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戰文言文
① 初中文言文技巧
初中文言文知識梳理
冊數 篇目 作者?出處 重點實詞 常考翻譯句 常考默寫句
七
上 《論語》六則 《論語》的體裁:語錄體。它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學術經典。 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人不知而不慍(慍:怨恨,心裡不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殆:危險或疑惑);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憑什麼);默而識之(識:記住);擇其善者而從之(從:採納,聽從)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的意思。
2.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說新語》兩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去:離開。乃:才);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約定 。 委:舍棄);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拉 。 顧:回頭看);尊君在不?(「不」通「否」);幸尚寬(幸:幸而,恰巧);王欲舍所攜人(舍:扔掉,拋棄);既已納(納:接納,接受)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遂攜拯如初。
《賣油翁》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善:擅長;自矜:自誇;釋:放下;忿然:氣憤地;瀝:注; 1.爾安敢輕吾射?
2.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三峽》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略無闕處(闕:同「缺」);雖乘奔御風(雖:雖然;奔:這里指快跑的馬);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至於夏水襄陵(到)良多趣味(良:真,實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3.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七下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在,在乎,在於;斯:代詞,這;馨,這里指品德高尚;鴻:大;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勞形:使身體勞累,形,身體。勞,使動用法;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呢?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雲:「何陋之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周無公集》 甚蕃:很多;獨:僅,只;予:我;濯:洗滌;妖:美麗而不莊重;褻玩:玩弄;謂:認為,以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強項令》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蒼頭:家奴;駐車叩馬:攔住車馬,駐,停留,叩,拉住,勒住;因格殺之:因,於是,說,格殺,擊打;理天下:理,治理;流血被面:被面,覆蓋了臉,滿臉;妻子:妻子和兒子;震慄:害怕得發抖。 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包拯》 元?脫脫 第歸,殺而鬻之:第,但,只管;鬻,賣;尋復有告私殺牛者:尋,不久;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知,掌握,主持;拯命制者才足供數:才,僅僅;經造庭下:造,到,往;不從吾志:從,聽從;.惡吏苛刻,務敦厚:惡,憎恨,討厭;務,追求。 1.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2.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
3.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
八上 《小石潭記》 唐朝?柳宗元《柳河東文集》 水尤清冽(清冽:清澈);佁然不動(佁然:愣住的、靜止的樣子);從小丘西行(向西);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 、像長蛇爬行那樣);明滅可見(或現或隱);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互(交錯不齊);日光下徹(向下);影布石上(照映);隸而從者(隨從、跟從);以其境過清(因為、凄清)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文中與《與朱元思書》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記承天寺夜遊》 宋?蘇東坡 念無與為樂者(念:考慮,想到)欣然起行(欣然:愉快地,高興地);蓋竹柏影也(蓋:表猜測,相當於「原來是」); 但少閑人(但:只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描寫承天寺優美夜景的句子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戰國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告子下》 法家拂士(拂:bì 弼,輔弼。);衡於慮(衡:héng 橫,梗塞,指不順。);所以動心忍性(忍:使……堅韌。);而後作(作:奮起,有所作為。)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過恆亡。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劌論戰》 《左傳》 間,參與;靡,倒下;鄙,目光短淺;孚,為人所信服;加,虛誇,以少報多;再,第二次;既,已經;雖,即使;獄,案件;盈,充滿、士氣正旺盛 1.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什麼?
八下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昳麗:光艷美麗;窺:照;旦日:第二天;美我:認為我美,「美」字是意動用法;私:偏愛;蔽:愛蒙蔽而不明;面刺:當面指責,面是名詞作狀語;聞:使……聽到,是使動用法;間進:偶然進來;期年:滿一年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巨,皆以美於徐公。
2.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明日,徐公來,鄒忌通過比較,得出的一個什麼結論是?
《細柳營》 西漢?司馬遷?《史記》 上自勞軍:勞,慰問,犒勞;軍士吏被甲:被,同「披」指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天子且至:且,將要;居無何:過了不久;上使使持節:使1,派遣;使2,使者,使臣;將軍約:約,規定;徐行:徐,緩慢地,指行動從容不迫;既出軍門:既,已經;大入邊:大,大規模,大舉;銳兵刃:銳,銳利,課文中是「使……鋒利」的意思;改容式車:改容,改變神情;襲而虜也:虜,俘虜 1.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2.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桃花源記》 東晉?陶淵明《陶淵明集》 緣:沿,沿著;異之 :對見到的景物感到詫異;窮:盡,這里是走到盡頭的意思;才通人:僅僅能通過一個人;儼然:整齊的樣子;屬 :類;交通互相通達;咸:都;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不要說;問訊:詢問消息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不足為外人道也。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文中描寫桃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體現祥和安樂的社會環境的句子是 。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範文正公集》 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模。制,規模。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 暉,日光。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備,詳盡。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一,全。 何極:哪有窮盡。 檣傾楫摧:桅倒下,槳斷折。 鬱郁:形容香氣很濃。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即在輕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 微斯人:沒有這種人。微,無、沒有。 吾誰與歸: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 1.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
九上 《秋水》 戰國?《莊子》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許多河流注入黃河。灌,注入。河,黃河。不辯牛馬:分辨不清牛和馬。辯,分辨,現在寫作「辨」。欣然:高興的樣子。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為天下盛美的東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己,自身。東面而視:面向東觀看。面,面向,朝向。視,看。望洋:抬著仰望的樣子。野語:俗語,俗話。莫己若:即「莫若己」,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間:認為孔子的學識少。輕伯夷之義:認為伯夷的道義輕。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1.「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捕蛇者說》 唐?柳宗元《柳河東文集》 去死肌:去除壞死的肌肉。歲賦其二:每年徵收兩次。賦,徵收,斂取。當其租入:抵他的稅收。當,抵。爭奔走焉: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爭,爭先恐後。奔走,忙著去做(某種事情)。三世:三代。父子相繼叫一世。死於是:死在這件事上。若毒之乎:你痛恨這事嗎?毒,痛恨,怨恨。蒞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治理。更若役:更換你的差役。役,勞役,給官府出勞力做事。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積於今:累計到現在。積,一年一年地累計起來。殫其地之出:把他們土地上的出產全部交出去。竭其廬之入:他們家裡的收入全部交出去。廬,房舍,家。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壓著,形容死的人多。藉,鋪,墊。今其室十無一焉:現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嘩然而駭:喧鬧叫嚷著驚攏(鄉村的氣勢)。雖雞狗不得寧焉: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謹食之:小心地喂養它。 1.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3.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4.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論語》十則 《論語》的體裁:語錄體。它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學術經典。 謀:為解決別人的難題出謀劃策。忠:誠心誠意。習:溫習。處:據有,取。所惡:厭惡,討厭。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見賢思齊:見到賢人,就思考怎樣與賢人的德行一致。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1.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任重而道遠, ,不亦樂乎? ,不亦遠乎?
《魚我所欲也》 戰國?孟子 得:表示客觀上的可能。苟:苟且。這里指為了生而不擇手段。惡:討厭,厭惡。故:所以。由是:由於這個原因。是故:因為這個緣故。獨:只。呼爾:盛氣凌人喊叫的樣子。萬鍾:優厚的俸祿。奉:侍奉。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本心:天性,天良;本來的心願。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九下 《古文二則》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辟:徵召。當:當……時候。舉:推舉,選拔。之:往,到。遷:晉升或調動官職。故:從前。遺:贈送。或:有人。厚:優厚。便宜:指對國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擬。雖:雖然。用:任用。竟:整。選舉:選賢任能。 1.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
2.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
3.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
《與朱元思書》 南朝梁?吳均 風煙:指煙霧。共色:同樣的顏色。俱:都。許:表約數,相當於「光景」「左右」。獨絕:獨一無二;絕,極點。從流飄盪: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從,隨著、跟從。縹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甚箭:比。若奔:像,飛奔的馬。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不窮:盡;無絕:停止。可見:同「現」,顯現,顯露。直指: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寫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
2.
《莊子》二則 戰國?《莊子》 時:常常,時常。德:恩,恩情。七竅: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稱七竅。已:停止,這里指訓練完畢。方:正。恃:憑著,依靠。猶:仍然。應:作出反應。響:聲響,這里指雞的啼叫。影:影子,指別的雞走近來。疾視:怒目而視。無變:沒有反應了。德:指精神。異:別的。應:應戰。反走:轉身逃跑。 1.「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
2.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出師表》 三國?諸葛亮 崩殂: 帝王死。光先帝遺德: 發揚光大。菲薄: 輕視。恢弘:發揚擴大。引喻適義:稱引 恰當。陟(獎)罰(懲罰) 臧(善)否(惡)。異同 :不同。刑賞:罰。昭…..之理 顯示 治理 (8)淑均:善良公正。傾頹:傾覆衰敗。傾覆:兵敗。布衣:平民。躬耕:親自。。聞達:做官揚名。猥:辱(這里指:降低身份)。驅馳:奔走效勞。夙夜:早晨。不毛:荒涼的地方。庶竭:希望 。駑(劣馬)鈍(刀刃不鋒利): 比喻才能平庸。攘除:鏟除。。彰:表明。斟酌損(減少)益(增加): 考慮。慢:怠慢。以彰其咎 表明 過失。以咨諏善道:詢問。雅言:正確。臨表涕零:面對 眼淚。之秋:時。良實:善良、誠實的人。偏私:偏愛私心。優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3.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5.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2.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3.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關鍵呢還是要把知識掌握了,還有就是積累,這樣才能學好語文,我看過一篇學習性的文章,應該對你的語文知識提高有幫助,你可以去看看,你網路搜「世界盃」與學習方法演講錄,希望你的語文越學越好哦,加油!!
② 我本無心與你為敵,但你偏偏要惹惱我,我不得不應戰;有沒有哪句古文或者成語來形容這個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指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刮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因此覺得這句話不是很妥當。
覺得用「逼上樑山」比較貼切~~
③ 文言文閱讀。王問於將軍李信曰:「吾欲取荊 ① ,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
1.B 2.C 3.C 4.(1)有人說:「將軍討封賞也太過分了!」 (2)楚人聽說王翦增兵攻來,於是調動了全國兵力來抵抗;王翦堅守營壘不與楚人交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