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不肯竟學文言文翻譯

不肯竟學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2 11:27:34

Ⅰ 項羽不肯竟學的譯文

項羽從小就不喜歡學習:「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就是學兵法,也只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殘暴異常:攻襄陽,「已拔,皆坑之」;「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來」。項羽不能識人容人:韓信曾投其軍中,一直未得重用;對亞父范曾也並沒有完全信任,在最關鍵的時候使其離開自己。項羽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失敗的道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而反觀劉邦,其雖沒有項羽的氣魄:「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喜歡享受:攻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慢而侮人」:酈食其求見時,「方踞床上,使兩女子洗足」;有些無賴:項羽欲烹太公,劉邦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但劉邦卻能識人用人,能容人馭人,能聽人勸諫,能知錯就改,能屢敗屢戰。劉邦在總結自己為什麼取勝時,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為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肖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發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項羽賢愚不分(范曾),忠奸不辯(項伯),優柔寡斷(鴻門宴上);成功時環顧四野,大有天下「舍我其誰」之氣慨(自封為西楚霸王,擊殺義帝);失敗時,糾纏於兒女私情、個人臉面,不願東渡東山再起,自刎烏江,真有點人「窮」志短、自暴自棄的樣子。這樣的人,怎能成大氣,坐天下,福百姓?這樣的人,只能貪一時之功成,享一時之名就,成一時之霸業,為短命之梟雄。而劉邦不拘小節,不陷成禮,識才用人;成功時(攻入咸陽)能量力自保,忍辱負重(入蜀);失敗時(多次被項羽擊敗,狼狽逃竄),不氣餒,不自棄,卧薪嘗膽,卷土重來,最終取得了勝利。所以毛澤東說:不可沽名學霸王。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劉邦是英雄。但從感性的立場出發:我卻一直喜歡項羽。

Ⅱ 項籍不肯竟學,翻譯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認字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對付一個人,不值得學。」項梁問:「那你要學什麼?」項藉說:「我要學習能敵得過萬人的本事。」

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結束。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縣獄掾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

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吳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

項籍說:「那個傢伙的皇位可以拿過來替他做!」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原文:

《項籍不肯竟學》--西漢司馬遷

項籍(項籍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梁曰:「汝何學?」曰:「欲學萬人敵。''梁知其欲學兵法,乃教之,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2)不肯竟學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文章的出處:文章出至於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第七卷《項羽本紀》。

創作背景: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賞析: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通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巨著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Ⅲ 文言文 項籍不肯竟學

原文編輯
項籍(項籍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1]

2注釋編輯
① 項籍:即項羽,項羽名籍字羽
② 去:拋棄
③ 而已:就罷了
④ 敵:對付
⑤ 假:憑借
⑥ 窮:盡
⑦ 書:讀書寫字
⑧ 足:值得
⑨ 竟:深入

3啟示編輯
從前我也一直認為項羽不愛學習,不重視學習,所以會失敗,後來百家講壇的王立群提出觀點認為,項羽是都徹底學會了,所以學了一半就不學了,論劍術武藝,恐怕當時無人能敵,看來是學精了!論兵法,項羽排兵布陣非常棒,例如項羽死後,英布反叛,劉邦去鎮壓,看見英布的排兵布陣和項羽一樣,非常害怕,而且項羽在戰術指揮,戰場決斷上非常出色,除了韓信,當時無人能和他比較!項羽輸在民心,輸在用人,輸在戰略上,不重視開辟第二戰場,剪除對手的羽翼(同盟國),至於項羽的才華,《垓下曲〉不就是千古絕唱嗎!所以如同陶淵明所說,好讀書,淺嘗輒止!項羽不肯竟學看來是沒有錯誤的!是後人以成敗論英雄!

4譯文編輯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對付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得過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結束。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縣獄掾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傢伙的皇位可以拿過來替他做!」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歡迎來關注「我們都是學霸」團隊專屬貼吧:http://tieba..com/f?kw=%CE%D2%C3%C7%B6%BC%CA%C7%D1%A7%B0%D4%B0%D9%B6%C8%D6%AA%B5%C0%CD%C5%B6%D3&fr=index
或者歡迎來「我們都是學霸」團隊提問,且歡迎數理化高手入團:
http://..com/team/view/%E6%88%91%E4%BB%AC%E9%83%BD%E6%98%AF%E5%AD%A6%E9%9C%B8
亦或是向本人提問:http://www..com/p/54188mtrts?from=

Ⅳ 解釋文言文

項羽不肯竟學

項羽不肯完成他的學業(就跑去打天下了)

項籍1.少時,學書2.不成,去3.學劍,又不成。項梁怒4.之。籍曰:「書,足5.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6.。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

1.項籍:項羽。項羽名籍,字羽。 2.書:指古書典籍,被項籍曲解為僅僅是識字記名姓。 3.去:拋棄。 4.項梁:項羽的叔父。 5.足:只要,足夠。 6.竟學:學習完成。竟,完畢,最終。成語有「有志者事竟成」,「竟成」即最終能成功。《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此指「完畢」。《屈原列傳》:「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又,「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這兩個「竟」均解釋為「最終」。

翻譯: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其中意思的時候,又不願意深入學下去

熱點內容
光化學反應釜 發布:2025-07-14 04:43:59 瀏覽:761
鬼步舞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7-14 04:26:54 瀏覽:492
歷史朝代時間順序表 發布:2025-07-14 03:48:07 瀏覽:316
高三語文一模 發布:2025-07-14 03:28:55 瀏覽:833
教學樓矢量圖 發布:2025-07-14 01:11:27 瀏覽:438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