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泉州府志文言文翻譯

泉州府志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2 07:53:26

『壹』 葉泉州公傳文言文翻譯

衛兩國求情,清點了俘虜的人數後了朝廷,他說。而且怕由於我的逃避會給兩國的國專君帶來恥辱,屬然後下跪低頭至地。子美(鄭子產)入朝,沒有地方逃避隱藏,拜兩拜,正好在軍隊任職,司徒歸還釋放人民。」
陳哀公派司馬桓子把宗廟祭器獻給鄭國人,代理這個官職是由於人才缺乏充數而已。臣下不稱職地處在戰士地位,再拜稽首。鄭子展拿著繩子入朝與他相見,陳哀公自己則穿著喪服,冒昧地向您報告,臣下不才,說,拿著酒杯向哀公敬酒,讓他手下的眾人分男女排列捆綁起來,就班師加國了,在朝廷上等待處分:『不要讓軍隊深入齊國的土地,司馬歸還符節:「我們國君派我們這些臣下為魯韓厥手持拴馬繩站在齊侯的馬前。』臣下不幸,司空歸還土地,懷抱著社神神主。鄭國的祝史向社社神祝告祓除不祥。捧著一杯酒並加上一塊玉璧向齊侯獻上

『貳』 文言文翻譯,在線等待

全文翻譯: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進士。政和年間,天下之人紛紛說有祥瑞出現(古代以為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應之,謂之瑞應),朝廷大臣都上表祝賀(著文歌功頌德,獻媚邀寵,以便陞官晉職),徽宗趙佶看了王安中的箋表之後,(高興地)稱贊他是一個奇才。有一天,徽宗下令(命為制,令為詔)出了三個題目讓他擬稿(具草,起草),他立刻寫完,皇帝(看後)在卷上批道:「他合宜擔任中書舍人」。不久,便從秘書少監被任命為中書舍人,後又被提拔為御史中丞。開封府巡邏的士兵夜裡追查盜賊,賊人逃脫離去,被驚嚇而出來的百姓(恰巧)和士兵相遇,士兵就把他們作為盜賊給捆綁了起來;(被抓的)百姓在官府里爭辯,但受不了殘酷的拷打,於是承認了被捏造的罪名。王安中查訪得知了這件事情,仔細考察後了解了其中的冤情,於是立刻釋放了百姓,讓那些士兵抵罪。
當時皇上嚮往神仙之事(信奉道教),蔡京推薦了一個擅長道術的道士王仔昔給徽宗,朝臣外戚都攀附他(寅緣:指某種可資憑借攀附的關系)和他勾結(關通:串通)在一起。王安中向皇上進言列數蔡京欺君僭(僭,越過本分)上、禍國殃民的事情。皇上肅敬地接受了他的建議,(王安中)接著又兩次上疏陳述蔡京的罪行。皇上說:「我本來就想施行你的建議,(只是)因為天寧節(宋時定徽宗誕辰為「天寧節」)快到了,等到過了這件事(「經」應為「此」),我會為你罷免蔡京的。」蔡京探知了這件事,非常害怕,他的長子蔡攸日夜守在宮中,流著淚懇請祈求皇上開恩。
宣和元年,王安中被任命為尚書右丞。金人滅遼,歸以燕地,朝廷商量選派一個帥臣(宋代諸路安撫司的長官稱帥臣,後泛稱統帥、主將)去守衛燕地,王安中請求前去。王黼(fǔ)在皇上面前極力稱贊他,於是授予他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等官,和遼國降將郭葯師共同主持府事。郭葯師(自恃徽宗恩寵有加)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王安中不能遏制他,只好曲意逢迎,因此郭葯師越發驕縱。當時山後各州盡已失陷,只有平州還被張覺占據。金人進攻燕地,任命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之後,張覺又背叛了金人,金人攻打他,張覺戰敗逃(奔,戰敗逃跑,逃亡)到了燕地。金人索要張覺非常急迫,王安中無奈之下,絞(勒)死了張覺,用箱子裝著他的頭顱送給了金人。(對宋朝出而返爾、薄情寡恩的做法十分寒心的)郭葯師公開說道:「金人要張覺就把他交給了金人,如果金人索要我郭葯師,難道也交出去嗎?」王安中非常害怕(郭葯師叛變),把他的話上奏給了朝廷,趁機極力請求罷離燕山府。郭葯師從此叛離宋朝,金人終因此事①(與宋)產生了嫌隙(啟釁:挑起爭端?)。王安中以上清寶籙宮使兼侍讀的身份被朝廷召還,授予他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一職。
靖康初,當時進言的人評論他與王黼、童貫結黨而且未能察清(幾察,猶稽查)郭葯師叛變一事,於是王安中被罷免為觀文殿大學士,繼而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高宗趙構即位後,往內遷官至道州,不久被流放自行。紹興初年,官復左中大夫。他的兒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他去泉州府居住,不久王安中就病死在泉州,時年五十九歲。

注釋:①整件事情的經過如下:宣和五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即位,下令將遼朝降臣和燕京居民遠徙東北。燕民不願背井離鄉,過平州時私下鼓動張覺叛金投宋。張覺與翰林學士李石計議後,與金公開決裂,派人迎奉天祚帝之子,企圖復遼。同時,他還派李石向宋朝表示歸降之意,徽宗心動,以為可以藉此收回平州。張覺便以平、營、灤三州降宋。正當張覺出城迎接詔書、誥命時,金帥率軍來討,張覺倉皇逃入燕山郭葯師的軍中,其母、妻被金軍俘去。張覺之弟見老母被捕,轉而降金,交出了宋徽宗賜給其兄的御筆金花箋手詔。金朝掌握了宋朝招降納叛的證據,移牒宋朝索要張覺。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不要交人,在金人催逼下,王安中殺了一個貌似張覺的人頂替,被金人識破,聲稱要舉兵自取。徽宗怕金人興師問罪,密詔殺死張覺及其二子,函送金人。

『叄』 漳州府志卷二十七文言文譯現代文

段應舉

段應舉,直隸人。以戰功,授溫州守將;退「海寇」有功,歷升福建陸路提督,駐泉州。

康熙十七年,鄭經遣劉國軒窺海澄;應舉赴援,營於祖山,去縣十里相犄角。水師提督黃芳泰戰敗於灣腰樹,賊益張;應舉勢孤。顧念城棄不可,遂突入共守;賊掘塹環之。逾三月,糧盡。賊知其困,招之,不下;遂乘城,無能抗者。應舉猶引弓下射;知不可為,乃北向再拜,自經於城之西角樓。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提督)。

傅宏基

傅宏基,金華人;漳州城守游擊,分防長泰縣。康熙十七年,「海寇」圍縣城,宏基嬰城固守;援絕城陷,被執。不屈,死之。事聞,詔優恤,蔭一子。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游擊)。

楊捷

楊捷,字元凱。原籍維揚;先世仕遼,因家焉,遂為義州人。年十六,即能挽強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疇異之,擢為偏裨。

國初,隨大師入閩;以材勇異等,授山右撫標中軍游擊。山寇起,率師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標中軍副將;搜軍實、嚴斥堠,邊境以寧。調江南督標副將。援剿兩廣,行次銅陵,諸剿金、王彭澤偽官兵,以功晉九江總兵官;恢復江西諸郡,與廣東師會。恢復潮州城,隨征福建、江南,又提督山東,皆有禦寇定邊懋勛,而於閩漳績尤著。

順治甲午,「海寇」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總兵官,至則所當無勍敵。軍抵漳浦,寇聞風奔竄。當是時,漳屬郡邑城垣率被寇拆毀;捷駐漳浦,庀工興築,既完且固;民賴以安,屹為海濱保障。

康熙戊午,「海寇」復煽,據廈島為巢,時出偏師**漳、泉間;復奉命督師入閩。時姚啟聖開府於漳,插羽書請援。捷以為援漳而不先安泉,將有腹背受敵之虞;遂長驅先復惠安縣,解泉圍。乃疾馳至漳,與啟聖議破敵策。是冬,克江東橋、萬松關。己未春,寇據險立巢;捷絕其糧道,俟其困,帥師擊之。賊潰,焚其舟,擒偽將,斬馘無數。庚申二月,賊分據要害地,立十九寨相聯絡,以拒我師。捷出奇計搗之,令首尾牽制,難以兼顧;乃會師攻復海澄,復分三路進剿廈島,擊沈賊艦不可勝計。數十年逋寇窟穴,一旦廓清。閩逆平,勞瘁不支,溫旨特調提督江南以便調攝。秉鉞吳地前後十五年,尤多異績,授招武將軍。

捷用兵如神,馭下威惠兼濟;而於民間疾若,尤加意撫綏。故所至,將卒用命,黎庶乂安;遠近感慕。漳民為像祠之浦邑、建書院曰「懷德」,以永甘棠之愛雲。

曾孫景素,巡海汀漳龍道;今任山東巡撫。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總兵官)。
蔣允焄

蔣允焄,字為光,號金竹;貴州貴築人。乾隆丁未進士。二十五年,知漳州府。三十六年,再任汀漳龍巡海道。平易近民,因俗為政;軍門馬負書稱其「一片婆心」。每際嚴冬,尤加意夜巡;謂「是時戶有蓋藏,恐奸民生心竊發也」。兩任十載,百廢具舉。遷按察使,百姓丐留,不可;乃勒石道左,以志去思。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監司)。
徐宗干

徐宗干,字伯楨,號樹人;江蘇通州人。嘉慶庚辰進士;由州縣歷牧守,咸著循績。

道光二十四年,授汀漳龍道。至則先齋宿城隍廟,乃即公廨。視事之始,民多途控;宗干悉摘傳原、被質訊,是非立判。或舉古孝義事,溫語誨導;有兩造抱持對泣,求罷控者:訟牒日稀。北溪等鄉素號強悍,漸出掠人財。宗干召其家長者至,予酒食勸勵,令還鄉約束子弟,許自新;否且盡殺無赦。因籍其中壯丁姓名為鄉勇,隸官。由是暴民斂跡,行旅得坦涉無患。漳俗:迎神報賽,里豪率結采棚,晝夜演劇;或飾妓鼓吹導引,藉是箕斂貲財,舉國若狂。宗干悉示禁之,期存古逐疫報功之意而止。尤嚴禁戲劇之導淫、惡丐之群索者。值春旱不雨,為文自責,默禱於城隍神;隨得甘霖三日。嘗稽「祀典志」,立風神壇。宗干故江南名宿,所至以振興人文為己任。乙巳三月,甄別丹芝書院,手定課程(官師月各試詩文一次為大課,考棚扃試;又各試經解、詩賦、雜體一次為小課,在家塾作,三日投卷。凡甄別列內課者,給全歲膏火;月課列優等者,給以花紅)。
【譯文】
段應舉
段應舉,直隸人。以功,授溫州守將;退「海寇」功,歷升福建陸路提督,駐泉州。
康熙七年,鄭經遣劉國軒窺海澄;應舉赴援,營於祖山,去縣十里相角。水師提督黃芳泰敗於灣腰樹,賊益張;舉勢孤。顧城棄不可,遂突入共守;賊掘塹環之。逾三月,糧盡。賊知其困,招致之,不能下;遂乘城,不能抗者。舉猶引弓下射;知不可為,乃北向再拜,自徑於城之西角樓。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提督。。
傅宏基
傅宏基,金華人;漳州城守游擊,分防長泰縣。康熙十七年,「海寇」圍城,宏基嬰城固守;援絕城陷,被執。不屈節,死之。事聞,詔優恤,蔭一子。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游擊。。
楊捷
楊捷,字元凱。本維揚;先世仕,因家焉,遂為義州人。年十有六,即能挽強命中;制院洪文襄承疇異之,擢為偏裨。
國初,隨師入閩;以材勇異等,除山右撫標中軍游擊。山起,率師平之。升宣府大同督標中軍副將;搜軍實、嚴斥堠,邊境以寧。調江南督標副將。援剿兩廣,行次銅陵,諸剿金、王彭澤偽官,以功晉九江總兵官;復江西郡,與粵師會。復潮州城,隨征福建、江南,又提督東,皆有禦寇定邊懋勛,而閩漳績尤著。
順治甲午,「海寇」為逆;捷以左都督充福建右路總兵官,至則所為無勍敵。軍抵漳浦,寇聞風竄。當是時,漳屬郡邑城垣以為寇毀;捷駐漳浦,庀工興築,既完且固;民賴以安,屹為海保。
康熙戊午,「海寇」復批,據廈島為巢,時出偏師槍漳、泉間;復奉命督師入閩。時姚啟聖開府於漳,插羽書請援。捷以援漳而不先安泉,將有腹背受敵之虞;遂長驅先復惠安縣,解泉圍。乃馳至漳,與啟聖議破敵策。是冬,克江東橋、萬松關。己未春,寇據險立巢;捷絕其糧,俟其困,帥師擊之。賊潰,焚其舟,擒偽將,斬馘無數。庚申二月,賊分據要害地,立十九寨相連,以拒我師。捷出奇搗之,令首尾牽,不能兼顧;乃會師攻復海澄,復分三路進剿廈島,擊沈賊艦不可勝計。數十年逋寇窟,一旦廓清。閩逆平,勞不支,溫旨特調提督江南以調。秉鉞吳後五年,尤多異績,授招武軍。
克用兵如神,馭下威惠兼濟;而於民間疾若,尤加意撫綏。故所至,將卒用,庶乂安;遠近感慕。漳民為像祠之浦邑、建書院曰「懷德」,以永甘棠之愛雲。
嘗孫景素,巡海汀漳龍道;今為巡撫。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總兵官。。
蔣允焄
蔣允焄,字曰光,號金竹;貴州貴築人。乾隆丁未進士。二十五年,知漳州府。三十六年,再任汀漳龍巡海道。平易近民,因俗為政;軍門馬負書稱其「一片婆心」。每際嚴冬,尤加意夜巡;謂「是時戶有蓋藏,恐奸民生心竊發也」。兩任十載,百廢具舉。遷按察使,百姓丐留,不可;乃勒石道左,以志去思。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監司。。
徐宗干
徐宗干,字伯禎,號樹者;江蘇通州人。嘉慶庚辰進士;由州縣歷牧守,咸著循績。
道光二十四年,授汀漳龍道。至則先齋宿城城隍廟,乃即公廨。視事之始,民多途控;宗干悉摘傳原、被質訊,是非立判。或舉古孝義事,溫旨誨導;有兩造抱對泣,求罷控者:訟牒日稀。北溪諸鄉素號強,漸出掠人財。宗干召其長者至,予酒食勸,令鄉約子,許自新;否且盡殺無赦。因籍其丁姓名鄉勇,隸官。由是民止,行旅得坦涉無患。漳俗:迎神報賽,里豪率結綵棚,晝夜演劇;或飾妓鼓吹導引,藉為箕斂貲財,舉國若狂。宗干悉示禁之,期存古逐疫報功之意而止。尤禁戲劇之導淫、惡丐之群索者。直春旱不雨,為文責,默禱於城隍神;隨得甘霖三日。嘗稽「祀典志」,立風神壇。宗干故江南名宿,所至以振文為事。乙巳三月,甄丹芝書院,手定課程,官師月各試文嘗為大課,考棚扃試;又各試經解、詩賦、雜體一為小課,家塾作,三日投卷。凡錄列內課者,給一歲膏火;月課列優等者,給以花紅。
旋聞赴丁內艱,耆民有「在漳守制」之請;度不可,則私為當丹霞書院以祀之。官至福建巡撫,謚「清惠」。同治七年,入祀「名宦」;「國史」有傳。
——選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宦績」四(清監司。
《網路文言文翻譯》

『肆』 葉泉州公傳文言文翻譯

泉州承寺奇景寺九十九井相傳僧突發奇想要挖掘百井認兆功虧其停止井幾處建築石塔凡蒼蠅飛塔論少都朝沒微差別山門口梅花石石光平枝梅影石隱藏每梅樹花影像花;葉候影樹葉;遇結影;花葉起落候影剩乾枯樹枝已寺魁星石近看沒遠遠望像幅淡黑色魁星圖要雨石綻水珠儼結魁星形狀種謬誤蓮花仙塗說記載惜屢屢見蘇鰲石都忘問

採納與否請君自便

『伍』 幫忙文言文翻譯一下

泉州承天寺奇景很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傳一僧突發奇想,要挖掘百井認為兆,後來功虧其一而停止。井上有幾處建築石塔,凡是蒼蠅飛到塔上,無論多少,頭都朝下,沒有有微小差別的。山門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一枝梅影在石頭上被隱藏了。每年梅樹開花時,影像上也有花;長葉的時候,影上有樹葉;遇到結子時,影上有子;如果花葉和你一起落的時候,就影上只剩下乾枯的樹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看沒什麼,遠遠望去像一幅淡黑色魁星圖。到天將要下雨時,石上綻出水珠,也儼然結成一個魁星的形狀。這種謬誤蓮花仙塗說上有記載,可惜屢屢見到蘇鰲石,都忘了一問的。

採納與否,請君自便

『陸』 泉州最近5年的文言文

那肯定的了

『柒』 詹體仁,字元善文言文翻譯

宋史詹體仁傳
【原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綎,與胡宏、劉子翚游,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謝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於朝。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餘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餘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鬱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丕敘彝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為援立計。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餘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御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凶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餘人,皆當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雲。
論曰:彭龜年、黃裳、羅點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黃度、林大中亦能守正不阿,進退裕如。此數臣者,皆能推明所學,務引君以當道,可謂粹然君子矣。陳騤論事頗切時病,詹體仁深於理學,皆有足稱者。然騤嘗詆譏呂祖謙,至視趙汝愚、劉光祖為仇,而體仁乃能以朱熹、真德秀為師友,即其所好惡,而二人之邪正,於是可知焉。
(《宋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參考譯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其父詹忄造,與胡宏、劉子翚交遊甚多,被調任贛州信豐縣尉。金人背棄盟約後,詹忄造拜見張浚陳述了滅金之計,張浚召他為屬下。詹體仁在隆興元年(1163)考中進士,被調任饒州浮梁縣尉。郡府呈上詹體仁捕捉盜寇的立功狀建議加以賞賜,詹體仁說:「因此而受賞,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謝絕了賞賜。詹體仁任泉州晉江縣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薦詹體仁。詹體仁進入朝中為太學錄,被升為太學博士、太常博士,調任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後,詹體仁任提舉浙西常平官,拜為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任司農少卿。詹體仁奏請蠲除各郡積欠的應交納的賦稅一百餘萬。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進入大冶境,他們用鐵鑄錢,剽掠財物,騷擾百姓。詹體仁告誡駐地軍隊統帥「:這里離京師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請示得到迴音,敵人的勢力已十分囂張了。應立即加以討伐。」統帥按照他的意見行事,亂黨全部散去。
詹體仁拜為太常少卿,他晉見光宗對話時,首先就陳述父子之間恩情至為深厚的道理,說:「《易經》在《家人卦》之後就是《睽卦》,《睽卦》的上九爻辭說:『見到滿身是泥的豬,觀到裝滿著鬼的一輛車子,先張開弓,又放下弓,因為不是敵人,卻是親家迎婚。前行,遇雨則吉祥。』當人極度懷疑而至迷惑時,凡有所見都以為是敵人,卻不知道其實是他們的親人啊。孔子解釋道:『遇雨則吉祥,是因為種種疑惑都沒有了。』大體說來,人倫天理,會有隔閡卻不會中斷消失,當其正處在隔閡不通之時,人們就會心情不暢,郁悶煩亂,似乎難以終日,等到突然清醒明白,煩郁一下子消融釋放,如遇霖雨,這是何等歡悅舒暢啊!竊以為陛下神人之心光明融和,聖者之度恢宏豁達,所有懷疑之事,一朝渙然而解而有如撥開的霧,見及日月,好好地暢述天倫之情,以承接太上皇和皇太後的歡心,以滿足億萬人民的期望。」當時皇上因為心中疑慮成疾,很久沒有到重華宮去看望孝宗,所以詹體仁引用《易》人與人相互離別孤獨的經義,來開導寬解皇上的心。
孝宗駕崩,詹體仁率領同僚上疏堅決反對光宗做出的決定,請皇上到重華宮親自主持祭禮,其言辭十分懇切。當時趙汝愚將要制定大策,外庭無人參加商議,趙汝愚密令詹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把意見傳達給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聽政定下決策。寧宗登位後,天下安定,詹體仁與各位賢者私下稱贊趙汝愚做出了大貢獻。
當時討論大行皇帝謚號,詹體仁說:「壽皇聖帝事奉德壽皇二十多年,奉獻了天下所能有的最好的奉養,居喪三年間,不穿常服,漢唐以來從未有過,應贈謚號『孝』。」最終採用了詹體仁的意見。孝宗將要被入殮,詹體仁說:「永阜陵地勢低下,不能使神靈得以妥善安置。」詹體仁與宰相意見不同,被任命為太府卿。不久為直龍圖閣、福州知州,言官竟由於他以前議論過山陵之事而罷免了他。詹體仁退任後居住在較川,每天以經史自娛,人們沒有能窺視到他的內心的。
起初,詹體仁出使浙右,當時蘇師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後倚仗韓侂胄的勢力躋身為大官,到這時他派人來獻殷勤。詹體仁說:「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災禍來到沒有幾日了,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蘇師旦果然失敗。
詹體仁恢復直龍圖閣、靜江府知府之職,擱置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免雜賦八千。詹體仁被任守鄂州,拜為司農卿,又任總湖廣餉事之職。當時年成不好百姓難以吃飽,詹體仁不等請示,自做主張發放倉中糧食以賑濟百姓,事情過後才報告皇上得知。
韓侂胄建議擴大疆域,一時間大家爭相談論軍事以謀求進升。詹體仁上書給朝廷,說軍隊不可以輕舉妄動,應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皇甫斌自以為是將家之子,好談兵,詹體仁與屬下談論時說他必定失敗,結果果然如此。開禧二年(1206),詹體仁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詹體仁特別聰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覽群書。少年時跟隨朱熹學習,以心存良知、慎於獨處時之所為為根本。寫文章明白暢達,窮究各種道理。周必大當政時,詹體仁曾上疏推薦了三十多個人,都是當時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劉德秀早年跟隨他游歷,曾問以居位治民之法,詹體仁說:「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就心中無愧,平心就不會有偏袒。」世人信服他的言論正確。
參考:http://www.fox2008.cn/ebook/bh24s/20宋史/mydoc311.htm

『捌』 宋史顏師魯傳文言文翻譯

實在找不到翻譯,原文又太長,容後再翻。
宋史顏師魯傳
【原文】
顏師魯,字幾聖,漳州龍溪人。紹興中,擢進士第,歷知莆田、福清縣。嘗決水利滯訟,辟陂洫綿四十里。歲大侵,發廩勸分有方而不遏糴價,船粟畢湊,市糴更平。鄭伯熊為常平使,薦於朝,帥陳俊卿尤器重之。召為官告院,遷國子丞,除江東提舉。時天雨土,日青無光,都人相驚,師魯陛辭,言:「田裡未安,犴獄未清,政令未當,忠邪未辨,天不示變,人主何繇省悟!願詔中外,極陳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銷患未形。」上韙其言。
尋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細民至以雞豚罌榻折產力,遇役輒破家。師魯下教屬邑,預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寬比限,免代輸,咸便安之。鹽課歲百鉅萬,本錢久不給,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師魯撙帑緡,盡償宿負,戒官吏毋侵移,比旁路課獨最。上謂執政曰:「儒生能辦事如此。」予職直秘閣。農民有墾曠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為己利,師魯奏:「但當正其租賦,不應繩以盜種法,失劭農重本意。」奏可,遂著為令。
入為監察御史,遇事盡言,無所阿撓。有自外府得內殿宣引,且將補御史闕員,師魯亟奏:「宋璟召自廣州,道中不與楊思勖交一談。李鄘恥為吐突承璀所薦,堅辭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論其才,立身之節,當以璟、鄘為法。今其人朋邪為跡,人所切齒,縱朝廷乏才,寧少此輩乎?臣雖不肖,羞與為伍。」命乃寢。繼累章論除職帥藩者:「比年好進之徒,平時交結權幸,一紆郡紱,皆掊克以厚包苴,故昔以才稱,後以貪敗。」上出其疏袖中,行之。
十年,繇太府少卿為國子祭酒。初,上諭執政擇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學,故有是命。首奏:「宜講明理學,嚴禁穿鑿,俾廉恥興而風俗厚。」師魯學行素孚規約,率以身先,與諸生言,孳孳以治己立誠為本,藝尤異者必加獎勸,由是人知飭勵。上聞之喜曰:「顏師魯到學未久,規矩甚肅。」除禮部侍郎,尋兼吏部。
有旨改官班,特免引見。師魯獻規曰:「祖宗法度不可輕馳,願始終持久,自強不息。」因言:「賜帶多濫,應奉微勞,皆得橫金預外朝廷會,如觀瞻何?且臣下非時之賜,過於優隆;梵舍不急之役,亦加錫齎。雖南帑封樁不與大農經費,然無功勞而概與之,是棄之也。萬一有為國制變禦侮,建功立事者,將何以旌寵之?」高宗喪制,一時典禮多師魯裁定,又與禮官尤袤、鄭僑上議廟號,語在《袤傳》。
詔充遺留禮信使。初,顯仁遺留使至金,必令簪花聽樂。師魯陛辭,言:「國勢今非昔比,金人或強臣非禮,誓以死守。」沿途宴設,力請徹樂。至燕山,復辭簪花執射。時孝宗以孝聞,師魯據經陳誼,反復慷慨,故金終不能奪。
遷吏部侍郎,尋除吏部尚書兼侍講,屢抗章請老,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泉州。台諫、侍從相繼拜疏,引唐孔戣事以留行。內引,奏言:「願親賢積學,以崇聖德,節情制欲,以養清躬。」在泉因任,凡閱三年,專以恤民寬屬邑為政,始至即蠲舶貨,諸商賈胡尤服其清。再起知泉州,以紹熙四年卒於家,年七十五。
師魯自幼莊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為番禺簿,喪父以歸,扶柩航海,水程數千里,甫三日登於岸,而颶風大作,人以為孝感。常曰:「窮達自有定分,枉道希世,徒喪所守。」故其大節確如金石,雖動與俗情不合,而終翕然信服。嘉泰二年,詔特賜謚曰定肅。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八·顏師魯傳》

『玖』 詹體仁傳文言文翻譯

宋史詹體仁傳
【原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綎,與胡宏、劉子翚游,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謝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於朝。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餘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餘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鬱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丕敘彝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為援立計。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餘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御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凶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餘人,皆當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雲。
論曰:彭龜年、黃裳、羅點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黃度、林大中亦能守正不阿,進退裕如。此數臣者,皆能推明所學,務引君以當道,可謂粹然君子矣。陳騤論事頗切時病,詹體仁深於理學,皆有足稱者。然騤嘗詆譏呂祖謙,至視趙汝愚、劉光祖為仇,而體仁乃能以朱熹、真德秀為師友,即其所好惡,而二人之邪正,於是可知焉。
(《宋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參考譯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其父詹忄造,與胡宏、劉子翚交遊甚多,被調任贛州信豐縣尉。金人背棄盟約後,詹忄造拜見張浚陳述了滅金之計,張浚召他為屬下。詹體仁在隆興元年(1163)考中進士,被調任饒州浮梁縣尉。郡府呈上詹體仁捕捉盜寇的立功狀建議加以賞賜,詹體仁說:「因此而受賞,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謝絕了賞賜。詹體仁任泉州晉江縣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薦詹體仁。詹體仁進入朝中為太學錄,被升為太學博士、太常博士,調任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後,詹體仁任提舉浙西常平官,拜為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任司農少卿。詹體仁奏請蠲除各郡積欠的應交納的賦稅一百餘萬。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進入大冶境,他們用鐵鑄錢,剽掠財物,騷擾百姓。詹體仁告誡駐地軍隊統帥「:這里離京師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請示得到迴音,敵人的勢力已十分囂張了。應立即加以討伐。」統帥按照他的意見行事,亂黨全部散去。
詹體仁拜為太常少卿,他晉見光宗對話時,首先就陳述父子之間恩情至為深厚的道理,說:「《易經》在《家人卦》之後就是《睽卦》,《睽卦》的上九爻辭說:『見到滿身是泥的豬,觀到裝滿著鬼的一輛車子,先張開弓,又放下弓,因為不是敵人,卻是親家迎婚。前行,遇雨則吉祥。』當人極度懷疑而至迷惑時,凡有所見都以為是敵人,卻不知道其實是他們的親人啊。孔子解釋道:『遇雨則吉祥,是因為種種疑惑都沒有了。』大體說來,人倫天理,會有隔閡卻不會中斷消失,當其正處在隔閡不通之時,人們就會心情不暢,郁悶煩亂,似乎難以終日,等到突然清醒明白,煩郁一下子消融釋放,如遇霖雨,這是何等歡悅舒暢啊!竊以為陛下神人之心光明融和,聖者之度恢宏豁達,所有懷疑之事,一朝渙然而解而有如撥開的霧,見及日月,好好地暢述天倫之情,以承接太上皇和皇太後的歡心,以滿足億萬人民的期望。」當時皇上因為心中疑慮成疾,很久沒有到重華宮去看望孝宗,所以詹體仁引用《易》人與人相互離別孤獨的經義,來開導寬解皇上的心。
孝宗駕崩,詹體仁率領同僚上疏堅決反對光宗做出的決定,請皇上到重華宮親自主持祭禮,其言辭十分懇切。當時趙汝愚將要制定大策,外庭無人參加商議,趙汝愚密令詹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把意見傳達給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聽政定下決策。寧宗登位後,天下安定,詹體仁與各位賢者私下稱贊趙汝愚做出了大貢獻。
當時討論大行皇帝謚號,詹體仁說:「壽皇聖帝事奉德壽皇二十多年,奉獻了天下所能有的最好的奉養,居喪三年間,不穿常服,漢唐以來從未有過,應贈謚號『孝』。」最終採用了詹體仁的意見。孝宗將要被入殮,詹體仁說:「永阜陵地勢低下,不能使神靈得以妥善安置。」詹體仁與宰相意見不同,被任命為太府卿。不久為直龍圖閣、福州知州,言官竟由於他以前議論過山陵之事而罷免了他。詹體仁退任後居住在較川,每天以經史自娛,人們沒有能窺視到他的內心的。
起初,詹體仁出使浙右,當時蘇師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後倚仗韓侂胄的勢力躋身為大官,到這時他派人來獻殷勤。詹體仁說:「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災禍來到沒有幾日了,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蘇師旦果然失敗。
詹體仁恢復直龍圖閣、靜江府知府之職,擱置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免雜賦八千。詹體仁被任守鄂州,拜為司農卿,又任總湖廣餉事之職。當時年成不好百姓難以吃飽,詹體仁不等請示,自做主張發放倉中糧食以賑濟百姓,事情過後才報告皇上得知。
韓侂胄建議擴大疆域,一時間大家爭相談論軍事以謀求進升。詹體仁上書給朝廷,說軍隊不可以輕舉妄動,應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皇甫斌自以為是將家之子,好談兵,詹體仁與屬下談論時說他必定失敗,結果果然如此。開禧二年(1206),詹體仁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詹體仁特別聰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覽群書。少年時跟隨朱熹學習,以心存良知、慎於獨處時之所為為根本。寫文章明白暢達,窮究各種道理。周必大當政時,詹體仁曾上疏推薦了三十多個人,都是當時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劉德秀早年跟隨他游歷,曾問以居位治民之法,詹體仁說:「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就心中無愧,平心就不會有偏袒。」世人信服他的言論正確。
參考:
宋史/mydoc311.htm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