色,在畫紙上進行拓印,隨著紙上顏色的減少而自然形成深淺不同的變化,也可以用布料來進行拓印。切記要准備一些白紙在手邊進行試驗後再用在畫稿上。
2、噴濺:是非常常用的和富有表現力的技巧,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來進行。比較常見的是是用蘸滿顏色的毛筆在畫上「甩」出色點來,不同的筆,蘸顏色的多少,甩動的力度的大小,都會影響色點的開頭和軌跡;也可以用報廢的牙刷蘸上顏色,用手或者是其他什麼工具撥動牙刷,在紙上出現有趣的點紋。但是使用這種手法的時候,要將不需要噴濺的部位用紙遮起來,免得弄臟畫面。還需要注意的是,要小心不要將顏色甩到牆上去哦。
3、粘貼:有沒有注意到許多漫畫家的人物身上總是穿著很華麗的服裝呢,不要以為這服裝上的花紋都是畫出來的,這都是漫畫家們在平時積累起來的圖片。你也可以在平時將覺得好看的圖案剪下來備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啊。但是要注意選擇的圖片和畫面的和諧,具體的使用方法就和網紙一樣(高光部分可以使用白色替代刮網)。
4、蠟彩:有沒有看過蠟染工藝的製作呢,所謂的蠟彩就是使用相同的手法,利用蠟的斥水性,使畫面產生一種明暗或者班駁效果。所需要的蠟用家用的蠟燭即可,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在不需要上色的部分用蠟反復擦拭。但是這樣的話塗蠟的部分就很給清除干凈了。
5、海綿上色:海綿是上色時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可以用來擦拭不滿意的色彩,還可以單獨使用來表現拓印技法----通常用於背景的繪制。海綿著色的缺點是無法在復雜的輪廓裡面著色,它那種班駁的效果是畫筆無法做到的尤其是當你熟練的掌握了顏色的厚度,海綿著色將是一種表現紋理效果的好方法。
6、刮擦:這是從傳統的油畫技法中衍生出來的技法,具體的程度是將調好的顏色用紙片或者塑料片刮擦到畫面上形成嚴厲的效果。要注意的是顏色的厚薄要控制好,不要反復的塗抹,這樣的畫會使下面的顏色溶解弄臟畫面。
7、枯筆:就是在筆上蘸盡量少的顏料,在畫面上表現出明顯的筆觸。但是這種方法不能在整副畫面中使用否則會使畫面呆板單調。
8、其他:要曉得有很多家用品都可以成為繪畫的好幫手,比如鹽和肥皂液,將鹽撒在濕顏色上會出現不可以思議的雪花般的效果,而在撒鹽的部位繼續塗色然後撒鹽,會使畫面的變化更加豐富。而將顏色和肥皂液混合使用會出現有趣的效果,泡沫幹了以後會在紙上留下明顯的水漬和圓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很難預測結果,應該在實驗成熟以後再正式使用。
Ⅲ 「繪畫形式」和「繪畫技法」的具體區別
拿繪畫作品來說。
作品形式三要素:造型、形式感、材質感。
造型只體現在具象作品中,形式感則多出現於抽象和半抽象作品中。材質感取決於美術作品和體裁,作品的材質感應該與作品的主題、意趣相符合。
如果單單指表現形式則有:寫意、工筆畫、壁畫、漫畫裝飾畫等等
而繪畫技法則幾乎等同於使用材料,如水墨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或者以版畫舉例,銅版畫、木刻版畫、石版畫等等。
親自回答,不是復制粘貼,望採納。
Ⅳ 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專業考研 專業基礎和專業技法 分別考什麼
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專業考研和專業基礎考的是樹石法,專業技法考的是創作。
一般3,4個小時,四尺三開紙3張,其餘工具自備,花鳥去年沒有招生,以前考過線描和創作,導師是輪流制的,每年不一樣,但是每年9,10月份在學校的招生簡章上面會有說明導師是誰。
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也是最早實施設計學的高等學府,是中國最早的藝術革命團體發祥地,中國唯一一個美術學國家重點學科所在地,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Ⅳ 中外美術在技法上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國內是以國畫為代表,寫意的感覺偏多一點,這是無可置疑的!
Ⅵ 廣西師大藝術考研初試中的各專業基礎技法考的是什麼
是857各專業基礎技法。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29中外美術史
④857各專業基礎技法
Ⅶ 透視學作為美術院校三大基礎技法理論之一,還有兩個是什麼
通常在復美術類院校三大制基礎技法是:
藝術透視學,藝術解剖學,藝術構圖學.
但並不是死規定,一些權威認為,當今的大學高等院校應為五類,即除了上訴三個外,還包括藝術心理學和藝術哲學.其後兩個是幫助在校生提高個人道德修養,道德素質和審美需求而進行學習的,而前面的三個是基礎也是必須掌握的.
Ⅷ 美術之色彩技法
1.理清色彩之間的關系,你就能隨心所欲地調出想要的顏色。
2.在色彩中包含素描關系,畫面就會變得逼真。
3.找出畫面的興趣中心點,你的畫就會變得有趣、出神!
Ⅸ 求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法具體考什麼,歷年考題
你說的是圖像與媒體藝術專業吧(圖媒),18年考題:色彩:靜物黑白專照片 素描:全身像寫生(線屬性) 速寫:一個20分鍾坐姿模特寫生,還有兩個掃地的動態默寫
17年 素描考題:寫生(線性),半身像帶手。速寫考題:四種人物動態默寫:1、坐姿讀書人物,2、站姿寫生人物,3、拖地動態人物,4、蹲姿休息人物 色彩考題:風景黑白照片
16年 素描:全身像寫生(線性)色彩:靜物黑白照片 速寫:考場一角寫生(至少三人)
以上近三年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