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牙齒
㈠ 在古文中是否把上面的一排牙齒稱為牙,下面的稱為齒
不是的
古代把大齒稱為「牙」,現在「牙」是齒的通稱,亦稱「牙齒」
㈡ 文言文囫圇吞棗譯文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余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裡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於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㈢ 形容女性牙白的文言文句子
最著名的是「齒如瓠犀」。瓠犀:瓠瓜的籽。形容牙齒潔白整齊。
出自:國風《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再如:朱唇榴齒。出自:戰國·楚·屈原《大招》:「魂乎歸徠,聽歌撰之。朱唇皓齒,嫭以姱只。」
㈣ 《宋太祖的怕吏官》的文言文題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嘗彈雀於後苑,有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然自有史官書之。」上既懼又悅,賜金帛慰勞之。
宋太祖曾經在皇宮的後園彈打鳥雀。有個臣子說有急事求見,宋太祖急忙召見了他。他上奏的就是普通的事情罷了。宋太祖生氣了,責問他的緣故。臣子回答說:「我以為這件事情比彈捕鳥雀還緊急。」宋太祖更加生氣了,舉起用水晶制的小斧,用斧柄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低下頭撿起了牙齒,放在懷里。宋太祖責罵(他)說:「你懷里揣著牙齒,想告我的狀嗎?」(臣子)回答說:「我沒有資格狀告陛下,然而自有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記錄這件事。」趙匡胤既害怕又高興,賞賜了黃金和絲織品安慰犒勞他。
1,乃:就是
2、訟:狀告
3、不能:沒資格
4、帛:絲織物的總稱
5、宋太祖: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6,賜:賞賜
7,臣:大臣
8.彈:用彈弓打小鳥
9.尚:還要
10.柱斧: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11.自當:自然應該
12 史官:古代朝廷中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搜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
13.對;回答
14.悅;高興
15詰:責問
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趙匡胤(yìn)顯然有些專制霸道,讓忠耿的諫官付出了兩顆牙齒的慘痛代價;然而他終能分辨忠奸而及時止怒,一旦明白過來就反躬自省、以賞代罰,這種過而能改的胸懷與氣度,仍不失為「明君」風范。
大臣有直言不諱的品質,即使掉了兩顆牙齒,也是值得的,因為兩顆牙齒換來了一個明君和國家的興盛,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㈤ 牙長出來了么. 用文言文怎麼說
建議找牙科大夫,將原有乳牙拔掉,否則恆牙由於沒有位置成長,會呲到側面,最終會影響臉型和牙齒美觀。
盡早拔掉乳牙,恆牙會慢慢移動位置到原有的乳牙位置。詳細的還是要咨詢牙醫!
㈥ 有關牙齒的古詩(古代和現代)
一、關於口腔的健康美白方面
1.張枯《吳官曲》:「皓齒初含雪。」
2.李白《贈裴司馬》:「向君發皓齒。」
3.李白《古風》:「粲然啟玉齒。」
4.陸龜蒙《陌上桑》:「皓齒還如貝色含。」
5.劉希夷《採桑》:「紅臉耀明殊,絳唇含白玉。」
6.盧照鄰《和玉是秋夜有所思》:「此曲何人吹,丹唇間玉齒,妙響入雲崖。」
7.張仲方《贈毛仙翁》:「容貌常如二八童,……方口秀啟編貝齒。」
8.李白《白纖辭》「楊清歌發皓齒。」
9.韋應物《擬古詩十二首》:「艷曲呈皓齒。」
10.李賀《將進酒》:「吹龍笛,畫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二、關於老年人助牙齒變化方面
1.白居易《不致仕》:「……可憐八九,齒墮雙眸昏。」
2.施間吾《誚山中叟》:「老人今年八十幾, 口中零落殘牙齒。
3.白居易《浩行歌》:「鬢發蒼浪牙齒琉,不覺身年四十七。」
4.白居易《十年三月二十日別微之……》:「齒發(足差、足它 這兩個字我不認識呀)將五十「
三、關於牙齒與年齡助關系方面
1.白居易《吾雛》:「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我今齒欲墮,汝齒昨始生。」
2.白居易《歲暮》:「壯齒韶顏去不回。」
3.白後易《夢仙》:「齒發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4.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牙齒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牙齒落者多,所存十
余皆兀?。」
四、關於暮齒(晚年)方面
1.白居易《漸老》:「今朝復明日,不覺年齒暮。」
2.吳融《和楊侍郎》:「煙霄漸葛齒」
3.王維《嘆白發》:「宿昔朱顏成暮齒」
4.白居易《戒葯》:「早夭羨中年, 中年羨葛齒。暮齒又嘆生,服葯求不死。」
五、關於叩齒方面
1.自居易《辰興》:『『起坐兀無思,叩齒二十六。」
2.白法易《味道》:「叩齒辰興秋院靜。」
3.自居易《晚起閑行》;「起來無可作, 閉目時叩齒。」
4.李咸用《臨川逢陳百年》:「不保元和虛叩齒叩齒。」
六、關於牙齒知覺過敏方面
1.白居易《祭社宵興燈前偶作》:「夜鏡藏白發,秋泉漱齒寒。」
2.白居易《不如來飲酒》:「齒傷朝水冶,•…。。」 』
3.白居易《東院》:「老去齒衰嫌桔醋….。。」
4.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齒為嘗梅楚。……」
㈦ "牙"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牙
yá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齒交錯形。「牙」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槽牙) (2) 大牙,臼齒。古時,當唇者稱齒,在輔車之後者稱牙 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說文》 皮草齒牙。——《左傳·隱公五年》。疏:「頷上大齒謂之牙。」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詩·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舊指東家給伙計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無關緊要的咒) (4) 形狀像齒的東西 檐牙高啄。——唐·杜牧《阿房宮賦》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繽紛。——班固《東京賦》。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7) 又如:牙檣(飾有象牙的桅桿);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獸骨制的賭具,也用來占卜或娛樂。共三十二張,上面刻有點數);牙色(與象牙相似的淡黃顏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買賣介紹人;經紀人 。如:牙郎(掮客;買賣雙方的中間介紹人);牙媼(牙嫂。以介紹人口買賣為業,從中漁利的婦女,官媒);牙人(舊時居於買賣人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傭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儈) (9) 古稱軍中長官住所 。如:牙將(古代中下級軍官);牙門(長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門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漢書·金日磾傳》 繁憤未發,萌兆牙櫱。——《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華顛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後漢書·崔駰傳》 (12) 姓
牙
yá 〔形〕 (1) 形容一個人聰明,敏捷,機警,靈巧,不好對付 。如:這孩子真牙 (2) 副貳,輔佐 。如:牙將
㈧ 「笑人齒缺者曰狗竇大賴」的文言文翻譯,最後還要把「賴」改開
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
笑人家牙齒缺了,說那嘴象個釣洞大開餚。
《世說祈語》中的《排調》篇,它就是「笑人齒缺曰構竇大開」的源頭:晉朝的張玄之八歲還沒有長牙齒,先達譏笑他說:你的嘴怎麼大開構洞呢?他馬上回答說:正為了你從這兒出入的呀!原書作者本慈在肯定張玄之回答得好。
㈨ 古文 (手、頭、頭發、嘴巴) 分別用古文怎麼說!
1、女子的手在古文中稱作柔荑。
柔荑:róu tí,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
出自《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釋義:美人素手像初生草木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
2、頭在古文稱作顱。
俽余志之精銳,擬青顱而點項。——《文選·潘岳·射雉賦》
釋義:喜歡我的精銳志向,猜測年輕人的頭點在頸後面。
3、頭發稱作青絲。
唐·李白 《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釋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晨的滿頭青絲,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雪白一片。
4、嘴巴稱作口,漢語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
(9)文言文牙齒擴展閱讀:
1、腳在古文中稱足。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釋義: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
2、眼睛在古文中稱作目。
瞋目大怒。——晉· 干寶《搜神記》
釋義:瞪大眼睛雷霆大怒。
3、牙齒在古文中稱齒。
男以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大戴禮記·易本命》
釋義:男孩在八月就長牙,八歲換牙,女子七個月長牙,七歲換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