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告文言文

告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7:01:38

文言文告荒的翻譯

告荒

有一荒年,一老人到縣衙告災情,請求少征賦稅,縣官問道:「麥子收了幾成?」

老人答道:「三成。」

縣官又問棉花。

老人回答說:「二成。」

縣官再問稻穀。

老人又問答說:「也是二成。」

縣官頓時大怒道:「有了七成的年景,你還敢謊報災難,膽子真不小。左右……」

老人趕忙說:「大人息怒,我說的句句是真。我活了150歲了,還真沒見過這么大的荒年呢!」

縣官側耳細聽看了看老人。

老人說:「我今年70多歲,大兒子40多歲,小兒子30多歲,合起來不是150歲嗎?」

縣官聽了,哭笑不得,「大膽刁民,糊塗蟲一個,竟也來報案!」又喊台下的衙役,「還不趕快攆出去?」

衙役回來復命時,縣官正色言道:「以後遇到這類糊塗蟲報案,一律不得受理。」

㈡ 文言文《告荒》在線翻譯

有一荒年,一老人到縣衙告災情,請求少征賦稅,縣官問道:「麥子收了幾成?」

老人答道:「三成。」

縣官又問棉花。

老人回答說:「二成。」

縣官再問稻穀。

老人又問答說:「也是二成。」

縣官頓時大怒道:「有了七成的年景,你還敢謊報災難,膽子真不小。左右……」

老人趕忙說:「大人息怒,我說的句句是真。我活了150歲了,還真沒見過這么大的荒年呢!」

縣官側耳細聽看了看老人。

老人說:「我今年70多歲,大兒子40多歲,小兒子30多歲,合起來不是150歲嗎?」

縣官聽了,哭笑不得,「大膽刁民,糊塗蟲一個,竟也來報案!」又喊台下的衙役,「還不趕快攆出去?」

衙役回來復命時,縣官正色言道:「以後遇到這類糊塗蟲報案,一律不得受理。」

如何用文言文代寫訃告

文言文:

嗚呼哀哉!逝者已矣,存者偷生。但凡世人,痴情於物,秦文正清,亦不免此。

親戚余悲、他人高歌。死何所道?托體山阿。亡靈上路兮,世人讓路。魑魅魍魎徒為爾,只留清白在人間。 十六載抗賊路,六十年清明存。和而平其心哉!人與神共鑒。不為人之所知兮,父與母同謬。頂天立地男兒兮,不食以杜奸佞。

八百里憶先生,九千歲亦灑淚。師惰父過同煙雲——俱往矣!心常存義,捨身為仁。死而悲慟,人之常情。英年而逝,慟何如哉?未見夕陽,可憐白發送黑發。

彩霞猶存,只知今夕非往昔。葬黃泉而不爭,處陰曹而鎮定。歌功頌德,猶未晚矣。脈脈深情,誰灑墓中?鴉雀漫天,草木卻枯。問其為誰,秦文正公。

慟乎哉?不慟也。非斯人之慟而誰為?

㈣ 文言文「告訴」一詞怎麼說的

語諸是有這個說法的,就是語之於,諸在這里是之於的合音。
這個之表示的內容應該前面有提及,如果沒有提及,就會說語於某曰balabala
稟、告、白、陳都有告訴的意思。不過姿態比較低。

㈤ 文言文中,告和語的區別

在文言文中,告和語都有「說、告訴」的意思。但是二者也存在很多區別。

1、含義不同。告,古語本義是指用一頭牛進行禱告的意思。後來,「告」的意思漸漸淡化,普通化,泛指「表達、訴說」。語,一般指語言或說話。讀yǔ時,做名詞,語言的意思;讀yù時,做動詞,說話、告訴的意思。

2、告,在文言文中使用比"語"字更為廣泛。「語」除了有「告訴、說」的意思以外,一般指語言、談論,沒有其它更多層面的意思。而"告"字在文言文中則有許多層解釋:

①報告,上報。此用法極為廣泛。
a、乃告太王王季文王。——《書·金滕》
b、告公用圭。——《易·益》
c、必告父母。——《詩·齊風·南山》
d、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諸葛亮《出師表》
e、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②把話說給別人聽,告訴。
告,語也。——《玉篇》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紀》

③告狀,控告。
a、點紙連名,我可便直告到中書省。——《陳州糶米》
b、小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作主。——《紅樓夢》

④指請求。
a、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禮記》
b、佯怒夏侯杶,亦欲斬之。眾官告免。——《三國演義》

⑤諭告,宣告。後作「誥」。
告,教也。——蔡邕《獨斷》
天子告朔於諸侯。——《穀梁傳·文公十六年》

⑥告別,辭行。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請告退。——《三國演義》

㈥ 告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起訴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內審判的行為。刑事容案件的起訴,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對被告人定罪判刑,民事訴訟的提起,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解決爭議,要求對方承擔相應責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

㈦ 明日,子路行,以告.文言文句式

這個是省略句.
明日:第二天.
以告:把上述情況告訴孔子.以:介詞,把.後省賓語「之」,之代上文所記的情況.「告」後省賓語「夫子」.
翻譯為:第二天,子路走了,(趕上孔子,)把上面的情況告訴孔子.

㈧ 文言文告諸往而知來者

【原文】復
子貢曰:「貧而制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
子貢說:「能做到貧不諂,富不驕,怎樣?」孔子說:「能做到這樣也不錯。但是如果能做到貧而樂,富而禮,則更加好。」子貢說:「詩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你呀,已經可以和我談詩了,因為你已經能舉一反三了。」
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㈨ 古文中"告個罪"是什麼意思

古文中沒有"告個罪"的說法,只有「告罪」。面對面交際時的客套話,表示道歉、賠罪,‍通常會有自謙的意思。在文書中,有「通告罪狀」的意思。

㈩ 初中文言文或以告的出處

課外閱讀《呂岱親近徐原》:人或以告岱。——有人告訴了呂岱。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