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幼兒美術工具

幼兒美術工具

發布時間: 2020-11-22 12:08:53

A. 各種紙筆工具材料等是幼兒進行繪畫活動常用的材料

是的,比如無甲醛兒童水粉,水粉筆,畫紙,彩色卡紙,馬克筆等,還有手工製作總的彩泥,膠棒等,這些都是幼兒園常用的工具

B. 幼兒園美術手工教學需要哪些工具

看用什麼做了。 用【紙】的話,會用到【剪刀】、【小刀】、【膠水】或者【漿糊】,需要劃線的話可能會用到【尺子】和【鉛筆】吧。 要是用【粘土】或者【橡皮泥】來做,可能會用到【小刀】。 如果需要【塗鴉】之類的,會用到相應的【彩色筆】或者需要的【顏料】。 【特別注意】教小孩子用剪刀和小刀的時候,【注意安全】!!! ——————

C. 4到5歲幼兒的繪畫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4到5歲的孩子適合畫兒童畫,使用材料大多為:繪畫用紙、鉛筆、橡皮、水彩筆、油畫棒

D. 畫兒童畫應該用什麼用具

紙:水彩、公用紙,吸水性強,紙量較厚,有彈性,顏色正在紙上可多次襯著。

水彩筆:水彩畫筆,筆頭呈方形,水粉畫筆,筆頭呈扁形,兩者用羊毛材料製成,吸水性較強。

水彩畫公用顏色,顏色通明,合用薄畫。水粉畫顏料含粉,適於籠蓋、厚塗。

各類彩筆畫:彩筆畫的工具次要有水性彩筆、油性彩筆、木桿彩筆、蠟筆、油畫棒、色粉筆等。

粘貼畫:有底色材料、粘貼材料、膠水、刀女、剪女、鑷女等。

版畫:

①製版材料:吹塑板、紙板、三合板等。

②製版工具:版畫公用刻刀、美工刀、剪女、乳膠。

③印版材料:油性顏料或水性顏料、油滾、拓包及各類紙馳。

(4)幼兒美術工具擴展閱讀

繪畫語言

兒童的繪畫語言,熾熱的情感,特殊的魅力影響著畫壇的成人。許多畫家收藏兒童畫、臨摹兒童畫,學習兒童富於活力的造型方法,學習兒童大膽、直率、朴實地表達主觀感受。世界知名的大畫家如馬蒂斯、畢加索、克利、齊白石、關良等均研究兒童的藝術語言進行藝術創作。

現代兒童題材畫家李平凡、溫泉源、陳永鎮等人的繪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兒童畫對他們的影響。為什麼畫家到高級階段轉而去向低級階段學習呢?這就要去研究一下兒童為什麼作畫,兒童畫在繪畫藝術中究竟處於什麼位置。

繪畫並非是所有的人都喜愛的一種藝術表達手段,但幾乎所有的兒童都喜歡畫畫,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某一階段。七歲以前的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書面表達能力更談不上,而現實世界所給予他們的感情沖動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抓起筆來,塗抹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於是畫起畫來。

而當他們有了其它的表達能力時,有的人就不再畫畫了,如上學後的兒童畫畫的少於學齡前的,中學生少於小學生,大學生更少於中學生了。

兒童作畫時並未意識到是為將來打什麼繪畫基礎,而是在藉助繪畫這一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進行創造。在兒童幼小的心靈里,既有他們還沒法理解的各種自然現象,又有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兒童們從不亂畫,即使表面看來最亂糟糟的東西,他也能給你解釋出個一、二、三、四來。

一個奇怪的幾何形體,那也許是他的爸爸;而旁邊的三個點,他說那是一支香煙;一條奇怪的線,他說是火車站的長廊。兒童的創作活動同成人的創作活動是一樣的,而兒童用稚拙的技法去進行創作。

有人認為低齡兒童的繪畫純粹以娛樂為動機,這有些片面性。兒童樂於畫畫,從中體驗到審美快感,但並不以此為動機,兒童的繪畫目的著重於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兒童畫

E.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工具,材料投放要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為幼兒們所喜歡。在活動中,幼兒們通過持續不斷地實踐與環境相互作用,培養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與集體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互動上有所區別,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一種師生互動過程,教師的指導更多是非正式的、隱性的和機動靈活的。對3至6歲的兒童來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方法應更多地選擇那些結構性低、非正式的活動。雖然很多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了這點,但在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困惑。本文將著重探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的策略。 一、關注學習過程,把握介入指導的最佳時機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主活動,教師要著眼於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信任幼兒,為幼兒主動學習創造所需的環境和條件。只有當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難以繼續進行探索活動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種適度的支持對獲得活動的預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原則過多支持,也只會助長其被動依賴心理,壓抑其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關注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了解幼兒面臨的各種困難,善於區分出其中哪些困難該由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哪些困難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及時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個心理與能力的支點,使其能依託這一支點,順利地越過困難,沿既定方向繼續探索前行。例如,區域活動中幼兒玩磁鐵,教師提供了許多相關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大小的磁鐵及多種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讓幼兒在操作和爭論中獲得一些對磁鐵屬性的感性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用磁鐵進行各種探索,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現和觀點。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後,教師又考慮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設置一些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屬性。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鑷子、調羹和磁鐵以及一盤混有大頭針的豆子,讓幼兒探索用什麼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當幼兒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又及時為幼兒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針),並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樣從礦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針。與前一任務相比,這一任務難度提高了,需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瓶中的回形針先要連成一體;二是用磁鐵將此連成一體的回形針同時吸出。這一新任務顯然更具有挑戰性,也有一定趣味性。當幼兒用磁鐵將礦泉水瓶中已串聯好的回形針往瓶口方向吸,始終無法將回形針吸出瓶身而感到無助時,教師用一句「你再試試看,沿著瓶子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針才不會掉下來」的話來點撥,讓幼兒變換思維角度,再進行嘗試,很快幼兒找到了解決辦法。當幼兒經歷多次曲折,終未達到目的而失去信心時,教師對其講了一句:「我會和你一起想辦法的。」這句話無疑給了他們一種希望,並使其重拾起信心。同時,教師還為其提供了解決這一難題所必須的材料(大小不一、各種形狀的磁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又回來繼續解決原先的問題,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二、掌握觀察方法,針對特點確定相應的指導策略 在區域活動過程指導中,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想來選定內容,構想過程,忽視了幼兒的需要,導致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兒童的發展特點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個基本依據,要教育好兒童,必須首先了解兒童,而觀察幼兒是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教師在觀察時要注意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攪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表現中的有意義信息和其發生的時間、背景等,根據需要作一定的記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小班幼兒玩拼圖:紅紅小朋友先把五塊拼圖從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毯上,然後見她拿起一間小房子,仔細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來回尋找著,直至確定找准後才放入,就這樣依次把五間小房子准確無誤地嵌入,整個過程僅用了8分鍾;麗麗小朋友也拿起一間小房子,看也不看,直接准備放入左邊第一個空隙內,可是卻放不進,再移到第二個,還是放不進,再往下移,直至第四個才正好嵌入,她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接著又拿起另一間小房子,還是從頭開始,依次在底板上一個個地放,最終也全部完成了,前後用了12分鍾;東東小朋友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也就是房子的屋頂朝下,他拿起一間房子,試圖放入第一空隙,發現嵌不進,可還是拚命使勁往裡按,最終當然是沒有成功。以上幾個案例說明: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差異。對於紅紅小朋友在拼圖中表現出思考型的認知特質,如果材料沒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復已有的經驗,那麼就會變成機械的操作,幼兒只能得到機能性的快樂,在認知上得不到什麼提高。與紅紅同樣完成任務的麗麗卻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沖動型認識風格,對這類兒童的指導要讓其學會注意觀察認知對象的細節,並在回答問題之前,對各種可能的答案進行檢驗。所以,如果單純提醒她慢一點,並無多少幫助,他們可能更需要一些注意視覺刺激和策略的具體提示,如「看一看,能不能直接找到它的家」等。而東東與前面兩個幼兒比,明顯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如果面對他的困難熟視無睹,不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幫助,他就可能會因對活動失去興趣而放棄。當然,指導的重點應是提升其空間方位的知覺水平,如提供一些突出幾何圖形特徵的拼圖材料,加強方法上的引導。 幼兒學習操作中表現出的個體認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僅有水平的差異,還有方式的差異,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了解幼兒,按幼兒不同特點確定相應指導策略,教育指導才有更好的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現需要。 三、因勢利導,促進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讓幼兒經過這一歷程,促成其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這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指導中,教師要對幼兒任何自主活動的願望與努力都應給予充分、積極的支持(包括環境創設及材料的准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提出建議——「做好玩的棋」,經過討論後,誕生了「探險棋」、「旅遊棋」還有「交通棋」等等。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兒在運用了腦中的知識,在反復理解棋類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而製作完成的。這一示例說明,幼兒在自主活動過程中,不僅自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各種動手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領會了各種材料的特性、各種活動器具的規格、製作方法及材料與器具的聯系等,收到了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關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兒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 在幼兒區域性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和環境產生互動關系,而且幼兒間也發生著各種互動交流,有益於幼兒的自我成長。例如在建構區域活動中,肖宇小朋友雖愛學習,但在插圓形時仍然感到困難,一旁的強強便善意指出他的錯誤並要直接幫他插,而肖宇卻執意要自己來,熱心的軍軍只好不時地提醒他。這時教師應採取的指導策略是關注但不介入。因為幼兒間由於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著自己的立場,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所達到的效果是教師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區域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還助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此時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過沉默而使幼兒充分地互相交流。從這意義上說,教師有時採用的不作為的策略實際上是對幼兒最大的支持。對幼兒的支持並不意味著教師每次都必須親力而為,有時也可保持沉默,讓幼兒相互交流,解決問題。 五、有機整合,實現教學與發展的最佳效益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區域是觀念性的,隨時

F. 兒童繪畫工具有哪些

彩色鉛筆,蠟筆,水彩筆。馬克筆,畫紙橡皮

G. 手工繪畫用品是什麼{幼兒)

手工繪畫用品對於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一般包括: 1.繪畫工具:水彩筆(一般是36色)、油畫棒(36色或18色)、勾線筆(雙頭,一頭粗一頭細)、彩鉛等。 2.手工工具:剪刀、膠棒、彩色紙,以及廢舊物品(包括紙盒、紙杯、紙盤、紙筒、果凍盒等等材料)。 這樣可以配合幼兒園的各種活動。... 不過,要是孩子在家畫,可以只准備白紙和一支筆(顏色無所謂),讓他想畫的時候就能開始畫。這樣最好,不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同時,只給一個顏色是因為孩子在學齡前(大約5歲以前),更關注的是造型,而不是色彩。多種色彩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H. 幼兒園小班美術課繪畫工具

棉簽,手指

I. 幼兒期怎樣選擇繪畫工具

(1)塗鴉期(1歲半到3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小肌肉還很不發達,只是開始用食指和拇指相對取物,做比較精細的動作,偶爾也還是大把抓的現象,動作還不夠協調。但他們對鮮艷的色彩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選擇工具時,首先考慮應便於孩子抓握,而且清晰易出色,能對孩子產生視覺刺激,便於他們在紙上塗抹的工具。適用工具:粗的彩色水筆,水粉顏料及棉簽,毛筆等。
(2)象徵期(4-5歲左右)這一時期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完善和復雜,小肌肉也逐漸發育起來,動作的協調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並有了一定的色彩識別能力。在選擇繪畫工具時,應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孩子的小肌肉協調性。適用的工具可以逐步的多一些。可以有粗細不同的彩色水筆,油畫棒,畫水粉畫的毛筆,並以此為主學畫畫,還可以輔助一些油性筆,金銀筆,畫水墨畫毛筆等。
(3)形象期(5歲-6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明顯的進步。小肌肉控制力及手腦的協調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和發展,並有了一定的色彩感受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顏色。有些孩子還能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自選工具,如用線描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水粉宣洩自己的情感體驗。一種新工具可以觸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因此在選擇繪畫工具時,應注重工具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適用的工具:水彩筆,油畫棒,水粉顏料,金銀筆,珠光筆,彩色鉛筆,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廢舊物和替代的工具來作畫,如刀叉勺,小滾子等

J. 幼兒美術教具需要什麼

看你做什麼畫畫的話就要水彩筆啥的油畫棒手工就要彩紙啥的

熱點內容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
2017數學高考答案解析 發布:2025-07-13 20:21:13 瀏覽:721
黃岡小狀元四年級上冊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13 18:50:35 瀏覽:24
告訴英語 發布:2025-07-13 18:39:33 瀏覽:202
南陵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7-13 18:21:05 瀏覽:638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