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逵文言文

逵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1:49:36

Ⅰ 求古文翻譯"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翻譯為: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

出自西晉李密《陳情表》,原文選段: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譯文: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

(1)逵文言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

泰始三年(267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

主旨賞析: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肯定了作者的「孝」,又贊揚了作者的「忠」。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Ⅱ 求文言文師逵傳翻譯

師逵,字九達,東阿人。少孤,事母至孝。年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南二十餘里求得之。及歸,夜二鼓,遇虎。逵驚呼天,虎舍之去。母疾尋愈。洪武中,
以國子生從御史出按事,為御史所劾,逮至。帝偉其貌,釋之,謫御史台書案牘。久之,擢御史,遷陝西按察使。獄囚淹系千人,浹旬盡決遣,悉當其罪。母憂去
官,廬墓側,不飲酒食肉者三年。
成祖即位,召為兵部侍郎,改吏部。永樂四年建北京宮殿,分遣大臣出采木。逵往湖、湘,以十萬眾入山辟道路,召
商賈,軍役得貿易,事以辦。然頗嚴刻,民不堪,多從李法良為亂。左中允周干劾之。時仁宗監國,以帝所特遣,置不問。八年,帝北征,命總督饋餉,逵請量程置
頓堡,更遞轉輸。從之。
逵佐蹇義於吏部二十年,人不敢幹以私。仁宗嗣位,與趙羾、古樸皆改官南京,而逵進戶部尚書,兼掌吏部。宣德二年正月卒官,年六十二。
逵廉,不殖生產,祿賜皆分宗黨。有子八人,至無以自贍。成祖在北京嘗語左右曰:「六部扈從臣,不貪者惟逵而已。」

Ⅲ 《陳情表》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臣密言: 臣以險釁(xi n),夙(su)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xian)兄弟,門衰祚(zuo)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 i)功強(qia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qiong qiong)孑(jie)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剌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an)馬。猥(謙詞)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u) 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i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o),寵命優渥(wo),豈敢盤桓(h uan),有所希翼。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呼吸微弱,生命已是危險短暫,早晨不能預料晚上。我沒有祖母,無法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無法來了結餘生。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因此我一心一意不忍棄她而遠行。

【翻譯】
臣李密上奏; 我因為命運坎坷,幼時就遭遇不幸。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拋下我去了;過了四年,舅舅強迫我母親改嫁。祖母劉氏可憐我孤單體弱,親自撫養我。我幼年時身體多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庭冷落,福分淺薄,年紀很大才有了兒子。外面沒有關系較近的親戚,家裡沒有照應門戶的僮僕。孤孤單單,無依無靠,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相慰。而祖母早就纏繞著疾病,經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湯葯,不
曾停止和離開過。
等到侍奉聖明的當朝,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之中。前些時候有太守臣子逵,訪察並推舉我為孝廉;後來剌史臣榮舉薦我為秀才。我因為侍奉祖母無人,辭謝沒去就職。皇上的詔書特地下達,授予我郎中的官職,不久又蒙朝廷賜國恩,任命我洗馬的職務。我憑著微賤的身份,居然擔當侍奉東宮太子的職務,這不是我掉腦袋所能報答的。我用表章上奏,辭謝不去就職。現在詔書急切嚴厲,責備我逃避職守,輕慢皇命;郡縣長官逼迫我,催我上路;州官也上門來催,比星火還急。我想遵奉詔書趕快上任,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而想暫且曲從個人私情,卻申訴又得不到許可。我的處境,實在是狼狽不堪。
我恭敬想,聖明的朝代用孝道來治理天下,凡是故臣遺老,尚且受到憐憫供養,何況我孤單困苦,特別是更嚴重。況且我年輕時在偽朝蜀國的郎署里做過官,本來希望官職顯達,並不敢炫耀什麼名聲氣節。現在我是一個亡國的卑賤俘虜,最低微最鄙陋,過分地蒙受皇帝提拔,恩寵如此優厚,哪裡敢猶疑,另有什麼企望呢?只是因為祖母好像太陽迫近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我李密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盡臣子的節操為陛下服務的日子還長。而報答祖母的日子卻很短了。烏鴉尚有反哺的私情,懇求皇上讓我為祖母養老送終。我的辛酸苦楚,不只蜀地的人士和二州的剌史所看見、明了,連天地神靈也確實都看得清楚。希望陛下憐憫我愚拙的誠心,聽從我微小的心願,或許祖母可以僥幸,確保了結她的余年。我活著會拚命效勞,死後也要結草報恩。我滿懷犬馬恐懼之情,恭恭敬敬地呈上這份陳情表讓皇上知道。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108.html
【賞析】
這篇文章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主旨是為了奉養祖母而請求批准他不任官職。文中敘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種種困境和祖母對自己准他不任官職。文中敘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種種困境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委婉地說明了自己多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本文自始至終以「孝」字貫穿全篇,這同當時晉武帝以「孝」作為治理天下的綱領十分吻合,所以這篇奏表深深地打動了武帝,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而且賜給他奴婢二人,還讓郡縣供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本文排偶句的運用極有特色,不僅音韻和諧,節奏鮮明,簡潔練達,生動形象,而且感情真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將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廢離的深情形容得淋漓盡致;「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對比,既突出了李密進退兩難的無奈,又將盡忠之,嶼盡孝之情表現得真切而感人。

Ⅳ 文言文翻譯: 1.帝善逵說,使發出《左氏傳》大義長於二傳者。逵於是具條奏之。 2.賈逵母病,

皇帝認為賈逵的學說很好,便讓他找出《左轉》裡面的義理比二傳(指《公羊傳》、《穀梁傳》)好的地方.賈逵於是便逐條上奏說

Ⅳ 逵奉句而遠之有朋志南鴻忽之,什麼意思,好像是文言文,

逵奉句而遠之有朋志南鴻忽之,
逵接到這句子而遠之,只有朋志南鴻與之相忽(呼)應。
從字面上理解可能就是這意思。

Ⅵ 文言文陳情表全文

《陳情表》全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
晉武帝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願應詔,就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的表文。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與強烈的感染力。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Ⅶ 文言文翻譯: 1.帝善逵說,使發出《左氏傳》大義長於二傳者。逵於是具條奏之。 2.賈逵母病,此子

1.皇帝認為賈逵說,使發出《左氏傳》大義長於兩傳的。賈逵於是工具條上的。
2.賈逵母親病,這孩子沒有人從事於外,多次空則從孤竹的兒子在首陽山了。

Ⅷ 徐績的文言文簡介

徐績 字元功,宣州南陵人。舉進士,調吳江尉,選桂州教授。王師討交趾,轉運使檄績從軍。餉路瘴險,民當役者多避匿,捕得千餘人,使者使績杖之,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飢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並劾績,績力爭不變,使者不能奪。郭逵宿留不進,績謂副使趙禼曰: 「師出淹時,而主帥無討賊意,何由成功?」因具蠻人情狀疏於朝,謂斷者人主之利器,今諸將首鼠不進 ,惟斷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無功貶。
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亶為人,辭不答。求知建平縣,入為諸王宮教授,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績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復教授廣陵、申王院,改諸王府記室參軍。哲宗見其文,諭獎之,欲俟滿歲以為左右史,未及用。
徽宗立,擢寶文閣待制兼侍講,遷中書舍人,修《神宗史》。時紹聖黨與尚在朝,人懷異意,以沮新政。帝謂績曰:「朕每聽臣僚進對,非詐則諛;惟卿鯁正,朕所倚賴。」因論擇相之難,雲已召范純仁、韓忠彥。績頓首賀曰:「得人矣!」詔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績不肯與京聯職,固辭。奏京之惡,引盧杞為喻。遷給事中、翰林學士。上疏陳六事:曰時要,曰任賢,曰求諫,曰選用,曰破朋黨,曰明功罪。
國史久不成,績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蓋由元祜、紹聖史臣好惡不同,范祖禹等專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用王安石《日錄》,各為之說,故論議紛然。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錄,何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參討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績草詔戒史官,俾盡心去取,毋使失實。
帝之初政,銳欲損革新法之害民,曾布始以為然,已乃密陳紹述之說。帝不能決,以問績,績曰:「 聖意得非欲兩存乎?今是非未定,政事未一,若不考其實,姑務兩存,臣未見其可也。」又因論棄湟州, 請「自今勿妄興邊事,無邊事則朝廷之福,有邊事則臣下之利。自古失於輕舉以貽後悔,皆此類也。」
績與何執中偕事帝於王邸,蔡京以宮僚之舊,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謁歸視親病,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績謁告歸爾,非去朝廷也,奈何輕欲奪之!」俄而遭憂。京入輔,執中亦預政,擿績行章惇詞,以為詆先烈。服闋,以主管靈仙觀,入黨籍中。起知江寧府,言者復論為元祐奸朋,必不能推行學政,罷歸。
大觀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覲,極論茶鹽法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對曰:「生財有道,理財有義,用財有法。今國用不足,在陛下明詔有司,推講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見卿久,今日乃聞嘉言。」加龍圖閣直學士,留守南京。
蔡京自錢塘召還,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績笑曰:「人各有志,吾豈以利祿易之哉?」京慚不能對,績亦終不復用。以疾,除顯謨閣學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贈資政殿學士、正奉大夫。績挺挺持正,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節選自《宋史·徐績傳》)

Ⅸ 文言文解釋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實。由於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後,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里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於上級,我不做。」王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敦頤)改任郴州桂陽縣縣令,政績尤其顯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對他說:「我想多讀些書,怎麼樣?」敦頤說:「您年齡太大來不及了,請讓我給您講講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有收獲。(周敦頤調任南昌知縣,南昌人都說:「這是能弄清分寧縣那件疑案的人,我們有機會申訴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門小吏和惡少都都惶恐不安,不僅擔憂被縣令判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為恥辱。擔任合州通判時,事情不經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決定,即使交下去辦,老百姓也不願意。部使者趙抃被一些毀謗他的話所迷惑,對他的態度很嚴厲,周敦頤處之泰然。後來(敦頤)當了虔州通判,趙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細觀察了他的所作所為,才恍然大悟,握著他的手說:「我差點失去你這樣的人才,從今以後算是了解你了。」熙寧初,擔任郴州的知州。由於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做了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以昭雪蒙冤、澤及萬民為己任。巡視所管轄的地區不怕勞苦,即使是有瘴氣和險峻遙遠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視察。因為有病請求改任南康軍的的知軍,於是把家安置在廬山的蓮花峰下,屋前有條溪水,下游與湓江合渡,於是就借營道縣老家所在的濂溪這個名稱來稱呼這條溪。趙抃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還沒有來得及敦頤就死了,享年五十七歲。

黃庭堅稱贊他「人品很高,胸懷灑脫,像雨後日出時的風,萬里晴空中的月,不貪圖獲取名聲而銳意實現理想,淡於追求福祿而重視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讓孤寡獲得安樂,不善於迎合世俗而重視與古人為友」。

Ⅹ 文言文陳情表的詳細翻譯

作品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1],夙遭閔凶[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3];行年四歲,舅奪母志[4]。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5]。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6],晚有兒息[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8],內無應門五尺之僮[9],煢煢孑立[10],形影相弔[11]。而劉夙嬰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湯葯,未曾廢離[14]。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後刺史臣榮[18]舉臣秀才[19]。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20],尋蒙國恩[21],除臣洗馬[22]。猥以微賤[23],當侍東宮[24],非臣隕首所能上報[25]。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26],責臣逋慢[27];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28],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29],欲苟順私情[30],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猶蒙矜育[33],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34],歷職郎署[35],本圖宦達,不矜名節[36]。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37],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38]。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39],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40],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41],皇天後土[42],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43],聽臣微志[44],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45]。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46],謹拜表以聞。

注釋

[1]險釁(xìn信):災難禍患。指命運坎坷。
[2]夙:早。這里指幼年時。閔凶:憂患。
[3]背:背棄。指死亡。
[4]舅奪母志:指由於舅父的意志侵奪了李密母親守節的志向。
[5]成立:長大成人。
[6]祚(zuò作):福澤。
[7]兒息:兒子。
[8]期功強近之親:指比較親近的親戚。古代喪禮制度以親屬關系的親疏規定服喪時間的長短,服喪一年稱「期」,九月稱「大功」,五月稱「小功」。
[9]應門五尺之僮:指照管客來開門等事的小童。
[10]煢(qióng窮)煢孑(jié結)立:生活孤單無靠。
[11]吊:安慰。
[12]嬰:糾纏。
[13]蓐(rù入):通「褥」,褥子。
[14]廢離:廢養而遠離。
[15]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16]太守:郡的地方長官。
[17]察:考察。這里是推舉的意思。孝廉:當時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孝」指孝順父母,「廉」指品行廉潔。
[18]刺史:州的地方長官。
[19]秀才:當時地方推舉優秀人才的一種科目,由州推舉,與後來經過考試的秀才不同。
[20]拜:授官。郎中:官名。晉時各部有郎中。
[21]尋:不久。
[22]除:任命官職。洗馬:官名。太子的屬官,在宮中服役,掌管圖書。
[23]猥:辱。自謙之詞。
[24]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太子。
[25]隕(yǔn允)首:喪命。
[26]切峻:急切嚴厲。
[27]逋慢:迴避怠慢。
[28]州司:州官。
[29]日篤:日益沉重。
[30]苟順:姑且遷就。
[31]伏惟:舊時奏疏、書信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
[32]故老:遺老。
[33]矜育:憐惜撫育。
[34]偽朝:指蜀漢。
[35]歷職郎署:指曾在蜀漢官署中擔任過郎官職務。
[36]矜:矜持愛惜。
[37]寵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馬等官職。優渥(wò握):優厚。
[38]區區:形容感情懇切。
[39]陛下:對帝王的尊稱。
[40]烏鳥私情:相傳烏鴉能反哺,所以常用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之情。
[41]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勉縣東,二州區域大致相當於蜀漢所統轄的范圍。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長官稱牧,又稱方伯,所以後代以牧伯稱刺史。
[42]皇天後土:猶言天地神明。
[43]愚誠:愚拙的至誠之心。
[44]聽:聽許,同意。
[45]結草: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魏武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魏顆,把他的遺妾殺死以後殉葬。魏顆沒有照他父親說的話做。後來魏顆跟秦國的杜回作戰,看見一個老人把草打了結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顆夢見結草的老人,他自稱是沒有被殺死的魏武子遺妾的父親。後來就把「結草」用來作為報答恩人心願的表示。
[46]犬馬:作者自比,表示歉卑。

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麼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願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臣下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熱點內容
光化學反應釜 發布:2025-07-14 04:43:59 瀏覽:761
鬼步舞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7-14 04:26:54 瀏覽:492
歷史朝代時間順序表 發布:2025-07-14 03:48:07 瀏覽:316
高三語文一模 發布:2025-07-14 03:28:55 瀏覽:833
教學樓矢量圖 發布:2025-07-14 01:11:27 瀏覽:438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