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江水文言文閱讀答案

江水文言文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09:00:22

㈠ 水經注•江水注文言文翻譯

水經注•江水注譯文,供參考:
江水又東徑黃牛,流經廣溪峽,這就是三峽的開端.峽谷中有瞿塘、黃龕兩處險灘。這個峽谷從過去大禹開鑿疏通江水,郭景純叫做巴東之峽的那個峽谷。
江水又向東去,經巫峽,杜宇所鑿用以疏通江水的峽谷。江水經過峽谷向東,又經新崩灘。這座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裂,晉太元二年又崩裂。在崩塌的時候,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湧起幾十丈的巨浪。現在險灘上都還有石塊,有的圓的像竹簍子,有的方的像房屋,都是山體崩裂掉下來,致使湍流激起波瀾,所以叫做「新崩灘」。這個斷崖所殘留的部分,和其它眾多山嶺相比,還算是聳立突出的。再往下十多里,有一座大巫山,不單是三峽所沒有的,就算和岷山、峨眉山都能一比高低,與衡山、九疑山可一決雌雄。群山像翅膀一樣靠著它,一起直指青雲,它更接近銀河,和群山一辨優劣。西面,就是巫山。 這之間首尾長六十里,叫做巫峽,是借山起的名。
從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向東,流經流水灘。這里的水都湍急異常,魚鱉都不能游弋yi,行人常常感到苦惱,他們編成歌謠:「灘頭用盡力氣與水相持,突然之間就會被水淹沒與家人永別。」袁山松說:「從四川到這里,五千多里,順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東流,經過宜昌縣的北面,縣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北臨大江,與夷陵遙相對應。
江水又向東流,經過狼尾灘,又經過人灘。袁山松(晉朝著名文人)說:「這兩個岸灘相距二里遠。人灘,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許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沒冬天露出來,這些石頭,有好幾十步(步:古時長度單位)遠,都是人臉的形狀,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紋絡清晰的,頭發鬍子都能分辨出來:因此叫做「人灘」。
江水又向東,經過黃牛山,山下有一個險灘叫黃牛灘。南岸重重疊疊的山嶺一層層聳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間有塊石頭,顏色像一個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看上去非常鮮明。因為人難以到達,不能夠窮究實際情況。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紆洄曲折,即使走上兩天兩夜,還能望到這個石頭,所以走路的人編成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下出發,晚上還在黃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黃牛山還是像原來一樣看得清楚。」說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長的路後)回頭望去黃牛山還像原來一樣。
江水又向東,經過西陵峽。《宜都記》里說:「從黃牛灘向東進入西陵峽,至西陵峽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兩岸山脈高峻、重重疊疊,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見日月,絕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頭是彩色的,形狀大多像一些東西。樹木高大茂密,猿鳴特別清越,在山谷中傳響,清脆的聲音傳送不絕。」所說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說:「常聽說峽中水流湍急,記錄下來的或口口相傳的都是拿恐懼相警戒,不曾有人稱贊山水的美麗。等到我來到這個地方,並感到欣喜以後,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那重重疊疊秀麗的山峰,奇特的構造,怪異的形狀,本來就難以用語言來描繪。林木陰森肅穆,鬱郁蔥蔥,仰頭欣賞,俯身體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連了兩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從未有過。自從高興地看到這個奇特的景觀,山水如果有靈性,也應當一定會象遇到知己一樣高興!

㈡ 求有關江水的詩歌和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裡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問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淥水曲 李白

淥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
愁殺盪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㈢ 文言文《江水》「袁山松曰……」的翻譯

水經江水注 酈道元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叄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漢灘,其峽蓋自
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
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
崩灘」。其頹崖所餘,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叄峽所
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叄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 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
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青倒影。絕 多生檉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
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叄峽巫峽長,猿鳴叄
聲淚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東界峽,盛弘之謂之空泠峽。峽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間遠望,勢交嶺表,有五六峰,參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俗傳
兩郡督郵爭界於此。江水歷峽,東逕宜昌縣之插下。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北臨大江,與夷陵相對。江水
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 ,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
發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
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紆洄,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叄朝叄
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
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十許丈,其石采色形容,
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叄峽,
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 秀峰,奇構異形,
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
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
(一)自「江水又東逕廣溪峽」至「夏後疏鑿者也」
記敘三峽之首乃廣溪峽。
(二)自「江水又東逕巫峽」至「蓋因山為名也」
記敘巫峽因山為名。
(三)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至「猿鳴三聲淚沾裳」
記敘三峽四時山景。
(四)自「江水自建平至東界峽」至「東逕宜昌縣之插灶下」
記敘東界峽有奇石。
(五)自「江水又東逕流頭灘」至「上水百日也」
描寫流頭灘上水之難。
(六)自「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至「因名曰人灘也」
記敘人灘石景。
(七)自「江水又東逕黃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記敘黃牛山、灘附近江水紆洄。
(八)自「江水又東逕西陵峽」至「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記敘西陵峽山水之美

㈣ 文言文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的翻譯

原文: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一縣治,江之南岸也。北臨大江,與夷陵相對。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 ,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譯文:
江水又向東流去,流經宜昌縣的北面。有一個縣的治所(即縣衙所在地),設在江的南岸,北面對著大江,與夷陵隔江相對。
江水又往東流,流經狼尾灘,又流經人灘。袁山松說:「這兩個險灘相距二里。人灘,江水極為湍急。江南岸有許多青色大石,夏天被洪水淹沒,冬天露出水面。這些石頭 ,在幾十步之內,全都呈現人臉的形狀,有的大,有的或小;那些形象清晰的,胡須頭發都具備:因此叫做人灘。」

㈤ 文言文《西陵峽》閱讀答案。

1。解釋來下面句中的加點的自詞。
(1)逕西陵峽 的逕( 經過 )
(2)泠泠不絕 的絕( 停止 )
(3)常聞峽中水疾 的疾( 快 )
(4)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 的悉 ( 都)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類。
翻譯: 壁上的石頭的顏色和狀態,有很多類似某種什麼東西的形狀
(2)及余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
翻譯:一到那裡,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3。根據劃線句,寫出一個你由此所聯想到的古詩名句。
劃線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4。選文描繪了西陵峽的哪些景物?寫出了西陵峽怎樣的特點。
山水,絕壁,石,林木,猿鳴。 寫出西陵峽水流湍急,山水曲曲折折,險的特點。
只是代表個人見解,回答的也不是百分之百。

㈥ 《水經注·江水》的閱讀答案

江水又向東流去,經過黃牛山,山下有一座灘,名叫黃牛灘。南岸層層的山嶺聳立著,最遠的高山上有一塊岩石,像是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岩石本來已經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迴曲折,雖然路上過了兩夜,還能望見這東西。所以過路人的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三天三夜,黃牛山看起來還是原來一樣。」早上出發的時候看見黃牛(石頭),夜晚住宿時還是看到黃牛.三天三夜,還能看到它.形容岩石很高,江流湍急,迂迴曲折。

1.徑:同經;究:探究,勘察;負:背。
2.最外面高高的懸崖上有一塊石頭形狀像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很逼真);
3.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徑信宿,猶望見此物。
4.說明黃牛灘地域很大。

㈦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後問題。江水又東,徑黃半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

1.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2.(1)向東流
(2)湍急
(3)所以
(4)原來
3.即使沿途經過,住上兩夜,還是能夠望見此物。
4.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回。
5.突出黃牛灘段的水路紆深,回望如一,地形的險要特殊。
(意對即可)

㈧ 文言文翻譯 江水 急``!!

山松說:"經常聽到(有人說)峽谷中的水流疾,書中記載和口頭傳言的都用到了(峽谷這里)會(讓人)恐懼勸阻(人們不要到這里來),(但是)從來沒有提到(這里)的山水美麗.

㈨ 酈道元的文言文《江水》的整體意思是什麼引用歌謠的作用是什麼

《江水》所描述的三峽:

釋義: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作用:

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

㈩ 有關江水的古文

江水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 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 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 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檉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 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江水 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 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 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 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 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 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 驚知己於千古矣。」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