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掠

文言文掠

發布時間: 2020-11-22 08:32:59

① 焦飯遺母的文言文翻譯

一、譯文

陳遺極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主簿時,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次煮飯,就把鍋底的焦飯(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到家裡,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侵入吳郡,當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討。

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底的焦飯,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被孫恩打敗了,軍隊潰散,逃入山林沼澤,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做糧食的,有因為飢餓而死了的人。唯獨陳遺靠鍋底的焦飯活了下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對最孝順的人的報答。

二、原文

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時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三、出處

《世說新語》

(1)文言文掠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領孫恩趁機聚眾反晉。隆安五年(公元40年),孫思以兵士10餘萬,船隻2000多艘進攻建康。與晉廷所派劉牢之決戰於京口,孫恩大敗,損失慘重,再次退人海島。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孫恩舉軍攻臨海,失敗後投海自殺。

二、作品賞析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個偶然,但不可否認的是:陳遺在發生戰爭之前,確實是秉著他純厚的孝心去儲存鍋巴的。因此可見,不論這是不是上天對他的恩澤,陳遺那一顆純厚的孝心是無法取代的。

三、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

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著有《徐州先賢傳》10卷、《典敘》、《世說》10卷、《集林》200卷、《幽明錄》20卷、《宣驗記》13卷、《小說》10卷, 有《宋臨川王劉義慶集》8卷。《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② 急須高手幫忙翻譯篇古文!!!!

建文帝三年,燕王(就是朱棣)的軍隊進攻大名(應該是指首都)。第二年五月,燕軍到了長江以北,六月丁卯日,燕軍渡過長江。建文帝既擔憂又恐懼,有人建議他轉移到別的地方,以圖以後再復興。孝孺(應該就是蔣孝孺)極力主張守住京城來等待援兵,到情況沒有辦法挽回了,就為國家而死。乙丑日,金川門被打開(似乎是被另外一個什麼守門的王開的,好像叫谷王),燕軍進入京城,建文帝自焚了,當天,孝孺就被抓住投入監獄。一開始是這樣,明成祖(還是朱棣)向京城進攻時,姚廣孝就拿孝孺為依託,說:「攻打城下的時候,他肯定不投降,千萬別殺了他(有降恩的意思)。殺了他,天下的讀書人就沒了。」明成祖點了點頭答應了。到了這個時候就想讓孝孺為他(朱棣)起草詔書。把孝孺召到跟前來了,(孝孺)悲切的哭聲響徹了宮殿。明成祖親自從座榻上下來,勸慰他說:「先生您不要自討苦吃,我想效法周公輔佐成王(從前文看應該是指朱允文,就是建文帝)的故事而已。」孝孺說:「成王現在在哪呢?」朱棣說:「他已經自焚死了.」孝孺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為帝呢?」朱棣說:「國家應該依靠年齡最長的皇子(朱棣是朱允文的四叔,是上一輩的皇子)。」孝孺說:「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呢?」朱棣說:「這是我的家事。」示意左右的人給孝孺紙筆,說:「昭告天下的詔書,非您來起草不可!」孝孺把筆扔在地上,又哭又罵地說:「死就死了算了,詔書我不能起草!」朱棣火了,下令在市口殺了他。孝孺慷慨赴死,享年四十六歲。

水平有限,見諒。

③ 先是謝氏之金寶錦綉衣物器具,悉掠在蘭家,小娥每執舊物,未嘗不暗泣移時。,,,,文言文求翻譯

謝家從前金寶錦綉、衣物器具,全被搶到了申蘭家。小娥每當拿起那些舊物時,都要暗暗哭泣好久。

全篇為
李公佐《謝小娥傳》翻譯及原文
原文:
小娥姓謝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歲喪母,嫁歷陽俠士段居貞。居貞負氣重義,交遊豪俊。小娥父畜巨產,隱名商賈間。常與段婿同舟貨,往來江湖。時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與夫俱為盜所殺,盡掠金帛。小娥亦傷胸折足,漂流水中,為他船所獲。經夕而活。因流轉乞食至上元縣,依妙果寺尼凈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夢父謂曰:「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又數日,復夢其夫謂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書此語,廣求智者辨之,歷年不能得。
有僧齊物者,重賢好學,與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婦名小娥者,每來寺中,示我十二字謎語,某不能辨。」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詢訪其由。余曰:「『車①中猴』,『車』字,去上下各一畫,是『申』字,又申屬猴,故曰『車中猴』;『草』下有『門』②,『門』中有『東』③,乃『蘭』④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過,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畫,下有『日』,是『春』字也。殺汝父是申蘭,殺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慟哭再拜,書「申蘭、申春」四字於衣中,誓將訪殺二賊,以復其冤。
爾後小娥便為男子服,佣保於江湖間,歲余,至潯陽郡,見竹戶上有紙牓子,雲召佣者。小娥乃應召詣門,問其主,乃申蘭也。蘭引歸,娥心憤貌順,在蘭左右,甚見親愛。金帛出入之數,無不委娥。已二歲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謝氏之金寶錦綉,衣物器具,悉掠在蘭家。小娥每執舊物,未嘗不暗泣移時。蘭與春,宗昆弟也,時春一家住大江北獨樹浦,與蘭往來密洽。蘭與春同去經月,多獲財帛而歸。或一日,春攜文鯉兼酒詣蘭。是夕,蘭與春會,群賊畢至,酣飲。暨諸凶既去,春沉醉,卧於內室,蘭亦露寢於庭。小娥潛鎖春於內,抽佩刀,先斷蘭首,呼號鄰人並至。春擒於內,蘭死於外,獲贓收貨,數至千萬。初,蘭、春有黨數十,暗記其名,悉擒就戮。時潯陽太守張公,善娥節行,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選自《太平廣記》,有刪改)
【注】①「車」的繁體字為「車」。②「門」的繁體字為「門」③「東」的繁體字為
「東」④「蘭」的繁體字為「蘭」。
譯文:
小娥姓謝,豫章人,是商人的女兒,長到八歲時母親去世,許配給了歷陽的俠義之士段居貞。居貞剛強好勝,講究義氣,喜歡結交豪傑。小娥的父親積蓄了巨額的財產,隱姓埋名在商人當中;常跟女婿同舟販貨,往來於江湖之上。當時小娥年齡才十四,剛到成年。父親和丈夫就都被強盜殺死,金錢財物全被搶走。小娥也傷了胸部斷了腳,漂浮在水中,被別的小船救了上來,過了一夜才蘇醒過來。沒辦法小娥只好流浪乞討,到了上元縣,暫住在妙果寺的尼姑凈悟的房子里。當初父親剛死時,小娥夢見父親對自己說:「殺我的人是:『車中猴,門東草』。」又過了幾天,又夢見她的丈夫對自己說:「殺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小娥自己解釋不了這些話的含義,就常把這些話寫給別人看,廣泛地懇求那些有智慧的人解釋它,但經過一年也沒有人能解釋。
有一個和尚叫齊物,他重視賢人喜歡學習,和我很友好。有一天他告訴我說:「有個寡婦名叫謝小娥,每次來到寺里,都讓我看十二個字的謎語,但我解釋不了。」我於是就叫寺里的小童快去把小娥叫來,來後我就向她詢問事情的原由。我說:「『車中猴』,車字去上下各一畫,是『申』字(指繁體「車」字),申又屬猴,所以說『車中猴』。『草』下有『門』,『門』中有『東』,是「蘭」字。(指繁體『蘭』)又『禾中走』是穿『田』過,也是『申』字啊。『一日夫』呢,『夫』上再有一畫,下有『日』,是『春』字啊。殺你父親的是申蘭,殺你丈夫的是申春,足夠清楚了。」小娥非常悲痛地哭著,向我拜了兩拜,把「申蘭」、「申春」四個字寫在衣服里,發誓要尋找,殺死兩個賊人,來報自己的冤讎。
從這以後小娥便換裝穿上了男人的衣服,在江湖上給人當傭工。一年多後,來到了潯陽郡,看見竹門上有張紙招帖,上面說招收傭工。小娥於是應招到了那家。問那家的主人,竟是申蘭!申蘭領小娥回家,小娥心中雖然憤怒,外表卻裝得很恭順。在申蘭身邊,小娥很受愛護、信任,錢財的收入支出的數目,全都交給小娥掌握。這樣過了兩年多,申蘭竟不知道小娥是個女子!
謝家從前金寶錦綉、衣物器具,全被搶到了申蘭家。小娥每當拿起那些舊物時,都要暗暗哭泣好久。申蘭和申春是堂兄弟,當時申春家住在長江北面的獨樹浦,跟申蘭來往密切、融洽。蘭與春一起出去一個月,就能弄到很多錢財回來。有一天,申春帶著鯉魚和酒來到申蘭家。那天晚上,申蘭與申春聚會,群賊全來了,喝酒喝得很盡興。等到那些兇手都走了以後,申春大醉,躺在裡屋;申蘭也醉卧在院子里。小娥暗暗地把申春鎖在了內室,抽出佩帶的刀,砍下了申蘭的頭,然後呼喊哭叫把鄰人都引來。申春在裡屋被擒,申蘭死在屋外。起獲贓物贓款,數量達到千萬。當初,申蘭、申春有同夥數十人,小娥都暗暗記下了他們的姓名,這些強盜全部被抓,最後被處決。當時潯陽太守張公,很贊賞小娥的志氣和行為,就為她向上陳述了她的事跡,進行了表彰,於是小娥才未被處死。

④ 屈打成招 文言文 掠是什麼意思

拷打,拷問的意思。
《屈打成招》古文 劉擬山家失金釧,掠問小女奴,具承賣於打鼓者。又掠問打鼓者衣服、形狀,求之不獲,仍復掠問。忽承塵上微嗽曰:「我居君家四十年,不肯一露形聲,故不知有我,今則實不能忍矣。此釧非夫人不能檢點雜物,誤置漆奩中耶?」如言求之,果不謬,然小女奴已無完膚矣。擬山終生愧悔,恆自道之曰:「時時不免有此事,安能處處有此狐?」故仕宦二十餘載,鞠獄未嘗以刑求。 譯文: 劉擬山家丟了一隻金手鐲,就嚴刑拷打小女奴,小女奴只好承認(自己偷了)賣給了打著鼓子撿破爛的人。劉擬山又拷問小女奴那打鼓人的衣著長相,去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於是又拷問這個女奴。忽然他家屋裡天棚頂上有人輕聲咳嗽了一下說:「我在你家住了四十年,從來也不願露出身形聲音來,因此你不知道有我,今天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那個金鐲子是不是你夫人找東西時,錯放在漆盒子里了嗎?」按照那個聲音提醒的去找,果然找到了,然而小女奴此時已經被打得體無完膚了。劉擬山(因為這件事)終生愧疚後悔,常常對自己說:「時時難免有這種事,怎麼能處處有這樣的狐狸?」因此他當官二十多年,審理案子從來沒有刑訊逼供過。

⑤ 文言文翻譯 使賊得利恣意劫掠,

出處:《三國演義》 章節為「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這段話在,劉內關張投奔朱攜,在宛城圍剿黃容巾軍的那一段里。
原話是朱攜所說: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
翻譯:讓賊人認為形勢有利時就恣意劫掠,形勢不利時就投降官府:這樣做是助長敵人的氣焰,並非良策。

⑥ 文言文中征討伐襲侵略掠辨析

翻譯的內容都差不多 不給重復啊 這里就給你些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祭十二郎文 》

【通假字】1、羞=饈
2、世=逝
3、零丁=伶仃
4、斂=殮
5、曷=何重點詞

惟兄嫂是依:賓語前置句。
其又何尤:賓語前置句。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選擇疑問句。
嗚呼!其信然矣:感嘆句。
3.區別古今意義:
①明年,丞相薨 ②去年,孟東野往
③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④未可以為信也
⑤幾何不從汝而也 ⑥其無知,悲不幾時
2.下列各句中哪些字是通假字?怎樣理解?
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④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⑤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⑥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⑦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
3.區別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
①則待終喪而取以來 ②然後惟其所願
③吾其無意於人世矣
在誦讀中積累
重點實詞
銜(含著)哀致(表達)誠 掇汝而就(就職上任)
汝不果(成為事實、實現) 不克(能夠)蒙其澤
吊(撫慰)之孤 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恨)
活用
成家以致汝(使動,使家成,使汝來)
業其家(業,名詞用如動詞,繼承……的事業)
長吾女及汝女(養育,使……成長,可視為使動)
重要虛詞
其:
其能久存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表選擇的連詞)
其無知,悲不幾時(表假設的連詞)
乎:(助詞,表疑問或反問語氣,反問語氣見「其」的例句)
矣:其信然矣(判斷語氣,語氣較重)
文言實詞:孤、怙、孥、薨、輟、嗣、蒙、窆、尤等。
文言虛詞:其、抑、曷等。
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其又何尤」(賓語前置句),「嗚呼!其信然邪」(感嘆句),「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選擇疑問句),「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反問句),等等。

《後赤壁賦》

通假字
反而登舟
反:同「返」。返回。
俛而不答
俛:同「俯」,低頭。

古今異義
望 古義:農歷每月十五日 今義:看
顧 古義:拜訪 今義:看
不時 古義:隨時 今義:常常
披 古義:分開 今義:披上
謀 古義:商量 今義:計劃
識 古義:記住 今義:認識
鑷 古義: 整理 今義:(用鑷子)夾

詞類活用
歌 名做動 唱
寤 名做動
履 名做動

是歲十月之望(望:農歷每月十五日。),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從:跟隨,跟從。)予過黃泥之坂(坂:山坡。)。霜露既(既:已經。)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顧:看。)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已而:不久。)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狀:樣子。)如松江之鱸。顧(顧:拜訪。)安所(安所:這里指住的地方。)得酒乎?"歸而謀(謀:商量。)諸(諸:之於。)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不時:隨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識:讀作zhì,記住。)矣。

予乃攝(攝:整理。)衣而上,履(履:踩。)巉岩(巉岩:高峻險要的岩石。巉,讀作chán。),披(披:分開。)蒙(蒙:覆蓋。)茸(茸:這里指雜草。),踞(踞:蹲坐。)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馮夷:傳說中的水神。)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悄然:憂愁的樣子。)而悲,肅然(肅然:靜悄悄地樣子。)而恐,凜(凜:恐懼的樣子。)乎其不可留也。反(反:同"返",返回。)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適:恰好。)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玄:黑中帶紅。)裳縞(縞:白色。)衣,戛(戛:讀作jiá,象聲詞。)然長鳴,掠(掠:輕輕地擦過或拂過。)予舟而西也。
須臾(須臾:片刻,一會兒。)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蹁躚:輕快,有風采。),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俯:低頭。)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疇昔:過去,以前。疇,讀作chóu。)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寤:讀作wù,醒。)。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六國論》

詞類活用》
義不賂秦,堅持正義。形容詞作動詞
李牧連卻之:動詞的使動用法。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禮待。名為動。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為動。日削月割,以趨於亡。日:每天。名為狀。月:每月。名為狀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詞作動詞。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終,堅持到底。形容詞作動詞
《通假字》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通 饜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通倘

《特殊句式》
①趙嘗五戰於秦 ② 洎牧以讒誅③齊人勿附於秦 ④斯用兵之效也
事:侍奉。勢:形勢。為:治理。故事:舊例。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以趨於亡。以:而。其勢弱於秦於:比。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可以:可以憑借。 苟以天下之大以:憑著。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其勢弱於秦。介後句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禮待。名為動。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為動。日削月割,以趨於亡。日:每天。名為狀。 月:每月。名為狀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咽:咽喉。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例。 五、總結本文的基本文言知識:
其實:它實際上。 祖父:祖輩和父輩。至於:到……的結局。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咽:咽喉。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例。

病梅館記》龔自珍

通假字: 無
2、 古今異義的詞語: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
3、一詞多義:
⑴病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使動用法: 使……成為病態。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動,呈病態、成為病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形容詞,病態的,做「梅」的定語。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動,呈病態、成為病態。
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
名作動,呈病態、成為病態。

⑵欹、疏、曲
①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詞,傾斜、稀疏、彎曲。
②「梅以曲為美」,
「以欹為美」,
「以疏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傾斜的枝幹、稀疏的枝葉、彎曲的枝條。

4、常用實詞:
1.或(有的人) 2.欹 (傾斜)
3.固 (本來。「固也」:本來如此。)
4.詔 (宣告) 5 .號(號召)
6. 繩 (約束) 7.斫(砍削)
8.夭 (摧折) 9.鬻 (賣)
10.遏 (阻止、阻礙)11.烈(嚴重、酷烈)
12.既(已經、……之後) 13.悉(全)
14.埋(種植) 15. 棕縛(棕:棕繩。縛:束縛。)
16.詬厲(辱罵) 17.安(怎樣、怎麼)
18.暇(空閑) 19.窮(竭盡、用盡)

5、常用虛詞:
⑴以
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 把、拿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來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夠
(另一說法是:以,按,「以」後省略「之」,代病態的審梅標准。)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把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來、用來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憑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重價 來、用來
以五年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來、用來
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 來、用來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來、用來

⑵之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 取獨
(語法上失取獨,翻譯時仍可寫「的」,如汪鈺明《文言文三行編排本》就是這樣。)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的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取獨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它 代梅
縱之順之 它 代梅
必復之全之 它 代梅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的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它 代梅
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 的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的

二、語法部分
1、 特殊句式
⑴判斷句: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非……也)
予本非文人畫士 (……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 (……皆……)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 (……皆……)
⑵被動句:
甘受詬厲 (受:被)
⑶省略句:
予購三百盆, (「盆」後省「病梅」)縱之順之 (前面省主語「予」)
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前面省主語「予」)
⑷介詞結構後置:
悉埋於地 (悉於地埋,全在地里種植)

崤之戰《左傳》

理文言虛詞\\\'以\\\'、\\\'為\\\'、\\\'焉\\\'、\\\'其\\\'的用法
1.以
(1)勞師以襲遠 (而,連詞)
(2)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用、拿,介詞)
(3)遂墨以葬文公 (來,連詞)
(4)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志(用來,連詞)
(5)且吾不以一 掩大德 (因為,介詞)
2.為
(1)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做,動詞,所為,行動,名詞性短語)
(2)為吾子之將行也 (在,介詞)
(3)為從者之淹 (因為)
(4)何施之為 (表示疑問語氣,語氣助詞)
(5)萊駒為右 (擔任,動詞)
3.焉
(1)公辭焉 (他,代詞)
(2)有二陵焉 (表示肯定語氣,助詞)
(3)作收爾骨焉 (於之,到那裡,兼詞)
(4)君何辱討焉 (他們,代詞)
4.其
(1)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他們的,代詞)
(2)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人也 (它,指秦軍,代詞)
(3)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 (其中,代詞)
(4)事子取其麋鹿 (那裡的,指原圃中的,代詞)
(5)事其還也 (表示命令語氣,副詞)
(6)其為君乎 (難道,表示反問語氣,副詞)
二通假字:辟——避。躲避。通假字例: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崤之戰》)
墮——隳。毀棄。例:墮軍實而長寇讎也。(《崤之戰》)
鄉——向。對著。 例:穆公素服郊次,鄉師而哭。(《崤之戰》)
厲——(礪) 鄭穆公使視客館,使米載、厲兵、秣馬矣。

父 —— 甫 公使陽處父追之。

2、古今異義

1)晉文公卒2)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3)國可得也4)穆公訪諸蹇叔5)蹇叔之子與師6)夏後皋之墓也7)超乘者三百乘8)無禮則脫9)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10)以乘韋先11)為從者之淹12)未報秦施而伐其師13)彼實構吾二君

14)秦伯素服郊次

一、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1)若潛師以來:發兵

(2)秦師遂東:向東出發

(3)左右免胄而下:下車步行

(4)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做生意

(5)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絰: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晉於是始墨:同上

(9)先軫朝,問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諸原:竭盡全力

2、名詞作狀語: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詞作名詞:

(1)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

(2)入險而脫:險要的地方

4、動詞用作名詞:

(1)則束載、厲兵、秣馬矣:裝載之物

5、意動用法:

(1)秦不哀吾喪:以……為哀

6 、使動用法:

(1)勞師以襲遠:使……勞累

(2)而以貪勤民:使……勞

(3)彼實構吾二君:使……結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滿意

(5)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躲避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通「饜」,滿足 甘心

(3墮軍實而長寇讎 「隳」損害 毀壞

(4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通「縲」,捆綁犯人的繩子

(5)師而哭:通「向」

三、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 爾何知!

2、定語後置句:牛十二犒師

3、介詞結構後置:

(1)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2)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

(3)吾子淹久於敝邑

(4)敗秦師於餚

(5)使歸就戮於秦

1 . 根據下列詞的義項,分別寫出例句及其出處。
(1)脫:①脫下(攬裙脫絲履《孔雀東南飛》)
②擺脫、逃脫(百計營謀不能脫《促織》
③輕脫(輕則寡謀,無是脫《 之戰》
(2)替:①代替(以此替爺征《木蘭詩》)
②衰落(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舊唐書 . 魏徵傳》)
③廢棄、撤職(不替孟明《 之戰》)
(3)顧:①回頭看(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軻刺秦王》)
②看(群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③探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④關心、照顧(子布、元表各顧妻子《赤璧之戰》)
⑤思念(雖放流,眷顧楚國《屈原列傳》)
⑥但、不過,表轉折(顧吾念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反而、卻(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⑧顧念、注意(不顧而唾《 之戰》)

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要求准確無誤的翻譯)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1、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被……)。
2、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麼辦)、何如(怎麼樣)、如……何(把……怎麼樣)、得無……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3、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麼)、一何(何等、多麼)、何……之(怎麼……這樣啊)唯……是(強調語氣。如唯利是圖。「是」起賓語前置作用,無意義,「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等。)
4、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乎(難道不、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比誰更......)何......為(為什麼……......呢)何……之(如何罪之有)不亦……乎(不是……嗎)以……為(把……怎麼樣)

⑦ 緊急...文言文翻譯 1獨械四卒掠之,趨作誣狀,徇兩營以安之. 2穎暴,又欲資異謀,使按之,坐盜死者十八人,

同學,翻譯古文要看上下文滴,以後記得先上網查一下出處再聯繫上下文自己細細內看看。兩句均容出自曾鞏的 刑部郎中張府君神道碑。

1、原文 「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兩營變。佐吏駭,輩入府,府君徐出,獨械四卒掠之,趨作誣狀,徇兩營以安之。」
意為:到了晚上,有四個士兵偷偷摸摸的來衙門告狀(古人做官,前面辦公,是衙,後面睡覺,是宅),說有兩營的禁軍兵變了。下面的幹部和辦事員們大驚失色,紛紛跑到張府君(看前文此人叫張保雍,時任知州)家裡問他拿主意。張大人不慌不忙,負手而出後,居然喚左右 「拿下這四個士兵,然後用刑,很快屈打成招,用這樣的方法暫時安定下了變亂的兩營禁軍」。
2、原文「有馮異以化黃金干太後,得奉職監鄂州稅,知州歐陽穎事之曲恭。武昌置場中市民炭,常時吏先署入抄文為足,而實尚留民家不入,比漕發,乃直取載之,以為故。穎暴,又欲資異謀,使按之,坐盜死者十八人,」

意為:鄂州知州歐陽穎刻意逢迎那個走太後路線的馮稅監,在漕運工作中用不正當手段牟利。「歐陽穎貪腐事件暴露後,他還想花錢設法減罪,結果被逮個正著,受其影響,整個腐敗案件牽連了十八個人被判死刑。」

⑧ 文言文中帶掠的句子

唐·褚亮《臨高台》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學問從實地上用功,議論內自然確有根據;若浮容光掠影,中無成見,自然隨波逐流,無所適從。(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掠,奪取也。——《說文新附》

按:掠是「略」的分別字,以別於經略、簡略的略

已惡而掠美為昏。——《左傳·昭公十四年》

輸掠其聚。——《左傳·昭公二十年》

幾世幾年,剽掠其人。——杜牧《阿房宮賦》

毒掠百姓。——《南史·柳仲禮傳》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滿井游記》

掠江東南去。——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浮光掠影。——清·馮班《滄浪詩話糾謬》

砍伐;砍 [cut]

[武松]趕上一刀,掠斷了馬腳。——《水滸傳》

梳理 [comb]

鏡兒里不住照,把須鬢掠了重掠。——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⑨ 文言文中的剽掠子女是什麼意思

掠奪孩子和女人
掠奪兒子和女兒
這兩句翻譯放入原文,看哪一句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