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一文言文

一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9:22:57

1. 「一」在古文中的意思

1、〈數〉

(1)(指事。「一」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數詞。大寫作「壹」。最小的正整數。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

如:一碗水往平處端(辦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窩(一下說到要害處);一人做一人當(敢做就敢於承認,絕不連累別人);一客不煩二主(托一人能辦的事,就不再打擾第二個人)。

(2)序數的第一位[first]

如:一緊二慢三罷休(指先緊後慢、最後不了了之的官場辦事作風)。

(3)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數以外的零頭[odd]

如:一腳(動物身體的四分之一,一條腿的部分)。

(4)表示動作一次或短暫[single;only one]

如:一拿一個著(一下子就拿住)

(5)某一個[certain]。如:忽見一個從前方來;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項專長或技能)

(6)每;各[every time;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7)另;又[another]。如:蟬一名知了

2、〈形〉

(1)全;滿[whole;full]

如:一罟(全部;一點不留);一是(全賃)。

(2)相同;一樣[same]。如:一個稿子(一模一樣);一便價(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樣);一理(同一準則)

(3)齊一;聯合[joint;combined]。如:一繳過兒(一起);一搭兒(一答里。一起;一塊兒);一合兒(一同;一起);一就(一並;一起);一心(同心;齊心);一堆(一起;一塊);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齊);一體(一起;一塊)

(4)統一[unified;unitary]

如:一正(統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統一的法令);一是(猶言統一的標准);一量(統一度量);一統天下(統一全國)

(5)專一[single-minded;concentrated]

如:一德無暇(一心一意,沒有一點虛情假意);一心一計(一心一意)

(6)純一不雜[pure]。如:一青(猶純青);一抹黑(形容一團漆黑);一純(心地純一)

(7)獨[single;alone]。如:一目(獨眼);一取(獨取);一眼(一隻眼睛。特指獨存一眼);一尊(獨尊)

3、〈副〉

(1)都,一概[all]

如:一劃(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體);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內);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猶言總括);一是(一概)

(2)很;甚[very]。如:一無性天(非常虛偽);一力價(極力地);一撮兒(極其;百般)

(3)始終[straight;always;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從來);一起(一向;向來);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從來);一往(猶一向)

(4)一經[once;in case]

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覺(一旦);一頭(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5)猶一一[one by one;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數(謂一一略舉);一聽(一一傾聽)

4、〈名〉

初次,第一次;開始[first;begin]。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開得勝,首次就達到目的):一生人(初次賣做奴婢的女子):一頭里(原來;起先);;一見如舊(一見如故。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

2. 一個用文言文怎麼

一個小時用古代語言說應該是半個時辰。因為一個時辰是2小時。

3. 請翻譯一下文言文(1).

先賢教育後人,一要研究歷史,二要勤奮學習。如今動則把講學當作迂腐,把它當作是宋人留下的惡習,殊不知先賢是反對學而不講的,那麼講學又怎麼會成了當今社會的詬病呢?
-------我繼續吧。可能沒有樓上的精彩及准確。-----
當今社會通病就是有學問的先生不喜歡講學,它的危害已深入人心,國家的根基也有隱隱的憂患。
回憶起我在南浦講學的時候,那時候有知識的的人還盛行講學,他的學生們在院子里經常研討詩文,而僅僅過了30多年,那樣的風氣日益衰減,能夠以詩文論證的便更少了。癸卯年的一個夏日裡,蘇廷尉來到南浦,在城外住了數日,對我說,我從早上到傍晚在城裡外來回不少於六七次,為什麼沒有聽到一點的講學讀書聲呢?我便告訴他現在這里的人已經不喜歡讀書了,說罷和他一起感慨。我又想起了司馬溫先生過余慶寺的時候,寺里的長老說:「先生學問好,官職高,遠近聞名,常和別人講學,可惜我們沒有聽過,今天和你相逢了,想讓聽您給我們講一講。於是司馬先生馬上拿出
《孝經》講了起來。講完之後,長老對他說,:「從《天下章》之後都有您的評論詩,為什麼這里沒有呢?」司馬先生對他言謝,說:「我還沒有思考到這里,當想好之後再告訴您!」長老出來之後,對別人說,:「我今天難倒了司馬溫先生,不知道以後他思考出結果來了怎麼回答我。」像這樣的佳話,在今天不僅沒有像他們這樣的人,也不會再有這樣的事發生了!
不太准確,請高人點評、校對!

4. 文言文可以一試中以的意思

  • 可:「可以」,以:「憑借」。

  • 句義為:可以用他來試一試。

  • 拓展: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 ①<動>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動>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④<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⑤<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⑦<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⑧<介>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⑨<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⑩<連>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游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⑾<連>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⑿<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系。《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⒀<連>表目的關系,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⒁<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范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⒂<連>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余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⒄<動>通「已」。停止。《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⒅<副>只是。《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5. 求一文言文全文意思

庖丁解牛全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6. 文言文中「一」有什麼意思

漢字 一
釋義 yī
①<數>。《狼》:「~屠晚歸。」
②<連>一邊;一面。《蘭亭集序》:「~觴~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③<形>同一;一樣。《察今》:「古今~也。」
④<動>看作一樣。《蘭亭集序》:「固知~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⑤<動>統一。《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
⑥<動>專一。《勸學》:「用心~也。」
⑦<副>全;一概。《岳陽樓記》:「而或長煙~空,皓月千里。」
⑧<副>一旦。《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誠~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
⑨<副>才;剛剛。《赤壁之戰》:「初~交戰,操軍不利。」
⑩<副>初次。《曹劌論戰》:「~鼓作氣。」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時;忽然。⒊形容時間很短。
【一何】多麼。
【一力】⒈協力。⒉竭力。
【一體】關系密切,如同一個整體。一樣,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

7. 一個文言文怎麼翻譯

原文: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曰縣人來,闖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延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延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譯文: 文帝出巡到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跑出來,驚嚇到天子座車的馬兒,於是派騎兵去追捕,交給廷尉治罪。釋之問他口供,那人說:「聽說清道禁止人行,便躲在橋下,過了很久,以為隊伍已經通過了,就走出來,卻撞見皇上的車駕,於是逃跑罷了。」廷尉上奏判他罰金。文帝發怒說:「這個人他驚嚇到我的馬兒,幸好我的馬兒馴服和順,要是換了別的馬,豈能不讓我受傷呢?但是延尉居然只判他罰金!」釋之說:「現在法律規定如此,而再加重判刑,則是法律不能取信於百姓了。廷尉是天下最公正的執法者,若稍有偏失,則天下用法皆可輕可重,而沒有一定的標准了。這樣人民豈不是手足失措了嗎?願別下明察。」過了許久,文帝才說:「廷尉的判決是對的。」 一詞多義:出(路過,經過) 賴(幸虧) 傾(偏頗)古今異意:匿(躲藏)特殊句式:廷尉,天下之平也(判斷句) 是法不信於民也(被動句) 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判斷句)詞類活用:下(介作動,向下交給)

8. 翻譯一下文言文!!

昔文恭羅先生游楚,楚士有就而受學者。(昔日恭羅先生到楚國游歷,楚國有人前往拜見要向他學習。)先生曰:「噫!蔽也久矣。世不省學為何事。(恭羅說,我很久沒有游歷,不知道為何學我)曾有人士,歆道學之聲而慕學之者,日行道上,賓賓張拱,跬步不逾繩矩。(以前有人看到別人走路好看,就仰慕學習,小步小步走,不敢走快。)久之覺憊,呼從者:『顧後有行人否?』(堅持不久就覺得非常疲勞,問隨從:看看後面有沒有行人跟隨?)後者曰:『無』。乃弛恭率意以趨。(隨從說沒有,他便不再小步走而率意快步走。)其一人足恭緩步如之。(這句不是很明白。估計是有人也學他的意思)偶驟雨至,疾趨里許。(突然下雨,這個人連忙往前跑避雨。跑了一里多)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突然後悔,懊悔自己走路姿態有失)過,不憚改,可也。』(認為有錯勇於改正,是可以原諒的)乃冒雨還始趨外,紆徐更步過焉。(便回到雨中,把原來的路用小步再走一遍。)夫由前言之,作、輟以人,偽也;(正如恭羅這個故事所說,作狀,以假的姿態呈現人前,是虛偽)又反言之,則迂甚矣。(但是既然錯了,又用另外的錯來改正,是迂腐)志學者須祛此二障而後可。」(有智於學的人應該避免這兩種誤區。)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