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初一美術課件

初一美術課件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02:59

⑴ 誰知道在哪下載人教版七年級美術ppt課件

網上找

⑵ 遼海版美術七年級 形式美感(一)、形式美感(二)這兩課的配套教案和課件誰有啊跪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目標
1、學習發准「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游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游戲活動的興趣,並積極參與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 探索游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
活動准備
1、鍋蓋一個 2、教師或父母與活動前豐富幼兒有關菜名的知識
活動過程
1、通過情境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里講了些什麼?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游戲呢?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游戲兒歌,練習發准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啟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手掌心。
3、介紹游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著「手掌鍋蓋」。
(2)兒歌念完,就要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名稱,方能與「鍋蓋」交換角色,然後游戲繼續進行。
4、引導幼兒學習游戲的難點部分。
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餚的名稱,豐富關於菜餚的經驗。提問:小朋友,你吃過什麼菜?你最喜歡吃什麼菜?它是用什麼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如:糖醋排骨、紅燒肉圓、西紅柿炒雞蛋等。
5、帶領幼兒玩「頂鍋蓋」游戲。
教師扮演鍋蓋將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鍋蓋,請5名幼兒上來分別伸出食指頂著「鍋蓋」。然後大家一起念游戲兒歌,念到「噗!一口風」,可做吹風狀,以增加趣味性。兒歌一念完,教師迅速去抓頂鍋蓋的食指,同時,幼兒的食指趕緊收回。如被抓住,教師問:燒的是什麼菜?幼兒報菜名,然後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游戲。
最後,教師組織幼兒每人用一隻手做鍋蓋,另一隻手頂鍋蓋,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練習游戲中的語言。
6、教師組織幼兒結伴遊戲,以小組為單位玩「頂鍋蓋」游戲。

⑶ 七年級xjb美術上冊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美術全套教案,共26頁
第一單元《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案
課題:第一單元藝術——生命與自然而然和諧交融(欣賞·評述)二
授課時間:一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1.了解繪畫和生命之間的關系;2.了解物種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能力;3.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價值的初步體驗和認識情感;4.感受到藝術表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教具:圖片和課件
重點:1.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基本內涵難點;2.繪畫的表現形式和生命之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美術〉(人教版)七年級,這一單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對生命的嚮往與熱愛,感受到藝術表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學生分析:初 中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勝心強,初步接觸過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對美術欣賞普遍感興趣,能夠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單的欣賞與陳述,基本具備了一些 欣賞知識。具體地說,他們對作品的表現形式諸如油畫、中國畫等的認識不會感到困難,但對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夠透過美術作品的表 面現象抓住美術作品的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藝術作品的內涵美,啟發學生在課外主動地去關注藝術。
設計理念:引 導學生圍繞欣賞評述的問題。自主欣賞美術作品,記下欣賞的體會或疑惑。從網上查找有關資料,深化學生對「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解。在課堂教學 中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進行質疑解惑,充分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感與真諦。讓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 題。如圍繞「藝術是什麼」、「美術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麼」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除了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對生命與自然的感情外, 還應讓學生對作品的形式、內容、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傳聞軼事進行綜合探索,在此基礎上聯系其他學科(音樂、文學、影視等)進行綜合探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索能力。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組織指導學生活動,了解繪畫和生命之間的聯系,
了解物種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價值的初步體驗和認識,感受到藝術表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一、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世界名畫)
感受到藝術表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和諧交融
二、傳授新課
1、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否有生命?體現在那些方面?請集合作品說明
(學生討論)
學生進行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通過討論明確:健壯的野牛富於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進行藝術活動有著更為嚴肅的目的,這種活動是一種祈求狩獵豐收的。儀式」,他們相信畫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會變成活的錯獲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獵的時候會取得成功。
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最後理解作者是藉助於對基督教傳說的題材——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亞當」的插繪。表現出畫家對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贊美以及對人獲得生命力的渴望。

接下來,讓學生比較原始社會和中世紀的美術作品在表現對象和思想內涵上的區別,教師用課件展示:
原始社會美術+表現對象:動物植物—思想內涵:對動、植物的信仰。
中世紀的美術+表現對象:人的生命+思想內涵:對生命價值的贊美。
2、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藝術活動能否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
(不可以,離開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3、下面我們來看看生命與自然有什麼關系?
學生依次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紅蓼白鵝圖》、《溪山行旅圖》、《禽兔圖》

學生依次欣賞外國繪畫作品《孟特方丹的回憶》、《神奈川風浪圖》、《運草》,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對風景畫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
4、讓學生比較各種藝術形式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本所舉的美術作品中,哪些形象屬於有生命的物種形象
(2)哪些形象是與生命有關的自然形象?
(3)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裡?
(4)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來源於哪裡?
(5)物種的生命與自然條件有什麼關系?〖〗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要了解藝術是否有生命,就得從遠古時代的藝術作品去欣賞。在人類最早的藝術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萬年前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教師展示課件《野牛》。(讓學生欣賞作品中的形象。)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這幅作品的創作年代及發現過程,然後讓學生對作品的情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原始人為什麼要在牆壁上畫一頭健壯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教師展示課件《稷神崇拜圖》,讓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師接著展示課件——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創造亞當》。通過交代其倒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這幅作品。教師簡要介紹中世紀美術的基本特徵和藝術精神,再讓學生描述作品的內容,討論作者描繪的「亞當」是人還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教師又用課件展示了義大利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請學生談談作品表現的內容,理解維納斯的象徵性.即維納斯同樣也具有生命活力。

教師小結: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不論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還是傳說與神話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義。

教師提問
教師圍繞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法、內容、特色、意境進行描述

教師黑板展示:
有生命的物種形象—動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相互依存。
藝術形象來源於客觀自然
教師小結:自然與人的生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沒有自然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類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慰藉。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同時,自然又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板書提綱 第一單元藝術——生命與自然而然和諧交融(欣賞·評述)二
有生命的物種形象:動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相互依存
藝術形象來源於客觀自然
課後反思:
本 課需要教師在理論上的引導和講解比較多,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把知識點進行高度概括,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為了能讓學生很快地接 受這些復雜的理論,我首先以多媒體播放課件——世界名畫,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接著以人類童年時代和中世紀的藝術作品進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原始 人從事藝術活動的真正目的。
引 起了學生對原始藝術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原始藝術表現的對象進行審美體驗。中世紀的藝術是借神話題材贊美人的生命,洋溢著濃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必須讓學生理 解一點。在講解生命與自然的關系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深入討論,從而明白生命與自然相互依存,進行藝術創作也離不開自然的道理。讓學生 體驗感情生命與自然在美術作品裡是怎樣和諧相融的,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有意識的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圍繞課本中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討論、共同解決 問題,領悟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聯系實際生活,使書本的知識和生活世界溝通起來,拓展教學內容。例如:讓學生關注環保問題,提出如何保護自然與生命的問題。同時,力爭 生 進行綜合性的探索,拓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探究精 神,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整節課感到不足之處是的引導還不夠,因為要學的知識面廣,學生整節課下來都感到累,而不能掌握此課的重要知 識,吸引他們的東西太少,應在每個環節中能與學生達到互動,讓他們積極性調動起來,活躍這枯燥乏味的課堂。

點評:
該教案在使用教材時既尊重教材的內容要求,又能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從音樂,圖片中更深體會。在教學與學法上教師採用設景導趣,拓型探索,任思求趣等方法,為學生講解,讓學生探究,思考,歸納,從而獲得充分知識。

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第一課: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第一課時

一、教學課時:1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地想像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討論與合作、比賽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春天贊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六、教學准備:
1、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音像資料、圖片、音樂)

⑷ 請問誰有 人教版 初一年級 美術 第五單元《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的 ppt .急切搜尋中,謝謝誒!!

鹽田港憂郁it業如同意讓他一如讓人如讓他如意通讓他一人

熱點內容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